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佛教的十善業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不殺生而慈心於仁

  殺是殺害,生是生命,不殺害眾生之生命,名為不殺生。即對一切眾生,應一視同仁,勿殘殺加害。因為佛教主張佛性平等,提倡慈悲救世,故釋尊以平等慈悲教義,為被殺害的眾生呼援,指示眾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殺。而孟子也曾說:“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他不言佛性,也是出於仁愛,而憐憫被殺害的眾生。由此看來,能慈心於仁,無殺害生靈,生命界則可盡其天然,爭斗仇恨的事,便可消滅,天下豈不太平?

  二、不偷盜而義利節用

  偷謂詐騙潛竊,盜謂強劫豪奪。不偷竊強奪人家的財物,叫做不偷盜。因為一切事物,主權轉移,必依正義,不與取而取,非分取而取,無功而取,都是偷盜的行為。能資生活而遂欲望叫做“利”,致利於合宜叫做“義”。知利己而須利人,利人即利己,自利利他,叫做“義利”。人人行義利,節儉日用,奉養父母,維持家庭生活,樂其天倫,與朋友金錢往來而能守慎,則無偷盜之事發生,社會既可安寧,個人與家庭也能得到幸福。

  三、不邪YIN而貞良守禮

  即正式結合之夫妻外,不得行YIN。若非己妻,苟合YIN欲,即名邪YIN。能端正男女間之欲情,叫做不邪YIN,也就是貞良守禮。亦即組織家庭之後,夫婦須相敬如賓,不有其他YIN亂行為,便能和睦相處,成為美滿家庭。

  四、不妄語而誠實無欺

  以術愚人,以言詐人,喜說謊話,是說不是,不是說是,叫做妄語。不妄語就是說話誠實,不說虛偽诳騙的話。如能遠離妄語,便能做到誠實不欺,則父母、兄弟、親屬、朋友,以及人事的接觸,彼此都能互相信任,實為得樂之道。

  五、不兩舌而無爭是非

  不兩舌即是不搬弄是非,不離間他人感情。世人不修口業,常有兩舌之患: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兩舌災禍,可導致無風生浪,是非煩惱,擾亂身心,甚至動武傷人,實為殺人不見血之罪魁。苟能遠離兩舌,說正直話,豈有是非之爭端?

  六、不惡口而出言慈和

  不惡口即是不說粗惡毀辱他人的話,及不咒詛他人的惡毒言語。常人多患惡口罵人,且傷人父母祖宗三代,是為大惡口。經雲:“犯惡口者,當受畜生果報。”故不惡口而出言慈和,可積德成善,為人敬愛。

  七、不绮語而言說有禮

  所謂绮語,即花言巧語,輕浮無禮,說不正經的話,導人生諸邪念,或出言戲弄,胡亂開口,以為取樂,都叫做绮語。說此绮語者,不惟無益自己,且能加害他人,業報所在,死墮惡道,生而為人,永遭輕賤。故要說合於禮儀,不乖違真實的正經話,便叫做不绮語。如能遠離绮語,則心正言順,彬彬有禮,莊嚴威儀,也必為人敬仰。

  八、不悭貪而慈心捨施

  自己的財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財物,但欲歸我,叫做“貪”。悭貪的人追求財、色、名、食、睡五欲,莫知所止,便會造出種種罪業,故要遠離悭貪,不悭吝自己的財物,也不貪求他人的財物,把謀生得宜的錢財,用以奉養父母,教育子女,家庭費用外,對於貧病孤苦者,能給與同情慈濟,或捐助社會福利事業,即是慈心捨施,經雲:“能捨施者,可得富貴。”但不可有貪,佛陀說“貪多業亦多,取少業亦少,萬般苦惱事,除貪一時了。”人生因貪而受苦,因貪而違法亂紀,危害他人社會,佛教乃勸人慈心捨施,以對治悭貪。

  九、不嗔恚而慈忍積福

  嗔恚即遇事不順,埋恨於心,發怒於形。甚至脾氣爆發,可導致殺害災禍。常人說:“火燒功德林”,這話是說一個人無論做多少善事,嗔恚之火一發,動怒於人,以至動武打斗,發生種種不幸,因此曾做過的善事功德,便被它燒得淨光。故要以慈悲容忍對治嗔恚,即所謂“忍字上面一把刀,為人不忍禍自招,能忍得住片時刀,過後方知忍為高。”故要勤修慈悲忍辱美德,以遠離嗔恚過患,是名不嗔恚,即可成就自利利他大事業。

  十、不愚癡而多聞增智

  愚癡是無明,迷昧,沒有智慧,對事理無所明了,不能辨別是非,不信因果法則,固執邪見,無正見正信,胡作亂為。如能接受佛陀教育,增進智慧,便可導入正見,做個事理明白的善人。佛經說,修般若慧以對治愚癡,使令遠離邪見,是名不愚癡。

 

上一篇:如孝法師:佛法是什麼
下一篇:聖嚴法師:家庭暴力是前世報應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