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如何對待情色的的誘惑?
在物質與精神的發展不能並重兼顧的今日,我們的社會充滿著貪暴力與色*情。此二者有時相連存在,有時各別發生。二者相較,暴力之心易制,而色*情之欲難防。因此,今暫捨“暴力”而談““色*情”。 一般正常健康的人都會有色欲。問題出在色欲若不受控制,便易引生許多煩惱或罪惡,猶如其他各種欲望不控制,便易引生許多煩惱或罪惡一樣。 孔子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生存在今天的環境中,控制色欲大為不易。色*情的畫面鏡頭隨時會映入我們的眼睛、腦海中,擾亂我們的思想情緒,減低我們讀書、聽課、工作與睡眠的效率,最糟的是破壞我們的健康,甚至做出傷天害理之事。 對治之法: 白骨觀:設想自己的眼睛變成X光攝影機,將人體透視成為一具骨架。經常如此,色心自可漸次淡去。 不淨觀:設想自己的眼睛變成大型放大鏡、透視鏡或顯微鏡,看到人體皮膚上沾滿汗垢、細菌、微生蟲,更看到包裹在表皮下的腦髓、五髒、大小腸、膀胱、血肉、筋骨、耳垢、鼻屎、大小便,無一處香潔美好,自然不起非非之想。 佛教為了防止色*情誘惑而提出以“九想”來排斥“六欲”,六欲是指男性對女性膚色、形貌、儀態、語言、細滑、人相六方面的欲望;“九想”是膨脹想(想象人是膨脹的屍體)、青瘀想(想象人是遍體青瘀)、壞想(想象人是壞爛的屍體)、血塗想(想象人體血肉塗糊)、膿爛想(想象人體濃爛腐臭)、嘬想(想象死後鳥獸來嘬咬屍體)、散想(想象被嘬咬屍骨散亂)、骨想(想象人是一堆白骨)、燒想(想象人死後火化成骨灰)。有了這“九想”,男女就成了極其丑陋不堪的東西,情欲自然就會消失。 無常觀:心想一切美色只是一種短暫的現象,暫有還無,所謂“花無百日好”、“色衰則愛弛”。美色不是永恆的價值,猶如一切有形的物質,都不是永恆的價值;心靈的真、善、美才是永恆的價值。 親屬觀:看到一切色*情的場面、畫面與鏡頭,心想假使這些人是我的兄弟姐妹,或是我的子女、父母親,我當作何感想?是否覺得羞慚?是否尚有YIN欲之想? 心靈觀: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人之所以為人,乃在於他有仁、義、禮、智等四端,如果一個人整天心中盡是飲食男女之想,此人與禽獸何異?經常如此觀察自心,其心自可日趨淨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