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居士: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70~79)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24-2)(總第70)

◎ 傅味琴 講於 2002.3.2

供養三寶
是為了弘揚佛法,廣度眾生

提要:

  ■ 恭敬法,法在你心中就成寶
   ■ 供養三寶,是為了弘揚佛法,廣度眾生
   ■ 接受供養也要如法,稍有貪心就成毒蛇
   ■ 修行人鉤來的錢,能得清淨的體嗎
   ■ 以毒作營養,會增長功德嗎
   ■ 緣簿寫多了,供養心反而小了

恭敬法,法在你心中就成寶

一皈依就是佛弟子,佛弟子哪可以沒有恭敬心?三寶裡有法寶,你恭敬法,這個法在你心中就成寶,你不恭敬法,這個法在你身上就不起寶的作用了,因為你太隨便了。

供養三寶,是為了弘揚佛法,廣度眾生

供養,你皈依三寶了,就要修供養。供養三寶是佛弟子的義務,講經說法時要教育四眾弟子供養三寶,不光是在家人要修供養,出家人也要修供養,凡是佛弟子都要修供養。不修供養,不培福,修行路上障難多。一個福氣大的人障難就少,福氣少的人障難就多。而且供養有功德,三寶收了你的供養,他把你的供養用來弘揚佛法、廣度眾生,這個功德也有你一份啊。

供養跟布施意思一樣,名稱不同。供養是對長輩說的,布施呢,隨便什麼人,你給他、幫助他,就叫布施。就好比我們寫信,寫你是對一般人,“你”字下面加個“心”,是“您”,表示尊敬,一般是對長輩用的。我從前遇到一個北京的女學生,她問我的意見,總是說“老師,您說呢?”用“您”。

接受供養也要如法,稍有貪心就成毒蛇

照法上的原則,佛門供養都要自發的,他發心做好事,你不能阻止,他沒有發心,你也不能去勉強他,更不能用鉤子把他的錢勾出來。接受施主的供養也要如法,你稍微有點貪心,佛就說這個東西吃了要中毒,因為你有貪心,這叫不淨食。連心裡有貪心,都稱為不清淨,何況用語言去勾呢?《清淨道論》上有一個故事,一個清早,長者看見一個婦女拿著一罐蜂蜜,婦女就跟長者打個招呼,長者說了,“大妹子,你這個罐裡是什麼東西啊?”女的說:“是蜂蜜。”長者又說:“大妹子,蜂蜜新鮮不新鮮啊?”其實這些跟你有啥關系?女的說,“今天早上剛剛采的,很新鮮。”長者看她怎麼還沒有動靜,又說了,“大妹子啊,這個蜂蜜甜不甜啊?”這個婦女總算悟了,馬上拿起罐,"很甜,你嘗嘗。”像這樣的情況,這個蜂蜜就不能吃,因為不清淨,因為這個女子供養你的蜂蜜,是你用話勾出來的。講經說法可以告訴大家要供養培福,可是你不應該希望得到某一個人的供養而用話去勾他。

修行人鉤來的錢,能得清淨的體嗎

從前我在隆昌寺辦僧伽培訓班時,有一位北方的學僧,心地很善良,歡喜聽法,可是心裡一塊石頭壓得他很苦,一直放不下,想起過去的事情就內疚,所以心理總是壓抑,不開朗。由於長期的痛苦,精神上也有一點不正常。有一次,他跟我說,“因為我年輕剛出家不懂事,做了一件背罪過的事情,我看見功德箱裡有鈔票,就用一根鐵絲,把功德箱裡的鈔票勾出來,後來我這個錢已經還給原先的廟裡了。老師,我這樣還有罪過嗎?”大家想想看,勾來的錢清淨不清淨啊?

以毒作營養,會增長功德嗎

同樣的道理,不論你用什麼方式去勾人家錢,哪怕去勾人家供養你吃的,都不清淨。也不能說,“師父身體不好,你快去買一點補品來。”現在這種事情很多了,人們看得普普通通的。我這麼說,人家即使不說我閒話,也會說我是老古董,不符合時代。現在有些人做錯了也認為是正常的,這會有功德嗎?

緣簿寫多了,供養心反而小了

我年輕時,有一次在寮房裡,有同學熱心來告訴大家,“現在有個培福機會,大家發心啊,這本功德簿大家傳一傳。”這麼一傳,這個寫了,另一個看看人家都寫了,不好不寫。過了兩三天,又來一個,“大家發心啊。”又要供養了。按照我供養的方法,吃飯的飯錢要付,回家的車費要准備,把這些算好了,多下來的全部盡我所有作供養。後來有經驗了,留一點,明天可能還有事呢,留到最後要走了,還剩一點沒有供養完,也懶得供養了,帶回去以後再說吧。這樣把居士供養心弄得越來越小了,我看這不恰當。應該廣大地弘揚佛法,讓眾生懂得供養的必要性,供養是為自己培福,他懂法了自己會供養的。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24-3)(總第71)

◎ 傅味琴 講於 2002.3.2

修行人拉人結幫、曲心誹謗都是錯誤的

提要:

  ■ 你弘揚佛法自會有人發心供養
   ■ 修何法門,也要自己發心。拉人結幫、曲心誹謗都是錯誤的
   ■ 修任何法門都要贊歎,由各人自選
   ■ 鐘聲是警醒眾生的迷茫,不是吃錢的老虎機
   ■ 父母不願子女出家,是因為不希望子女去賺死人的錢

你弘揚佛法自會有人發心供養

有個寺院培訓班裡有個小和尚,畫了一幅漫畫,把功德箱的開口處畫成一張嘴巴在說“丟點錢,丟點錢”。這是諷刺,當然有些人看了會氣死。這麼說起來,咱們出家人都要餓死了。其實你努力弘揚佛法,人家自會供養的。

