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成剛法師:三皈五戒十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三 皈 五 戒 十 善


講述人:上成下剛法師


講述地點:長春般若寺弘法樓


啟講日期:2007.8.26

佛歷二五五一年七月十四日



我們發心學佛,首先要皈依三寶。皈依三寶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這三者就是三寶。
佛寶、法寶、僧寶,為什麼以寶相稱呢?寶是救濟義,就是說,我們皈依三寶以後,依法修行,就能得到佛、法、僧三寶的救濟。救濟就是能使我們息滅無邊的生死苦輪,再也沒有世間六道的分段生死和出世間的變易生死,這兩種生死的貧窮困乏,使我們畢竟得作佛。
我們為什麼要皈命依靠佛、法、僧三寶呢?因為我們眾生在迷,心裡迷惑,不明白,不能正確地認識宇宙人生,所以無始劫來生生世世,就貪著、攀緣、妄想執著內之身心、外之世界,三界六道這一切事物。在這一切事物上起妄心,見好、見壞,好的貪著,不好的嗔恨,所以起惑造業,循業受報,輪回六道,墮落三途,被生、老、病、死所逼迫,苦不堪言。
無始劫來我們就輪回生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如旋火輪,沒有開始,沒有終了,這個生死的道路走得太遠了,不能迷途知返。所以大覺世尊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以本願力,乘自己的菩提願,來到世間設立佛教,教化、教導、教誨我們在迷的眾生,使令我們能夠返迷為悟,能夠按照事情的本來面目去正確認識宇宙人生、身心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們依據佛法,就能啟迪內心的覺悟。覺悟了,才能夠對宇宙人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正確認識了,才能了達世間這一切事物都是苦、空、無常、無我,都是夢幻泡影,沒有真實。都是生滅性、無常性、可壞性,沒有哪一種事物有一個常恆不變的實體。無論我們怎樣迷執,怎樣去貪著、妄想執著,就像用手抓虛空一樣,抓到未來際,也只能是徒勞身心,一無所獲。
我們對宇宙人生這一切事物有了正確的認識了,就能夠正確地對待。正確對待了,就不會再去貪著、妄想執著世間這一切事物了。我們不貪著、妄想執著世間這一切事物了,就不會被這一切事物所系縛、逼迫、障礙,那麼我們自然就會於這一切事物上面得解脫、得自在。
我們今天見佛聞法了,覺悟了,要發心皈依三寶了,依據佛說的規矩、規范、法則,要受五戒,要修行,要走出苦得樂的道路了,所以我們要舉身心的全體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就是皈命依靠的意思。就是說,從現在開始,我們的重心轉移了,要把自己的心從貪著、攀緣、妄想執著世間這一切事物上面提攜出來,轉移到佛、法、僧上面來。
皈依佛,以佛為師,就是要舉我們身心的全體皈命依靠十方諸佛,十方諸佛就是我們的皈命依靠處,是我們的師范、表率、榜樣、學處。向誰學呢?向十方諸佛學,我們就能學成佛。只要我們皈命依靠十方諸佛,我們就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永遠保持在正確的學佛位置上,直至成佛而後已,就是說,這個靠山是永遠靠不倒的。
我們既然皈依佛了,成為佛門弟子了,那麼再就不能轉而皈依鬼神、外仙、外道,或者氣功之類了。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就會上當受騙,走入歧途,招惹災難,導致苦輪。我們皈依佛以後,就要一心奉侍佛陀,依法修行,這樣就能夠脫離六道輪回,畢竟得作佛。
皈依法,以法為師,就是要舉我們身心的全體皈命依靠佛說的這一代時教三藏教典——經藏、律藏、論藏。佛說的三藏教典就是我們的師范、表率、學處,我們向佛說的三藏教典學,就能學成佛。
皈依法,以法為師,再不許皈依外道典籍。鬼神說的法,外道說的法,外仙說的法,氣功說的法,我們就再也不能皈命依靠了。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就會走入歧途,招惹災難,導致苦輪,不可收拾。
皈依僧,就是要舉我們身心的全體皈命依靠十方僧眾。十方僧眾包括聖僧,像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等,是證了聖的聖僧。另外也包括凡夫僧,就是我們現在出家修道的僧人。十方僧眾就是我們的師范、表率、榜樣、學處,我們向十方僧眾學,就能學成佛。
皈依僧,以僧為師,再不許皈依外道徒眾。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就會走入歧途,招惹災難,導致苦輪,不可收拾。
我們既然已經皈命依靠佛、法、僧三寶了,成為一名名正言順的佛門弟子了,就要把我們的重心從貪著世間這一切事物上面提攜出來,轉移到佛、法、僧三寶的淨化因緣上面來,再就不能回頭想念世間的五欲六塵這一切事物了。從今以後,我們佛門弟子,不管是出家僧人,還是在家居士,要常念三寶的功德,要念佛、念法、念僧。
念佛,就是念三世諸佛。我們要一心念阿彌陀佛,念本師釋迦牟尼佛,念藥師琉璃光佛……,對三世諸佛都要恭敬、禮拜、贊歎,功德不可思議。
我們現在修淨土法門,主要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四字聖號就是法,是出苦得樂的方便辦法,是八萬四千法門中的一個法門。
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我們把阿彌陀佛這個聖號轉入心中,不停地轉念,就是轉法輪,就能摧碾我們心上的貪心、嗔恨心、愚癡心,乃至八萬四千種生死習氣、惡習嗜好,摧毀打破一切生死疲勞。
