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意謂不玩偽善或自欺的游戲。譬如,我們若有求於某人而對他說“我愛你”,我們常是希望能引誘他進入我們的境界,加入我們這一邊。此種以勸誘為目的之愛是極其狹窄的。“即使你恨我,你也該愛我,因為我的心中充滿了愛,愛得飄飄然,完全陶醉了!”此話怎講?意思就是對方應進入你的境界,因為你說你愛他,不會傷害他。這種愛大有問題。凡是有點頭腦的人都一定會受此類策略的誘惑。
“你若真愛現實的我,為什麼要我進入你的境界?究竟為何有此境界與要求的問題?你想要我的什麼?我怎麼知道一旦我進入你那‘愛’的境界,你會不會支配我,會不會用你那對愛的強求制造出封閉得可怕的情況?”一個人的愛若牽涉到境界,別人便會懷疑其鐘愛和慈悲的態度。我們怎能確定為我們所設之宴沒有下毒?這種敞開是以自我為中心地敞開,還是完全地敞開?
真慈悲的基本特色是沒有局限的純粹、無畏地敞開。沒有對鄰居友愛親切的必要,也沒有對人和藹講話及裝出可愛笑容的必要。這種小把戲用不上,其實,它反而會令人困窘。真正地敞開可就大多了,那種敞開的規模之大是革命性的、全面性的。慈悲意謂你如實做個成年人,但仍童心未泯。
在佛法裡,慈悲的象征就是我講過的,一個月亮在天空照耀,而月影則反映在一百個水碗之中。月亮並未要求說:“你若對我敞開,我就幫你個忙,把光照在你身上。”月亮只是照耀。重點在於沒有利益他人或令他人快樂之欲;不含聽眾,無“我”無“人”。那是敞開的施捨,是沒有“施”、“受”相對觀念的圓滿布施。此即為慈悲之基的敞開,敞開而無所求。你只做如實的你,做情況的主人。如果你能這麼“做”,活力便會在你四周流轉,在你體內暢通。這會帶你進入與人合作和溝通的情況,當然也就需要極大的熱情和敞開。如果你能做真正的你,你便無須以盡力做個好人、信士或慈悲之人為“保險單”了。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