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培法師:地藏菩薩的深弘誓願

地藏菩薩的深弘誓願

演培法師

佛歷二五一七年八月十日講於新加坡佛教青年弘法團

諸位居士!今天來到貴團和諸位講點佛法,可說是個極為難得的殊勝因緣,本人特別感到高度的歡喜!貴團自成立以來,對於*輪的推動,表現得相當積極,可以想見諸位是怎樣的熱忱為法!在這末法時代,世界人心陷溺,已經到了難以想像的頂點,假定不以佛法來拯救,人類未來的前途,真將是不堪設想!是以如何推動如來*輪,將人類從危險邊緣,迅速的導向安全點,該是每個佛子應有的責任。諸位是一群在家學佛的青年,皆有自己本位所應做的事業,能夠每周抽出寶貴的時間,作自修化他的工作,實是極值得贊美的!

現在是中國夏歷的七月,亦是佛教最忙的一月。因為,十五的盂蘭法會,固然是在這月舉行,三十的地藏法會同樣是在這月舉行,所以僧俗弟子為此就大忙特忙起來。不過這個忙,在佛教來說,是有深長意義的,因為盂蘭法會和地藏法會,都以提倡孝道為其主題,而中國又是個極為重視孝道的國家,所以參加這兩大法會的特別多。這兩大法會所以說它以提倡孝道為其主題,因這兩大法會所依據的盂蘭盆經及地藏本願經,向被認為是我佛為諸弟子所說的孝經。孝是世出世法所共尊重,放諸四海而皆准的,亦為任何人不可廢。

當知孝順現在的父母師僧,濟拔過去父母及諸宗親等,為做人應有的基本德行。如忽略了這點,人之所以為人,是就成為問題。諸位每周集合到這裡,虔誠的誦念地藏經,既是作為個人的修持,亦是超薦過去的宗親,可說是極為適合時宜的。因此,今我要對諸位講的一個題目是:「地藏菩薩的深弘誓願」。

願在佛法行者,特別是度生的菩薩,可說是非常重要的,亦是絕對不可少的。如進一步說,不特學佛的人需要有願,就是在俗的人亦要有願。佛法所說的發願,就是儒家所說的立志。發願或立志之所以重要,從事實上去觀察,不難明白的發現,就是吾人不論做什麼事,細小的事也好,巨大的事也好,世間的事也好,出世的事也好,均非具有堅定不移的崇高志願不可,否則的話,那就什麼事都做不成。我們不妨試想一想:想要做大事的,那個不希望自己的事業有所成就?發心學佛的,那個不希望自己得以了生脫死?求生淨土的,那個不希望自己得以往生蓮邦?可是真能達到目的的究有幾人?問題就在志願的有無和是否堅固,有志願而又堅固的,必能達到所要達的目的。

願,古德解說為:「希須樂欲之意,志求滿足之稱。」論其自體,在大乘說,就是菩提心,亦即法華經所說的一切智願。所以有時就直接的說為菩提願,是指內心熱烈的欲求而言。學佛的菩薩,是以大覺為所追求的最高目標;是以度生為所擔負的最大任務。但這都不是苟且所能從事的,必須具有真誠的願欲,才能切實的努力去行。如諸菩薩在菩提道上,精進勇猛無懈無倦的邁進,目的無非是為滿足自己所發的心願,假定沒有願力在鞭策著自己,要想不惜犧牲生命的上求下化,那是確實很難做到的。有了願力推動著自己前進,在菩提大道上,不論遇到怎樣困難和阻力,都可以堅定的志願,予以強有力的克服。是以佛法行者,特別是大乘菩薩,當其決定要踏上菩提大道時,沒有不立其深弘誓願的。

智度論中曾討論到願的不可缺少:「一切菩薩所修的行業,都是極為清淨,以此清淨的業因,必得清淨的樂果,為什麼還要立願?譬如種田的人家,只要勤勞的耕耘,到了收割的時期,自然會得到榖子,那裡說要發願才會有收成?這是不能相提並論的!當知作福如沒有願,是就絕對無所樹立。唯有以願為導御,所行始能有所成。作福尚且要願,何況是莊嚴佛界的大事?莊嚴佛界的這件大事,不是獨行功德所能完成的,一定要有願力的資助,如牛有股力量可以拖車,但若沒有御者的駕御,要想有所到達是不可能的。當知莊嚴佛界的大願,也是如此。所修的福德如牛,所發的大願猶如御者,唯有以願駕御福德,才能到達無上佛果。」華嚴經卷第七十七說:「一切佛事,從大願起」,更可看出願的重要性。