阿彌陀佛這個聖號就是道,是轉凡成聖的道路。道在心上,我們一心念阿彌陀佛,心裡就沒有牽掛、沒有障礙、沒有憂愁、沒有恐懼,最後心上通達無礙了,心裡平靜、平常、平等了,就內心歡喜,精神提高,智慧開發,福慧增長,得大解脫,得大安樂,得大自在。我們一心念阿彌陀佛,就是走出苦得樂、轉凡成聖的道路,乃至畢竟得作佛。
法藏比丘在因地就發了四十八大願,誓願救度我們罪業深重的眾生都能夠出苦得樂,所以法藏比丘以願起行,經過無量劫的難行苦行,捨身受身,把所修的功德都收攝在阿彌陀佛這四字聖號裡面,所以這個聖號就具足了如來的智慧德相。阿彌陀佛這個聖號就是法藏比丘四十八大願、大行,難行苦行的積聚,我們一心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阿彌陀佛就把這一切功德都恩賜給我們了,我們也就具足了法藏比丘的大願、大行。阿彌陀佛這個聖號也是如來的全部家業,我們一心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如來就把全部家業恩賜給我們了,我們就和阿彌陀佛一樣,就能得出世間的大富貴,再也沒有世間的分段生死和出世間的變易生死,這兩種生死的貧窮困乏,乃至畢竟得作佛。阿彌陀佛聖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我們要一心念阿彌陀佛。我們一心念阿彌陀佛,就是對阿彌陀佛他老人家最大的孝敬,最大的恭敬。
念法,就是心裡轉念佛法。轉念佛法就能提起正念,正念屬於智慧之性,我們心裡有了智慧的光明,整個身心就理順了,就沒有牽掛、障礙了,那麼我們就解脫、安樂、自在了。
念法就是念佛說的三藏教典,因為三藏教典數量非常大,所以我們主要是念世間是苦的、空的、無常的、無我的,都是夢幻泡影,都是生滅性、無常性、可壞性,沒有哪一種事物有一個常恆不變的實體。這樣轉念,我們就能夠放捨世間,放捨塵勞,就不會再去貪著、妄想執著這一切事物了。不貪著、妄想執著了,這一切事物就不能逼迫、系縛、障礙我們了,那麼我們自然於世間這一切事物上面得解脫、得自在。
我們要念修戒、修定、修慧,戒定慧是三無漏學。
我們要念修戒。戒能防非止惡,我們要念所受的戒法,要念怎樣把所受的戒法修得圓滿。要想斷除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這些粗重的過惡,危害之心,必須得念戒。
我們要念修定。我們通過修戒,雖然粗重的過惡之心得到了降伏,但是散亂、昏沉、掉舉之心還障礙在心中,所以我們得修禅定,把這個散亂、昏沉、掉舉之心止息下來,我們的身心才能安定、安樂、安寧、解脫。
我們要念修慧。我們要了達世間這一切事物體性空寂,無我我所,這是事情的本來面目。既然是這樣,我們就不會再去貪著、妄想執著了,有了智慧,才能夠放捨悭貪。不貪了,也就不嗔恨了。不嗔恨了,也就不愚癡了。斷除了貪、嗔、癡的生死狂性,我們就能出離三界,得成聖道。
念僧,主要是念聖僧,就是念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等賢聖僧。因為觀世音菩薩與我們娑婆世界眾生最為有緣,所以我們要一心念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廣大靈感,有求必應,我們一心念觀世音菩薩,我們的一切障難問題、水火風難、道路劫賊、疾病亡難,一心稱名,即得解脫。因為菩薩有不可思議的神力、異方便,特殊的辦法,我們不能解決的問題,菩薩都能給我們排難解紛。
我們如果求世間的利益,在不危害眾生的前提下,我們正當的願求,菩薩都能夠滿願,給我們成辦。求官得官、求子得子、求長壽得長壽、求錢財得錢財,因為菩薩就是利益眾生的。我們如果求出世間的利益,求聲聞得聲聞,求緣覺得緣覺,求菩薩得菩薩,求成佛,一心念觀世音菩薩,就能使我們畢竟得作佛。觀世音菩薩這個聖號功能力用不可思議,所以我們應當一心念觀世音菩薩。
佛、法、僧這三者都是法,都是佛金口宣揚的出苦得樂的方便辦法。佛、法、僧這三者也是道,是轉凡成聖的道路,我們一心念佛、念法、念僧,就能成就我們心上的覺道,使我們心上通達無礙,解脫、安樂、自在,所以我們應當一心念佛、念法、念僧。
我們皈依了三寶以後,要常念三寶的功德,要以三皈自居,居就是住的意思,我們的心要安住在佛、法、僧三寶上面,心不能離開念佛、念法、念僧。一心念佛、念法、念僧,就是我們佛門弟子的基本修持、基本標志。我們每天念佛、誦經、念咒,依法修行,都是念佛、念法、念僧,不過說法不一樣。若離開念佛、念法、念僧,就談不到修為了,雖然我們皈依了三寶,但是有名無實,沒有真實義,只能種遠因,不能得真實的佛法利益。
我們如果不念佛、念法、念僧,就會念五欲六塵,念好壞、苦樂、成功、失敗等等世間這一切事物,念這些就會使我們心上牽掛、障礙、憂愁、恐懼,起惑造業,輪回生死。我們要想出離生死,得成佛道,就必須念佛、念法、念僧。
我們念佛、念法、念僧就是改正自己,修正自己,這樣才能夠走出困境,改變被動局面。這是道路,必須把它實行起來,才能真實不虛地趣向坦途,趣向光明。
我們皈依三寶了,成為三寶弟子了,就要明顯地區別於世俗人。世間的眾生在迷,貪著五欲六塵,所以身心惑亂、煩燥不安,苦得不得了。我們現在重心轉移了,一心念佛、念法、念僧,整個身心就理順了,就肅然了,就安定了,就精神提高,內心歡喜,福慧增長,諸佛護念,一切通利,所以這是一條真實不虛的道路。
我們皈依了三寶以後,對於佛、法、僧三寶,要恭敬、禮拜、供養、贊歎,常行憶念。佛、法、僧三寶是我們眾生的福田,我們恭敬、禮拜、供養、贊歎三寶,功德不可思議,這也是我們賴以出苦得樂的方便辦法、道路。如果我們不恭敬、禮拜、供養、贊歎三寶,不常行憶念三寶,遠離三寶,就不能得佛、法、僧三寶的利益。
我們皈依三寶了,就必須得依法修行。什麼叫修呢?治亂為修。我們要修戒、修定、修慧,不停地用佛法來治理我們心上的貪心、嗔恨心、愚癡心等八萬四千種生死習氣、惡習嗜好,這樣修正自己,改正自己,就叫修。什麼叫行呢?不停為行。我們不停地用佛法治理心上的生死惑亂,最後就能達到業盡情空,開拓發明本心,性成無上道。
