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田茂雄:華嚴經講話 十八、如來之光明—佛不思議法品、如來相海品、佛小相光明功德品

十八、如來之光明—佛不思議法品、如來相海品、佛小相光明功德品

安陽修定寺塔與慧藏

河南省北部靠近河北省地方,有安陽市。流經安陽市北方之湖河上游,有靈泉寺石窟,而縣城西北三五公裡處,有太行山脈之支脈,海拔609.6公尺高之清涼山,於清涼山南麓,建有修定寺。安陽縣之西面,為東魏、北齊、隨唐時代之佛教聖地。修定寺南方五十公裡處,有靈泉寺石窟及小南海石窟·北方三十三公裡處為有名之南北響堂石窟,古來為高僧輩出之地。

北齊時,修定寺有一大和尚,即大統法王。於法上之傅記中,有如下一段記載:所得施利,造一山寺,本名合水,即邺之西山,今所謂修定寺是也。山之極頂,造彌勒堂,眾所莊嚴,備殚華麗。四事共養,百五十僧。(《續高僧傳》卷八、〈法上傳〉)

法上集眾人之布施,建造合水寺。其寺於隨唐時稱為修定寺。山頂建有華麗之彌勒堂,有僧眾百五十人住此。修定寺之建築物,早已不存,迄今僅有建於唐代之修定寺塔仍屹立於山麓,塔之四壁,殊勝之雕刻仍清晰可辨。(《安陽修定寺塔》,文物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五月刊)

合水寺者,乃北齊時,統領僧尼二百余萬眾之大統法上,集眾人之力所造。北齊之從高僧,想必於巡禮靈泉寺時順道拜訪合水寺。「合水」之合稱,乃因流自清涼山之二條小溪捨並為二而得名,清涼山合水寺堪稱為北齊都城邺都西面之大寺院,法上於公元508的寂於合水寺。

法上活躍於北齊武成帝(公元五六二——五六五年在位)時,有一華嚴行者,名為慧藏,曾應武成帝之召請,於都城太極殿開講《華嚴經》。時,僧侶及族信士等雲集,眾皆稱講此盛會為「大觀之盛」(《續高僧傳》卷九〈慧藏傳〉)。《華嚴經》法會之盛大不難測知

慧藏出生於河北省趙縣。於趙縣有建於後漢之柏林寺,今難僅被稱為「觀音院」,系一名剎。或許慧藏幼年時,曾多次參訪柏林寺。

慧藏十一歲出家,學《涅槃經》與律典,後更探研《十地經》、《華嚴經》。從人皆驚歎其博學,遂仰之為師。然慧藏卻不以自身所學之佛學已能究其深奧,更不以「理解」感到滿足。

四十歲時,決心隱縷於鵲山(河北省內丘縣)修行。鵲山者,因山頂有似鵲形之石而得名。慧藏入鵲山後,即行斷定食五·。食發樹上果實,渴飲溪泉水,致力於內心之澄淨。雖多研各種經典,但慧藏卻認為應為《華嚴經》為根本所依。

慧藏雖窮究《華嚴經》之奧旨。卻以不知所悟是正確而深感不安。於是,想求佛陀之慧感以決邪正是非。夜晚,鵲山之已岚靈氣充盈於四周,忽然,慧藏聞空中有聲,言「是!是!」,即各知慧藏對《華嚴經》之理解與所悟正確無誤。得此告知之慧藏,於是決定注釋《華嚴經》。

慧藏之注釋,頗受歡迎,因其能掌握《華嚴經》之心髓所致。如前所述,曾受武成帝之召請,於太極殿開講《華嚴經》。

北周廢佛時,曾隱居一時;至隋文帝復興佛教時,方再受邀至京,為六大德之一,大定元年(公元六○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寂於長安空觀寺,時年八十四歲。

慧藏曾遺言,將遺骸散置山野。弟子們依其遺言,將遺骸置於山要林之下,上覆以土,並於上面建塔供養,其塔即位於長安郊終南山至相寺之前峰。至相寺為終南山系華嚴之根本道場。

慧藏並非於終南山受華嚴學,而系於河北省南部一味地研究諸經典,並於鵲山悟得《華嚴經》之奧言,可謂乃無師自悟者。或系即於鵲山承受其靈氣,而後得悟內心之玄奧。然「以華嚴為本宗」之慧藏,終被指認為繼承終南山系華嚴法統之第一人。

靈妙之佛德——佛不思議法品

第六佛化自在天會中,自〈十明品〉至〈菩薩住處品〉之五品,古來即謂系說明勝進行之行用,而其次之〈佛不囝議法品〉、〈如來相海品〉、〈佛小相功德品〉等三品,則為示差別之果。

〈佛不思議法品〉,先說有自四方聚集而來之諸菩薩,思惟諸佛之國土、淨願、種姓、出世、法身、音聲、智慧、神力自在、無礙住、解脫等十種皆為不可思議,由此開始進入本品。

世尊悉知諸菩薩之所思,即與青蓮華菩薩佛之神力、智慧與辯舌。承受佛神力這青蓮華菩薩,向蓮華藏菩薩明示佛之十種果德。有關佛之果德。將之分為三十二門,而詳加敘述,即此〈佛不思議法品〉。此品中,曾反復說明佛之十種法界無量無邊、十無種盡智、十種未曾失時、十種不可思議定書境界、十種出生住持智慧、十種無量內法等三十種佛之果德。

