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念祖:淨修捷要報恩談(第25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今天一上來就是拜觀音菩薩。這一共連著五個大菩薩,觀音、勢至、普賢、文殊、彌勒。所以這裡頭我們關於五個大菩薩的禮拜、贊歎,也讓我們產生了理解,這個菩薩他怎麼如此殊勝的功德?他的功德最主要的在哪一方面?而且這五段加上前頭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和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這七個都是成就的果人。所以我們有的時候,在碰見佛菩薩的紀念日,我常常就這麼做,在佛菩薩紀念日,今天如果是觀音的,拜了佛之後,今天把這一段單獨禮拜一次。當然你是修《淨修捷要》就禮拜了,就不利用這來修這個了。如果不是修這個的,那可以利用這些做紀念,在紀念某個菩薩的時候,在禮拜了之後,單獨把這一篇讀三遍,拜三拜。這個紀念的形式很好,並不干擾你原來的功課,也不增加很多的負擔。同時對於這個紀念我們做得很好,我們有禮拜、有贊歎,增加我們對於菩薩的恭敬和理解。這個大家很多人跟著做也都覺得很好、很方便,當然你已經以《淨修捷要》為功課本了,那自然已經在裡頭了。

  第一個是觀音,因為觀音是極樂世界的第一位大菩薩。有的傳說觀音是阿彌陀佛的徒弟、兒子什麼什麼。這密宗的說法,觀音就是彌陀的化身,觀音就是彌陀。所以蓮花精捨有一個三身法,化身是蓮花生祖師,報身就是四臂觀音,法身就是無量壽。觀音就是無量壽佛的報身,無量壽不是阿彌陀佛的化現嗎?佛的報身。從法身變現出報身,從報身再流出化身。所以蓮花生大士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這是紅教一個特殊的地方,這和彌陀的關系特別深,贊歎的也特別多。所以蓮花精捨就有個共願,每個人都要往生,求生極樂世界,這和其他的密宗團體是很大的區別。觀音就是彌陀的化身,所以我們念觀音就是念彌陀。常常有人問,我念觀音的咒,念觀音我能不能往生?這是沒有問題的,一樣可以往生的。

  觀世音菩薩是怎麼成功的?咱們傳說就說一個公主如何如何,那是民間的傳說,但是觀世音菩薩可以有無量的化身,曾經有一次這樣的化身也未為不可。我們也不一定要去說你這個沒有證明,無量的變化身,曾經某一度有這樣的情況也是可能的。但是真正觀世音菩薩的成就,那就是《楞嚴經》裡頭所記載的。《楞嚴經》,那個時候阿難他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懂得了根本,底下就要修,見了道之後就要修道,修道就要問如何修道。佛就讓在座的諸位大德,你們可以自己說一說你們成功的經過。所以二十五個大聖,每個人都起立發言,匯報自己入三摩地如何是第一,我是怎麼成功的。這第二十三個人是彌勒,第二十四個人是大勢至菩薩,第二十五個人是觀世音菩薩。當時那個法會很殊勝,不但釋迦牟尼佛在示現,而十方世界這些大菩薩都來聚會,就在無量壽如來會上,那也是文殊、普賢,普賢是第一位,還有好多,彌勒,還有賢護等十六正士,正士是在家的菩薩。所以淨土宗和在家人特別有緣,特別適應,特別標出十六個在家菩薩,列為上首,是十六正士,在家人。所以四眾弟子,兩眾是出家,兩眾是在家,地位是同等的重要,同等在肩荷如來的大法。我還常說,在家人水平不提高,出家人也好不了。在家人水平很低,就擁護那個破戒的、就供養那個破戒的,就不會出來真正清淨的,就沒有群眾了,真正有德的人沒有群眾了。首先需要居士正,很能夠分辨,你擁護誰,對於誰那個不好的,佛法就是默擯,你也不是要怎麼樣去處置他,就是默默的和他疏遠。如果居士對於這些不如法的都默擯,他就門前冷落車馬稀,沒有辦法了,他自然而然他知道怎麼改過了。所以居士都是很重要的。四眾弟子。