我們皈依三寶以後,要以三皈自居,以五戒自守。守就是看守的意思,要看守住自己的身、口、意不離開五戒法,對於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這五種惡性造作、危害因緣,心不想、口不說、身不造。
世間在迷的眾生都是因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而造諸惡業,招惹災難,導致苦輪,不可收拾,所以佛教令我們,不管出家弟子,還是在家弟子,首先得斷除這五種粗重的過惡之心、危害因緣,那麼我們的災難、痛苦就從心上根除了,我們的吉祥、安樂就從心上建立了。如果不是這樣,這五種生死怨賊就會惑亂我們的身心,使我們受極大苦。
我們要想守好五戒,首先要不殺生。什麼是殺生呢?殺生就是使眾生失掉命根,流血犧牲,受極大苦。殺生是一種殘酷無情的惡性造作,危害因緣。萬惡殺為首,殺生是第一之惡,乃地獄、餓鬼、畜生之因。我們是佛門弟子,要慈悲於一切,所以必須要斷除殺生這種黑暗發心、危害因緣。
佛說:“殺生者命短”,就是說,殺生的人生命短促。我們若想福壽綿長,得無量壽,就不能令眾生命短,這不是個理嗎?我們認識清楚以後,要有決定性,決定放捨殺生這一法。聖人不殺,人不殺,牛馬豬羊、雞鴨鵝狗、魚鱉蝦蟹、飛禽蠕動之類,包括蒼蠅、蚊子也不殺,這樣我們才不傷失自己的慈悲心,才能不給眾生加苦難。殺生不會白殺,自作業還自受,因果自負,將來是要酬還宿債的,所以我們要斷除殺生。
我們作為佛門弟子,不但不殺生,而且要慈悲於一切,要救護眾生,這樣功德不可思議。要盡我們的能力給眾生排難解紛,令眾生都能夠得盡天年,這樣才符合佛的慈悲教義。
二、不偷盜。什麼是偷盜呢?不與而取為之盜。別人沒給,我們就非理而取,據為己有,這就叫盜。偷盜減損他人,增益自己,是一種不道德的違法行為,使人得愚癡暗昧、貧窮下賤之報。別人沒給,就是一草一木,我們也不能拿人家的,或者占人家的便宜。不但個人的不非理而取,即使是公家的也不非理而取,不管是偷盜個人的,還是偷盜公家的,性質是一樣的。我們要應當得的得,不應當得的絕對不得,要少欲知足,清淨自活,這樣才能身心安穩,所以切莫偷盜。
我們發心學佛,不管是出家僧人,還是在家居士,第一個不要欠物債,第二個不要欠命債。物債、命債都不欠,我們就頂天立地,正大光明,理直氣壯,就是走到天涯海角,也決定沒有哪個眾生會找到我們頭上來算賬。我們如果偷人家的,就欠人家的債,欠債總是要發畏的,總是要償還的,無論誰也逃脫不了。
三、不邪淫。佛制在家居士不邪淫,出家僧人不淫欲。在家居士要一夫一妻制,不干犯他人男女,要依理從事,互相尊重,不喜新厭舊,要講究道德、人倫、法律,不但做個好公民,而且要做一個好信徒。這樣家庭和睦,安樂幸福,將來才會有一個光明的出處。
四、不妄語,就是不說謊騙人。俗話說:“口舌如刀劍”。 妄語也是危害眾生的罪業行為,本身就是痛苦,就是生死,就是罪業。說謊嚴重了,也能說出地獄、餓鬼、畜生道。直心是道場,所以佛門弟子要質直其心,不要妄語,欺騙人、危害人。
五、不飲酒。酒本身是一種物質,它沒有善、惡、罪、福。但是酒有麻醉性,能迷亂人心,喝了酒以後,使人理智不清楚,神志混亂,隨便想、隨便說、隨便 造。我們看世間有的人喝了酒以後,起惑造業,危害無窮,甚至違反社會法律,所以佛門弟子要斷除飲酒。
我們皈依三寶了,要想圓滿三皈的功德,就必須得守好五戒,要斷除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這五種粗重的過惡。我們如果不好好守五戒,多有毀犯,雖然皈依三寶了,但是有名無實,只能種遠因,不能得真實的佛法利益。
大家都皈依三寶受五戒了,下面我們再把和三皈五戒相應的善法也和大家說說。
佛說:“殺生者命短”,殺生的人生命短促,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了。佛又說:“啖肉者多病”。啖就是吃的意思,就是說,貪吃眾生肉的人多長惡病。我們在迷的眾生都是為了滋養這個幻妄的血肉之軀,想讓這個色身常住在世間,而貪著五欲六塵,所以不惜殺生害命,貪食眾生肉。我們想吃眾生肉來滋養自己,這種發心就是黑暗的發心、惡性的發心、危害的發心,舉發心的全體都是迷惑、濁惡、染污,都是罪惡。罪業以心為體,心是病本,所以因心成體,唯心所現,多長惡病。惡病就不是一般的病,就是所說的不治之症,這是從心上招感。
另外牛馬豬羊、雞鴨鵝狗、魚鱉蝦蟹、飛禽蠕動等畜生之類,生活環境髒亂,周圍一股濁氣。畜生之類吃的都是糠菜、糞土,我們都知道豬都是在屎尿裡拱,狗都吃屎。再說畜生之類常在恐懼不安之中,為什麼它恐懼不安呢?這也是業果,因為它作人的時候就橫殺無辜、危害無窮,令眾生恐懼不安,循因結果,循業受報,所以它墮落畜生道以後,也常在恐懼不安之中。畜生被殺的時候心裡急迫、嗔恨、煩惱,血液發生毒變,所以畜生的五髒六腑、筋骨脈絡、氣血都有病,畜生沒有沒病的。畜生的屍體都是病菌,我們把畜生的血肉吃進我們的體內,病菌在我們的體內發作,所以多長惡病,這是從飲食上招感。
從上面說的我們可以知道,佛說啖肉者多病,是有理論依據的,一個是從心上招感,一個是從飲食上招感,大家思之可見。
我們看現在世間的眾生,殘酷無情地殺害生靈,引取無厭地貪著酒肉,長惡病的非常多。我們到醫院裡就可以看到,有的動手術被開腸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這些痛苦的場景,不正是廚房景再現嗎?為什麼會這樣呢?這都是有因緣的,都是循因結果,循業發現,所以佛說,殺生者命短,啖肉者多病。
我們佛門弟子首先要毅然決然地斷除殺生,斷除酒肉,清淨自活,才和我們佛門弟子的身分相應、一致。如果我們皈依了佛門,再去殺生,再去吃大魚大肉,那就使人感到可怕,令人不安,佛門弟子還作諸過惡,這是不應該的。
再說畜生之類被殺了,被吃了,這個事情並沒有完結,它含冤在地,它不認可,不承認這件事。它要向殺它的人,吃它肉的人,做它肉的人討還債務,它的冤魂時刻要糾纏我們,讓我們現在就招惹煩惱,招惹麻煩,招惹災難,臨命終的時候還要往地獄、餓鬼、畜生道牽引我們。即使進入其他道,由於業力的因緣,還要把我們牽扯在一起,或者成為親人,或者成為仇人,來互相酬還宿債,生生世世糾纏不清,所以殺不能白殺,吃不能白吃。你像飯店、酒店這些殺生場所都是冤魂聚集之處,不會有吉祥的事情,嚴格來說,都不是佛門弟子應該去的地方。
