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徒弟:師父啊,古人悟到的覺性到底是什麼?
老禅師:了了靈知即是。
小徒弟:了了靈知何形相?
老禅師:了了靈知,無形相。
小徒弟:如何才能一睹其風采?
老禅師:在用處睹其風采。如同風,無形相,在其作用處——樹搖葉動,旗幟招展,知道有風。
小徒弟:了了靈知,有何作用?
老禅師:了了靈知,妙用無窮。
在眼“知”色;色明,“知”色明;色暗,“知”色暗;色在明暗交替,“知”色在明暗交替;色有明暗交替,“知”不隨著色的明暗交替而交替。
在耳“知”聲;聲大,“知”聲大;聲小,“知”聲小;有聲“知”有聲,無聲“知”無聲;聲在跌宕起伏,“知”聲在跌宕起伏;聲有跌宕起伏,“知”不隨著聲的跌宕起伏而跌宕起伏。
在鼻“知”香;香濃,“知”香濃,香淡,“知”香淡;有香,“知”有香,無香,“知”無香;香臭交替,“知”香臭交替;香有濃淡遠近,“知”香的濃淡遠近,“知”不隨著香的濃淡遠近而濃淡遠近。
在舌“知”味,在身“知”觸,在意“知”法……亦復如是。
小徒弟:就這麼簡單?
老禅師:
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你卻無緣得知;
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你卻百思不解;
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你卻向外尋找;
小徒弟:太容易了吧?原來天天在六根門頭放光的就是這個啊!
老禅師(作勢要打):
喃喃細語,你不“知”;非要怒喝,你才“知”。
鞠躬行禮,你不“知”;非要棒打,你才“知”。
穿衣吃飯,你不“知”;非要夾腳,你才“知”。
端坐船頭,你不“知”,非要落水,你才“知”。
舉手投足,你不“知”;非要削指,你才“知”。
小徒弟(捂頭逃,邊逃邊叫):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老禅師(看著小徒弟邊逃邊叫):欲識佛性處,反復原來是這漢。
小徒弟:《心經》裡面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什麼意思呢?
老禅師:
五蘊在生滅,“知”五蘊的生滅;五蘊有生滅,“知”不隨著五蘊的生滅而生滅——不生不滅。
垢時“知”垢,你垢她不垢;淨時“知”淨,你淨她更淨。本自清淨,不能污染——不垢不淨。
做人時有“知”,做鬼也有“知”,做神仙有“知”,成佛做祖也有“知”——不增不減。
小徒弟:我懂了:煩惱時,我煩,“知”不煩;痛苦時,我痛,“知”不痛;怎麼都污染不了她,這就是本自清淨;聖賢能“知”,凡夫也能“知”,這就是“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啊!
老禅師:“知”之一字,眾妙之門。可惜眾生,日用而不“知”。
小徒弟:我終於悟到了,請問師父悟後如何保任?
老禅師:悟前穿衣、吃飯、行住坐臥心不在焉;悟後穿衣時“知”穿衣、吃飯時“知”吃飯,行住坐臥時,“知”行住坐臥。
小徒弟:哦,明白了,就是保任這個悟到的“知”啊!
老禅師:悟後起修是真修,悟後不修如同未悟。
來源:慧隆法師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