修何法門,也要自己發心。
拉人結幫、曲心誹謗都是錯誤的

供養要自己發心。佛教傳到中國來,成立了十個宗派,你修哪個宗派也要由你自己發心,如果你開始修這個法門,後來又想換個法門修,也要你自己發心。現在可不是這樣了,人家安心在修這個法,有人就去干擾,“現在末法時期了,你修這個法沒用的,趕快修這個法門。”假如人家想改修別的宗,他就說:“這個宗好,別的宗都不行的。”抬高自己宗派誹謗其他宗派,沒有文化的人,心地還直一點,也就以直心誹謗;有文化的人,心腸彎曲,用曲心誹謗。心腸谄曲的人,一面也說各法門都好,一面在排斥其他法門,說:“這些法門對末法眾生都不妥當了。唯有我這個宗派最好。”這都是錯誤的做法。

修任何法門都要贊歎,由各人自選

應該是他願意修什麼法門,由他自己挑選;願意換什麼法門,由他自己去考慮。我就是這個態度,我對任何法門都贊歎。有時候我指出錯誤,那是有些人不照法去做產生的錯誤。講經說法,我要把真正法的意義說清楚啊,否則得罪如來,我可不干。講法的人是代如來宣化,如來可沒有叫你含含糊糊,模稜兩可,顛顛倒倒的。

鐘聲是警醒眾生的迷茫,不是吃錢的老虎機

對於那些在佛門搞歪風邪氣的,說法的人不能不指出他們錯誤,目的是希望他們能及時糾正。例如有的地方,你一去,竟然培養你喝酒吃肉的習慣。還有的地方,你一去就有人來跟你攀緣:“我們師父怎麼怎麼好,我介紹你去聽經。”聽經是件好事情,誰知道一去就有人說:“大家趕快皈依師父啊。皈依了要供養啊。”還有的名山道場,去過的人告訴我,“那裡的師父真好啊,我去禮拜,他給我敲罄。”“佛菩薩保佑你身體健康”,“當”,“菩薩保佑你發財”,“當”,“保佑你出國”,禮拜完了又來告訴你:“敲鐘功德大,敲一下斷一個煩惱,你多敲幾下。”等你敲完了,“你一共敲了8下,每一下十元錢。”那麼沒敲之前你怎麼不說明白?買東西也要標價呀,這樣做法還像什麼佛門了?

父母不願子女出家,
是因為不希望子女去賺死人的錢

社會上人看見你佛門這樣,他也向你要錢。從前有一個名山道場,富得很啊。有個出家人到小商店買一個本子,本子標價是兩元錢,營業員一看是個出家人,就要“兩塊五”,“怎麼要我兩塊五?”“你們和尚有錢,我不向你多拿一點?”佛教被人為地敗壞到這種地步!所以現在社會上的人只恭敬釋迦佛,知道經書很好,學問很深,可是對現在佛門裡的人,卻很少有恭敬心。怪不得父母不肯讓兒女進佛門,“人家兒子是科技人員,辦廠當老板、董事長,我的兒子這麼高的文化,卻給死人唸經拿錢?三百六十行樣樣可以干,為什麼要干這一行?”父母想不通啊。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24-4)(總第72)

◎ 傅味琴 講於 2002.3.2

釋迦佛的弟子,不能等將來見佛後再修行,
早修早成就、早解脫呀

提要:

  ■ 佛陀教育事業最偉大,法供養遠遠超過財物供養
   ■ 佛弟子應該為三寶作身口意供養
   ■ 在交流思想中,佛弟子的語言應該起到教育眾生的作用
   ■ 正知正見才是修行人的無上供養
   ■ 修行人要善觀三業,把有漏的身口意修成無漏的身口意
   ■ 釋迦佛的弟子,不能等將來見佛後再修,早修早成就、早解脫呀

佛陀教育事業最偉大,法供養遠遠超過財物供養

什麼事業最偉大?教育事業,如果你從事教育事業,不用給你宣傳,社會上人自會尊敬你。你們把自己教育好,父母就高興了,“這次回來不錯啊,人都變了,還是佛教偉大。”他們的觀念就轉過來了。所以教育眾生淨化人心,這才是為祖國為人民做貢獻。講這些話就是告訴你們,光供養錢財以及生活用品,對三寶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更高的供養要法供養。從事弘揚佛法、教育眾生這樣的事業,以這樣事業上的成就作供養,這就是法供養。

佛弟子應該為三寶作身口意供養

這個道理有些人知道了,可是做得很少,今天高興講講,明天去朝山,沒空講了;某個地方開光,請貼來了,不講了;頭痛不講,風大不講,天太熱不講,一年難得講一兩回。這樣弘揚佛法是遠遠不夠的,佛弟子應該把自己以及自己的生命時光全部供養三寶。人無非是身口意,所以以身口意供養才是能夠達到徹底究竟。

身子不干別的事情,只干佛法的事。因為修行要靠身體,修禅定也要靠身體,勞動培福、弘法度眾生也要靠身體去做。佛弟子修行以求自利,弘法以求利他。

在交流思想中,佛弟子的語言
應該起到教育眾生的作用

一張嘴,除了吃飯就是語言。吃飽了就別再想吃的。廢話少說,要麼不開口,一開口講的就是法義,交流學法的感想心得。

從前能海上師講法時說,“四川人見面就說‘今天天氣好’,‘今天天氣好’跟了生死有啥關系啊?”這種世俗的一套可以免了。人們說“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我加了一句話,“語言是教育人的工具”。光是交流思想還不夠,要起到好的作用,就要把它作為教育人的工具。

正知正見才是修行人的無上供養

意也要供養。佛法教你怎麼去想,你就怎麼去想,教你不要這麼想,你就不要這麼想。心裡所想的種種念頭,也就是思想,全是佛法的思想,起的全是佛法的念頭,也就是正知正見,這就是意供養。這樣的修行才是無上供養。

