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靜坐入定方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入禅定的條件 ­

要離五蓋 ­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種。按照我們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種禅定,都要進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這樣漸進地修上去。要入定,就要具備一些因緣,就是當時要離五蓋。所謂五蓋是:昏沉、掉悔、嗔、疑,還有貪欲。當這些煩惱沒有現前的時候,如果修法正確,都有機會入定。如果有這些煩惱在的話,就很難入定。除了煩惱的因緣之外,我們身體上有某些障礙,也會影響我們入定。 ­

初禅的覺受 ­

要入定,首先要有入定前的一些覺受。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身心都很舒適,修法又很正確,那麼,他要入定之前會產生輕安的現象。即全身非常舒服,一般人的感覺是全身輕飄飄。初學禅定的人,在入定前會有輕安現象:有些人會覺得身體越來越大,甚至整個身體都在膨脹,大到他會覺得充滿這個世間;有人會覺得身體越來越小,或身體浮起來。這些都是輕安的現象,這種現象過後,就會產生很快樂的感受,這都是入初禅前輕安的覺受。在禅定裡,初禅、二禅、三禅都有不同的快樂感受,到了四禅就沒有樂受了。 ­

入定的人一定會覺得全身很舒服很快樂,這快樂的感覺會使他身上原有的病痛等不舒服感消失。另外,當他入定的時候,呼吸一定是非常均勻、非常舒適的,呼吸一定會變得微細。我們可以從這些現象,分辨出入定的一些情形。根據經典說,入初禅會生起覺、觀、喜、樂、定五件事,稱為初禅五支,初學者入定時是分不清楚這五支的,所以初學者不必先理會初禅五支,以免分心。初學者可以從心念集中了、呼吸變微細了、身體非常舒服了,以這些現象來確定自己已經入定了。另外,初入定的人往往有一種感覺,就是他從非常舒服的感覺中出來之後,會覺得忽然腳酸、麻、痛了;但是,在他出來之前卻不知道痛。為什麼呢?因為初禅只有樂受沒有苦受,所以,你靜坐到心念很平靜身體非常舒服的時候,一旦休息就感覺全身疼痛,這表示休息前你入了初禅。這是很多修禅定的人都有的經驗。但是有些人不但不明白為何麻、痛,還會否定自己已經入定了呢!原因是被那些講經教的老師誤導了。那些法師不明白入定是怎麼回事,將入定講得很難很難,甚至於聽到你修禅定,他就會說小心著魔。其實四禅八定,不是佛教專有的,外道也會的。為什麼我們佛教一講起禅定,就怕會修出問題呢?原因是沒有正確地去認識初禅到四禅是什麼。 ­

入定不是等待機會 ­

剛才說,入定過程有呼吸的變化,心念的變化,還有身體感覺受樂的變化。許多人不懂得怎樣利用這些變化來認識入定的道路。所以,都是先安坐,然後繼續坐、坐、坐,時間久了,他不知不覺地進入定裡面了。到底什麼時候入、怎麼入,他不知道。這樣的修行人往往認為必需坐得很久很久,總之,坐久了就一定會入定。其實坐久久而入定,就是不懂如何入定,他不知什麼時候入了定?也不知自己怎麼入。 ­

懂得怎麼靜坐修定的人,要懂得如何入定與出定。不懂修禅定的人,即使入了定了也不知道是入了定,就那樣在那裡傻等。很多出家人都能進入初禅、二禅、三禅,甚至有的出家人修到了四禅。他們的靜坐經驗是什麼呢?原來每一次他坐下來時,總想體驗他上一次靜坐的覺受,然後就等、等、等時間到了,他所期待的體驗又出來了,就如此入定了。大多數的出家人都是這樣的,期待上一次靜坐的體驗而入定,這就是他不懂得如何入定,就不信一瞬間也能入定。為什麼他不懂呢?原來很多人忽略了入定的過程,由於不觀察入定過程最重要的訊息,只好等待所體驗過定中的舒服感覺,當那體驗出現時他才認為:哎呀,我又在定裡面了。這說明他沒有觀察入定的過程,所以,他每次都不知不覺地入禅定。 ­

2.入定最重要三事:心細、息細、樂受 ­

在這次的禅定學習裡,要學習認識入定的過程。其實,過程很簡單。為什麼說很簡單呢?因為在禅定裡面,有快樂的感受,呼吸很細,心念也很微細。就憑這三件事情,我們可以這樣說:當你入定時,呼吸一定是從粗變細、心念從粗變細、身體從沒有樂受變成有樂受。就是說,入定的過程中,至少有三件重要的事情在變,你要小心觀察它變化的過程。 ­

