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細講《弟子規》(第六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六集)  2005/2/16  台灣台南淨宗學會  檔名:52-116-06

  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上一節課我們已經進入《弟子規》,我們把「總敘」念了一遍,我們翻到六十頁,《弟子規.總敘》。我們也提到了,這個「弟子」不是指小孩子而已,而是我們每一位願意學習聖賢教誨的學生,都稱為弟子。「規」是規范,我們遵守這樣的規范,就能夠讓自己的德業日漸提升。

  【弟子規。聖人訓。】

  這是聖賢人的教誨,而這句教誨是從孔夫子的教誨當中撷取出來,我們在《論語》裡面有看到這句,在《論語.學而第一》裡面就有。

  【首孝弟。】

  這個『首』也就是提到做人的根本在哪?在孝道跟弟,友愛兄弟,尊敬長輩。『孝弟』,「弟」裡面還包含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就是恭敬之心,對長者的恭敬。而一個人的道德、學問都是從孝跟敬當中不斷的提升,不斷的流露出來。其實一個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諸位朋友,有沒有覺得:有這麼誇張嗎?其實「大道至簡」,很深奧的道理,其實都是很根本、很簡單的。

  我們回想一下歷史,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哪一個朝代歷史最悠久,國運最昌盛?周朝。多少年?八百年。請問為什麼周朝可以延續八百年?憑的是什麼?孝跟弟。我們只讀了「周朝八百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們也常常看到,別人的子子孫孫為什麼這麼優秀?只看到結果,對自己沒大幫助,一定要把原因找出來,我們就可以從中得到很好的啟示。

  周朝它開國是周文王、周武王,而周文王的父親叫太王。太王生了三個兒子,老大是泰伯,老二是仲雍,老三是王季,王季生了周文王,周文王又生了周武王、周公。當初太王剛好看到他的孫子周文王誕生的時候,覺得周文王有帝王之相,有聖主之相。但是他的父親排第幾?排老三。結果他的大伯泰伯看到了父親看到孫子臉上的喜悅,他了解到他的父親想把王位傳給誰?王季,希望往後能傳到這位孫子的手上。泰伯很善體父親的心境,所以他不聲不響趁著要去幫父親采藥的這個理由,就跟他的二弟仲雍相約,兩個人就上山去了,去了以後就沒有再回來。因為他希望讓父親能夠好做事,不用顧於他是長子,能直接就傳給他的三弟王季,繼而再傳給周文王。

  諸位朋友,這個家族什麼都能讓,天下都能讓出來,而這個讓天下的動作成就了哪些德行?孝道!善體親心,能圓滿父親的心意。再來,不只讓出了孝道,還讓出了什麼?兄弟的友愛,連天下都可以讓,還有什麼東西兄弟不能相讓?除了讓出了孝,讓出了弟,還讓出了什麼?讓出了忠,忠於天下人民。因為他這麼一讓,可以讓一個聖主領導全國人民,這一讓是真正的德行,真正的家風。所以孔老夫子對泰伯、對仲雍的贊歎是「德之至也」,沒有這樣的至德絕對做不出這樣的行為。所以,有孝、有弟。

  周文王跟王季(他的父親王季),他對於王季都是早上、中午、晚上一天三次問候,所謂晨昏定省。這三次去看父親,一來看看父親的氣色,再來看看父親吃飯的情況。假如父親進食得很良好,他就非常欣慰;假如父親吃得很少,他就很擔憂。由於有這樣的身教,所以他的兒子武王、周公也學得很好,周武王對周文王也非常孝順。有一次周文王生病,周武王服侍在側,十二天沒有寬衣解帶,帽子也沒有拿下來,足足侍奉他父親十二天。由於這樣的孝心,他的父親的病好起來了,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哪件事比孩子孝順更能讓父母歡心的?一個人快樂的時候,免疫系統功能會上升,這都有科學根據的。

  他們的孝道承傳下來,一家孝,一國就興孝,當他看到我所崇敬的領導人都是這麼樣的孝順,他們會很感動,會起而效法。所以《大學》裡面有說:「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他們的禮讓帶動了全國人民禮讓,很多紛爭的事自然就減少。所以上行下效,確確實實感應不可思議。

  除了周武王有承傳周文王的孝道,周公也承傳了他的伯父泰伯、仲雍他們的弟,兄弟的友愛。有一次周武王生病了,周公就在他們祖宗的面前(他們那時候叫太廟),他就寫了一篇祈禱文,祈求折掉自己的壽命,讓他的兄長可以延壽。我們感受到他不只是對兄弟的友愛,也是感受到希望讓兄長健康,讓他能夠治理好天下。周公這祈禱文念完,至誠可以感通,周武王身體就好轉過來,而這篇祈禱文就放在太廟裡面。