修行人要善觀三業,
把有漏的身口意修成無漏的身口意

佛弟子中有個叫羅睺羅,是釋迦佛的兒子,有一天釋迦佛對他說:“汝今羅睺羅,善觀三業。”意思是說,羅睺羅,你今天出家了,應該好好地觀察自己的身口意清淨不清淨,從身口意上去修清淨。

昨天講到我們的身口意是有漏身口意,造的業都是有漏的。佛菩薩是清淨身口意,整天地度眾生,是無漏身口意業。所以眾生的身口意稱為三門,就像門那樣,好人也進得去,壞人也進得去。眾生身口意,好事也做,壞事也做。佛菩薩的身口意稱三輪。輪子會轉的,菩薩的身口意一直在度眾生,輪就是度眾生的意思,所以我們要把身口意從不清淨修成清淨。

釋迦佛的弟子,不能等將來見佛後再修,
早修早成就、早解脫呀

我們今天都學佛法了,要照佛法去修身口意,你覺悟高,抓得緊,又認真,進步就快;你懈怠,不抓緊,進步就慢。能海上師以前說:不要認為反正彌勒菩薩到娑婆世界來成佛時,咱們釋迦佛的弟子在龍華三會上個個都證阿羅漢果,所以不精進也很心安理得。還是早證果早成佛的好,何必一定要到那個時候呢,早證果早成佛早解脫呀。所以我們還是要精進用功,要有覺悟,對修行要充滿希望,要精神抖擻。

 捨掉煩惱就沒有煩惱了,
有什麼捨不得的呢?

提要:

  ■ 捨掉煩惱就沒有煩惱了,有什麼捨不得的呢
   ■ 把有漏的身口意奉獻三寶,是殊勝微妙的法
   ■ 以清淨心作供養,佛最歡喜

捨掉煩惱就沒有煩惱了,有什麼捨不得的呢

有人說我也在修啊,可是要去掉煩惱習氣實在太難太難。以前佛到一家的門口,那家人見如來來了,想要修供養。他把箱子打開來,裡邊都是潔白的毛毯,他拿起一條來,看看太好了,捨不得,再拿一條,又捨不得。他想拿一條比較差一點的,誰知道,拿出的是一條最好的。如來說,“就這一條好了。”他只好把難捨掉的、執著得最厲害的供養如來,如來拿走了,他這個執著就沒了。這是如來的善巧方便,我要講的也就是這個善巧方便。我們眾生有時候也想把煩惱推出去,可只推了一點點,想想又捨不得,再抓回來。今天覺悟了,沒有煩惱也很輕松,明天想想,又起煩惱了,那麼怎麼辦呢?那就要用剛才說的釋迦佛的善巧方便,你干脆就把你的煩惱脾氣供養出來,不就沒了?那麼釋迦佛要不要?要,而且很歡喜地要,因為你能捨得掉煩惱,你就沒有煩惱了呀。

把有漏的身口意奉獻三寶,是殊勝微妙的法

從前有個徒弟問師父,“我脾氣大,煩惱這麼重,斷也斷不了,師父你看怎麼辦?”師父說,“有辦法,你把你的煩惱供養我。”從此師父等徒弟一起煩惱就說他,“你煩惱都供養我了,你還拿回去啊?”這就叫以我有漏身口意業奉獻三寶,這是最殊勝、最微妙、最無上的法。那些佛法懂得很少的人,或許會跟你說,“你把煩惱供養佛,罪過罪過。”說這個話倒有罪過了,因為你把釋迦佛講的法推翻了。

以清淨心作供養,佛最歡喜

能海上師就是這樣。你去供養能海上師的不論多少好壞,他都歡喜。你供養一元錢,上師也給你收下來,供養一萬元錢,也給你收下來。佛在世時有個貧窮的老太太從清水池裡舀了一碗水,恭恭敬敬供養佛,佛就微笑了,旁邊的國王挺嫉妒,就問佛:“我經常供養出家人飲食、房捨,如來從來沒笑過,今天這個窮老婆子供養如來一杯水,如來大發歡喜,這是什麼道理?”佛回答他:“你雖然供養多,你是傲慢心供養,功德不大。這個老婆婆是以恭敬心、清淨心供養,她的功德遠遠超過你,所以我微笑了。”

把有漏的身口意供獻出來,我們是為了修行,為了成道,為了快快證阿羅漢果,這樣一顆清淨心、一顆恭敬心,如來大發歡喜。這些道理,要懂法義的人才會理解。今天講到這裡。(2002.3.2)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25-1)(總第73)

◎ 傅味琴 講於 2002.3.4

依法修行的成果供養才是法供養

提要:

  ■ 沒有恭敬心的皈依不起作用,不作供養不修行,就把自己架空了
   ■ 依法修行的成果供養佛菩薩才是法供養
   ■ 以身口意作供養,斷煩惱最快
   ■ 修行要在意上扎根,把煩惱掃干淨

沒有恭敬心的皈依不起作用,
不作供養不修行,就把自己架空了

上次我們從有漏、無漏講到有漏身口意業、無漏身口意業,還講到沒有恭敬心的皈依不起作用。有人皈依以後既不供養培福,又不修行,還去影響別人,自稱佛弟子,其實什麼都沒有做。把自己架空,把修行架空,把佛教也架空。要培福就要修供養,財物供養遠遠不夠,不過也帶了一點修行的意義,作用就是去掉自己的貪心,但也僅是去掉一部分的貪心,眾生難道只是貪財嗎?而且對於財物供養來說,一個居士也不見得做到了“盡我所有作供獻”,也不過是在自己所貪的財物裡邊抽出一部分罷了,像這樣的修行,能徹底圓滿嗎?當年釋迦佛行菩薩道時,連身體連生命都供養了。