  在這個大會之上紛紛說完之後,最後就是讓文殊做裁判,誰是第一?文殊就選了觀音,說這個入三摩地,不但是觀世音,我也是這麼入的門。這個就是觀世音菩薩自己匯報自己如何成功的,那當然是最可靠的。觀世音菩薩那個時候,有個古的觀世音菩薩,他是一個古觀世音佛,觀世音如來,從觀世音如來那學法。觀世音說,彼佛授我這樣一個金剛三昧,他說從聞思修,從聞來薰,從聞上來修。聞就是耳聽見了,所以「返聞自性,成無上道」。

  我們大家都是塵緣未了,塵,世間的事情是塵,貪戀這個塵。顏色就是眼的塵,所謂色塵,這五顏六色種種好看,五光十色,種種美麗的景象,是色塵;喜歡聽很好的音樂,悅耳的語言,這是聲塵,聲音的塵;喜歡聞很香的氣味,這是香塵;你貪很好吃的滋味,這就是味塵。所謂色聲香味觸,身體喜歡接觸到很柔軟、很細滑的東西,所以有人要找人按摩,叫人什麼,就是喜歡這個觸。這是五塵。這意思,意根的塵就是法塵,法塵就是一切抽象的東西。這前頭五塵是物質的東西,後頭就是抽象的東西,就變成了意,變成了法。一些清規戒律、條條規章,一些道德、一些倫理觀念,這都屬於法。黑社會也有黑社會它的幫規,你觸犯幫規他要處死的,他都有他們的法,這統統都是法塵。它就是實質的東西已經去掉,留下的影子,這就是意根它的對象,這是意根的對象,就是法塵。

  色聲香味觸法,這是六塵,眾生就只知道追這個六塵,喜歡這一切,買好的香水,屋子布置得很美觀,一切一切,穿著很好的衣物,身上接觸得很舒服,吃好東西,就是知道追這六種東西。我們要返回到,現在我們要返回我們的本源,不願意再繼續流浪。追尋六塵就是流浪,就成了浪子不知歸,追尋六塵就是合塵去了,我們就合著這個,追隨塵,和塵相合。和塵相合,你就違背覺了,和這個本覺就相違了。在我們人的情況,眾生的情況,就是背覺合塵,違背覺去追求那個塵,成天所得到的都是塵那方面的事情,這就是眾生。所以我們始覺,開始要覺,我們要念佛。念佛那個就是真正的始覺,念佛才稱始覺,廣義一點,你要肯背塵合覺就是始覺了。眾生你只知道留戀塵,現在我不留戀塵了,我要去求覺悟,我要和塵相悖,我要和覺悟相合,就反其道而行之。眾生就是迷,你這就是反了迷,這就是一個大的決裂,我們就是要有這種決裂的心,不再貪戀這些塵。

  當然這也不是一下子,我就是不吃好的,我要去吃壞的,那又何苦!你隨緣,我屋子本來是好的,我要弄得亂七八糟,這都是不對的,錯誤的,反了之後又錯了,你還在塵上用功夫。所以最好的例子就是觀世音。六根、六塵,二十五個大聖處處都在用功。有的在色上用功,色上用功怎麼用功?有的在耳朵用功,眼睛用功,鼻子用功,各處都用功,個個都得成就。二十五個大聖,阿羅漢也有,菩薩也有,你看最後這三個人,彌勒、大勢至、觀世音。眾生耳根是最利,耳根最利。

  我的一個舅公,我舅舅的舅舅(親舅舅的舅舅),叫文廷式,他是榜眼,戊戌政變就是我這個舅公的功勞,他是珍妃的老師。光緒不是有珍妃嗎?珍妃後來被西太後扔到井裡去了。我這個舅公是珍妃的老師,康有為這些政治的主張,這些東西是通過我舅公交到珍妃,由珍妃轉給光緒,不然沒有方法到他手裡頭。我舅公是幕後人物,所以後頭他沒有遇難,他在裡頭搭一個橋梁,他是橋梁。他念書的時候,我聽過他弟弟抱怨,這是我自個親耳聽見的,小的舅公(我那個九舅公),他是三舅公,九舅公、十舅公。他說:我這個三哥,我們小時候上他的當,他說你們都要念書,拿書叫我們念,我們都累得要死,拿本書呱啦呱啦念,他躺在床上睡覺。其實他這一聽都聽進去了,我們累得要死,我們上他的當了。這就證明我們耳根利,所以我說你們念經文,必須要念,大聲的念。利用這個耳根,不光是心裡記,嘴裡念,念到自己能聽,聽見聲音,自己耳朵聽進去了,耳根最利。而且耳根遠遠超過眼根其他等等的地方。所以圓通常,這個常當然都是根性不斷,但是它是圓。

