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昶字文舒,太原人也,遷兗州刺史」,...「遂書戒之曰」,寫了家書勸誡他們(子侄),「夫人為子之道,莫大於寶身全行,以顯父母,此三者,人知其善,而或危身破家,陷於滅亡之禍者,何也?由所祖習非其道也」。 為子之道最重要的三條(愛護自己的身體,保全德行,以彰顯父母),(這三條)「人知其善」,沒有人不認同的,都覺得這樣是對的。可是為什麼還是很多的人,知道要做這些事,卻「危身破家」,自己的身體、德行出問題,家道衰敗,甚至陷於滅亡的災禍。 我們有時候在觀察、思考,每個人的人生方向是這樣,怎麼走到最後會偏那麼多,甚至背道而馳都有。這裡點出來一個重點,為什麼?「由所祖習」,祖就是一直以來、長期以來接觸的、學習的,就是「祖習非其道」,接觸的人事物所吸收的東西,是偏離道的。講大一點,被社會習染了;講近一點,出社會之後受朋友的影響。 五倫當中這個朋友,尤其在人步入社會當中影響非常大,有句話說到「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親附善友,如霧露中行」,一個人走在清晨霧裡面,感覺不到霧氣,但雖不濕衣,時時有潤,不知不覺都在吸收這個水分。同樣的朋友跟我們常常相處在一起,德行會互相切磋、影響,壞習性也會互相影響。 尤其學壞的很快,「學好終年不足,學壞一日有余」,尤其這些欲望的東西,一學就會,學孝道,三年都不一定扎得了根,這是值得我們很慎重的。一個人學習如逆水行舟,不可懈怠,要下決心才行。 恭錄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五集) 2011/6/11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