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淨土大經科注》第一百七十九面,第五行看起,這是宗趣的第九段「一向專念」。我們看注解:
「一向專念者,一向二字有數義」,這個地方舉了五個例子。第一個「朝向一方前進」,第二「偏向一邊」,第三是「一味」,第四是「總是」的意思,第五是「一段時間」。「故知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即專恆依止持名念佛法門之義也」。這個意思很明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阿彌陀佛,我們的問題就解決了,非常重要。人生在這個世間非常短促,縱然是一百年,也是彈指之間就過去了。在這段時間當中,我們到這個人間來,到底為的是什麼?做了些什麼?後面的結果又是什麼?有幾個人想過這個問題?我們自己有沒有想過?多少人把這一生大好時光空過了,叫真可惜。中國古人有所謂人生在世,至少要做到三樁事情的一樁,立功、立德、立言,叫三不朽。真的不朽嗎?如果這個星球毀滅了,那什麼都完了,這三樣東西一樣都不存在,假的,不是真的。
生滅法裡面確實有一個不生滅法,那是永恆的。如果把這個不生滅法找到了,那這一生就沒有白過,絕對不是古人所說的三不朽能夠比擬的。在世出世間法裡頭,這一法只有大乘佛教找到了,在佛教術語裡頭叫做成佛之道。什麼是佛?自己本來是佛,這個話是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只要回歸本位,你就圓滿成就,你這一生就沒有白來了。能回得去嗎?答案是肯定的。方法很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而且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任何一門都能夠通達自性,就是明心見性,就是成佛。成佛的道太廣了,門門都是,那要怎麼樣修才能成就?沒有別的,就是專一。今天量子科學家告訴我們,一心專注你就能夠達到一切的目標。這個話三千年前佛說過,釋迦牟尼佛講過,「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最大的事、最究竟的事情就是成佛,你可以做到;小事情,身心健康,永遠不會生病,青春常駐能做得到,不是做不到,這在世出世間法這是小事,這不是大事。問題出在哪裡?出在我們的心不能集中,散亂的,妄念太多了,把我們的身心傷害了,我們居住的環境破壞了。那我們明心見性更是渺茫了,這散亂心所致。能把散亂心收回來,回歸到一心,問題就解決了。
此地教我們一心專念是成佛之道,無量法門裡面的一門,這一門最簡單、最容易、最方便、最快速,成就特別高。難就難在我們沒有辦法把心收在一個方向,我們的方向目標太多了,欲望沒有窮盡。佛教我們把所有的欲望都放下,欲望只許一個,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你能把欲望集中在這一點,你肯定達到。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你就一切都圓滿了,保證一生圓成佛道。這是所有法門裡頭,無比殊勝奇特的法門,這一部經就是給我們講這一樁事情,講得很透徹。前面是講理論,理論知道,沒有懷疑了,這個地方講方法,方法就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自性的名號,阿彌陀佛就是自性。自性功德無量無邊,無數無盡,所以這一句名號裡頭也具足了無量無盡的功德。知道的人很少,誰知道?釋迦牟尼佛說得好,「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徹底明了這一句名號的功德,只有像釋迦牟尼佛這樣的人。法身菩薩對這樁事情知道的還不是很清楚,等覺菩薩都知道,沒證得,必須要把無始無明習氣斷干淨就證得了。證得不叫等覺菩薩,《華嚴經》上的名字叫妙覺如來,稱他這個法門叫無上正等正覺,再沒有比它高的,他達到究竟圓滿。這個究竟圓滿是自我的究竟圓滿,不是別人的。見性,明心見性,這是證得法身菩薩阿惟越致,但是習氣沒斷盡,所以他住諸佛的報土,實報莊嚴土。如果習氣統統斷盡了,他回歸常寂光,他不在實報土。常寂光在哪裡?常寂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不是一切法,它能生一切法。
今天科學所講的宇宙只有三種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自性沒有這三種現象,所以科學跟哲學都找不到它,都無法去探測它。它存在,它活活潑潑,能生自然現象、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它能生能現,一切萬法是所生所現的。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又不是二,這個難懂,現相跟不現相也是一不是二。佛在講經常常用水做比喻,把水比喻作自性,把波濤比喻作萬法,能生萬法,水能生波濤,波濤就是水,水就是波濤。但是波濤的相跟水的相不一樣,水是平的,不動的;波濤是起伏,它是動的,它不是靜的。動靜不二,起伏不二,染淨不二,相無相不二,念無念不二,這就妙了。這是什麼?這是諸法實相。沒有任何原因,佛經上用一個名詞叫法爾如是,一切法本來就如是。
如何我們在動蕩的環境裡頭,被嚴重染污的環境裡面,我們回頭把真相找到?真相就是諸法實相,真相就是性相一如,也就是明心見性,也就是究竟成佛。佛在《無量壽經》教給我們的方法,下面念老給我們诠釋。專,心要專,心不能夠散亂。一向那個一就是專,專一。恆,永遠不能改變,不可以說我念佛的時候專,我不念佛的時候就散亂,這個沒有用處的。一專一切專,念佛的時候專心念佛,工作的時候專心工作,你就會用那個一向,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用在處事待人接物,用在修學,統統用一向,一向無二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是念佛,為什麼?一向。依止,依是依靠,止,靠定了。我一心靠定了,就靠定阿彌陀佛,持名念佛,這就是一向專念的意思。
