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不是貧窮的
很多人以為佛法是貧窮的,要修學佛法就要過極端艱苦的生活,認為賺錢和學佛存在沖突和矛盾。在下認為這種想法可能不太正確,而且不切實際。錢財是世間寶,佛法是無上之寶,摩尼寶珠。但是我們不能為了無上之寶而視世間寶為敝履,那樣可能我們什麼寶貝都得不到。事實上,我們如果不能成為錢財的主人,就只能做錢財的奴隸。有的人看似好像不喜歡錢,其實一輩子在為錢財煩惱。有的人以為看輕錢財就能引起大家的佩服和贊賞,從而實際上獲得他“很不喜歡”的那個錢,那就是掩耳盜鈴的方式了。對錢財毫無見地,沒有真知灼見,這是很多人在錢財方面不自在的根源,實際上也是修行的障礙。
福慧雙修,慧是解脫,福就是豐富,就是作錢財的主人,就是大富大貴。我們佛子的生活雖然不能追求富貴,但是也絕不應該是窮困艱辛的。難道我們學佛要學得個個看似清白,其實卻窮困潦倒嗎?很多人以貧窮為善良,以窮困為不貪,這是根本錯誤的。其實人遭貧窮困厄,是罪惡的顯示。所以星雲大師說:窮困就是罪惡。
那種所謂的放下,其實是鴕鳥心態的。不能去認識財富,也沒辦法增長財富,只好打扮自己是不貪的,這種人極其可憐。是屬於罪惡深重,而且難於在自身上起革命的。真正放下的人就是財富的主人翁。也只有在財富方面得了真知灼見,當做已作,身得自在,才能真正放下。不然空說放下,其實也沒放下,事實也不可能讓他就放下了,只是把頭埋在沙子裡裝作看不見而已。轉過頭來他就對有錢者生嫉妒等心。貪婪是錯誤的,可能那種虛偽的不貪也是有害的。這是兩個邊,應當遠離。
錢財源於布施,除了布施的行為,還有布施的心態,和對於布施的種種的智慧把握也很重要。如果能做到三輪體空布施,則功德無量,否則如同仰箭射虛空,箭落還自傷。那種圖著捨一得萬報的人,是在妄想著做一筆極好的買賣,如果他沒有得到那個萬報,他勢必會把帳算到佛祖身上,報怨佛菩薩不靈。常常見有人說,怎麼我也拜佛了,也布施了,還會生病還會貧窮呢?如同去給官員行賄但最終官員沒有給辦事一樣憤憤不平。
世人都在追求財富,可是這些人往往就是得不到財富的,是被財富所轉的。財富如果追求就能得,那就是有為法大勝利了。古人講君子謀道不謀食,今人則謀食不謀道。所以才會一畢業就失業,才會出現急功近利的種種行為,種種的速成班如雨後春筍。以學醫為例,在下是醫藥世家,祖輩們講究是要把數十部醫典倒背如流方可出診的,這一過程需要十年之久,還要謄寫醫書,我有幾本祖上傳下的手抄本醫書,娟秀的蠅頭小楷,讓人看了傾慕不已。可是到了我們這一輩以及我的子侄輩,稀裡糊塗的上了幾年學竟然當了大夫護士,簡直是草菅人命。
世人都在積極的尋求財富增值保值的方式。殊不知財為五家共有,水、火、盜賊、國家、敗家子。前三種你可以用購買保險的方式來規避風險,但是後兩種你卻沒有辦法應對了。國家可以沒收你的財產,如現在國家常常進行的征收和征用方式,或者刑罰中的沒收財產。敗家子就更沒招了,似乎連報怨的地方都沒有。如果你更想讓你的財富增值,我勸你投資德行,那是一種永遠不會虧損的生意,而且還會帶到另外一個世界。
福德這個詞很有意思,其實福報就是來源於德行。德與得同音。如果你有了良好的德行,你勢必會得到很多你意想不到的東西,所謂的不求自得。以奉養雙親為例,有的人認為奉養雙親很吃虧,奉養族人則更加吃虧。記得我和外子談婚論嫁時,外子忐忑不安的對我說,他的負擔很重,不但要養活父母,而且還要承擔兩個堂兄及兩個伯伯的生活,可能不會給我提供多麼好的生活條件,問我還肯不肯嫁給他,我卻認為他是一個有情義的男子,歡喜的應了。後來回家談起此事,佛教徒的親戚們都認為我腦子有毛病,為什麼還要答應負擔堂兄的生活,我無言以對,只是覺得應該在有能力的條件下承擔一定的義務。以我多年的經驗和感覺,有時候你所掙的錢財並不都是你的,有的錢只是經過你的手給別人而已,比如你每月掙1萬元,那麼可能有2000元是應該承擔義務的,如果你拒絕承擔義務,那麼可能你就再也掙不到1萬元了,也可能每月只掙5000元或者更少。冥冥中天地間自有另外一筆帳是我們無法算得清楚的。
就如同我常對報怨繳稅太多的朋友們說,你繳的稅再多,也沒有你余下的部分多,雖然一年繳了幾萬元的稅,可是你余下的部分肯定是比稅款多數倍的數目。如果再報怨的話,干脆去吃低保,不用繳稅,感覺如何?人要學會知足和感恩啊!
古人真是有智慧,造字的智慧,如果一個人做一壞事,就形容為缺德,那麼他就什麼也得不到了,因為缺少“得”嘛。古人還要厚德載物,德行深厚了,物質就來了。多麼的形象生動。可是現在浮躁的人們已經不願意去面對這些所謂的過時的哲理了,這也是這個時代的悲哀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