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培法師:悼念洗塵、金山兩位大法師

悼念洗塵、金山兩位大法師

演培

香港雖被稱為東方之珠,但畢竟是英帚國主義的殖民地,稍有骨氣的中國人,是不大樂憊常住港島的,可是非常不幸的,就是近百年的中國,確是不斷在動亂中,因而受到炮彈飛舞的戰區,都有一些達官貴人,或大資本家,為了生命安全,為了財產的保護,沒有其他辦法,只好逃港暫避。中國抗日戰爭八年,得到最後勝利,正在全國人民,望過和平生活,想不到又發生內亂,不但一般老百姓,在國內東逃西逃,就是從不過問政治的僧尼,也有不少逃到認為安定的香港,以求遠離空前未有的劫難—    ;

香港在嘗時確實是很安定的,同時也是非常繁榮的,但香港是個小島,雖有佛法弘傅,伹無國內的大叢林,所以初到港島的僧尼,生活非常艱苦,甚至無棲身之所,如洗塵,金山二位長老,於一九四八及一九四九先後到港,亦只能在荃灣東普陀掛單,所過艱苦生活,那可輿在國內任大叢林住持時相比?但二公任住持,輿清家共生活,從不享受特別美妙的生活。可是從自己想到來港的苦難僧尼,偶而有病到港就醫,不特沒有休息之處,就是找一寺院用餐,都感萬難,於是二公發心在港創辦妙法精捨,輿諸僧尼一個方便歇腳之地,此種為人精神,多麼令人欽敬!

自有此一據點,二公居處安定,乃將過去在國內“嚴持昆尼”,“專修淨土之道”,開始如法奉行,且感外來僧尼,雖在港外得到安住,但是到港購物就醫,仍感諸多不便,兩公乃發大心,宣告到港僧尼,不論做何事情,都可到捨暫息,亦可在捨過宿,供奉早晚生活,俨如國內大小寺院,實行一宿兩餐,使不感到困難!

二公在國內曾經多方參學,並親近梭虛長老,深知弘揚佛法,乃是佛子天職,擴觀港地信家,確實不在少數,但多燒香禮佛而已,對於如何成為正信佛子,可說一無所知,並聞過去僧尼上街,常為路上行人侮辱!從不知道尊敬僧尼,二公對此深以為憾,於是乃將所知正法,為諸信家講說,使諸善信教友轉為正信,因而在二公所化之區,不再見有俗人,對僧尼不禮貌,且被尊為法師。由此知道世人不重僧尼,不能全怪信佛或不信佛者,實因我們未能盡到弘法責任,如果每個僧尼,發心宣揚正法,使人知道佛法珍貴,不特沒有人不尊重僧尼,且信佛者會更多。

二公自在港島樓梯台精捨弘法以後,信家越來越多,聽經聞法者更是踴躍而來,以致殿內坐無虛席,於是遷至衛城道,自置捨址兩層樓,擴大弘揚正法。承二公善意,曾請我到衛城道說法多次。有次請我在精捨宣講解深密經心意識相品,不特開始聽眾甚多,而且一晚比一晚多。圓滿以後,二公很客氣的對我說:“我們深知解深密經,是唯識學的根本教典,是甚深最甚深的,不特不容易聽懂,講也不容易講得令人了解,此次講心意識相品,聽家固然聽得法喜充滿,法師講得亦極善巧,誠是極為難得的講經法會,我們感到非常歡喜!”

二公所說太過客氣,“說老實話,我講是不怎麼好的,而是二公常在此開辦講座,加以二公說法善巧,聽家不斷受到熏習,對於佛法了解很多,對於法味已經深嘗,所以聽來不感困難,這不是我講得好,而是二公平常教導得法,我為聽象常得二大德Je化導而喜!”

不過由此證知,佛法是要有人,特別是出家家,常常講解經論,方能得到正信。華嚴經說:“佛法無人說,雖慧不能解。”信佛是同事,解法又是同事。香港佛教得以蓬勃的發展,二公的教化是不可抹煞的一大功德!