如何觀察出入定時的三事變化 ­

要什麼時候觀察這三件事呢?當你靜坐時,一旦覺得呼吸很細,沒有雜念,心念很平靜,全身有樂受出現時,你不要留戀在裡面,要快點退出來。為什麼要如此呢?因為當你發現身體快樂,心念變細,呼吸變細的時候,你就能在退出時觀察它的變化。你會發現,心念變粗,呼吸變粗,快樂的感受在退。當樂受完全退時,你就快點再度集中,先想我要再度入定,然後再度集中於修法。如此,你一定有能力再回到原來的覺受。也就是說,你剛剛從初禅下來,你一定有能力再回到初禅。你再度集中的當時,就快點注意觀察三件事的變化,呼吸變細,心念變細,還有樂受又出現了。這是非常重要的三件事,因為這過程就是入定的道路。所以要你去觀察心念怎麼從粗變細,呼吸怎麼從粗變細,怎樣從沒有樂受變得有樂受。這就是你自己要去認識的道路,什麼時候觀察此三件事?時機(火候)就是當呼吸很細,沒有雜念,心念很平靜,全身有樂受時。 ­

每次一靜坐,你就要想:啊,我現在就要入定了!初學者一般是做不到的。你必須坐一段時間,坐到樂受快出來了、沒有雜念了、心念微細了、呼吸微細了,這時候快點退出來。一退出來了你就想:啊,我現在就要入定了!這時你一定辦得到。在入定過程要觀察三件事在變化:心念、呼吸和樂受。 ­

重復練習出入定過程 ­

這樣小心重復觀察入定三件事情:心念、呼吸和樂受,你就會懂得原來入定過程是這麼回事。必須重復訓練,上去,下來。再上去,再下來,做越多次越好。以後,你就會越來越快地入定。一般人不懂得重復訓練入定,只會貪著樂受而住在定中的樂受而不想出來,一直呆,呆到定力退了才出來,如此修定者能入定卻不懂怎麼入。所以,任何人初入禅定,千萬不要一入了定就不出來。應該是一進去就快點出來,然後,再快點進去快點出來。一直重復做,做到你很熟練了,很清楚如何入定後,才來加強定力,所謂加強定力就是進去了不要馬上出來。在練習加強定力時,要在定裡多久呢?初學者入初禅千萬不要太久,五分鐘就好了。在裡面呆五分鐘就要出來,但是不要下座,然後再進去五分鐘後出來。為什麼呢?因為在初禅裡呆得太久,心念可能會更細而離開初禅。甚至於深入到更高禅定,呼吸更細,心念更細,也更快樂。於是你對初禅心念的粗細混亂不清。也就是說練習加強初禅定力時,他在入初禅半小時內,要出入定六次。這樣不但修了半小時的初禅,而且懂得出懂得進。當每次出入定五分鐘做得很熟悉,很有把握了,你就去入定十分鐘或者十五分鐘。十五分鐘有把握了,你就去坐一小時。就這樣地加強定力。當你覺得這個定很穩固了,然後才能設法進入另外一個禅定。這就是所謂入定的技巧。 ­

3.解除入定的障礙 ­

剛才說修禅定有一些障礙。一個是五蓋的煩惱,另外是身體的某些障礙。 ­

氣脈阻塞——造成身上的疼痛 ­

關於身體的障礙,一個在胸前,一個在後背。在靜坐的時候,身體裡會有氣的運轉。就是說,當你精神專注在你所觀的境時,你必然會全身放松。身體一放松,你身體的氣就會運轉起來。氣功師會說是在練氣功。其實不是,我們在專注修定。但是因為你的心專注在一個境裡面,對身體不理會,你的身體就會放松,身上的氣就會運轉起來。當它運轉的時候,如果你身上有一些氣脈阻塞,氣運轉到那裡就會疼痛。於是禅定就修不好。一般受寒的阻塞都在後背,一般呼吸或心理的問題會造成前胸阻塞。憂郁、勞心、嗔心等就會感覺胸口悶。還有一個就是胃的部位,有些人胃寒,他坐到一定時候就會打嗝。 ­