佛以慈悲為體,作為佛門弟子,我們發心學佛,也要慈悲於一切,所以切莫殺生,切莫貪食酒肉,這是基本修持。如果不斷除殺生吃肉這種粗重的危害之心、黑暗發心,這種貪、嗔、癡性、生死狂性,就會障礙我們修學佛法,縱然誦經、念佛,也運作不起來。
我們皈依了佛門,就要斷除一切過惡。斷除了一切過惡,我們才能好起來。如果不斷除一切過惡,想好起來無有是處,也不可能,所以必須得斷除殺生、吃肉。
有因就有果,立桿就有影。殺有殺的罪;吃有吃的罪;不吃,做還有做的罪;不做,買有買的罪;不買,參與還有參與的罪,如果傳授方法,還有傳授方法的罪。因為殺生、吃肉、買肉、做肉、傳授方法都是不善之法、罪惡之法。我們心想了,意業成了;口說了,口業成了;身體去造作,身業成了,三業都是過惡,將來就得循業受報,受生死的苦報。我們要善思量,谛審觀察,不要因小失大。作業的時候,輕而易舉,可是受報的時候,卻難以承當。俗話說,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立竿就有影,循業就受報,都是因果自負,再親的人也不能代替我們去受苦報哇。
我們大家生活在世間,看到這些畜生之類被殘酷無情地殺掉,這種苦是逼迫性,是願意受也得受,不願意受也得受,非受不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它作人的時候心裡迷惑,殘酷無情,橫殺無辜,危害無窮,貪食眾生肉,所以由因感果,失掉人身,墮落畜生道,被人使役、被人打罵、被人欺凌、被人殺掉、被人吃掉,去酬還宿債。退一步說,就是我們為自身著想,也得斷除殺生,斷除酒肉,清淨自活。如果我們不是這樣,縱然發心學佛了,還和世間凡夫俗子一樣,沒 有佛門弟子的氣氛,也沒有真實義。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於未來世皆當作佛,有心者皆成佛,這是說真不說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就包括畜生之類,那麼既然是佛,就應當恭敬。恭敬心即是菩提心,我們若能恭敬一切眾生,即是恭敬一切諸佛,所以對於一切眾生只能恭敬,不能殺害,不能食啖。
佛又說:一切眾生都是親人。無始劫來六道眾生之間都曾經互相危害過,也互相利益過,所以互相之間有善業,也有惡業,是業把我們牽扯在一起,成為親人,互相來酬還宿債。今生不是,過去是;過去不是,未來是。既然是親人,就應當憐憫、慈悲、攝受、度化,就不應當去殺害,不應當貪食眾生肉。
吃眾生肉的人身心都不清淨。吃了酒肉,身體沉重,助發昏沉,助發貪欲,並且身有濁氣,使人無法靠近,這是身不清淨。另外貪食酒肉是一種貪嗔癡性,助長愚癡暗昧,使智慧不能開發,理智不清楚,昏沉大睡,這是心不清淨。貪食酒肉沒有一點兒利益,不會使身心健康、吉祥如意,一舉兩失,所以我們應當斷除酒肉。
世間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為事情都是對立紛爭的,好壞紛爭在心中,憎愛萦惑在心中,取捨又交替在心中,心亂如麻,整個身心就會煩燥、痛苦,甚至起惑造業而受苦報。我們佛門說:“少一事不如無一事”,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所謂好的事情,體性空寂,無我我所,畢竟不可得,所以好的事情現前,我們也莫作好想,也別去貪著,也別狂妄,保持心上的平衡、平靜,了然無事。壞的事情現前,也莫作壞想,也別嗔恨,也別嫉妒,也別危害,心裡保持平靜,也了然無事。
我們心裡沒事了,好事、壞事都沒有了,這個時候理智清楚,智慧開發,福慧增長,諸佛護念,一切通利。佛就是無事人,說有一物即不中嘛,不中就是不行,我們得把心上的一切生死塵勞都排遣了,心上沒有一物了,那麼佛法自然現前。
世間這一切事物都屬於塵,塵是染污義。我們在這一切事物上生心就叫勞,勞是指心說的,在這一切事物上生心,被塵染污,就是生死塵勞。現在我們重心轉移了,要把心從貪著世間這一切事物上面轉移到佛法僧上面來,也就是決定要放捨生死塵勞了,所以心裡就不能再有世間這一切事物了。
我們心裡無事了,心在道上,在佛法上,自然就沒有牽掛、障礙了,就沒有坎坷,沒有逼迫,沒有系縛了,這樣才能四大調適,氣血周運,百病皆瘥,精神提高,智慧增長,一切通利,所以心裡必須得無事。心裡若有事,我們念佛就念不起來,心裡一煩燥,就會身心病苦,甚至怨天尤人,而起惑造業。佛說,“清淨安樂,道不失矣”。得保持身心清淨,心上通達無礙了,才能福慧增長。
道在心上,以通達無礙為義,我們要回光返照,看看自己的心上有沒有道,就是看看我們心上通沒通達無礙,若通達無礙了,說明我們心上有道。若還有一物障礙在心中,就坐臥不安,無可奈何,就苦得不得了。我們越是系縛、逼迫、障礙的時候,越是罪業增長的時刻,我們自己可以檢驗,若想心上有道,必須心裡無事。
我們要少欲知足,清淨自活。就是說我們要一切隨其自然,別強行主宰。說我非得這樣,非得那樣,隨執一邊,那麼就被這種事物所障礙、逼迫、系縛了,這就是業,也是苦,也是生死。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可以了,如果再貪得無厭,就會適得其反,走向反面,招惹麻煩,導致苦輪。
我們但發心好好修學佛法,覺悟淨化自己,但把因修好了,不用求,因為因上不貧窮,果上自然富貴。因上沒有,求也是空想、也是苦、也是業,求也不會現前,一切不從求中得。佛說:“心淨則佛土淨”。隨著我們心不斷地覺悟淨化,因心成體,唯心所現,我們未來的果報、境界就會殊勝起來。這就是說,心好一切好,心若不好,想一切好起來,無有是處,也不可能。
我們發心學佛就是要覺悟淨化自己的心,就是要洗滌塵垢,去掉染污。什麼是塵垢、染污呢?就是我們心上的貪、嗔、癡等八萬四千種生死習氣、惡習嗜好,要通過修學佛法把它減損斷除,這樣自然身心安貼,安穩、貼切,所以我們要少欲知足,清淨自活,一切無所求。
