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首愚法師:淨土法門是“念佛圓通”法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念佛的一個法則,“如母子相憶”。十方諸佛好比是母親,我們凡夫這些苦惱眾生,好比是孩子。十方諸佛想要度眾生,等於媽媽在想孩子,想念特深,可是呢這孩子到處流浪,他心裡頭根本把這媽媽給忘記了。這樣媽媽很想孩子,孩子沒有想媽媽,本如母子般的佛與眾生是沒有辦法相應相會的。一定要母親想孩子,孩子想母親般,在這樣的情況下念佛才會有所成就。這是大勢至菩薩所示念佛法門的第一層意義。 第二層意義,所謂母親也代表我們每一個人本具的佛性,清淨的自性。孩子則代表我們的煩惱習氣。我們雖然有這個清淨的自性,但是煩惱習氣太重,把我們障礙住了。這就好比一面鏡子,上面沾著太多灰塵,鏡面的光亮被遮住,結果如鏡子能照的這個自性的功能便發揮不來了。惟有把這習氣煩惱好好擦一擦,那自性的光明,也就是佛性的光明便顯現出來了。 所以我們平常所謂的這八萬四千法門,念一句彌陀聖號也好,念咒也好,觀想也好,各式各樣的止觀也好,都是屬於子法,而母法則人人本具,個個不無。念佛一定要念到能念的心,所念的法,能所相應,能所交融,乃至最好能所雙亡,母子合一無別,那才算得個入處。這若以大勢至菩薩去告訴我們的字眼來說,就是“淨念相繼”。不過這個淨念相繼,只要你一句佛號念念分明地一直念下去,也可算數,一句咒語念念分明地一直念下去,也可算數。 至於其他方法,以白骨觀來講,觀一具白骨,能夠顯現出來,歷歷分明,這個也是淨念相繼。做安般法門之數息法,從一數到十,從十倒回來,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一來一往,清清楚楚,中間沒有其他雜念插進去,這個也是淨念相繼。淨念相繼若以觀音法門來講,可以說是“入流亡所”的入流了,當然入流既深便能亡所。我們念准提咒,念啊念,念念在一片音聲海中,即算入流,入了音聲的海流,但這樣夠不夠?你能不能亡所呢?這就看你的定跟慧了。初步的入流還不夠的,能夠淨念相繼,當然就能夠都攝六根,都攝六根就能亡所,自我融化掉了。這時能念的心,所念的方法,冰消瓦解,用功不用到這個程度,相應不了,母子沒有辦法無隔地相會。能念的心,是母親;所用的方法,是法子。所以母子相應的念佛法大概有以上所講的這幾層意思。 修行見地非常重要,見地弄清楚了正好用功。見地搞不清楚,盲修瞎練,前途堪慮。這就是為何《楞嚴經》中佛要為阿難他們“七處征心,八還辨見”,一而再、再而三地討論心在那裡的原因。因為這屬佛法的見地,沒有一點邏輯觀念的話,那要搞得糊裡糊塗的。修淨土也一樣,要把道理弄清楚,修持的路頭、修證的過程要有相當的了解,這樣再來好好地念一句阿彌陀佛,那就穩當當了。能老實念佛,那當然很好。但佛法真正的見地要不要探討?當然要!為什麼念佛?怎麼念佛?念了有什麼結果?這可跟佛法說的見地都有關系的。 有人說,只要一句阿彌陀佛就好了,有的說只要持一部《無量壽經》就好了,其他都不要。念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其他咒語都不用念,這個是弘揚淨土其中的一條路,但整個佛法的理路、層次,法法之間的相容相即之道,能夠交代得清楚,仍是很重要的,因為見地不清,只論功用,佛法傳世有礙,而理趣有乖,少了圓通,行者易涉偏僻。尤其佛法的宗旨在般若,對領攝一切佛法修學功行的般若的探討,絕不可能防礙念佛人的往生,只有導正他的實修經驗的效益而已。 當然念一句彌陀聖號很單純,這很好。信心具足的,不問什麼佛法來龍去脈的問題,也沒有關系。問題是,這個世間千千萬萬人,佛法還是要有多門、無量門,多門、無量門,那才是真正講普門的佛法。念佛要具足信心,要信心清淨,這都不易,你若具足信心,而且信心清淨,那麼信心清淨,即生實相,不就與般若相應了嗎?這樣來看,念佛雖只念一句聖號,為了為具足信心和信心清淨而謀,對於整個佛法見地的了解把握,不也是有所助益於念佛嗎?所以大家學佛,在法一定要融通、圓通,要不然只為了顯一宗、護一門,結果損了整體的佛法,那多可惜啊! 修任何法門一定要融通,融通才不會矛盾,融通才有資格談參學佛法。你聽佛法,你的思想愈來愈?大,你所懂的法門愈來愈多,不會壞你所修的那一法,有只有來幫忙你的份而已。一切佛法的事理會讓你的理念更清楚,更證明了你所修那一法實際的內涵。廣參學,沒有錯呀!要不然就會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說各話,到頭來,你聽那個好?最後只有各取所好,各執己見,然後讓有一些後來的學人六神無主,不知如何取捨了。 古德有為了強調一門深入而用挖井來比喻,說你挖井,挖到一半,信心沒有了,耐心不夠,因此就算了,放棄了,再找另一個地方來挖,以為這樣也許會更快些,結果每一口井都挖了一半,永遠都是半吊子,喝不到法水。這比喻沒有錯,問題是你一門深入,是那一法門?是念佛法門?是准提法門?是觀音法門?還是安般法門?如果真要談一門深入的話,當然應該指的是心地法門了,畢竟一切修行最終總要回歸於心。這心地法門代表了八萬四千法門,此心地法門一門通,門門便通。你心地一打開來,任何方法你一看,了解了,這樣你才不會讓佛法的各種法門形成格格不入。這時你也可以念佛,也可以念咒,也可以隨時碰到機緣而去隨喜、隨緣,隨順世緣無掛礙。 所以我們這裡不但打准提七,也經常打佛七。每一次與南老師見面時,他老常說:“你好好弘揚淨土法門,好好以禅淨雙修弘揚淨土法門。”我說:“會!會!隨機緣啦!大家喜歡這個,我就目前用這個吧!”
|
|
|
|
|
|
上一篇:首愚法師:佛相在哪裡?
下一篇:因果報應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