依法修行的成果作供養才是法供養

財物供養也是好,無上的供養就是法供養。你佛法都不懂,怎麼做法供養?不論布施也好,供養也好,你總得有啊,你沒有佛法怎麼修法供養?有人說唸經就是法供養,唸經你懂了沒有?打一個比方,經書裡全是寶,可是這個寶盒子你沒辦法打開,一粒寶貝都取不到,你供養什麼呀?這就是末法時期的現象。很多人都跟著這種現象轉,自我安慰,自我陶醉,自以為是一個修行人,其實生命時光都浪費了。普賢菩薩說一切供養,法供養第一。修行人應該要著重於法供養,有法才能修行,依法修行得出的成果供養佛菩薩,這是佛菩薩最喜歡的。哪一個老師不喜歡學生成績好啊。

以身口意作供養,斷煩惱最快

今天早晨開會,我上到般若堂時,有人還沒到。從前糾察是走在同學後面,現在走在前面,只告訴我“他們隨後就到”。你走在後面,同學就不敢拖延時間了!還有個同學等了很久才上來,我以為他有什麼要緊的事情,原來是為了給我放一杯茶,一杯藥。你遲到就犯了紀律。紀律就是法,一個人不遵守紀律,還談什麼法供養?

我們講的是文殊法,是以文殊菩薩的智慧為准則的,所以要做到身口意供養。進了這個法門,不管你脾氣好脾氣壞,身口意全要供養。這樣一供養,你們原有的身口意就空掉了,沒有了。自己身口意有煩惱斷不了,還捨不得供養!肯供養出來,這個脾氣就不是你的了,你還有什麼理由發脾氣啊。所以身口意供養是一個極其殊勝、極其無上的法門,用身口意供養的辦法,斷我執最快最好。

我年輕時,能海上師也沒有給我講這麼多法,也沒有像我這樣苦口婆心指導得這麼細,我也沒有一年365天都跟在能海上師身邊,我還不是跟普通居士一樣?我怎麼會這麼聽話呢?同樣是人,為什麼你們就做不到?

身口意供養,你懂了嗎?你懂了才能接受。既然懂了,就要開始行動,怎麼樣開始?身口意上,稍微有一點小毛病冒出來馬上就打下去,不許身造惡,不許口造惡,也不許意造惡。否則怎麼叫身口意供養?

修行要在意上扎根,把煩惱掃干淨

以後你們鬧了矛盾,有道理的就把道理講出來,修行不在意上挖根,怎麼掃干淨煩惱啊?好比打仗,土匪躲進山洞裡,你以為沒事了,等到黑夜,又出來搗亂了。修行人暴露出一點缺點,馬上把它抓住,消滅它。從前我在政治學習的時候,學到這麼一句話:對於反動派,我們不是要消滅他的肉體,而是要消滅他的反動思想。今天在佛門修行斷煩惱,就是消滅心裡的煩惱,這就叫革命。來這裡學法的人個個都是寶,你不把他雕刻成器,你就是在糟蹋人。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25-2)(總第74)

◎ 傅味琴 講於 2002.3.4

以有漏身口意作供養,能得無漏身口意加持

提要:

  ■ 眾生錯把感情用於煩惱,早捨掉早證果
   ■ 供養大眾是以歡喜心供養,培養你們成才是以恭敬心供養
   ■ 以有漏身口意作供養,能得無漏身口意加持

眾生錯把感情用於煩惱,早捨掉早證果

佛菩薩的智慧可不是凡夫的智慧,你以凡夫的心態去衡量諸佛菩薩的智慧,你能看得清楚嗎?諸佛菩薩,你供養他好的壞的,他可沒有辨別,不垢不淨啊。你有恭敬心就是好,可不是看你的東西,是看你的心。依照人世間的習慣挑好的來供養,這是我們凡夫在修恭敬心。可別以為諸佛菩薩,供養他好的,他就喜歡,供養他壞的他就生氣。如果我們把壞的習氣、壞的脾氣、壞的身口意供養給本尊,他生大喜歡,因為你過去捨不得的東西,現在也肯供養了。當然,你要誠心誠意的。凡夫對於眾生的感情很少,而對自己煩惱的感情深厚得不得了,所以我常講這句話:眾生錯就錯在用錯感情上。誰也不肯干脆一下子把這個壞脾氣拋掉。硬是捨不得,硬是要保留,明明知道這個壞脾氣在害我,還是捨不得丟掉。這種愛壞脾氣的感情,就像是母子關系,明知道兒子很壞,還拼命幫兒子說好話。多少世來捨不得丟掉的壞脾氣,你今天能夠捨得供養本尊,本尊哪有不喜歡的?你早捨得的話,你早就證阿羅漢了。

供養大眾是以歡喜心供養,
培養你們成才是以恭敬心供養

聽說宗喀巴大師在山洞裡苦修時,只有一只青稞面做的“勒尾得”作供養,幾個月供下來全發霉了。沒有別的東西,他仍然供養發霉的“勒尾德”。修行是修顆心啊,為什麼每次誦經供佛要買這麼多供品啊,你說,“供養越多福氣越大。”這沒錯。其實這裡面還有一個原因,平時你們不准吃零食,每個月初八開放開放,供品可以吃,讓你們高興高興。說,“佛都沒有吃,我吃了,這樣罪過罪過。”你們都是未來佛,這也是供養佛呀。說到底,這是以一顆菩提心、慈悲心、愛護心對你們作供養。清定上師過去在成都近慈寺時,是沙彌堂的堂主,經常替小沙彌向能海上師要點吃的東西,所以我也經常想找一點吃的給你們吃吃。表揚你們為了使你們歡喜,這是對你們作歡喜心的供養;批評你們,這是對你們極大的恭敬、尊重,以此來修供養,因為你們是一塊好材料,必須快快培養出來,快快成就。