  所以文殊給他總結,「十方俱擊鼓,十處一時聞」。十方都打鼓,東西南北,四面打鼓,四處的鼓聲,你一時同時聽見。大家在劇場,在國內有時候公共秩序不那麼好,那個地方有人說話,那個地方有小孩子哭,那個地方有小孩子鬧,你坐在當中間,你可以不動,你這個地方都可以知道,什麼地方出了什麼聲音,是什麼人,什麼地方是什麼什麼樣,出來是什麼樣,這個聲音出來你都可以分辨。因為它圓,所以它通,你這個窗戶可以看見外頭,那邊我就看不見了,牆堵住了。耳朵沒有問題,你這邊出聲音,這邊出聲音,你一樣聽得見,不能阻隔,頂多聲音弱一點,但還是可以通得過來的。耳朵有常,這個常是共同的,所以耳根最利。觀音就利用耳根成為一個典范,這就是反聞。

  所以那一位他講,他說在聞中入流亡所,入什麼流?入這個聲的流。這聲不是要入的流,聲是要忘的東西,聲是所聞,你要把這個所聞忘掉,觀音是這麼下手的。先認識了能聞的這個本性,聲音是一個問題,但是聲音跟我什麼關系?因為我有一個能夠聽得到的性能,這個是個工具,耳朵是個工具,單是一個工具,跟我無關,我還有耳識。不光是耳根,要有六識,有六根、六識,識就能識別了。利用耳根,觀世音菩薩他就是這樣子,我先知道我有一個能聞的本性,事情都有能有所。根和塵,塵就是我們的所,每個根的所,色就是眼睛的所,所見;聲音就是耳朵的所,耳朵有所聞。所以觀世音菩薩在聞性之中,住在聞性之中,在聞性之中入了流了,聞性就是法性,這個入了流,就把這個所就忘掉了。聲音是好、是粗,是有聲、無聲,是動、是靜,這一切就忘掉了。要從這個地方入手,所以反聞聞自性,就是說不是去聽外頭聲音那個聲塵,這是什麼音樂,這個是某一個名家的,這個是什麼感情,在這欣賞,那你就還在這個聲音裡頭。你那裡只管演奏,我這都在無心,他入了能,在能的這一方面。

  總之聞性,六根,聞有聞性,見有見的性,舌頭有知味,有知味的性,但是這六種,你這種能知分為六種,實際源流是一個,總之都是你自己。這不是分成六家,不是六個人在開會,自然而然。它這方面工作就是這方面,耳朵起作用,耳朵在那,回頭鼻子聞到,鼻子也聞到了,你也可以同時工作,各有所司。但是各有所司,不要六個人開會,自然而然都是你自己,自然自動化了,就是自己。所以本是一個而分成六個和合,一根還源,六根解脫,從一個根上解脫問題,六根同時解脫了。觀世音菩薩就是反聞自性,不是追那個聲塵,而利用耳根,自己觀照能聽的這個本性,這個聞性也就是自性在耳根所表現的。不是自性嗎?自心,自性,心的性質就叫自性。自性只是一個,但是在耳根表現為聞,在眼睛表現為見,它就有聞性、見性種種的,但是始終都是自性在那作用。所以不去聽那個聲音,聲音的好壞,美不美,這個聲音是贊頌我還是在咒罵我,觀音菩薩不去理它了,這都是聲塵,與我無關。我是在觀照我能夠聽到的這個本性,我能夠聽到的,這是我的自性,這返來觀自心,照在自己的本性上,這就成無上道了。觀世音這個成功的經過,《楞嚴經》講得很詳,而且文殊大士給他總結就是總結兩句,不過原來是五個字一句,是「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是文殊菩薩大士的原話。這裡頭為了文字的整齊,「從聞思修,入三摩地」,都是四個字一句的,這個文章是變成五個字一句,所以這個文字還是很有講究。