當你靜坐到身上氣感發動時候,若身上有疼痛,而不是酸痛,表示你靜坐坐的好。為何說好?原因是身上有病痛,你平時不知道,你靜坐的時候,氣要打通病灶而痛。你要去處理病痛,如果你不去處理,氣就會干擾你。如果你不去處理它而每天堅持坐,慢慢的也會自動打通,但是要花很長的時間。如果你們發現任何的疼痛,都要將它處理掉,不要認為出現病痛是老師教錯,或者是修錯。過去在靜坐時若受到驚嚇,以後每次靜坐就會胸前痛,你要找醫生或者氣功師幫你調理,以免繼續干擾靜坐。要記得,在靜坐的時若受驚嚇,不要立刻就睜眼動身。應該靜下來,吞口水或者將氣引到丹田,過後找人處理。 ­

背後有幾個部位,就是會陰、命門、肺腧、大椎、玉枕等。靜坐時會有氣通過這些脈輪穴位,如果這幾個部位阻塞會造成一種冷熱現象。一個是在肚臍背後的命門冷,會導致腿冷麻。還有胸口背後的肺腧穴一旦受寒,就會冷疼。感冒的時候,大椎往往會冷痛阻塞。如果是大椎阻塞,你靜坐的時候,會覺得背後很熱很熱,但頸項以上涼涼的,這是氣不能上來的緣故。如果是腦後的玉枕阻塞,你會覺得整個頸項發燒,頭重重的。這也是氣不通、阻塞。有這種現象,你一定要去處理它。處理不了,只要長久地坐,雖然被困擾一個時期,最終它也會通。當氣自動調理過去造成的病灶而痛,說明你靜坐有進步,所以說坐久出現痛是好事,不明白的人就會因痛打退堂鼓。 ­

頭上留氣——久了造成頭痛 ­

大多數人靜坐幾天後太陽穴和眉心這一帶痛脹,這是靜坐時不小心造成的。為什麼呢?因為靜坐時氣會升到頭上,很多人沒有覺察有氣留在頭上就休息了,一次留一點點,用功幾天後,就會疼痛。情況嚴重時,嘴唇裂,舌頭生瘡,睡不著,虛火上升。這些都是氣留在頭上造成虛火病氣。好多出家人都遇到這方面的問題,自己被氣干擾成病,對修煉時的氣無知而修成“虛火外道”,卻罵氣功是外道。 ­

所以,每次靜坐之後,頭上某些部位會有氣,你如果有把握處理這些氣的話,可以用任何方法處理,處理氣的阻塞是不分佛道或外道的,外道有好辦法也可以采用。不然的話,最好循古人的規矩,靜坐完了之後,先搓熱手掌,以爪梳頭、以掌洗臉、以指按摩身體手腳。按摩的時候要注意,不要立刻睜開眼睛。按摩完了之後,才能睜開眼睛。 ­

按摩就是讓你將積在頭上或身上的氣疏散掉。另外有些人,靜坐完了就去睡覺,這是要不得的。這樣容易造成頭疼。如果這些問題你都懂得處理,你就不會被氣干擾。不然,你靜坐到最後,你會因周身不舒服而心灰意冷。 ­

靜坐到了一定時候,敏感的人都會發現有氣在運轉,大多數人都經驗過太陽穴會發漲。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我們修心養性會產生清淨的氣,貪嗔YIN欲會產生污濁的氣,清淨的氣向頭上升,越清淨的氣升得越高。污濁的氣往下降,越污濁的氣降的越低,最高到頭頂百會穴,最低到小腹下的會陰穴。所以當心念清淨到接近初禅的時候,你身上清淨的氣就會升到眉毛的這個水平。是一個水平,不是眉心一點。 ­

你每次靜坐完了,一定要讓這些氣降下來。有些人很敏感,他會知道,有些人不敏感就不知道。不敏感的人靜坐之後,要好好的按摩,以避免氣留在頭上。如果你用按摩處理不了,就要做一些觀想,觀想氣慢慢地從頭上降下來。你可以用手掌心面對自己的頭慢慢地慢慢地向下拉。向胸前中間拉,拉到丹田,重復做這個動作。如果還是不行的話,你可以拍打來處理留在頭上的氣,用空心掌拍打。拍後會覺得你頭上的氣粘在手上,要將它甩掉。如果這些你都懂得處理,要進禅定是不難的。有些人已經坐很久了,雖然沒有什麼雜念了,總是不能入定,沒有樂受。為什麼呢?多數原因是身體有病,造成心無力集中,於是沒辦法入定。因為禅定是很強的心力集中,如果心力集中達不到相當強度,就沒辦法入定。也就是說你的心力無法集中到所需要的能量,所以,身體比較虛弱的人,靜坐前就要吃一些補氣的藥。 ­

