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以福轉業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今世要福報夠,就要先學習“諸惡莫作”,先做一個“不是壞人”。繼而“眾善奉行”,做一個“好人”。行有余力,再繼續“自淨其意”,做一個“有智慧的好人”。

有“事”就有“業”,有“家”也有“業”。不管事業或家業,不管是業大或業小,要想改“業”,就要先學會“調心”與“轉念”。要想“轉運”也不是靠別人“改運”,更不是遷就命運,而是“以念轉運”。

記得以前在經營工廠時,生意好也煩惱,生意不好也煩惱。景氣好的時候煩惱貨趕不出來,擔心被客戶要求空運,空運一批貨等於白做十批貨。景氣低迷的時候擔心訂單量不足,生產線不順,會造成計件員工收入減少,影響家庭生計,甚或工人流動率過大而影響營運。擔心歸擔心,煩惱歸煩惱,嘴巴雖然常說錢不好賺,但終究還是賺了二十多年。不過,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為了生活而工作實在很辛苦,如能為工作或理想而生活,則其心境全然不同。

有時碰到一些朋友跟我說,他現在在哪一國跟哪一國投資,常常要飛來飛去,日子過得十分忙碌,我都會想起過去在馬來西亞投資的那一段心路歷程。那一種感受就猶如當初結婚生子,陪著太太做月子的那一段歲月。如果以現在的心境來設想,若要再來一次,那真是“以後不敢了”。父母生兒育女的心境,與創業或為生活而忙的心境是大同小異。

有些是父母知書達理、溫文儒雅,卻苦於孩子叛逆頑劣,難以教化。有些則是父母富而不智,或富而不仁,但孩子卻甚俱慧根與悲心。生活周遭我們可以常見一些人的家庭,有些孩子是來向父母親報恩,而有些卻是來討債的。證嚴上人曾慈示:“父母只能生孩子的身,無法生孩子的心。”真是鞭辟入裡、所言中的。然而只要父母富而好禮,或以良好的品德以身示教,如此持之以恆,則往往可以潛移默化,讓頑石點頭,讓白雪溶化,終讓黑暗變光明,這就是因人心淨化而致家庭祥和,在慈濟的靜思語教學實例中不勝枚舉。

孩子的身是藉母體投胎,孩子的心是隨業力轉世,所以才說:父母只能生孩子的身,無法生孩子的心,這是“三世因緣”,意即“先天”。但如果為人父母者能在“後天”多修練身心,多轉識成智,則我們就能深深體會為何證嚴上人會說:“天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失職的父母跟老師。”能以智慧超越它,則謂之:“以心轉境,以念轉運。”雖不敢講能“超凡入聖”,但至少已是“超俗入真”。

事業也是如此,有些人先天福報大,怎麼做就怎麼賺,有如騎著單車走下坡,輕松愉快。有些人則是再怎麼努力,就是少了老天爺的一臂之力,有如騎著單車走上坡,辛苦萬分卻不見成果。而也有一些人,雖少年得志,然卻晚節不保,家道中衰而致身敗名裂。不過,有福報賺錢並不代表有福報用錢,多少人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