  玄奘大師所翻譯的比鸠摩羅什的更嚴格、更可信、更廣備、全,但是沒誰念,大家念的《阿彌陀經》就是鸠摩羅什的。這文字好,他這個讀起來,大家願意念,好多都是他鸠摩羅什翻譯的,《金剛經》、《法華經》,大家都願意念。所以一個外國人有這樣的,他是七個佛的翻譯。總要翻譯,現在看看誰出大譯師,能把咱們這個翻譯,現在都在翻譯。有人說叫我翻譯,我說我沒有這個能力,翻成英文,這個要極高的智慧,不是那麼容易,不是像普通文字那麼好翻。翻個小說,翻個科學書,那個好翻。這個是了不起的事情,不知道有什麼佛菩薩來,來擔當這個任務。鸠摩羅什是七個佛的翻譯,過去的佛他已經擔任過這個任務,做過第七次了。

  所以觀音就是「返聞自性,成無上道」,就把觀世音菩薩整個修持概括成這兩句。當時觀音是很細致,先就是不受聲塵的干擾產生淨相,清淨。這清淨還是分別,清和淨,靜和動,是一對,還是有分別。再最後就是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又進了一步,一步一步,唯有這個都了然不生。但你還有知覺,你知道這個事。你知道這個事,你知道這個能,動靜二相不生,這個你所覺,所覺就有能覺,能覺和所覺。他進一步,能覺和所覺也空了,一層一層的進,所以佛法是無盡藏。你空,你還存了個空,我們把它空了,空了之後,空就是你的這個所,你能夠做到就是我能,我能空和所空,而這個能空和所空也都滅了。但是滅了還有個滅,他滅也滅了,前頭我們還好體會,到這個地方滅也滅了。「生滅滅已,寂滅現前」。所以涅盤是寂滅為樂,寂滅不是什麼都沒有了,就是一個木頭墩,寂滅,寂滅是樂,寂滅為樂。

  所以佛捨了身體,求兩句偈,就是後頭這兩句,「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釋迦牟尼佛過去在因地中,知道佛這兩句,知道後頭還有兩句,他就到處求,沒人知道。有個夜叉說:我知道,但是你要叫我說也可以,你得讓我吃,我餓得厲害,我好久沒吃人了。釋迦牟尼佛說:好,好!你只要告訴我,我就給你吃。他說:那我就吃你了。你現在吃了我,我不知道,我沒聽見,你等我聽完了。聽完之後,他就禮拜,禮拜完,我摔死你就吃。但在這個時候,天空中有天人把他接住了。為了求法,捨身讓夜叉吃,就求兩句,「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佛就說,這兩句值得捨身命。觀世音菩薩也是證明這一點。所以這個滅也滅了,生滅滅已,寂滅就現前了,就忽然超出一切世間和出世間的兩種殊勝。「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跟一切佛的力量是相同的,佛有的慈力,我都有;「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他是平等的,我在下頭,我跟一切眾生,蒼蠅、螞蟻、地獄中的眾生都是一樣的,同一在悲仰,在求救度。佛是最平等的法門,他是個無神論,他不承認有個至高無上的神主宰一切,統治一切,制造一切,管理一切,高出一切,都是平等的。就是你還沒有明白,我先明白了一步,而且我先明白一步,我馬上希望你跟我一樣的明白,你明白之後就跟我是一樣。這個就是偉大之處。

  所以反聞自性,成無上道,然後就是「修菩薩行」,就是行菩薩道,行菩薩道利他。這樣的菩薩,「往生淨土」。有人看不起,但觀世音菩薩成無上道,修菩薩行,而往生淨土,就連大智慧的文殊都求生淨土,往生淨土。「願力宏深」,觀世音菩薩有大的願力,宏是宏廣;深就是大海深無邊際。「普門示現」,《普門品》,你應以何身得度者,我即現某種身給你說法,所以觀世音菩薩在那時候他就能夠現佛身給大家說法,應以佛身得度者,我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阿修羅身得度者,我即現阿修羅身而為說法。所以他是普門救度、三十二應。普門示現是說法,你應該有什麼因緣,聽到什麼人說,觀世音就做這種示現;還有一個方面,就是觀世音「循聲救苦」。一個是給你說法,一個是救苦,救你的災,救你的難,所以救苦,「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有人是這麼念的。觀世音菩薩還有一個大願是救苦救難,普門示現、普門說法是一個大願,這個是徹底的度脫,但是你臨時的這樣一個度脫,世間上,今天火燒了房子出不去,這個時候你怎麼辦?你念,念火它就熄了。這個事情真有,從古至今這種事很多很多,觀音的靈感說不盡。

