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 作者: 李宇銘 (中醫師)
現代人對於飲食健康,往往用營養學的角度作評價,但其實絕大部份人,也沒有計算每一頓飯的「營養成份」,而是認為吃夠飽了、每天有吃飯吃菜吃肉了,就夠營養;或者認為「越多越好」,每天多喝點奶、多吃點雞蛋就健康。當然,這跟營養學的觀念還相距甚遠,但假如每頓飯也去計算營養的話,那樣也有點太麻煩了吧?古代人沒有營養表,難道都不懂健康飲食?
在筆者《評素食之三:素食不夠營養?》與《評素食之七:中醫如何看“素食夠不夠營養?”》等文章中,已經指出了健康的素食方式,未必能夠從「營養學」的標准來獲得,即使從中醫的角度也「不講營養」,那麼,究竟如何吃才能夠吃出健康?這時候就需要用到「傳統智慧」與「自然法則」了!
所謂傳統智慧,包括了各種古代文明之中對於飲食的理解,當然了,在各種古代文明之中,只有中華文化是一直延綿至今,沒有中斷的,參考中醫學對於飲食的觀點,是十分聰明的方法。
上文提到在《黃帝內經》中,一再強調人應該是吃「水谷」為主的,在古代的「榖」,並不單指「谷類」,還包括了現代的豆類與果仁,這些都是日常的主糧,再配合吃蔬菜和水果,這就是幾大類「人應該吃」的食物了。
還有很大量的「傳統智慧」記載在中醫之中,這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了。
除了知道幾大類食物還不夠,每一類食物還有很多種類,究竟如何選擇?有三個角度最值得留意,是中醫經常強調的:因時、因地、因人「三因制宜」
因時:吃當時(當造)、當季食物
每一個季節所生產的食物,反映了該食物能夠適應該氣候特點,也能夠幫助人們適應四時變化。例如夏季酷熱之時,就是最多水嫩瓜果成熟的時候;夏季吃西瓜能消暑解渴、秋季吃雪梨能夠滋陰潤燥、冬春吃橘子橙子性溫祛寒,這些本身都是自然界對應身體好的飲食方法。
假如吃了反季節食物,冬天吃西瓜、夏天吃橘子,那就未必健康了。選擇當季的食物,其實很簡單,往往在菜市場裡面,最便宜、最多的就是當季的了。
食物當然是新鮮的最好,盡量少吃包裝加工、冷藏「保鮮」的食品。雖然食物在一定的限期之內是可以食用,但是未必代表食物在最佳狀態。最優質的食物,當然是剛剛收割下來最新鮮了,剛收割的蔬菜,比等上一天再吃,新鮮程度顯然不同了,味覺靈敏的人往往能夠吃出食物的鮮嫩味道區別呢。
因地:吃當地、本地、非進口食物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強調要吃本地生產的食物,其實跟上述吃「當季」的意思相同。在該季節能夠生產出來的食物,也是指在自己生活范圍內的季節吧,假如北半球的人吃了南半球的食物,季節就是倒過來了。其實,食物生產越是靠近我們生活的地區,就是人類跟食物所生長的氣候環境相近,食物就更適合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只猴子,它一輩子就只能夠在自己生活范圍裡面找水果吃,而無法坐車去別的地方,其實所有動物都是一樣。
除此以外,外來食品必須經過運輸過程食物已經不夠新鮮了,或者需要經過加工添加,食物經過環境污染,增加成本,這都是沒必要的。
因人:視乎個體體質來吃
個體體質飲食的問題,在中醫學上非常重視,按每一個人的需要來吃,比上述兩點更重要。例如有些人身體寒涼,就算夏季吃西瓜也可能不舒服;平素容易上火的人,冬季吃橘子也可能上火。當然,這並非因時、因地的飲食方式出了問題,而是身體不健康的時候,就更要注重自己的體質差異,健康的時候就可以隨便一些。這一點在上一篇《評素食之七:中醫如何看“素食夠不夠營養?”》之中,已經強調了這種道理。
按個人體質來選擇食物,先決條件就是要知道自己的「體質」是什麼。如何知道自己的體質?這一般需要經過專業醫師診斷。並非每一位中醫皆懂得判斷人的體質,這需要視乎該醫師的水平。
假如自己沒法找到相熟的醫師怎麼辦?還有一種方法,叫作——「聆聽自己身體」。在自然界的動物,往往有一種本能,每當生病的時候,懂得找尋能治病的食物作「草藥」。其實人類也一樣,本身有能力知道吃甚麼對自己最好,簡單來說就是吃自己喜歡的吧!
但是,很多人會喜歡吃一些不健康的零食、煎炸油膩、大魚大肉、稀奇古怪、味道濃烈的食品,難道這就是適合我們的健康?不是。要明白一個道理,人的選擇有時候會被蒙蔽,例如吸毒、抽煙並不健康的,但是當「上瘾」了以後,就分不清哪些是好是壞了。
這就像一個人思考時,假如內心繁雜、情緒不穩,往往作出錯誤決定;當我們內心平靜,才能夠做到最佳抉擇。人選擇食物也是一樣,需要身體清淨、味覺清淡的時候,才能夠選擇最適合的食物。這就需要在素食、不吃肉蛋奶,飲食清淡一段時間之後,身體干淨了,自然能夠恢復這種尋找食物的智慧。
回歸自然簡樸的飲食
想想自然界動物是怎樣吃東西的?還有一些值得參考的飲食技巧:
盡量吃整全的食物
例如一個蘋果,不用削皮切塊,整個吃是更富有營養,假如搾汁了,某些營養就會流失。吃整全食物的態度,等於在做飯時盡量要少加工,假如一頓飯要做很長時間,工序復雜,這未必是好事。
不吃有添加劑、基因改造食品
因為這些都「不自然」,這方面主要從購買食物的標簽說明上能夠看到,假如食物上沒有標簽說明就很難判斷了。更安全的選擇,最好是購買「有機食品」,有機的意思就是按照自然的方法耕種出來的食物,一般需要經過認證,具有相關標簽顯示。
多在家裡做飯
有做飯經驗的人都明白,自己到菜市場,都會挑最好的食材,不好的不會買,但是我們到餐廳吃飯的時候則不然,往往食材的好壞就沒法控制,有無添加什麼東西、是否新鮮、是否用了基因改造的食物,就都完全忘記了。自己做飯,是解決各種黑心食物問題的最佳方法。
飲食健康不單在於食物
謹記一個人的健康,除了食物選擇,吃方法也十分重要!例如:
·吃飯的時候,要專心的吃飯,不要一邊吃飯一邊聊天看電視做功課,這都會影響消化健康;
·吃飯的時候要用舌頭感覺到食物的味道,假如精神轉移了想別的東西,容易會食而無味,消化無益;
·吃東西是要仔細咀嚼,慢慢吞下,不要囫囵吞棗;
·不吃燙熱或冰凍的食物,不妨用手試試看,手指也覺得熱的,當然喉嚨更不能承受;
·吃飯時候一般不喝水,或者只在口渴的時候喝一些,喝水的話盡量選擇濃湯;
·在情緒不好、生氣的時候、生病的時候不要吃飯,或少吃一些,飲食強調清淡;
·在肚子餓的時候才吃飯,不饑不吃,吃飯時候不過飽,常保三分饑餓感,是長壽的飲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