道從低處得,我們在世間不要爭利,不要一事當前,總要表現自己,要往後撤步,不要紛爭,也不要斗亂,保持心上的平靜、平常、平等,這樣諸佛護念,善神守護,一切通利。
我們的生死習氣、業障非常重,很難推開局面,所以我們在自己主觀能動地發起修行以外,還要依靠諸佛菩薩的慈悲願力,還要一心念阿彌陀佛。我們一心念阿彌陀佛,就能使我們宿業消除,現在安樂幸福,將來上極樂世界,一生補處,畢竟得作佛。
上面給大家說了三皈五戒法,和三皈五戒相應的善法,下邊再給大家說說十善法。
佛說:“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我們眾生心上有貪、嗔、癡三種過惡;口有兩舌、惡口、妄語、绮語四種過惡;身有殺、盜、淫三種過惡。佛說:“十惡若止,名十善行”。
眾生心上有貪、嗔、癡三毒,貪心是三毒之一,能毒害法身,殺害慧命,使我們長劫輪回生死,不得出離,貪心是我們的生死大病,所以必須要減損斷除之。大德作偈說:“貪多業亦多,貪少業亦少,萬般諸煩惱,除貪一時了”。這個偈子就是說,我們的一切惑業、災難、苦輪都由貪心而得建立。貪心是我們八萬四千種生死種子中最嚴重的生死習氣、惡習嗜好。
什麼是貪呢?引取無厭為貪。我們貪求的事物多了,貪著這個,貪著那個,總括起來,不外乎對人、物、事的貪著,去種種追求、種種希望、種種獲得。就是說,我們的心沒有滿足的時刻,就是這個貪心把我們拖進無邊的生死、罪業和痛苦,不得出離。世間有句話形容人的貪心,說 “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就是說,人的欲望、貪心沒有止境,就像蛇一樣,引取無厭。大象雖然龐大,而蛇的身軀又細又長,是不可能把大象吞下去的,但是它這種貪心還不能止息,所以世間人都用“人心不足蛇吞象”來比喻眾生的貪心這個狂妄之性沒有止境。因為萬惡貪為首,所以佛教令我們修十善法,首先要斷除貪心。
貪心包括兩個方面:愛他為貪,自愛為悭。愛他,就是別人的一切,包括人、物、事都想據為己有,這就叫愛他為貪。自愛,就是自己的一切,身心、物品、事物,捨不得施捨給他人,這就叫自愛為悭,悭就是吝惜的意思。悭貪是生死的體,所以佛教令我們佛門弟子要放捨悭貪,清淨自活。別人的一切我們不 貪著,不想據為己有,自己的一切還能夠施捨,這樣才能放捨悭貪,才能摧毀打破生死疲勞。悭貪是生死的體,都是因為貪心,才招惹災難、招惹麻煩,導致苦輪,輪回生死。你像殺生、偷盜、淫欲、妄語、飲酒,都是貪心使作,如果貪心沒了,也就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了,十惡五逆都是因為貪心使作。
地獄、餓鬼、畜生道是怎麼來的呢?也是因心成體,貪心使作。六道怎麼來的呢?也是因為貪心不除。貪心能夠使我們輪回六道,墮落三途,受極大苦,所以佛教令我們要斷除貪心。
一切不從貪中得,貪就是求。眾生都是處處求,求就是空想、就是業、就是苦。佛說,有求皆苦,有求皆罪,我們不貪則不求,一切無所求,無求則安樂。人天道不從求中得,出世間的聲聞、緣覺、菩薩、佛也不從求中得,都是依據佛法修行而證得的。
五戒是人道的浮囊,好好守五戒,能保持人身,不失人身。在三界六道這個苦海裡,如果不好好守五戒,都得墮落地獄、餓鬼、畜生道,所以人道不從求中得。如果我們不好好守五戒,修五戒法,我們再求生到人道也不可能。求是貪嘛,要想得人道,必須得好好修五戒法。
要想生到六欲天,得好好修十善法,得斷除五欲之心,才能出離欲界,若貪著五欲,就出離不了欲界。你像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屬於欲界,人道、阿修羅道、六欲天道也都屬於欲界,貪著五欲都出離不了欲界,更不能生到色界四禅天和無色界四空天。要想生到色界四禅天和無色界四空天,得依法修行,得好好修色界的四種禅定和無色界的四種禅定,就是八次第定,所以不從求中得。
要想得出世間的善法,聲聞法、緣覺法、菩薩法、佛法,這四聖道,也不從求中得。求是貪,依法修行,自然能得成阿羅漢道、辟支佛道、菩薩道和佛道。好好修苦集滅道四聖谛、三十七道品、四《阿含經》,小乘偏空之理,才能得成阿羅漢道。好好修十二因緣法,才能得成辟支佛道。好好修六度、四攝萬行,才能得成菩薩道。好好修一乘實相法,才能得成佛道。世間善,人天道;出世間善,聲聞、緣覺、菩薩、佛,都不從求中得,求是空想、是苦、是業。但依法修行,放捨悭貪,自然得世間、出世間善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必須要放捨悭貪。
悭貪是地獄、餓鬼、畜生之因,所以佛對這種生死大病宣說法藥,說布施度悭貪。我們要把錢財、物品、佛法,甚至身命,眾生所需,一切給與,就能降伏貪心這種生死大病。貪心這一惡法止息了,惡止了就為善,這叫以止為善。我們不貪著他人的一切了,自己的一切也能放捨了,不但放捨悭貪,而且還能廣行利益,廣行布施——身命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發起善法,利益眾生。眾生需要佛法,我們就把佛法施捨給眾生,令他覺悟,依法修行,出苦得樂。眾生需要錢財、物品,我們就把錢財、物品施捨給他,解除他的貧困,讓他安樂幸福。眾生有危難,我們放捨身心,挺身而出,盡無畏施,這就叫以行為善。惡止了就是善,修十善法首先要放捨悭貪,廣行利益。
什麼是嗔呢?恨他為嗔,恨怨他人,就叫嗔恨。為什麼嗔呢?因為貪心得不到滿足,所以心裡不滿意、嫉妒,轉而為嗔。貪和嗔都是愚癡暗昧之性,都是無明不覺迷惑之心,體性是一個,所以嗔恨也是貪心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也是貪,不過說法不一樣。因為我們不能正確認識事情的本來面目,認為這一切不好的事情、逆緣,都是他人給造成的,認為不應該,自己感到委屈,心裡不忍可、不承認,所以才反而為嗔,向外怨天尤人,嗔恨他人。豈不知這都是循因結果,循業發現,是自作業還自受。
