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法放生,生生不熄,因果循環, 功德無量
放生是菩薩慈悲的思想。通過放生這種形式,讓人生起慈悲心,由物及人,從而體悟人的眼、耳、鼻、舌、身、意,這是菩薩慈悲精神的一種體現。此外,放生也體現了人與自然生生相息的和諧。如:泰國的巒陀博寺收養老虎,是為了緩解珍稀動物瀕於滅種的危機。
1、放生一定要注重慈悲心的培養。不僅僅是培養對待動物的慈悲心,還有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懷、互相理解、真誠對待等心靈方面慈悲心的培養。平時放生再多,如果對人總是懷有嗔恨心,不把心量放開,很難積累什麼功德。
我們慈悲心的培養要隨時隨地進行,從人開始到動物,然後是一切生命,包括植物都要去愛護。
放生要放掉的是自己的貪心、嗔心、癡心,以及一切不好的念頭。平常待人接物,處事,要結善緣,要多用心。
2、放生要隨緣,而且要選擇生態環境適合放生的地方。
3、除了放生外,還可以通過其它方式進行慈悲心的培養。如:呵護動物、植樹造林、改善環境、水質淨化、垃圾清理等社會公益活動。
4、目前佛教界的慈善行為應該更多地轉移到對人類的關懷。如助學、救危等等方面,這樣意義會更大。這些善事不僅出家人可以做,居士也可以做,沒有師父帶領同樣可以做。
總之,我們放生的目的是為啟發增長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對眾生的愛心;至於被放的“眾生”,也自有它們自己的禍福因果和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