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劈頭就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回;雖是修行,總是徒勞辛苦。」從這幾句的敘說中,發心及願力的重要,明白的透露了出來。以「願立則眾生可度」言,事實確是如此的。世出世間最大的難事,我以為無過於是度生,因為所要度的眾生,不特有無量無邊的那麼多,而且根性亦是各各不同的,你要他這樣,他偏要那樣;你要他那樣,他偏要這樣,很難個個如法如律的,照著菩薩的指示去做。因為穢惡世界的眾生,誠如地藏菩薩對佛說的:「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又說:「習惡眾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閻羅王眾贊歎品說:「然諸眾生脫獲罪報,未久之間又墮惡道。」又說:「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教化像這樣的眾生,如沒有堅定的志願,怎麼能夠繼續下去?所以唯有立願,始可度諸眾生。

立志發願固是每個菩薩所應具有的,但任何一位菩薩的願力,沒有地藏菩薩的願力來得深重。地神護法品說:「是地藏菩薩摩诃薩,於諸菩薩誓願深重……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亦化百千身形度於六道,其願尚有畢竟。是地藏菩薩教化六道一切眾生所發誓願劫數,如千百億恆河沙。」不特沒有畢竟的時候,亦是超過其他所有菩薩的,所以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而其大願怎樣,現從地藏經中舉出幾種來說明,就可知道地藏菩薩的願力弘深。

一、忉利天宮品說:「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這是長者子在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前所發的度生大願,一直到釋迦出世的時代,甚至到今天的末法時代,他要度眾生的心願,一些也沒有退轉,仍舊努力做菩薩,不願立刻去成佛。

二、忉利天宮品又說:「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這是婆羅門女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的前面,所立的這個弘誓大願,以報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救度她的母親,脫地獄苦而得上生天堂的大恩德。

三、閻浮眾生業感品說:「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余;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眾生,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發願度生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是佛的發願,就是自己先成了佛,然後再倒駕慈航,入苦海中度眾生;一種是菩薩發願,就是先度盡了所有眾生,然後自己方成佛道。現在這兩位小國王的發願不同,就是如此。經中續說:「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菩薩一切修行,都以願為先導,你是怎樣的發願,就會怎樣的去行。自己願先成佛,自然就直向佛道前進而得先成佛道;自己願後成佛,自然就以度生為唯一的要務,使得很多眾生都已解脫或證正覺,而自己仍在生死中度生。

四、閻浮眾生業感品又說:「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途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這次發這樣的大願,為使大願的圓滿實現,特求恆河沙數世界的諸佛,慈悲哀愍於他,助成他的願心,更是證明他的願力廣大。

如上四次所發的願心,都是要度盡六道眾生先成佛,然後自己方成佛道,是以講到地藏的大願,佛教界把它總結說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以顯示地藏願力的廣大無邊。因為無量無數各類不同的眾生,要想一個不遺的度盡,固是很難做到;就是要想空諸地獄的所有罪苦有情,亦不是如所說的那樣簡單容易。

地藏經觀眾生業緣品,形容墮入無間地獄眾生難以出離說:「動經億劫,求出無期,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轉寄他方,他方壞時,展轉相寄,此界成後,還復而來。」諸位想一想看:「無間罪報,其事如是」,而墮地獄的眾生,猶如大地之土那樣的多,而從地獄出來來到人間的,又如爪上之塵那樣的少,說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其願力的深重宏偉,豈是一般菩薩所能及?

從上種種的分析,不論就那角度說,願力確是極為重要的。無論做什麼有益人群及諸眾生的事,如沒有願力的支持,必會虎頭蛇尾,不能徹始徹終。佛法所說的發願,在向菩提大道的前進中,好像現在機器的發動機,不論是部怎樣精美優良的機器,亦不論你是一個技術多麼高超的技師,如果沒有發動機,要想使這部機器開動,那是決不可能的。吾人發心學佛,如何樹立志願,如何開動這發動機,該是最極重要的一大課題。志願這一發動機,一旦被你開動了,不但可以立即開步走,就是中途遇到怎樣的困難,亦會被你一一克服,決不致於退轉下來,成為一個敗壞菩薩。

發心菩薩終於得成佛道,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以願力為其先導,則是大乘經中所一再強調的。做菩薩而不發願,說是能成就菩提,將是一不思議事。所以真正的菩薩,不但要發通願,還要發各別願。地藏菩薩所發的願心,所以稱為深弘誓願,因他早於塵點劫前,就以荷負六道罪苦眾生為己任,並願恆處幽冥界內,度化地獄中的罪苦眾生,或使他們已經成佛,或使他們暫住聲聞緣覺,而自己仍然忍苦忍難的在地獄中度生,直至地獄眾生空了,並使地獄莊嚴起來,然後自己才成佛道。此真所謂「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的大願。

現在的時代是進步了;人類的生活是提高了,一般說來,什麼似乎都比過去好。實際說來,人類的苦難現在比過去多;人類的危險現在比過去大,不但做人一點大意不得,而人類需要佛法的滋潤,較之過去任何一個時代尤為殷切。所以我望諸位效法地藏的發廣大願,以佛法去度化一切眾生,特別是眾生中的人類。最後請大家同聲稱念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寬嚴記)

轉自台灣學佛網 http://www.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