以有漏身口意作供養,能得無漏身口意加持

“本尊即以無漏身口意業加持於我”,修文殊法的就以文殊菩薩為本尊。本尊都是修行圓滿,身口意三業清淨的。本就是根本,尊就是世尊,世尊就是佛。文殊菩薩早就成佛了,他來娑婆世界幫助釋迦佛度眾生,所以化現為菩薩。文殊菩薩又是諸佛之師,未來成佛的彌勒菩薩現在正在兜率天,誰在當他的老師?就是文殊菩薩。

本尊以無漏的身口意業加持於我,可有的加得進去,有的加不進去,為什麼?我講件事情給你們聽。大概是84年,我第二次到內蒙古呼和浩特,那時我是通過講課形式來作心理治療。有個學生走過來給我倒茶,我把茶杯蓋子一蓋,我說,“你就這麼倒吧。”他說,“蓋子蓋住了,怎麼倒得進去啊?”那麼我把蓋子打開。他要把裡邊的茶水倒掉,我說,“別倒掉,你就這麼倒吧。”他說,“杯裡的茶水滿滿的,不倒掉,咋倒得進去?”我就讓他去倒掉。剛放好,他要倒水,我把茶杯反過來一放,他說,“茶杯顛倒了,怎麼倒得進去?”我就跟大家說:自己把蓋子蓋住了,不願意接受教導;習氣煩惱滿滿的,不願意空掉;知見顛倒了,連水都灌不進去,加持還加得進去嗎?所以必須要空掉,才能加得進去。也就是說把自己原有的有漏身口意供獻給本尊,你空掉了,然後本尊以極好的、沒有煩惱的、清淨的身口意業給你作加持,那才起作用啊。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25-3)(總第75)

◎ 傅味琴 講於 2002.3.4

得文殊菩薩加持 即能與清淨心相應

提要:

  ■ 接受師的菩提心、說法度眾生的影響,能得師的加持
   ■ 學好文殊十大願,就能成就文殊菩薩的身口意功德
   ■ 得文殊菩薩加持,即能與清淨心相應
   ■ 與煩惱心相應,就是我們不能很快成就的原因

接受師的菩提心、
說法度眾生的影響,能得師的加持

什麼叫加持?你接受了給你作加持人的影響,你得到了這股力量,你就得到了他的加持。比如說,你在他身邊,他的身口意影響了你,你心裡有他,他心裡有你,心與心相通,很容易獲得影響。要經常觀師的功德,你不觀怎麼得到加持?師身功德度眾生,口功德說法,意功德菩提心。你如果能接受這個影響,你也要去度眾生啊。別跟眾生鬧矛盾,別怄眾生的氣,否則你怎麼度眾生?我常說:眼淚往肚子裡吞,微笑送別人。你接受了我這句話的影響,你就得加持了。

口呢,聽了那麼多的法,法義好好地吸收吸收,總結總結,以後講起法來別沒有條理海闊天空地亂扯,你們即使還沒有當老師,也可以先開展演講。其實平常生活中你也可以修語輪功德,給同學們講幾句法語,說幾句鼓勵的話,啟發勸導的話,愛護的話。意功德呢,看你有沒有菩提心了,你受了這種影響,你才叫得加持了。不受影響,你得到什麼?

學好文殊十大願,
就能成就文殊菩薩的身口意功德

做老師尚且要每時每刻以身口意來影響你,何況是本尊?文殊菩薩有大智慧,他無時無刻不在加持我們,你不接受文殊菩薩影響,可惜不可惜?你不學文殊菩薩的身口意,可惜不可惜?

說“文殊菩薩我又看不見,我怎麼學習?”學好《文殊法》裡的文殊十大願,就能成就文殊菩薩的身口意功德。你照十大願去學嘛,從能海上師的法流裡,就體現了文殊菩薩的智慧。能海上師火化時,天上出現極亮的光,有人拍下來,洗出來是騎獅子的童真文殊。可見能海上師修文殊法成就了。能海上師也是生長在末法時代的呀,我是在能海上師那兒學的法、受的影響,多多少少你還能從我身上聞到一點能海上師的氣味,即使我只是個香盒子,可是也能聞出香味道來。今天你們假如能到能海上師那裡去學法,你需要什麼,我都支持你。可是現在能海上師圓寂了,連我都沒有這個福氣了,你們再不跟我學,你們怎麼辦呢?好比香沒有了,只留下了一只香盒子,你再不要,你連香味都聞不到了。

得文殊菩薩加持,即能與清淨心相應

我們一方面學文殊菩薩的身口意,一方面求文殊菩薩給我們作加持,自力他力相結合,“爾時即與本尊清淨之體合而為一”。當你把煩惱、把身口意供獻給本尊的時候,文殊菩薩即以無漏的身口意業加持你,當下你這個心從清淨的體上就跟文殊菩薩心相應了,一相應就合二為一,最後你的身口意就跟文殊菩薩的身口意合成一體,你就成就了本尊。即使你沒有修成就,在那個時候,你這顆心完全是文殊菩薩十大願的心,也已經相應了,已經合起來了。

與煩惱心相應,就是我們不能很快成就的原因

為什麼修文殊法的人很多到現在還沒有成就啊?就好比六道輪回那樣,今天做人吃飯,明天做狗去吃大便,這還搞得好嗎?今天跟文殊菩薩的心相應,要不了多少時候,又跟自己的煩惱心相應了,這就是我們不能很快成就的原因。

今天這一段已經給你們講完了。希望你們消化消化,不要像聽故事那樣,聽是聽了,仍然沒有拿到。自己要深刻地去思維,好好去研究,想一想,我該怎麼樣改變自己。今天講到這兒,下課。 (2002.3.4)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26-1)(總第76)