「一向專念,本於彌陀本願」,第十八願,「第十八十念必生之大願。彌陀因中發十念必生大願」,他發四十八願,十念必生這是第十八願,第十九願是發菩提心。四十八願這兩願非常重要,這是大願的核心,十九願發菩提心,十八願一向專念。「故行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必得往生淨土,圓證不退之妙果」。行人,發心修淨土的人,行人是指這個人。他一定發心,發心前面講得很清楚,我對於極樂世界、對於阿彌陀佛真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我真信,我真想去。真想去,這個世間就得放下,這個世間一樣都帶不走。佛在經教裡告訴我們,這個世間的事可以做,這個世間的念頭不可以有。世間事能做,幫助苦難眾生,幫助完了就完了,不要放在心上,這就是佛說的,「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你心裡頭有的話,你就有世間意,有世間意就造輪回業,沒有世間意就是淨業。有世間意,善的意念,三善道果報;惡的意念,三惡道果報,你出不了六道輪回。把世間意斷掉,造惡業沒有三惡道,造善業沒有三善道,你超越輪回,超越十法界了。
那我們這個意是什麼?我們的意就是阿彌陀佛,這個關系太大了!意,中國人也叫做心,我的心就是阿彌陀佛,我的意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的心、就是我的意。什麼事都可以干,我沒有著那一切善惡的意,我只有阿彌陀佛的意,這叫真念佛!你心裡頭真有佛,無論干什麼事情,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成就了。你看看五十三參代表無量無邊的法門,裡面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他都去參觀,都去訪問,都去考察,都去學習,搞清楚、搞明白了,這成就後得智,無所不知。心裡頭?心裡沒有。你看最後他「戀德禮辭」,承蒙你的教誨,我感激你。得有感恩的心,有恭敬的心,得謝謝他。後頭辭是什麼?辭,心裡頭沒有,沒放在心上,放在心上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怎麼知道的?第一個善知識教他的,第一個善知識是吉祥雲比丘,這個出家菩薩他修什麼法門?他專修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法門,我們稱它作般舟三昧。般舟三昧也叫做佛立三昧,因為修這個法門不可以坐下來,不可以躺著,只可以站著,只可以走動,日夜不能休息,一期九十天。修這個法門要有好體力,年歲大了就不行了,九十天不能躺下來、不能坐下來,受不了。所以修這個法門大概都是四十歲之前,四十歲之後有困難。
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我們在五十三參裡看到的頭一個是他。頭一個是什麼?中國人講的,印度也不例外,叫先入為主,第一個人給你概念這個是指主要的,你永遠不會忘記。最後一個第五十三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帶他到極樂世界去了。我們看一頭一尾就曉得善財心裡只有阿彌陀佛,他的心意就是阿彌陀佛。當中五十一參參訪,五十一是表法,樣樣他都看,樣樣都隨喜,樣樣都學。好像興趣很多,其實他興趣就一個,就一個阿彌陀佛。那為什麼學那麼多?為了要度化眾生。眾生根性不一樣,無量無邊,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接引他,所以他樣樣都要會,是為他,不是為自己。無量法門是為一切眾生學的,不是為自己,這個要搞清楚。為自己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所以善財的心、善財的意是阿彌陀佛,那是為自己,「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才能成得了。修學一切法門,那是「眾生無邊誓願度」,我才能度得了他,那叫接引眾生。把眾生接引到一定的程度,慢慢他也覺悟,他也放下了,就直截了當告訴他念佛求生淨土,就圓滿了。開頭不行,開頭說這個法門他不相信。
一開頭就相信這個法門的有,好像也不少,對於經教沒學過,甚至於沒有文化,不認識字,你跟他講極樂世界他相信。這人老實,說什麼他都相信,相信他真發願、他真念,念個三年五載真往生了,瑞相稀有。這什麼原因?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個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他一碰到之後,諸佛如來威神加持他,他就成就了,不是凡人。我們對這鄉下的阿公阿婆不可以瞧不起,瞧不起是我們有罪過,人家的善根福德多深厚!我們聽了幾十年還不相信,半信半疑,那比他差遠了,人家三年五載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我們還搞六道輪回,還要搞三惡道,還要貢高我慢瞧不起人,你說罪多重。所以發心一向專念決定得生淨土,決定親近阿彌陀佛。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十五集) 2011/10/22香港佛陀教育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