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緣
一切眾生第一念就是保護自己,如果說這句話可能會對自己不利,就不敢說真話。但是一定要想到對我不利、於我有害,這個傷害到何種程度,當中有善巧方便。如果傷害的幅度不大,還是要說實話;重大的傷害,從自己牽涉到社會、群眾,就可以不說實話。這是『開緣』,不是破戒,不但沒有罪過,還有功德。
世尊舉例說,一個受持五戒十善的人,在三岔路口遇到一個獵人正在追殺一只兔子。這個持戒的人看見兔子往左邊跑了,獵人問他:『你看到兔子嗎?』他說:『我看到了。』獵人問:『往哪裡去了?』他說:『從右邊去了。』他指相反方向,雖然這是妄語,但是這個妄語救了兔子的命,這是善心;也救了獵人,獵人如果殺生將來要受果報。兩邊都救了,這是『開緣』。修學五戒十善一定要懂得『開遮持犯』,什麼狀況下要用什麼方法,它是活活潑潑的。
講到偷盜戒。永明延壽禅師是淨土宗第六代祖師,他在沒有出家之前在稅務司管出納,他常常把國家稅收的錢偷偷拿去放生。以後被人發現,他老實回答,沒有一句妄語。這是要殺頭的,他也不逃避,願意接受刑罰。綁到法場去執行死刑時,皇帝吩咐監斬官,『如果他的態度很從容,不驚慌,就把他帶回來見我。如果他很恐懼,殺掉算了。』結果永明延壽大師到法場,態度從容,很歡喜。監斬官就問他:『你為什麼會這樣?』他說:『我一條命救活了千千萬萬的生命,值得!』監斬官就報告皇帝,皇帝召見他。後來皇帝問他的志願,他願意出家。皇帝成就他出家,並做他的護法。因此,偷盜不是為自己,是為救護一切眾生,准備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眾生的生命,發的是菩薩心,這屬於開緣。如果偷盜是為了利益自己,這是大罪。所以,仔細觀察佛家的戒條,確實是合情合理合法,非常完善。(節錄自《十善業道經》19-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