4.靜坐的氣場 ­

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他到某個地方很容易就心靜下來了。總覺得到這個地方靜坐很快就入定了。其實是那個地方的氣場很好,對他有幫助。雖然外在的氣場對修行有幫助,但是,靠外在的氣場,不如靠自己本身的氣場,就是長期靜坐後,你也會形成本身的氣場。至於氣虛的人,要吃一些補氣的藥來加強,他的靜坐才會進步;身體健康的人就少吃補為妙。 ­

你靜坐的場所不要整天換來換去,如果你在家裡,最好每天在同一個座位坐,你會在此座位上形成一個氣場。以後你再回到同一個座位,就很快能夠定下來,這是環境的影響。還有,你周圍的同學坐得好的,靠近他你會沾光。就是說,他的氣場對你有幫助,而你的氣場對他會有干擾。如果他的氣場很強,你對他的干擾就會很微小,沒什麼影響。如果他本身的氣場不是很強的話,你的氣干擾了他,敏感的人就會心煩了。有病者的氣場,會干擾身邊的同修者,所以,當你覺得坐在這個位置非常不舒服,可能換個位子就好了。 ­

5.修定時間的長短 ­

修禅定一座要坐多久?不一定非要堅持坐完一枝香,為什麼呢?如果你沒有昏沉、掉舉、散亂,你就必須堅持。如果你有很嚴重的昏沉、掉舉、散亂,那麼,你就要自己去衡量時間。如果開始十五分鐘坐得很好,過後昏沉、掉舉、散亂,每次都如此,我勸你不要堅持。應該怎麼做呢?就是坐走交叉修。因為靜坐開始的五分鐘你坐得很好,十五分鐘以後的效率就差了。那麼,你就坐十分鐘,經行十五分鐘,然後再坐十五分鐘,再經行十五分鐘。如果你這樣修,也就是說四個十五分鐘裡,你都能正念清楚的,那樣修行就很有效果。如果說,你坐了十五分鐘之後,因為精神不好,心無法集中地堅持到一小時,那是浪費時間。不要聽人家說,硬要坐完一柱香就是好事,不見得啊!每個人都不一樣,如果你今天精神很不好,睡眠不足,或其它原因造成疲勞,那麼,我勸你快去睡覺。如果不是煩惱而是精神疲勞,睡飽了再來坐效果會更好。 ­

入定是否入得越久越好呢?不一定!如果你要深入禅定,就必須坐得越久越好。如果不是,千萬不要坐得太久。為什麼?禅定坐久了,會貪。貪什麼呢?就是他每次一進去就不想出來。一旦你入定就不想出來,這就是貪。因此,修禅定時,在入定之前最好先規定出定的時間。假如你要進初禅,你就自我規定:現在我要入一小時的初禅。這樣,你入定後堅持一小時之內,不要上更高的定,也不要下。如果我現在要在入初禅十五分鐘,那麼十五分鐘後一定要出來。 ­

6.修禅定有三種自在 ­

就是入定自在、出定自在和在定自在。 ­

什麼叫入定自在?入定自在就是任何時候我想入哪個定,就能夠入哪個定,這叫入定自在。比如我要進初禅,就一口氣之間進初禅。我要進三禅就一口氣之間進三禅,這叫“入定自在”。如何是“在定不自在”呢?如果我要留在初禅,心念老是要溜上二、三禅,結果自動到了三禅,這是你的初禅在定不自在。什麼叫在定自在呢?如果我要入二十分鐘,我進去出來,就是二十分鐘,這叫在定自在。如果我說進去二十分鐘,一小時了才出來,就是貪著禅定。明白了嗎?就是說,你入定前,要定下我現在要入定多久,然後到那個時間出來就不是貪。如果你要二十分鐘,結果是一小時才出定,就是貪。明白嗎?也就是說你不自在。出定自在就是坐禅的人想出定,一想出來就出來了。身心就恢復到入定之前的狀況。不要以為一睜開眼睛出定,就能身心恢復常態。如果你出定後會覺得頭發漲,被氣鎖住,很不舒服,這是出定還不夠自在。所以,修定有所謂的出入定自在和在定自在。當你們熟悉了各種禅定之後,你每次入定之前,最好給自己預設一個時間。 ­