  最近我看到海外雜志上記載的一則,一個闊人家,一個少奶奶,她有一個女傭人。少奶奶信佛,天天念佛,女傭人很羨慕。看見少奶奶她已經有福,還在修福,還在念。她說我不知道怎麼念,她就跟少奶奶求說:你告訴我,教給我,讓我念個什麼。少奶奶正在吃荔枝,她瞧不起她,她說你還配念佛,你會什麼?荔枝核!她當以為真,她就念荔枝核,成天念荔枝核。後來兒子漂海,漂海後來回來告訴他媽說:好險!船翻了,掉到海水裡頭了,可是有個東西把我漂起來了,漂、漂、漂,把我漂到海上,我登了岸之後,我一看,好厚一層都是荔枝核。這些事情就是這樣,觀世音菩薩並不需要現出觀世音菩薩的身體來把你拉出來,而這個也增加他母親的信心。這個是你心之專注,有的人很執著、很誠懇。這個少奶奶是一句玩笑話,但她是以真心來這麼念,這就得到很真實的感應。循聲救苦,你只要有苦難,不但你念觀世音菩薩,你念荔枝核,這個聲音他都循到了,你想想是不是?你念荔枝核他都循到,何況你念觀世音菩薩!是不是?你念觀世音菩薩的咒,循聲救苦。所以菩薩,有的人就必須念儀規,都要念西藏文,他說這樣才有功德,佛菩薩不需要翻譯,你什麼文字都可以。而且已經超出翻譯的范圍了,觀世音菩薩翻成荔枝核了,觀世音菩薩一樣知道,遍入眾生心想。

  「隨機感赴」,循聲救苦,隨著這個機就感到了。有人說觀世音不是忙死了?北京有個人念觀世音菩薩的,趕到北京;同時上海有個人念觀世音菩薩的,趕到上海;洛杉機有人念,趕到洛杉機。他不知道觀世音他遍一切處,就以月亮做比方,一個月亮,千江的水都現月亮,月亮不需要來,水也不要去接,自然而然,月的影就現在江水裡頭。所以用千江譬喻任何一個眾生,你只要這個時候念觀世音菩薩,你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到,這月亮就現。所以並不需要時間,還要通報,還要准備,還要准備交通工具,還要來,甚至於還要辦護照,那什麼事情都過去了,隨機感赴。

  「若有急難恐怖,但自皈命,無不解脫」,這是《無量壽經》的話,是贊歎觀世音。如果你有急難有恐怖,但自歸命,你歸命,俗話講你把命都歸上去了,你身命都可以貢獻,你這個命都可以捨,這個時候你把命都忘了,你就一心念觀世音菩薩,無不解脫,沒有不得到解脫的。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的話,印證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也就是給大家保證這個事,你只要真實求,沒有不得到解脫的。一切凶險,可以求財得財、求子得子、求妻得妻、求長壽得長壽,這都是世間的東西,但是眾生需要。所以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都滿足,無不得解脫,無不滿願的,眾生需要,就大慈大悲,先以欲勾牽,後令入正道,先滿足你這些欲望,你就感謝觀音菩薩,慢慢就念,一點點入正道,攝受。佛菩薩四攝,攝受眾生,布施、愛語,和顏悅色,同事,來跟你做同樣的事情,種種的,來攝受眾生。

  「萬億紫金身」,顏色是紫金的顏色,金色帶一點赤金。好的金子不叫赤金嗎?赤金,赤不就是紫嗎?紫金就是形容那金子黃的之中帶一點紅的,成分很足。萬億紫金身,一方面金質之高度,一方面也是度量的高度,萬億,高大。「觀世音菩薩」,所以這一拜就是拜觀音。