佛在《華嚴經》裡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這個嗔恨心的破壞力、危害性最為嚴重。一念嗔心起了,整個身心就惑亂起來,當下身心就發生病變,就煩燥不安,無可奈何,苦得不得了。為什麼會這樣呢?都是嗔恨心使作。
嗔心起來的時候,百萬障礙之門都打開了,百萬障礙之門障礙我們,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當下我們就走不通,身心就苦得不得了。這個時候理智不清楚,心裡迷悶、顛倒、發作、發狂,無所顧忌,铤而走險,結果招惹災難,招惹麻煩,甚至葬送我們的一切,這都是嗔心的力量和作用,大家可以在實際生活中體驗,是不是這樣?為了防止這種苦境現前,災難現前,我們要防患於未然,別讓嗔心發起。嗔恨心發起,首先危害的是自己,所以嗔恨心不治理是不行的,
大德說:“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嗔恨心屬火,我們本來善法就少,就沒有功德,嗔恨之火一起,整個功德燒盡,法財焚灰,舉體都是罪業,更談不到什麼善法功德了,所以危害無窮。你像世間殺生害命,危害、搶劫、偷盜,都是嗔恨心的力量和作用,所以這個嗔恨心必須要把他斷除。
恨他為嗔,自恨為恚。自己恨怨自己,就叫恚,恚也是嗔。我們既不要嗔恨他人,也不要恨怨自己,因為嗔恨心就是業,就是苦因,嗔恨心的危害特別嚴重,不但是今生現在目前陷入大苦,陷入災難,無可奈何,而且將來還得循業受報,沒有完結的時刻,所以佛對病說藥,說慈悲度嗔恨。
佛以慈悲為體,舉佛心的全體就是慈悲二字,更沒有其他。我們是發心學佛的,所以我們也要慈悲於一切,對於六道眾生都要慈悲,只能利益,而不能危害,拔眾生苦,與眾生樂,使眾生都能究竟出苦得樂。我們要廣修慈悲喜捨,去利益眾生,要發光明心,發利益心,不要發危害心,要怨親平等,普皆利益之,這樣發慈悲心,慈悲度瞋恨,就能把瞋恨心這種生死毒害徹底斷除。
我們不但要斷除貪心,而且還要斷除嗔恨心。話又說回來,如果貪心真地沒了,也就不嗔恨了,都是因為貪心得不到滿足才嗔恨。如果真地沒有貪心了,那麼自然就沒有什麼滿足、不滿足了,都一樣,都平等,本來如如,為誰而嗔恨呢?一切無所求,得和失一樣平常,就沒有嗔恨了。嗔恨心和貪心是成比例的,貪心到什麼程度,嗔恨心就嚴重到什麼程度。貪心沒有了,嗔恨心也就平息了。有貪則嗔,沒有貪也就不嗔恨了。斷除悭貪,嗔恨心也就自然平復了。
嗔恨之心是惡,我們斷除嗔恨之心了,這個嗔恨之心止息了,惡止了就為善,以止為善。我們不但不嗔恨,而且能夠慈悲於一切,慈悲度嗔恨嘛。慈悲就是善法,我們能廣行利益,行慈悲這一法就叫行善,以行為善。這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止善,一個是行善。
什麼是愚癡呢?愚癡也分兩個方面:自惑為愚,惑他為癡。自己心裡迷惑,理上不明白,事上不明白,這叫愚;然後迷惑他人,這叫癡。自己迷惑,迷惑他人,以迷導迷,自誤誤人,這就叫愚癡。愚癡就是一種無明不覺迷惑之心,就是迷於事理,事相、理體皆迷。在事物上迷悶,不開解,不認識;在道理上迷 悶,不開解,不認識;對於宇宙人生的真實谛理迷悶,不開解,不認識,這個無明不覺迷惑之心,就叫愚癡心。我們要正確認識一切事物,了達這一切事物體 性空寂,無我我所,都是無常、苦、空,夢幻泡影,沒有真實,畢竟不可得。我們正確認識這一切事物了,自然就不去貪著、妄想執著了。理上開解了,事上也明白了,理事都不迷了,能正確認識了,才能正確對待,那麼自然就不愚癡了。
我們要深信因果,十法界法六凡四聖,都是循因結果,循業發現。世間六道眾生是循眾生的迷惑之心,濁惡、染污因緣,而發現六道的苦果。四聖是以四聖的覺悟之心,覺悟、淨化的淨業因緣,而發現四聖的果報。我們得深明因果,就是說深信做善得善報,做惡得惡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循環報應,絲毫不爽,沒有因外之果,也沒有業外之報,都是循因結果,循業發現。不信因果的人就會迷惑、顛倒、蠻干,最後導致災難、失敗,使自己受極大苦。必須得明白事理,深信因果,這樣才能修諸淨業,斷除愚癡的苦因,而修成佛之因,自然就能出苦得樂。
我們信佛有兩個前提:一個是深信因果不昧,另外深信輪回不昧。只有具足這兩個深信,才能把自己的身心納入佛法的規范,循規蹈矩,依理從事。心裡不迷悶、不顛倒、不濁惡染污了,自然走上正道。世間人不信因果,認為人死如燈滅,不造白不造,他雖然這樣作斷滅想,但是不會因為他不信因果就不受果報,十法界都是循因結果,循業受報,業不會白造。
貪、嗔、癡是三毒,能毒害我們的法身,殺害我們的慧命,使我們長劫輪回生死,不得出離。如果我們不斷除貪、嗔、癡性,縱然修學佛法也是有名無實,沒有真實義。我們修學佛法是手段、辦法、道路,通過這個手段、辦法、道路,目的是讓我們斷除貪、嗔、癡的生死狂性,斷除三毒,這樣我們的法身慧命才不會受到毒害。
我們得經常谛審觀察,正念觀察,以智照了,看看我們的貪心斷到了什麼程度?嗔恨心斷到了什麼程度?愚癡心斷到了什麼程度?要經常自我檢查,努力修持,盡斷貪嗔癡。如果還是老樣子,修學佛法幾年了,貪嗔癡還和原先一樣,那麼說明我們沒有一點兒進步,沒得真實的佛法利益,學佛只是走了個過場,走了個形式。
我們修學佛法,必須得斷除貪嗔癡,這個生死狂性若不斷,貪心、嗔恨心、愚癡心發作的時候,就會使我們像精神病人似的,隨便想、隨便說、隨便做,甚至像禽獸一樣發狂,無規可循,無矩可蹈,越格、狂妄。貪心、嗔恨心、愚癡心起來的時候,首先危害的是自己,同時也危害他人,所以我們必須得斷除貪嗔癡的生死狂性。
貪嗔癡為什麼稱為三毒呢?就是因為他能毒害法身,殺害慧命,使我們長劫輪回生死,不得出離,所以修學佛法的重心要放在斷除貪嗔癡三毒上面。我們誦經、念佛、誦咒,修學佛法,一切修為都是為了斷除貪心、嗔恨心、愚癡心。貪嗔癡不斷除,想得安樂、解脫、自在不可能,因為貪心、嗔恨心、愚癡心本身就是痛苦、就是罪業、就是生死,離開貪嗔癡沒有痛苦、罪業、生死可言。
大德說,什麼是三界呢?貪嗔癡是。什麼是出離三界呢?滅貪嗔癡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三界六道不在心外,由心作得。三界是在心上建立,所以出離也是在心上出離,我們若想出離三界,就必須得把貪嗔癡滅除。
