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個不變的話題,那就是自己在小時候所受的苦楚,在讀書時的窮困,因家境不好所受到的冷遇,還有事業的不順,以及親戚朋友如何如何對不起自己……為此一直耿耿於懷,因而抑郁寡歡。其實,這都是數十年前的陳年舊賬了,我們卻為此所困,始終不開心,常處於負面、陰暗的心態中,嚴重損害了身心健康。這樣活著真是痛苦! 豈不知,有的事情須刻骨銘心,永世不忘;有的事情則要盡快淡忘,所謂事來則應,事去則淨。哪些事該被淡忘?應該淡忘人生中的挫折與不幸;應該淡忘名利的得失;應淡忘歲月的傷痕;應淡忘流言蜚語:應淡忘冷遇和種種煩惱。這樣我們才能擺脫往事的陰影,保持隨緣常樂的狀態。否則,如果糾纏於昔日的痛苦中,時間長了,一定會損壞身心的健康,導致疾病。有關醫學資料表明:半數以上的老年癡呆和 80%左右的惡性腫瘤都與生活中的負面事件及不良信息有關,所以我們只有忘記那些使自己不開心的往事,才能使自己有個愉快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人生短暫,何必對過去的痛苦耿耿於懷呢?何必要自己傷害自己呢?對我們最有傷害的是懷恨、不滿和煩惱,如果把懷恨、不滿和煩惱融化,甚至可以使癌症痊愈。我們一定要將過去網開一面,寬恕所有的人;而寬恕別人就是愛護自己。要知道,最有力量的是寬恕和慈悲;最有力量的是當下,不是過去也不是將來。我們當下就可以改變自己,可以淡忘不快,可以消解煩惱,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充滿祥和與友愛。這一切其實就在當下一念之間。
那麼,什麼事情必須刻骨銘心,永世不忘呢?是別人對自己的恩德!所謂:人對我有恩不可忘,我對別人有恩不可不忘。“雖行布施而不希求施所得果……雖有所作而無執著。”為何要牢記別人對自己的恩德?因為要隨緣報恩。貓狗之類尚且知道報恩,何況人類?不知報恩如何做人?故佛教提倡上報四重恩:祖國恩,父母恩、師長恩、眾生恩。
那麼,為何又要淡忘自己對別人的恩德呢?因為念念不忘所施之恩,就意味著時時期待別人的回報,其心態近似於放高利貸者。一旦對方不報答或報答得不夠,勢必恨從心起,大罵其白眼狼,沒良心。於是,煩惱叢生,反目為仇,善緣競成惡緣。這可真是劃不來!所以應雖行布施而不求回報,做了而不執著,這就是智慧。有了這種智慧,就能度過煩惱的激流,到達無憂、安樂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