7.禅定差別 ­

近行定與安止定的差別 ­

剛才說道,禅定有一、二、三、四禅,我用登樓比喻,一、二、三、四禅就是心集中的能量高低。猶如你上一幢樓,上一樓、二樓、三樓、四樓,表示說一禅、二禅、三禅、四禅,那是不同的高低的集中力,也就是心的能量。當你的心念達到入禅定之前的集中力,稱為未到地,或叫做近行定,有初禅的近行定、二禅近行定。近行定是什麼意思呢?近行定好象你上樓梯到某一層,因為還未進房間,你可以繼續往上爬,也可以爬下來。入根本定也叫安止定,進入根本定好像進了房間,你就不能上下爬了。在近行定能上也能下,在安止定不能上也不能下。初禅近行定是心念的集中力達到了初禅的水平,不等於你當時進入初禅,所以上到初禅近行定,不等於進入初禅安止定。當你進入初禅,會有進入的感覺,整個人沉入在裡面。這時若要上下,就必須從初禅出來,你就會有從裡面出來的感覺。就是說進去和出來猶如進出房間,上去和下來猶如上下樓梯,是不一樣的。 ­

禅定之間的覺受差別處 ­

初禅與二禅最大的差別是:初禅的心態有覺有觀,很容易被聲音干擾。初禅的人聽到聲音,心就亂了,所以佛說聲音是初禅的刺。二禅的心態無覺無觀,聲音的影響,你都如如不動。 ­

三禅和二禅的差別是:在三禅,你會覺得身體不存在了。但是,感覺頭還在,覺得全身很快樂,卻不知道身體在哪裡。到了三禅呼吸很微弱,有些人會覺得呼吸困難,主要是呼吸不正常及胸口有毛病而造成的障礙,一般是憂郁、易怒及緊張的煩惱造成氣結檀中穴。有些人到了三禅心髒會跳快。為什麼呢?因為,三禅的呼吸很微細。那些心沒有力的人會覺得心髒負擔不了,會跳得快一點。這樣,他就應該在三禅多呆,慢慢地適應,最好是吃補心氣的藥。 ­

上四禅,呼吸就要停止了。有些人會呼吸停止不了。他就只能留在四禅近行定,無法進四禅。你如果深入四禅,外面的聲音是都聽不到的,那是最好的四禅。如果一個人在四禅裡面,聽不到聲音以後,這個人就可以進一步修第五個定。如果你只修到四禅近行定,還會聽到聲音,就沒有能力進入第五個定。 ­

禅定越高,定力越強,心念越細,呼吸越細,感受越快樂。但是,從三禅進入四禅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那就是一旦你從三禅進入四禅,快樂就會立即消失,完全沒有樂受——捨受。如果你們有經驗過四禅,就會知道叫捨念,就是沒有造作的平等心,四禅的心不造作,而且非常清淨——念清淨。 ­

8.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

如果從初禅到四禅,你都弄清楚了,以後不管你修密宗、禅宗,任何修法,你都可以用禅定來判斷自己的心。修禅定好象是磨刀一樣,切東西的效率,要看那刀磨得有多鋒利,修行時心的效率就是入定有多快。如果今天你坐下來,連初禅都上不了,然而卻要修大威德金剛、或者修大圓滿、或者修禅宗,這樣修任何法門都修不好的。你應該知道自己是以散亂的心來修。明白嗎?但是,如果今天你能進到四禅,那今天修任何法門都很有效,因為你清楚今天的心力,是以清淨的心來修行。也就是說,不管你修佛教任何法門,用不同的粗細的心力來修行,得到的功效是不一樣的。四禅的清淨心,是修道人要去爭取到的。所以,如果你的心無法平靜就去參禅,你只是在胡思亂想,如此參話頭打禅七,是胡打,變成煩惱糾纏不清的“纏七”。為什麼呢?心都不能安定下來,煩惱一大堆,是煩惱在參纏,還以為是參禅。修任何法門最終是要修慧要覺悟,而修慧之前要有定力。佛法說有慧沒有定叫狂慧,狂慧的人煩惱很多,還說自己比他人有智慧。因此,把禅定掌握好的人,再去修煉任何法門,都是有所幫助的。如果一個人他不認識到定是慧的基礎,定力不足就去修行高深法門,那麼,他根本不懂自己用什麼心去修。我在這裡再次強調:一定要修好禅定。­

 

上一篇:佛門181條做人的道理
下一篇:華山思過崖:記錄幾個因果故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