◎ 傅味琴 講於 2002.3.6

一切論,皆先皈依文殊,
因為文殊是一切佛的智慧

提要:

  ■ 一切論,皆先皈依文殊,因為文殊是一切佛的智慧
   ■ 皈依文殊得智慧辯才,學法能使身口意清淨
   ■ 懶惰的人想交好運,上當的人連真的也懷疑了
   ■ 心裡空虛,無依無靠,那也是很苦的了

南無皈依金剛上師文殊師利菩薩 三稱

~能海上師說:“一切論,皆先皈依文殊,因文殊是一切佛的智慧,即佛之智慧顯。”

清定上師說:“此書講以上師代表三寶,修行初學廣,漸攝總,越修越略,最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第二法(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修行頭上有起點,後乃歸宿。”

今天開始講皈依正文。“南無皈依金剛上師文殊師利菩薩”這本儀軌是文殊念誦法,以文殊菩薩為本尊,所以首先就要皈依文殊菩薩。

一切論,皆先皈依文殊,
因為文殊是一切佛的智慧

“一切論,皆先皈依文殊,因為文殊是一切佛的智慧,即佛之智慧顯。”一切佛的智慧,都攝在文殊菩薩的智慧裡,《文殊略法》裡有“諸佛佛子攝為一”,就是說文殊菩薩的智慧包括了一切佛一切菩薩的智慧。菩薩以及後來各位論師造的論,都是先皈依文殊菩薩以求加持。如果你要求智慧,不管是學習也好,造論也好,或者是辯論考試,都先皈依文殊菩薩以求加被。在佛經裡,佛每次說法都是以文殊菩薩為上首,所以文殊菩薩又稱法王子。法王就是佛,廣義來說,佛子都是法王的兒子,從佛性上說,咱們也都是未來佛,可實際上咱們今天還是愚癡眾生,所以真正的法王子就是文殊菩薩。

皈依文殊得智慧辯才,
學法能使身口意清淨

文殊菩薩具大智慧。度眾生應該要有智慧辯才,要得智慧辯才,就得皈依文殊菩薩。並不是頂三個禮就算皈依了,現在人的這種皈依,僅是宗教儀式,並沒有達到皈依的真正作用。真正的皈依,你皈依釋迦佛了,就要跟釋迦佛學,要照釋迦佛的教導去行持。比如昨天我們講的:“以我有漏身口意業奉獻本尊,本尊即以無漏身口意業加持於我”,怎麼讓這兩句話起作用呢?就要跟本尊的心相同。本尊都是清淨身口意,你也必須是清淨身口意,那才相應。要使身口意清淨就得學法。哪有皈依了不學法而起作用的?

懶惰的人想交好運,上當的人連真的也懷疑了

末法時期眾生,心態不正常,想投機取巧,好像自己一皈依就馬上交好運,只要磕三個頭就能得到菩薩保佑,什麼都會從天上掉下來。這都是懶惰的心態,投機取巧的心態,這種心態最容易受騙上當。以前晚報上有篇文章,“先有受騙的人還是先有騙子”,如果每個人都沒有受騙上當的這種愚癡心態,騙子也發揮不了作用。世間上受騙上當的人很多啊,這種人可以說是缺乏理智,歸根結底還是缺乏智慧。你沒有智慧,僅僅是冷靜,假如騙子手法高明一點,你也會上當的。一開始,因為心地善良,感情豐富,馬上就相信,恨不得整個心都撲上去,後來發現上當了,心理上受了一個刺激。第二次又相信了,又發現上當了。這樣下去,越來越苦惱,以後就會發展成對真的也懷疑:我到底該信不該信。

心裡空虛,無依無靠,那也是很苦的了

比如學氣功出偏差,又被騙走了很多錢,上當了,來學禅定就帶著懷疑。信佛呢,開始覺得信佛不錯,因為佛教在民間扎根很深,進了佛門沒多久又懷疑了。假如感覺全世界都沒有一個可信任的人,這個人心裡就會很空虛,很彷徨、無依無靠,那也是很苦的了。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26-2)(總第77)

◎ 傅味琴 講於 2002.3.6

不充實佛法的智慧,發心也難以純淨

提要:

  ■ 不充實佛法的智慧,發心也難以純淨
   ■ 神秘感不消除,求不到神通又失望
   ■ 對武功癡迷的人,出了家還想拜個有武功的師
   ■ 以假像真迷惑人,引人驚歎為名利
   ■ 皈依是依法修行,搞神秘失去了真正皈依的作用

不充實佛法的智慧,發心也難以純淨

這怎麼解決呢?唯一辦法要充實他的智慧,還要讓他看到事實,看到他周圍的人確實是真誠的,很可親的,他才慢慢會轉變過來。所以皈依佛了,就要學佛的法。你不學法,總有一天會對佛教產生疑心,因為你沒有充實的東西。天天這樣,人也疲沓了,這就叫時久生疲厭。信仰的情緒慢慢會低落下去,慢慢就懷疑了。如果你不充實佛法的智慧,你當初的熱情、發心,裡邊包含著很多不純淨的東西,也很難消除掉。

神秘感不消除,求不到神通又失望

比如說你對佛教的神秘感就很難消除。很多年前我在上海醫科大學作佛學禅定的講座,有張小紙條遞上來,“傅老師,請你露一手。”就是叫我露一點神通給他看看,這就是因為他頭腦裡充滿了神秘感。許多人看了米勒日巴的傳記,米勒日巴後來在天空中飛行,他們也想飛一圈,所以信佛了。那麼一聽到某個地方可以出神通,大家都去了。假如什麼也沒看到,什麼也沒有得到,日子一長又失望了。