我們修學佛法,重在斷除我們的貪嗔癡性。修學佛法,不斷除貪心、嗔恨心、愚癡心,不管怎麼修行,那麼都是有名無實,沒有真實義。斷除貪心、嗔恨心、愚癡心了,才能得真實的佛法利益,所以要重在息滅貪嗔癡上下功夫,這才是真正的修行。如果不斷除貪嗔癡,你誦經、念佛也只是個形式,只能種遠因,沒有真實義,因為這個家賊還沒除,他還要毒害我們,還要危害我們,還要殺害我們。心不貪、不嗔恨、不愚癡了,這三個賊都把他遣走了,不用求,自然身心安貼,一切通利。
我們心沒有貪嗔癡了,才能提起正念。正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心裡不離開佛法。正念屬於智慧光明性,我們提起正念了,整個身心就理順了,這個時候四大調適,氣血周運,百病皆瘥,精神提高,智慧增長,內心歡喜,諸佛護念,善神守護,一切通利。必須得提起正念,提不起正念,貪嗔癡障礙在心中,那麼整個身心就惑亂起來,就無可奈何了,這也是業、也是苦、也是生死。
心要正念,正思維,按照佛說的規矩、規范、法則、道理,發起我們的心智。心有正念了,才能正思維,才能谛審觀察、正念觀察,以智照了,開發智慧。智慧屬於光明性,有了智慧,就不會走入生死黑暗。如果不是這樣的話,貪嗔癡障礙在心中,就迷悶、顛倒、濁惡、染污,想好起來也不可能了。貪嗔癡是我們心上的三種過惡,必須得把他斷除,貪嗔癡止息了就是善,以止為善。
眾生口有四種過惡:兩舌、惡口、妄語、绮語。兩舌就是斗亂兩邊,向此說彼,向彼說此,斗亂是非,罪莫大焉。佛門弟子不能兩舌,不能跟他這樣說,跟他又那樣說,斗亂是非,令雙方互相危害、結怨、結仇,自己也起業受苦,所以必須斷除兩舌。眾生之間如果有矛盾了,我們不應該斗亂兩邊,應該好言相勸,給眾生排難解紛,使他們言歸於好,皆得安樂,這樣功德無量。
惡口就是出口不遜、罵人,說粗惡語,觸惱眾生,危害眾生。佛門弟子必須要斷除惡口,不能說粗惡語、罵人話、濁惡染污話。
妄語就是說謊騙人,好的說壞,大的說小,無的說有,橫生枝節。佛門弟子必須斷除妄語,不能說謊欺騙人、危害人。
绮語就是說一些庸俗、華麗的語言,倒人邪念,這些話和我們佛門弟子的身分不相應,所以必須要斷除。
俗話說:“口舌如刀劍”。兩舌、惡口、妄語、绮語這都是口業,自我危害,危害他人,禍患無窮,嚴重了也能說出地獄、餓鬼、畜生道,所以不要信口開河隨便說。儒教也講:“要敏於事,而慎於言”。 要敏於事,這就是說做事要敏捷,不要拖拖拉拉、拖泥帶水。而慎於言,就是說話要謹慎,三思而說,不能憑感情隨便說,應當說的說,不應當說的絕對不說。
佛門弟子凡有所說,要說佛法話、利益話、清淨語、善話,也不是不說。閒話、廢話、危害話、戲論話,兩舌、惡口、妄語、绮語都不說了,口業就沒有了,無業則不受報。同樣是說話,同樣費口舌、費力氣,為什麼不說善話,不說佛法話,不說利益話,不說清淨語呢?所以佛教我們要斷除兩舌、惡口、妄語、绮語。這四種過惡都斷除了,口業清淨了,那麼首先利益的是自己,同時也利益眾生。不好的語言止息了,就是善,這叫以止為善。我們說佛法話、利益話、清淨語、善話,這是善法,這叫以行為善。惡止了就叫止善,以止為善;善法能實行,就叫行善,以行為善,這樣就圓滿了。
眾生身有殺生、偷盜、淫欲這三種過惡,是我們嚴重的生死大病,使我們長劫輪回生死,不得出離,所以佛教誡我們要不殺生、不盜盜、不邪淫,斷除這三種過惡。
不殺生法前邊給大家說了,這裡強調的是,蒼蠅、蚊子我們也不要危害,為什麼呢?蒼蠅、蚊子它也有佛性,和十方諸佛、六道眾生一樣,本自具足。為什麼它墮落成蒼蠅、蚊子呢?就是因為它作人的時候迷得重,橫殺無辜,危害無窮,所以全部失掉,失掉人身,墮落畜生道,忽死忽生,受極大苦。但是它的佛性不減,一但罪業消了,業報完了,也能返回人道,遇到佛法,修行也能成佛。蒼蠅、蚊子是未來佛,無始劫來也是我們的親人,所以不能危害,危害了,將來還得酬還宿債。我們不殺生就不欠債,沒有苦因了,災難、痛苦就逐漸消除了,這樣自然身心吉祥、安樂,所以切莫殺生。
不偷盜。前邊說了,別人沒給,我們一草一木也不能非理而取,不要巧取、損人利己,要清淨自活,通過自己的誠實勞動來維持正常的生存、生息、生活。因上不貧窮,果上自然得富貴,乃至畢竟得作佛。
不淫欲。佛說:一切眾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所以佛制在家居士不邪淫,出家僧人不淫欲。淫欲是一種惡法,不善之法、不淨之法,所以佛門弟子要把它減損斷除,清淨自活,才能修梵行,梵行就是清淨行。
佛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如果不斷除淫欲,想出離生死塵勞不可能,想修行清淨行也不可能。淫欲這一法若不斷除,不能出離欲界,更何況出離三界呢?所以不管出家、在家,真地想了脫生死,得成佛道,必須得斷除淫欲,身不淫,心不淫,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才有希望。
我們要想成佛,就得修清淨行。殺生、偷盜、淫欲是最嚴重的生死塵勞,所以必須要斷除殺生、偷盜、淫欲。另外還要斷除五欲,五欲就是食欲、味欲、觸欲、淫欲、睡欲,也是財色名食睡,也是色聲香味觸,都是染污法、障道法、生死法、苦法,這些都斷除了,才能出離生死塵勞。
眾生心有貪、嗔、癡三種過惡,要把它斷除。口有兩舌、惡口、妄語、绮語四種過惡,要把它斷除。身有殺、盜、淫三種過惡,也要把它斷除。十惡止了,就是十善。十惡都斷除了,上品十善可以生到六欲天。十善修得不圓滿,想生到六欲天道,那不可能。如果要想出離欲界,生到色界四禅天和無色界四空天,除了要修好十善,還得加上四禅八定——色界四禅天的四種禅定和無色界四空天的四種禅定,這個定屬於世間定,所以這個因修好了,才能得世間的善果。那麼要想得出世間的善果——四聖的果報,就得修出世間善了,所以不修善不行。
