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原創

 

攝心是世出世間都必須的一樁事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世出世間,大至了生脫死之法,小至謀衣食之技能,都有一個共同點:收攝心神。我和一個朋友聊打坐時身心調整的一些基本要領,他提到帶學生的一些心得與此類似。現在的研究生不好帶,他一般都要求學生們靜靜的坐幾分鐘,把以前所學的東西全部放下來。就像一個杯子,要裝水之前,不管裡面以前裝的是咖啡還是清茶,都要倒掉,倒的干干淨淨。這種授課方式取得的效果比那種妙趣橫生、口若懸河的方式更好,更容易融入學生們的創作。在我的印象中,上小學時老師上課之前都會要求調整一下身體坐姿,要求安靜。學習一些技能,同樣如此。如果心不能沉下來,總是東飛西散,無著無落,恐怕本來一天能學會的東西要花很久時間也難以掌握。西方一些人文學者更直接:專注是一種能力。

   世間法如此,出世間法對此就有更高的要求了。千經萬論,諸佛諸祖,歸結起來,都是以戒、定、慧三無漏學為基本方向。戒定慧是方向,也是一個遞進的過程。因戒才能得定,因定方能發慧。實際是三而一的事情,說起來有三樁,行起來只一件。定和慧都是自然顯發,求之則反。唯一能求能做的就是戒。可惜後來行人多都畏難,害怕拘束,總想走捷徑。不用說守戒,一聽到戒就下意識的想繞開。卻不知道欲速則不達,西方有句諺語說的很好:迷路時,我們往往跑的更快。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中,許多人以幽默、俏皮釋放壓力,去不知這種釋放的最深處包涵的是對自己的不自信,實質也是一種逃避。當然,只是把它作為一種處世之道,而自身自有著落者另當別論。不過這種方式總體上講,容易讓人心飛神散,為物所滯。我們現在整個社會,甚至整個教育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實質也是這個問題,方向反了。《三字經》裡面有這麼一句:教之道,貴以專。。。。。。以前的教育首先是讓孩子專注一個方向,一個老師帶,等到孩子有了定力了,再讓孩子廣學多聞。而我們現在的教育是唯恐孩子學的東西不多,唯恐孩子的心神不夠伶俐。卻不知心浮則氣躁,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脾氣普遍都很大,這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心為物滯,即為物役。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怎麼叫他超脫?又如何奢求他能獲得真實的智慧?

   佛法為真實的息心之法,很多學佛之人吃虧就是吃在這個地方上。不知道息心,連世間的事情都會出問題,何況出世間非大丈夫不能承擔之事?著魔發狂,求升反墮都是這其中的典型。如何息心,根據自己的情況可以靈活掌握。當年世尊說法四十九年,針對的是不同眾生的根性而說。醫生看病,也是因病與藥。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把心息下來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樣。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對此有最真切、最直接的開示:攝心之法,唯反聞最為第一(實際這是觀世音菩薩成道之法:反聞聞自性......念一聲佛號,聽自己念佛的聲音。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金剛持、默念也是如此聽去,因為心中起念,就有聲相,自己耳,聽自己心中之聲,明明了了)。但是在這之前還有一個前提,恭敬。心不恭敬,欲攝無由。一個飛揚輕佻的人,他的心不可能攝得住。印祖講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是隨便講的嗎?這是過來人的真言實語,剖肝瀝膽的肺腑之言。我們拜佛,恭敬師長是他們需要我們恭敬,需要我們拜嗎?佛已成就,拜也好辱也罷,毫無增減,其損益在我。我們真誠,恭敬能將我們飛揚跳脫的心神從紛擾的塵緣中收攝回來。越恭敬,收攝的越徹底。古德拜佛,一拜之下天地為開,乾坤相轉(心力狹小之人以此為虛,笑而諷之。如同幼兒之不畏懸崖之怖,不識珠玉之貴,因果報應,極樂世界真的有麼?不知極樂世界和我們腳下的地球一樣,是真也是幻。說是真者,苦樂宛然,歷歷在心;說是幻者,諸有非實,也就是現代物理學講的物質是人類的錯覺。真者言事,幻者說理,不可事理顛倒理事相廢)。能真誠恭敬,心還沒有收回來,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用種種方便了,一定是把心攝住。再然後種種方法中擇一適合自己根性的法門,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不透不止。很多同修心沒有定下來就開始走博學多聞的路子,不知道這條路走到極處也就是蘇東坡和梁啟超的程度,與了生脫死毫無關系,難以得到真實的利益。佛所說的世智辯聰,八難之一誠可為一切學人之誡。



為佛法、為眾生故,末學斗膽冒昧談一點自己的淺見,正確與否祈望各位師兄、同修思量。此文若有些許功德,回向法界眾生;若為邪見以及錯謬之處,末學求哀忏悔!






 

上一篇:淨空法師:供祖先牌位,供“天、地、君、親、師”,這五個字
下一篇:經常放生,就不怕機遇是陷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