當年四川成都有個老居士跟我有緣,約我到九寨溝去,在山上的小廟裡,咱們在門口觀山景。他跟我說“你在這兒住三年,從這個山峰飛到那個山峰”。所以這種心態廣得很啊。這些人最後的結果就是失望苦惱。

對武功癡迷的人,出了家還想拜個有武功的師

還有的人看了武打片也迷掉了。以前我辦佛學院時,來一個小和尚,要我給他介紹一個有武功的師父。他說他出家就是為了練武功的,為什麼對武功這麼迷啊?因為現在電影裡武功很神奇,很粗的一棵樹,手臂一擊,樹就倒下去了,人一跳可以跳到幾層樓的屋頂上去,甚至連頭砍下來還會裝上去,其實這都是假的,是分成兩部分拍,然後拼起來。我年青時看過一部電影,一個黑猩猩突然到了大城市,能在很高的樓的外牆上爬上去,也不掉下來。你知道怎麼拍的?其實這座高樓是鋪在地上的布景,那只黑猩猩仍然在地上爬,攝影機拍下來,再豎著放,那不是往上爬了嗎?拍武打片還不是這一套手法,可是社會上人著迷了,癡迷者以為真有這樣的武功。

以假像真迷惑人,引人驚歎為名利

就是當場表演給你看,也有假的。馬路上那些人打扮得像古代練武的,讓觀眾隨便到旁邊去撿一塊磚頭來。果然有人去撿來一塊,他就對著這塊磚頭用手指頭去鑽,真的粉末會掉下來,被他鑽了一個洞。其實這個洞原來就已經挖好了,裡邊裝的是磚頭粉,再把它糊好,手指頭一鑽,磚頭粉就掉下來了,看起來就像鑽下來的。又拿塊磚頭,他在頭上一敲,這個磚頭成了兩半。其實這也是假的,這塊磚頭是他預先用酸醋浸過的,酸醋一浸,磚頭就不牢固了,再用小榔頭輕輕地敲,敲到它沒有碎,可是裡邊已經不行了。前一天晚上就放好了,去拿磚頭的就是他的同黨,所以一敲就碎。而且敲的部位一定要敲在很硬的部位,比如前額。假如觀眾中有一個說,“我拿塊磚頭來敲你,試試。”他就不讓你試。

電影拍練武功的人能用手掌把桌子劈成兩半,這是馬糞紙做的桌子,聲音是配音。有的硬氣功表演也是假的,用長槍刺喉嚨,槍桿都彎了,喉嚨卻一點沒傷,其實這個槍尖是圓鈍的,刺不進去的。因為距離遠你看不清楚,桿子是軟的,稍微碰一碰就彎了。

皈依是依法修行,
搞神秘失去了真正皈依的作用

這些都是武術界一個頭頭告訴我的。還有人求什麼“快速成佛法”,如果這些追求神秘、迷信的心態不消除,也就失去了真正皈依的作用了。皈依是皈投依靠,佛智慧圓滿,你皈依佛,你不學佛圓滿的智慧,怎麼叫皈依?咱們修行人當然依靠法去修行。

其實文殊菩薩早就成佛了,因為一個世界只能有一尊佛。娑婆世界釋迦佛成佛了,他就化現菩薩來幫助釋迦佛度眾生。所以釋迦佛極力贊歎文殊菩薩,以文殊菩薩為上首。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26-3)(總第78)

◎ 傅味琴 講於 2002.3.6

要以金剛智破金剛習氣,
故須以文殊為師

提要:

  ■ 要以金剛智破金剛習氣,故須以文殊為師
   ■ 佛菩薩都具足悲智,猶如彩色不同作用一樣
   ■ 淨土都一樣,修行要修好平等、隨和
   ■ 愚者竟然把東方淨土稱重點,西方淨土稱普通
   ■ 師代表三寶,在家菩薩持戒清淨,也具足自性僧寶

要以金剛智破金剛習氣,故須以文殊為師

成佛必須要靠金剛智。金剛是比喻智慧非常堅固鋒利。為什麼一定要金剛智才能圓滿成佛?因為眾生有個最難破的習氣叫金剛習氣。要想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就需要用金剛智來破除金剛習氣。四宏誓願中說“佛道無上誓願成”,那就必須以文殊菩薩為師。

佛菩薩都具足悲智,
猶如彩色不同作用一樣

有人也許會想,我又皈依釋迦佛,又皈依文殊菩薩,我到底跟哪一個學?其實法全是釋迦佛講出來的,釋迦佛不過是特別贊歎文殊菩薩,說文殊菩薩有種種功德、有大智慧。現在的佛弟子很容易提這樣的問題,比如聽到《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裡釋迦佛贊歎琉璃世界,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琉璃世界好還是極樂世界好?為什麼《佛說阿彌陀經》裡要我們往生極樂世界?《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裡要我們往生琉璃世界?我這個人又不能一分兩半,我到底往生琉璃世界還是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稱無量光,琉璃世界藥師佛有沒有無量光?問題越想越多,真是“籮裡挑花,越挑越眼花”。假如問我,我就回答一樣的。打個比方,到了夏天,衣服有各種各樣顏色,我穿白的,你穿花的,是一樣還是兩樣?(下答:一樣)為什麼是一樣?(下答:因為原來的本色全是白的。)這是從本色上講的,既然是一樣,為什麼挑衣服的時候,不要這一件,要那一件。如果是兩樣,我穿了這件不冷,你穿了那件也不冷啊,那不是一樣嗎?所以色彩可以兩樣,作用一樣呀。

淨土都一樣,修行要修好平等、隨和

世俗的人拼命往兩樣去發展,花樣是越搞越多,人的分別心、貪心、比較心越來越大;修行人相反,越來越隨和,越來越平等。修行人常說這話,“一樣的一樣的,都可以。”這件衣服也暖和,那件衣服也暖和,有什麼兩樣?男裝女裝,也僅僅名詞不同呀,那麼一個叫東方淨土,一個叫西方淨土,還有南方淨土,北方淨土……,名詞不一樣啊!淨土都是一樣。