例如,一切諸佛有向十種住法如下:(大正九·頁五九七下)

一、一切諸佛悉住覺一切法界。

二、一切諸佛悉住大慧。

三、一切諸佛悉住本願。

四、一切諸佛悉住不捨教化眾生。

五、一切諸佛悉住無所依法。

六、一切諸佛悉住無虛妄法。

七、一切諸佛悉住念無失法。

八、一切諸佛悉住念無障礙心。

九、一切諸佛悉住定心,未曾散亂。

十、一切諸佛悉住一切諸法平等不壞實際。

以上即為諸佛之十種住。住者,不退轉,即持續其狀態,決不退降。諸佛能自覺於一切法界,為必然之事,又能實踐大慧、不退本願、不捨教化眾生,此乃諸佛果德之一。

諸佛住於無所依。即無所依恃之意。普通一般人皆有所依,方能生存,如夫婦、父子、財產、地位等,若一旦失去所依恃,則失去支拄自身之力。無所依者,換言之,即如臨濟禅所常言及之「自由」。自由者,即由自已之意願。佛為自由者,臨濟亦為自由者。若欲得無所依,或得自由之境地,須有相當之修持。慧藏於鵲山,木食而住,其事為何?乃為依無所依而住之故。若能無所依,則遺體散置山野。任鳥獸·食。

住於無所依之諸佛,又能住於無虛妄,即使一念,亦無過失,心無障礙;既去障礙,則無執著,常住於禅定心,心無散亂,如此,則能住於確固不動之真實心中。

其次,說明大力那羅延幢佛所住之教法。安陽修定寺之南有寶山,於此寶山開鑿那羅延窟。〈佛不思議法品中〉,有「猶如金剛,不可破壞」之語,那羅延窟,為示如金剛之不壞,故名為「金剛性力住持」。

繼十種力那力延幢佛所住之法後,接著又說明十種定法、十種果法、十種清淨法、十種一切智住、十種三昧、十種無礙解脫,如此方結果〈佛不思議法品〉。此品經文即在說明佛之果德不可思議。

如來人大人相——如來相海品

其次為〈如來相海品〉,普賢菩薩舉出佛身所具之九十四種妙相,說明佛殊勝之果德。以「如來有大人相」,將其殊勝之相,分九十四種加以說明。〈如來相海品〉自普賢菩薩「當為汝說如來相海」開始。

首先,說明如來之頂相有三十相,經文雲:「如來頂上有大人相,名曰明淨,三十二寶以為莊嚴,普放無量大光明網,遍照一切十方世界。」

其說明順序,第一、舉出大人相之名稱,說明其皆為明淨。

第二、有關諸相之莊嚴,以三十二種寶莊嚴之。

第三、有關相光之作用,則說如放無量大光明網。

第四,有關相光之效果,則能普照十方世界。

依此說明方式,逐一說如來頂相之三十相。因三十相之內容大同小異,且反復不斷說明,故若缺乏毅力,則實無法深入品味;而能如此反復說明「如來有大人相」,其所具之毅力亦非泛泛。若於如來不具深切之信仰,或無懇摯之熱忱,則當無法如此說明。〈如來相海品〉者,系說明如來之相,如大海之廣闊,亦如大海之深遂。

說畢如來之頂相,接著說明眉相、眼相、鼻相、舌相、。有關舌相,有如下之說:如來有大人相,名順法界雲,舌端妙相,金色淨寶以為莊嚴,出生無量金色光明,普照一切諸如來海,大師子吼震妙音聲,悉皆遍至一切世界,一切眾生無不聞者。

如來之舌端,飾以金色淨寶,出金色光明,如師子吼般出大音聲,如此,不論多確定皆可聞悉其聲,即不論任何眾生,皆能聽聞如來之音聲。以「華嚴」為本宗,為探究華嚴之奧秘,而以身心投入於鵲山山中之慧藏,為求證自己之見解是否正確,而祈求於如來。是夜,遂得靈感,即聞空中有聲音,言汝之理解正確,此實即如來之音聲。

於鵲山之深山中,若進入禅定,或即能聽聞如來之音聲。以《華嚴經》為本來之教法,而日夜讀誦經文,全身投入,形同《華嚴經》之化身,身心亦如為《華嚴經》之精靈所化。研讀眾多大乘經典,而以《華嚴經》為身心依據根源之慧藏,因而能聽聞如來之音聲。

如來之音聲,系超越時空,如大師子吼。於進入鵲山前之慧藏,並未曾聽聞過,亦即嘹亮之如來音聲,在此之前,未曾到達慧藏之耳。經文中雖有「一切眾生無不聞者」之語,但若未具備聽聞之耳,則無法聽聞,以前之慧藏亦如此。然而,自誦持《華嚴經》後,身心奉持,實際體驗,因此能清晰聽聞。於鵲山之草庵,或巖石上,端坐身心,凝然不動,故慧藏之心耳能確實聽聞如來之音聲。