我們要想成佛,不失善的果報,首先得修五戒十善。五戒是人道的浮囊,五戒修好了,才能在三界六道這個苦海裡不沉墮地獄、餓鬼、畜生道,去此以還,都得墮落三途道。佛在經裡說,就現在作人的,失掉人身的像大地土那麼多,能保持人身的像手指甲土這麼少,這是佛陀親自證得的事情的本來面目。大家看,大地土所在皆是,無量無邊,手指甲土能有多少哇?就是說,現在得人身的,絕大多數都得失掉人身,能保持人身的是極少數。為什麼呢?我們看世間人有幾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的?程度不同地都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由因驗果,證明佛說的是誠實之語,真實不虛。
我們佛門弟子首先要斷除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才能保持人身,繼續修學佛法,乃至得成聖果。如果人身失掉了,墮落地獄、餓鬼、畜生道,三途道那種業報身,就障礙他們不能見佛聞法,也不能修行,很難出苦得樂,所以我們最低限度地得保持人身。要想保持人身,就得好好守五戒,但是這個五戒十人九犯,毀犯的多,守持清淨的稀有罕見。都是重的不犯輕的犯,不有意犯,無意還犯,不直接犯,間接還犯,程度不同地都多有毀犯。有的人認為我這五戒守得挺好了,其實只能說大致過得去,根本談不到圓滿,粗重的不犯,微細的還犯,身不犯口還犯,口不犯心還犯,總是有所犯緣。五戒若修不好,我們憑什麼得人天道哇?憑什麼得出世間的聖果啊?十善修好了,才能生到六欲天道,還生不到色界天和無色界天。斷除五欲才能生到色界和無色界天,但是還出離不了三界,所以檢點起來,我們的差距還相當大。
我們不管是出家僧人,還是在家弟子,都應當回光返照,很好地檢點自己,找差距,努力縮短差距,避免作業,這樣不危害自己,也不危害他人,才能進道。
我們要很好地修持十善法,心不貪、嗔、癡;口不兩舌、惡口、妄語、绮語;身不殺、盜、淫,要想把這十善修到圓滿處,也很不容易。心不貪、嗔、癡,意業才能清淨;口不兩舌、惡口、妄語、绮語,口業才能清淨;身不殺、盜、淫,身業才能清淨,三業清淨,才是圓滿地修持十善。
我們修學佛法就是折伏三業、對治過非的過程,如果不能折伏三業,對治過非,就談不到修學佛法了。為什麼要折伏三業呢?因為我們生死習氣、惡習嗜好非常重,所以必須對這個粗犷的身心得管帶,管理、帶領,不能放縱,就是強行折伏、強行約束,最後使身心緩和下來、柔軟下來。三業是否得到對治,得從效果上看,如果還是隨便想、隨便說、隨便做,那就談不到折伏三業,對治過非了,更談不到什麼修行了。就像世間人辦事業似的,不管你的事業辦得多麼大,最後得從盈利上看,才證明你經營得好,管理得好。
我們修行得看看心,是不是不貪、不嗔、不癡了?口是不是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語、不绮語了?身是不是不殺、不盜、不淫了?要想達到這個效果,就得循規蹈矩,依法修行。都是修出來的,不是別人恩賜的,也不是求得的,得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對治。我們的身口意如果不治理,就會隨便想、隨便說、隨便做,就會釀成災禍,自我危害,危害他人,有的比禽獸危害得還嚴重,所以得嚴加治理我們的身、口、意三業。一般地治理還不行,要嚴加治理,時時治理,在一切時處都得治理。我們的心就像賊似的,若不看管他,不降伏他,他隨時都會作亂,都會危害,搶劫財物,甚至殺害身命,所以必須得防范於未然。
上邊跟大家說的是三皈、五戒、十善法。三皈、五戒、十善法是我們無上菩提的階基。這個基礎要打好,然後我們在這個基礎上,次第深入,增益、增上,才能圓滿無上菩提。就像蓋大樓似的,如果基礎打不好,不堅固,蓋完了以後大樓就會分裂,甚至倒塌,結果工和料白白地投入,不但沒發起利益之用,而且舉體都是危害。
我們要想出離六道生死,得成佛道,首先要把三皈法、五戒法、十善法修好,不能好高骛遠。如果對於三皈、五戒、十善多有毀犯,只談空理,不注重實行,只能是空中樓閣,無有是處。想出離六道生死,得成佛道,那更不可能。到頭來,還得循因結果,循業受報,不能超越業的限制。
十方諸佛都是從三皈、五戒、十善這個基礎開始增上,圓滿無上菩提的,所以我們要向佛學,把無上菩提的基礎打得牢牢的,然後進修聖道才有依據,才有希望。
佛說:“事不毀心,道方合節”。我們在善惡、苦樂、成功、失敗這一切事物上,能夠循規蹈矩,依理從事,不錯謬非理,不毀壞自己的清淨心,才和道合乎拍節,道就是佛法。如果在具體的事物上多有毀犯,不能避免過惡,那就遠離了佛法,違背了佛法,就談不到什麼修道了。
六祖大師說:“佛法住世間,不離世間覺”。在世間這一切事物上我們能夠覺悟,能夠正確認識,正確對待,不錯謬非理,這就叫世間覺。面對這一切現實,不迷悶、不顛倒、不濁惡、不染污,能夠用佛法正確地認識,正確地對待,理順自心,理順外境,通達無礙了,這才叫道。不要憑感情,感情是妄情思惑,是生死法。我們要憑佛法,憑佛說的規矩、規范、法則、道理,不憑自己的想象,就是不隨順自己的妄想習氣走,要隨順聖教走,矯正自己,修正自己,自然走出困境,走出黑暗、走出泥潭,趣向坦途,趣向光明。
我們修學佛法要認真對待,不能應付了事。馬馬虎虎走過場,這樣就是自己糊弄自己,自己欺騙自己,到頭來一無所獲。
道教講:“誠則靈”。 儒教講:“專心致志”。我們佛門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雖然說法不一樣,但是說的都是一個意思。就是說我們要一心修學佛法,正念真如,直心念道,才能透脫生死妄想這個障礙,才能透亮。如果不是這樣,還在原來的位置上一步不走,總是在生死這一邊,那麼永遠也到達不了涅槃彼岸。得按照佛說的法去行、去走,才能離開生死此岸,到達涅槃彼岸。知而不行等於不知,所說知道十分,不如行道一分,行道一分,就能得真實的佛法利益,所以修學佛法關鍵在於實行。我們佛門弟子要把三皈法實行起來,把五戒法實行起來,把十善法實行起來,由淺入深,次第深入,才能夠趣入聖道。
阿彌陀佛!


 

上一篇:宣化上人:《楞嚴經》是照妖鏡
下一篇:浴佛法會儀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