蓮宗十四祖徹悟大師

  徹悟大師(1741—1810),又稱際醒,字徹悟,一字讷堂,又號夢東。京東豐潤縣人。俗姓馬。大師幼而穎異,長喜讀書,經史群籍無不采覽。二十二歲,因大病而深悟幻身無常,即發出世志。待病愈後,大師到房山縣投三聖庵榮池和尚剃度。第二年,到岫雲寺投恆實律師受具足戒。再年,大師聞聽香界寺隆一法師開演《圓覺經》,於是前往與會。由於大師善於研究诘問,精進探求奧義,很快便悟解了《圓覺經》的大旨。接著,大師又依增壽寺的慧岸法師,聽其講解“法相宗”,妙得其要。以後,大師游歷至心華寺,於遍空法師座下聽《法華》、《楞嚴》、《金剛》等經,圓解頓開。對於法性宗、法相宗以及“三觀、十乘”的旨義,全然通達。

  乾隆三十三年冬,參學於廣通粹如純禅師,因明心見性,師徒心心相印,於是得禅師傳嗣,成為臨濟宗三十六世祖、磐石第七世祖。三十八年,粹如純禅師遷至萬壽寺,於是大師接位,主持廣通寺,率眾參禅,策勵後學,津津不倦,十四年如一日。聲馳南北,宗風大振。

  大師身為禅師,每每憶起永明延壽禅師,乃禅門宗匠,尚且歸心淨土,日課十萬彌陀聖號,發願往生期極樂淨土,更況今世末法時代,尤其應當尊承古德,歸心淨土……於是,大師開始專弘專修淨土法門。

  大師修行精嚴,每日只限一支香燒過的時間來會晤客人,其它時間都用於禮佛、持念佛號。乾隆五十七年,大師遷往覺生寺。做住持的八年間,百廢盡舉。於淨業堂外,另立“涅槃”、“安養”、“學士”三堂,為的是老病者能有所依托,而初學者又便於誦習。大師於禅、淨二宗的宗旨,都深得其奧,同時嚴以律己,望人甚為殷切。每凡大師開導說法,猶如瓶瀉雲興。由於能夠與眾一起精修,所以蓮宗之風大扇,遠近僧眾都歸心敬仰於他。堪為當時淨土法門的第一人。

  嘉慶五年,大師退居紅螺山的資福寺,本來打算獨自淨修以至往生,怎耐信眾因依戀追隨而來,而大師為法為人,心終無厭,於是容留大眾,蔚然開辟了又一方道場。平時,擔柴運水、泥壁補屋、一飲一食……大師都要與眾一樣來做,十幾年不變。

  嘉慶十五年二月,大師攜弟到萬壽寺,為老師粹如純師掃塔。這時大師向諸山的護法弟子們告別並囑咐說:“虛幻的世緣不會長久,人身世態無常。人要是虛度一生就太可惜了,所以希望各位都能努力念佛,有朝一日好在極樂淨土再相見!”三月份,大師回到紅螺山,讓大家為其荼毗(火化)做准備。十月十七日,大師召集眾弟子,托付寺院的事務,命弟子松泉法師接班,成為領眾的主持。並告再次誡大家:“念佛法門,三根普被,無機不收。我數年來,與眾苦心建此道場,本為接待十方同道,一同修持淨業。凡我所立的規矩模范,要永遠遵守,不得改弦易轍,這樣才不負老僧我與大家的一片苦心。”

  臨示寂的半個月前,大師覺得身有微病,於是命大眾為其助念佛號,這時只見虛空中幢幡無數,自西而來。大師告別眾弟子說:“淨土相現在眼前,我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眾弟子都勸大師能再住世一段時間,而大師說:“人生百年,如同客寄他鄉,最終還是要有所歸呀!我能得到至臻圓滿的極樂聖境,你們應當為師傅我高興才是,為何還要苦苦挽留呢。”十二月十六日,大師命監院師貫一,設“涅槃齋”。十七日申時,大師告眾弟子說:“我昨天已然見到了文殊、觀音、勢至三位大菩薩了,今天又承蒙阿彌陀佛來親自垂手接引,所以我今天就往生了。”此時,在場大眾稱佛號,更勵更響。大師面西端坐,合掌說道:“稱一聲洪名,見一分相好。”說著手結彌陀印,安詳而逝。在場大眾聞到異香浮於空中。大師遺體供奉七日,依然面貌如生,慈和豐滿。而且頭發由白變黑,光潤異常。第二個七日,奉大師身體入龛,第三個七日荼毗,獲得捨利子百余粒。遵其遺囑,奉請靈骨葬於普同塔內。

  大師生於乾隆六年十月十四日未時,終於嘉慶十五年十二月七日申時,世壽七十,僧臘四十九,法臘四十有三。著作有:《示禅教律》、《念佛伽陀》等流行於世。

轉自台灣學佛網 http://www.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