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這位白芳禮老先生的善行把一個地區的善心都給喚醒了
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是真實的故事。在大陸天津一帶,有位老人,白芳禮老先生,白老先生一生不識字,剛好七十五歲那時候回自己的家鄉,看到很多讀小學年齡的孩子在那裡玩耍沒去念書,他就非常的驚訝,他就問:「這些孩子為什麼沒念書?」旁邊的人說:「他們家太窮了,連書費都付不起。」因為他自己經歷了不識字的痛苦,所以他不希望其他的人再像他一樣沒有文化的痛苦。這難得!自己人生走過的苦,只要有能力,一定勸別人別再走這個彎路,一定成就別人,不要再掉到這個陷阱裡面來。這就是我們傳統文化裡面強調的道義,「人饑己饑,人溺己溺」,我的這個苦別再讓他嘗。那諸位長輩朋友們,我們這一生過得苦不苦?你們都是快樂的人生,佩服佩服。真的,我們這個時代說不苦,騙人的。物質是提升得很快,可是我們的精神層面缺乏聖人的教誨,很多思想的偏差,也做錯了不少事,也傷了不少愛我們人的心,一想到這裡,就覺得很遺憾。假如我先學了這些傳統文化的智慧,我就不會傷了父母,我就不會傷了這麼多愛我、照顧我的親朋好友;我們假如先學到了要克制自己的貪瞋癡、要克制脾氣,這個脾氣假如從小就克制,那不知道少造多少孽。所以我們自己有這樣人生的體會,我們就知道聖賢教誨愈早接受,他的人生愈能夠幸福。
我們繞了幾十年才走到正路上來,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從什麼時候就走正路?從懷孕那個時候。我們的教育講胎教,從懷孕的時候就開始。我們要把這個福音告訴身邊的人,胎教就要做起。我們有這分使命,就希望天下的人早一點聞到古聖先賢的教誨,那這分推廣傳統文化就變成我們的責任,這就是落實「凡是人,皆須愛」。所以這個老先生看到那些孩子,就好像自己一樣的痛,當天回去輾轉反側睡不著,一夜未眠。早上一起來,把他的孩子們統統召集起來,他說:「我決定了,我這輩子(這是二、三十年前的事)賺了五千塊錢,我決定把這五千塊錢捐給我故鄉的小學,讓那些沒錢讀書的孩子有書讀。」他的孩子們馬上站起來說,「爸,你瘋了,那是你的老本,你養老的錢!你不能捐。」老人家說:「這是我的錢,你管不著,我已經決定了。」結果這個老人把這五千塊錢拿去小學捐,人家不給捐,不敢收,因為那是老人家的老本。結果他是求人家收他的錢,求到最後,這個小學的校長、這些校領導真的是感動得不行,接受了。
故事不是就這麼結束了,這個老人一生踩腳踏車賺錢,他把所有的錢捐掉以後,重新再踩腳踏車,把所有踩腳踏車賺的錢,全部都捐出來,讓讀不了書的孩子讀。他這麼一踩,踩了十五年左右,踩到快九十歲。他這十五年踩腳踏車的距離,繞地球赤道十八圈,賺了三十幾萬人民幣,被他資助過的大學生就超過一百多人。所以這個老人在這十幾年,不知道有多少歲月,是一邊騎著腳踏車,一邊啃著饅頭,就這樣一餐一餐過去了。我在想,這個老人又沒有吃維他命A,也沒有吃維他命C,這個老人居然活了九十幾歲,真的像孟子講的,他是「養浩然之氣」,他只要想著,我省吃一個饅頭,可能一個孩子就有筆記本、就有筆可以用了。有次一所大學感謝他,派車要來接他,這個老人家電話一接起來說:「你車別來了,那個油錢省下來又可以買筆記本了」,當下那學校都被他給感動了。
老人每次在表揚會出現的時候,一走進來,底下的人都愣住了。因為表揚會,可能五、六個企業家都是西裝筆挺,這個老人一進來,衣服都是幾十年破舊的衣服,先是愣了一下,過兩秒鐘響起熱烈的掌聲。每次這個老人出現完後,這些學生親手從他手上接過獎學金,握著那個老人的手,都非常的觸動,因為那老人的手長期的勞累,整個都是皺的。有個大學生接過獎學金之後,突然跑上台來,他對著學校的老師跟同學講:「今天我遇到這個老者,我被他感動了。本來我成績優秀,當地的大企業已經找我,畢業後就可以到他們公司工作,都已經談好了。可是我今天決定,我不去那個大公司,我要回到我自己的故鄉,盡心盡力發揮我的所長,利益我自己故鄉的人民。」你看,這個老者犧牲奉獻的精神,傳遞給了這些大學生。而曾經被老人家資助過的大學生,畢業之後,沒有一個人不做公益事業,都會隨分隨力的去做。
這個老者後來騎不動腳踏車,他把所積攢的錢去租了一個店面,在那裡賣一些雜貨,尤其賣水果,賣出來的錢又全部拿去資助孩子。你看他沒有辦法踩腳踏車,他還是不放棄,他還有一分力,他就發一分光。後來,幾年過後,他那個水果店因為天津車站要整修又被拆掉了。老人家從此拿著一個飯盒,在火車站前面幫人家看車子,看車子人家給他一毛、二毛,他就這樣又繼續積攢,積攢好了再去給需要的學生。真的九十多歲了,沒體力了,生病了。他生病的消息傳出來,震驚整個天津,捐錢給他的像雪花一般,從各地都湧過來。當地的報紙被逼得,每天都得報這個老先生的病況,所有天津市民都在關心這個老人。所以一個老人把一個地區的善心都給喚醒了,而他有什麼條件?他沒有財富,他也沒有體力,他也沒有地位,可是他卻因為盡心竭力,完全無私無我,所以他把一個地區人的善心都給喚醒了。我們第一次讀他的文章,眼淚都忍不住掉下來,老人沒有我們的條件都做得到,所以「有為者亦若是」,我們能把這種犧牲奉獻的精神做到,我們的真誠也能夠感通身邊的人。
資料摘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馬來西亞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啟用典禮—家和萬事興 蔡禮旭老師主講 2009/5/29 馬來西亞廬江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2-40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