愚者竟然把東方淨土稱重點,西方淨土稱普通

有一個老居士說,“往生琉璃世界也很好”,這是對的,“不過往生極樂世界容易,往生琉璃世界不容易”,這麼一說,大家都想往容易的地方跑了,他還打了一個比方,“好比考學校,普通中學250分錄取,重點中學要400分。”好在阿彌陀佛不會生氣,否則就會:“什麼話,你把極樂世界說得這麼低級,變了普通中學了。”其實他是想抬高阿彌陀佛。你看愚癡的人想贊歎都沒水平,好比愚人想誇自己爸爸,說:“我爸爸從小就離欲啦。”(眾笑)那麼你這個兒子哪裡來的了?(眾笑)而且這個老居士還受到許多人的崇拜。所以要破除這種不正確的知見,皈依以後,趕快要端正思想,要以佛教的智慧去充實頭腦。

師代表三寶,在家菩薩持戒清淨,
也具足自性僧寶

“此書講以上師代表三寶。”四皈依,上師放在前面,因為上師代表三寶。佛教就是從釋迦佛開始的,所以釋迦佛就是最上的師,師師相承,上師有佛的智慧,有佛的覺悟,得到佛的傳承,這就是佛寶。上師智慧廣博,法理通達,能講經說法,依法修持,依法度眾生,這就是法寶。上師持戒清淨,就是僧寶。在家菩薩持戒清淨,具足自性僧寶也是僧寶。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26-4)(總第79)

◎ 傅味琴 講於 2002.3.6

修行初學很廣,漸攝總,越學越略

提要:

  ■ 文殊菩薩以般若經為心,以般若劍斷煩惱
   ■ 出家要染衣捨俗,世俗不捨掉,光頭也成禿居士
   ■ 在家居士要心不染污,斷除煩惱,即是心出家
   ■ 出家人對世俗留戀愛慕,就是心不出家
   ■ 出了家,生活用品過多,五欲享受充滿,形同搬家
   ■ 修行初學很廣,漸攝總,越學越略

文殊菩薩以般若經為心,以般若劍斷煩惱

拿文殊菩薩來說,咱們一般看到的都是騎獅子現居士身的菩薩像。蓮花上面是日輪,日輪上面是月輪,日輪紅色,月輪白色,菩薩就坐在這個上面,這表什麼法?蓮花表清淨,日輪表智慧,月輪表悲心,菩薩是住在悲心、智慧、清淨上面的。文殊菩薩現十六歲童子相,非常圓滿莊嚴,一手執寶劍,一手持《大般若經》,表示以大般若智慧為心,寶劍表示以大般若智慧斷煩惱,發結五髻表示五佛的智慧。

出家要染衣捨俗,世俗不捨掉,
光頭也成禿居士

有一尊文殊菩薩像,是騎在獅子上的比丘相。不管是現比丘相也好,現居士相也好,自性清淨,就是自性僧寶。

出家要染衣捨俗,世俗一套你都要捨掉,如果你不捨掉,那就不清淨了,《大般涅槃經》上稱為“禿居士”。如果光頭就算僧,那麼在家剃光頭的都是僧了?要看實質,實質就是以清淨為體。

在家居士要心不染污,斷除煩惱,即是心出家

在家居士,身不出家心出家,心不染污,能斷除煩惱,去除世俗的骯髒,他心出離世俗,體就是清淨。靜天法師講,出家有四種,身不出家心出家勝過身出家心不出家。

出家人對世俗留戀愛慕,就是心不出家

出家為什麼殊勝啊?因為出家的標准是離俗,心裡要沒有世俗心。假如老是想世俗上的一切,對世俗留戀羨慕,那就是心不出家。有一個時期,世俗上流行穿白旅行鞋,那個時候出家人很多都換白鞋子,心留戀世俗愛慕世俗,照世俗的去做,即使出家了,也叫心不出家。

出了家,生活用品過多,五欲享受充滿,形同搬家

還有的人,出家時樣樣都不要了,沒到三年,寮房裡什麼都有,以後變成樣樣都要,收音機、錄音機,還帶有鏈條,在頭頸上晃來晃去的金絲邊眼鏡,寮房全是各種生活用品,能海上師說:“這不叫出家,叫搬家。”把世俗的家搬到廟裡來了。真正照規定,出家人是三衣一缽。所以不論是出家菩薩還是在家菩薩,只要以清淨為體,都具足自性僧寶。咱們法流的根本上師,就是能海上師,他自身就是一個出家人。在古印度,有不少都是居士上師,這就是依法不依人。他依法具足功德,被稱為上師,這是根據功德說話。比如說廣般若傳承表中有位勝軍祖師就是居士,玄奘法師還跟他學了兩年。諸如此類的事很多。所以從功德上來說,上師代表三寶。

修行初學很廣,漸攝總,越學越略

“修行初學很廣,漸攝總,越學越略”。佛四十九年教法,總攝在戒定慧三學裡,佛法廣大,攝總就成略,儀軌中有略法,也是由廣攝成,好比六百卷《大般若經》攝成《金剛經》,《金剛經》又收成《心經》,《心經》能不能還略?《心經》最後幾句“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娑婆诃。”就包含整部《心經》的意義。學文殊法,開始是略法,是為了給初學的人方便,再學是廣法,廣法沒時間念,念略法也可以,再沒有時間念,念文殊心咒就可以了,還要再略,就念一個“的”字,能不能再略?那就一個字也沒有,你懂就行,你不懂就是胡鬧!(眾笑)今天下課。

                              (2002.3.6)

轉自台灣學佛網 http://www.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