〈如來相海品〉於說畢如來之舌相後,更說如來之斷·相、大牙相、齒相、肩相、胸相、脅相、腹相、下分相、手相、馬藏牙、胫相、毛端相、足相等。最後之足相,更分十三相說明。此即《華嚴經》對如來三十二殊作勝相之詳細解說。如有關如來之毛端,經文雲:「如來有大人相,名毛端,內現一切佛剎,於一毛孔,悉放一切寶光明藏,普照十方一切法界,於一毛孔,示現一切如來自在諸佛界雲。」

自一毛孔中放出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並自一毛孔中映現如來之自在與諸佛界雲,此並非單純說明如來之三十二相。乃依華嚴之思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而細說之。此即以「華嚴」之立場敘述各種事相。經文中所述之事物及各種現象,雖於其他經典中亦可見及,但於《華嚴經》中,卻有不同的,殊勝的解釋方法,即華嚴特有之說明方式,此亦即《華嚴經》異於其他經典之特異處。

〈如來相海品〉之最後,其結文雲:「佛子!於佛身中,有如是等十蓮華藏世界海微塵數佛大人相,於諸支節種種妙寶以為莊嚴。」

即謂如來之佛笛中,有無限、無數之大人相,且佛身之各部位,皆以無數妙寶作為莊嚴。如此以超人之智慧所描述者,即〈如來相海品〉之如來相。

廣大之佛國土——佛小相光明功德品

其次,〈佛小相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乃說明以如來之光明所照,能滅除五欲之一切煩惱。如來之光膽,有諸種功能,經雲:普照十世界微塵數剎,遍照彼處地獄眾生,滅除苦痛,令彼眾生十種眼耳鼻舌身意諸根行業,皆悉清淨。

如來之光明,能遍及地獄之眾生,令地獄中受苦之眾生,六根悉清淨。眾生見如來光明,生大歡喜,命終後得生兜率天。

轉生天上之眾生,即為天子。天子之耳,能聞如來之音聲。如來之音聲對天子言:「諸天子!猶如汝等昔在地獄,不從十方來處,但以顛倒愚凝纏故,得地獄身,本無來處。」

接著又為天子說道:「莫著五欲,障諸善根。」

經文又雲:「諸天子!五欲纏心,修念佛三昧,皆悉除滅。是故諸天子!當知報恩,一向敬念盧捨那菩薩。」

如何方能去除五欲之煩惱?勤修念佛三昧即可。念佛三昧者,即一心憶念如來。自地獄獲救而得生天上為天子,不能或忘此恩,故須一心敬念盧捨那菩薩。盧捨那菩薩者,即光明是也。蒙光明之恩而出離地獄,欲報其恩,故禮拜光明化身之盧捨那菩薩。諸天子並非實際上能禮拜盧捨那菩薩之相,但卻能聽聞其音聲。如經雲:「一切諸佛亦復如是,隨應度者,皆悉得見。」

即諸佛乃隨順應度者,而示現其身相。佛之相本不可見,佛之音聲亦不可聞,然而,若具有救度、覺悟、解脫之宏願,則能見佛身相、聞佛音聲。慧藏於鵲山中,得聞佛之音聲當亦如是。如:如我天聲,十方世界隨所應化,皆悉得聞。

於兜率天子之天子,得大歡喜與安心。故自毛孔中作無數妙華香雲,供養盧捨那佛。香華一散,即自一一香華中悉見如來:蒙受香雲之香者,則身心皆舒暢。若眾生得聞是香,則能除滅罪障。罪障者,即五百煩惱,或無數煩惱。即謂若聞是香,能除滅無數之煩惱。

〈佛小相光明功德〉之最後,說明佛國土之廣大,為明其廣大,而以喻說之,菩薩於左手握有無數微塵,經過無數世界向東行去,於無數世界中,一一各下一塵,如此,至手中微塵下完為止。菩薩悉知手中之微塵數,亦知無量世界之數。如此,集無量之世界,即為佛國土。

世尊問寶手菩薩道:「於意雲何?如是佛剎廣大,可思議不?」

寶手菩薩答道:「世尊!如是佛剎,無量無邊,不可思谇。世尊!奇哉!奇哉!若聞是喻,此人難得,聞而信者,亦得難得。」

即謂如此譬喻,難有聽聞者,亦難有聞而能信者。世尊又對寶手菩薩說道:「有善男子善女子,聞而信者,我授彼記,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一切種智。」

上面所述之譬喻,為印度極為殊勝之思惟方法。《華嚴經》,乃自無限之時間、無限之空間,直言生存於今時、此地之人類真相。即於大宇宙之廣闊空間,及自一球成立以來之無限時間中,或人類相續之業,即無可計數之時間中,說明所有一切事物之相。以其無限之時空,假名為毗盧捨那佛,此即光明;具體地說,乃太陽之光。於閱讀《華嚴經》之際,越是深入,越訝異於人類為之渺小,不自覺地對著毗盧捨那佛合掌低頭,沈思敬慕。

轉自台灣學佛網 http://www.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