  「入三摩地」,三摩地是印度的話,翻譯我們的語言就是三昧、正定,過去翻成三昧,你得什麼什麼三昧了,三昧耶。三昧耶、三昧地其實是一個意思,都是翻譯的音,用的字不同一點,因為中國地方這麼大,方言不一樣,所以用字來注,三昧耶、三摩地不是差不多嗎?正定、正受就是翻譯的意思了。不但是入定,是正定,你不但是得受用,是正受用。因為外道修的許許多多法,他們也入他們的邪定,他們也得邪的受用,那就不可貴了,走入邪道,而且以後就糾正不了,他出不來了。但是《楞嚴》的三摩地是超過其他的三摩地,不同於其他的三摩地。《楞嚴》的三摩地,它是一個所謂楞嚴大定,所以稱首楞嚴三摩地。楞嚴這兩個字要和那個首字連在一塊念,首楞嚴。首楞嚴是印度話,大家簡稱為楞嚴,丟掉一個字。有的人把這個首字連到上句,「諸菩薩萬行首」,不是,菩薩萬行就斷句,首楞嚴這是一個名詞。首楞嚴的意思是一切事究竟堅固,這都是極殊勝的開示,這個跟一切皆成佛、一切皆法身、一切事究竟堅固,這都是一味的。

  我們不是說這些所有的事情都是要壞的?地球將來也要經過大劫,要大爆炸的,極樂世界才是無衰無變。這還是以常情的說法,還是隨順了大家根器的一種說法。說到究竟,一切事究竟堅固,真正的無分別了,沒有取捨,沒有揀擇了,一切事都是如此。一切皆是法身,法身還有什麼不堅固的?不但是堅固,而且是徹底的堅固,無生無滅,沒有壞。這一切分別也就是來源於第六識,分別識,所以你就出來有的堅固,有的不堅固。所以《楞嚴》這個定就沒有什麼叫出定入定,所謂楞嚴大定無出入,他入定出定也都是究竟堅固。你出到哪去,入到哪去?你不能說從這個堅固入那個堅固,這就是堅固,整體是一個堅固,沒有出入。所以這個三摩地是一切事究竟的這樣一個正定,是殊勝的正定,不是一般的禅定中所說的三摩地。觀世音菩薩以耳根圓通入了三摩地,而且他認為這是第一。二十五聖個個都說了,二十五聖是個個都好。釋迦牟尼佛讓文殊回答,你看你說誰最適合於我們這的根機?底下文殊有大段的議論,這個議論很長,說耳根殊勝,耳根它是圓、是通、是常,這不僅僅是觀世音,我亦從中入。所以《楞嚴》這一段,這是它的第二十五段。

  這裡頭的說法,因為他是聞自性,所以禅宗就說,你看看還是我們殊勝,我們正確,文殊菩薩給我們挑了,我們是第一;大勢至菩薩是念佛,大勢至菩薩沒有當選。有很多大德在這做翻案文章,他說是文殊他評論,他們有另外的看法。這也很自然,因為這次他是以入楞嚴的三摩地這個標准來選擇哪個第一,那當然是觀世音菩薩。有人問諾那祖師:什麼是最快最好的成佛方法?諾那祖師說:那就是明白自心和彌陀大法。怎麼樣明白自心?不管是什麼,你就是修別的,你到最後沒入這個三摩地,就是沒有超過明白自心。這個最直接,別的門入了之後,他還是要明白自心。是不是?所以在現生現世你希望很快入三摩地,觀音的耳根圓通這確實是第一。如果要問現在這六道眾生怎麼最快的能夠脫生死,出六道輪回,很快的成佛?文殊,我看那就只有選大勢至菩薩了。這個要求,比什麼不一樣,比的東西不一樣,你所比的東西不一樣。同時看下次序的安排,這也很明顯,再往前一個就是彌勒,唯識觀。

資料恭摘:淨修捷要報恩談  黃念祖居士主講  (第二十五集)  1990/7  檔名:51-007-0025

 

上一篇:達真堪布:上師代受眾生的痛苦違背因果嗎?
下一篇:培養孩子熱愛生命比成績更重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