弘法信家增加,護持佛法的自也多起來,於是二公得到信家護持,乃又於妙法寺內,創辦安養院一所,收容年老無依的信女,這可說是二公創辦慈善事業的開始,看到一群安住安養院年老信女,除了在此快樂的頤養天年,有時還很誠心的稱念彌陀聖號,認為這是佛教所應做的一大慈善事業。老人安養,或以為使她們生活有所著落,並不是件什麼難事,殊不知事實不然,因為老人有老人的特性,會突然鬧起莫明奇妙的情緒,如果你去勸她不要大鬧,她會鬧得更加勵害。過去對此全不知道,現在自己辦了“慈恩林老人院”,始知老人最難調伏的。過去俗人婆媳關系不好,一般總以為媳婦是不對的,因年輕人應禮讓老人,可是在老人大鬧情緒時,不論為媳的怎樣禮讓,而為婆的總不肯甘休,必要待她鬧得沒有力氣時,其他的人不再去理她,她才自動的倒在床上休息。二老所辦的安養院,辦得非常美滿,每個老人住在其中,都很安定的做自己所應做的事,可說辦得相當成功!

在自己辦安養院前,感於病是人生一大痛苦,乃輿港中諸大德,共同發起籌辦香港佛教醫院,這不僅是香港佛教一件大事,亦是整個佛教一件大事。因過去在大陸,或是遷到寶島,佛教界雖也辦過中醫院,或其他治療疾病的機構,但總不如香港佛教醫院那樣規模,來此治病的,出家象全免費,在家象收費低廉,使到有病者獲益不少。這雖不是二公的獨創,但也是登高一呼的有力者之一。佛教常說:“看病福田,第一幅田,”能說這不是二公的德澤之一?不是二公對佛教的一大貢獻!

二公不遺余力的弘揚佛化,創辦慈善事業、安養老人及救濟病患,而又不忘佛教教育事業,計辦有內明幼稚園,內明書院、能仁書院、能仁研究所,其他還有香港佛教英文中學總校及分校、大雄中學、中華學校等。於諸教育機構,不但造就很多社會人才,亦為佛教造就很多大專人才。是諸教育事業,其中高級學府,且獲中華民國教育部承認為大學機構。可見二公所辦教育,實是以造就人才為主,不是應酬做樣子給人著的。

佛教文化,不特與中國文化已融為一體,為古今中國文人學者所共識,且被認為世界宗教文化一大環,而為世界學者,視佛教文化為慈悲、平等,和平的文化,二公對此當亦沒有忽暑。乃於二十年前,亦郎一九七二年,創辦內明月刊,誠如塵老事暑中說:“該刊內容充實,印刷精美,許為世界性第一流佛教之學術刊物。”這不是故意宣傳,而是該刊每期所發表的論說,都具有相當水准、高度價值的,所以有不少學者喜讀“內明”。

近代中國佛教所高唱的口號,就是“教育、文化、慈善為佛教三大生命圈,”而此生命圈必須圈圈相扣得緊緊,佛教生命始能不斷的延續下去,所以有心於佛教的,無不從這三方面推動佛教,因而佛教得在各地開展。二公在這三方面,可說做得極為出色,因而得到香港各界信徒極為推崇,並尊為香港佛教高僧。

二公心願廣大,對香港佛教有所貢獻後,復將心願推廣到世界。如到美國紐約弘法而得信徒的尊重,就在紐約成立世界佛教中心,希以此為據點,將如來大法弘揚到世界各地。此一願心為加拿大佛子所知,乃受溫哥華教友懇請,到該地建立觀音寺,以接引港地信徒到彼弘法。溫哥華是一最美好的地方,環境固極幽雅,氣候亦極溫和,是一理想弘宗演教的道場。除邀請各地大德,到彼弘揚佛化,二公則輪流到世界各地說法度家生。此本美滿的構想,由於為法太過辛勞,不幸為諸家生示疾,旋又安詳往生。金公得悉洗公往生,悲痛情同手足的同參離世,乃亦患病日漸沉重,雖未同日往生,但在同一年內,又在西方棗會,想來必也同行同願,回到娑婆度化眾生

在此可以告慰二位長老者,就是富有智慧,具諸辦事能力的令高徒修智法師,對二老所做的三大事業,不特繼續的予以維持!且能予以擴大,二老可安心的在彌陀座下,學習自利利他的法門,將來不但回來娑婆度生,且到十方世界度化家生,到了自他兩利功德圓成,得證最高無上菩提,是我對二老最深的祝願。

摘自《內明》第262期

轉自台灣學佛網 http://www.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