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一句
“六祖大師雲:“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希望參禅論道者,莫離“世間、人生、生活、本心”之外,另有所談論也。”
慧忠禅師有一次問紫璘供奉(僧官職稱)道:
“供奉學佛多年,‘佛’是何義?”
紫璘不假思索,隨口回答道:“佛者,是學悟之義。”
慧忠禅師進一步問道:“佛會迷嗎?”
紫璘不以為然,忍耐著反問慧忠禅師:“已經成佛,怎會迷呢?”
“既然不迷,覺悟作什麼呢?”
慧忠禅師的反诘,紫璘供奉無語可對。
又有一次,供奉在批注《思益梵天所問經》,慧忠禅師就說道:
“批注經典者,必須要能契會佛心,所謂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才能勝任。”
紫璘不悅的答道:“你說的不錯,否則我怎麼會下筆呢?”
慧忠禅師聽後,就要侍者盛一碗水,水中放七粒米,碗面放一雙筷子。問紫璘供奉這是什麼意思?
紫璘茫然不知,無語可對。
慧忠禅師終於不客氣的訓誡道:“你連我的意思都不懂,怎說已烴契會佛心呢?”
慧忠禅師的水米碗筷,已經說明,佛法者不離生活也,離開生活,則要佛法何用?紫璘供奉遠離生活批注佛經,則離佛心遠矣。
六祖大師雲:“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希望參禅論道者,莫離“世間、人生、生活、本心”之外,另有所談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