  經過一段時間,周武王去世了,接下來是周成王即位,周公輔助他,因為成王還年輕。結果周武王幫周成王選了幾位老師,太師是姜太公,太保就是周公。假如你的孩子有姜太公教,又有周公教,好不好?好!所以,我們要替孩子找好老師。諸位朋友不要急,只要你有這分誠心,一定會有好的因緣進來。今天我們的孩子,還有我們,已經有一個好老師,它叫《弟子規》,這本經書就可以好好讓你的家風有很好的提升,很好的延續。

  後來周成王長大了,有這麼好的老師提攜他,也能夠治理天下。那時候國家有些謠言,都說周公是不是要篡奪天下,就很多流言蜚語出來。周公不等他的侄子說話,他自己就自請到山東去,讓他的侄子好做人,不要被這個流言蜚語所影響,他就自己回山東去。結果周成王走在路上,突然看到天空有些異象,大白天打雷。以前的人很有反省的態度,看到天空有異象,代表什麼?是不是我這個天子做出什麼壞事?諸位朋友,這是不是迷信?不是!人心與天地萬物是有交感的,人心善就會風調雨順,人心惡,災難連連。我們現在人心是善是惡?我沒有說我們。人心惡才會災禍,天災人禍那麼多,所以我們看到這些異象要反觀內省,要開始好好的把這顆心守好,讓它向善。

  周成王看到這個現象,回去就好好反省,就想到是不是我讓我的叔叔離開這件事是不正確的?所以周成王也到太廟去跟祖宗忏悔。以前的人心很淳樸,「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都會謹記這些老祖宗的教誨。在周成王在忏悔的過程,剛好看到周公為他哥哥周武王的祈禱文,他把它拿起來看,看到自己的叔叔為了讓他的兄長能夠延壽,不惜向天祈求折自己的壽。周成王看了很感動,馬上以天子之身親自帶文武百官去把周公迎請回來。所以,周武王跟周公的兄弟友弟也傳給了他的下一代子孫,周朝因為有孝弟,才能夠綿延八百年。

  一個家庭有孝弟可以綿延多久?我們在中國歷代,孔老夫子的德行最好,他的德行也感化了他世世代代的子孫,所以他的家風兩千多年不衰。諸位朋友,假如今天突然你得到一個消息,你是孔老夫子的後代,你會不會覺得今天跟明天絕對不一樣?突然會覺得我不能丟孔老夫子的臉,走出來,言語、行為都很謹慎。所以,德風可以影響這麼長久。

  我在廈門講課的時候遇到一位老師,因為我們上完五天的課都會請這些老師上台來分享,就會有十來個老師當代表。這位老師一上台,他就說:這五天的課程,才讓我知道德行的根本在什麼?孝道。這個來自於《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夫孝,德之本也」。他接著又說,他對這句話有很深的感受,因為他們整個村落有四十幾戶人家,統統同一個姓,都姓吳姓,口天吳。他說這四十幾戶人家出了一百零九個後代,其中有一百零八個大學畢業,素質很好。而這第一百零九個是已經考上大學,但是讀了兩年因某種因素辦休學。可以說,他們下一代完全有大學畢業的程度、的水准。

  他接著又說,他終於知道為什麼他們這一代能這麼興旺。因為他們村落裡的長者都告訴他們,只要讀書、工作一有放假,要記得回來看看父母。他們每年的大年初一,一定是陪著父母到寺廟裡面去拜拜、去祈福,不會去做其他的事。現在你的孩子今年大年初一陪著你去拜拜的舉手?你看他們是整個家族做到了。除了陪父母以外,回來之後,就到其他所有這些鄰居的家裡面去跟長輩拜年,挨家挨戶跟這些長者拜年。做到了什麼?尊敬長輩,弟!跟長輩拜完年以後,他們這些差不多年紀的鄰居,就圍在他們村落裡面的小學,一起討論今年你讀書有什麼收獲,今年你工作有什麼好經驗,大家一起討論,互相切磋。這個做到了什麼?好學!有孝有弟又好學。所以這個村落為什麼下一代能有這麼好的發展,絕對不是偶然的;絕對不是說那邊是龍穴,風水很好,不是這樣。而且一個地方的整個風水、整個環境,也會因人心而轉變。

  所以孔老夫子說的「首孝弟」,當一個人孝、弟做到了,一個有孝心的人,他會推己及人,當他對自己父母孝,他看到別人的父母同樣也會恭敬對待。所以《弟子規》有教導,「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諸位朋友,我因為以前教書,有個壞習慣,特別喜歡考試,所以這幾天的課程,我都會考前面講過的。我們求學問有個很重要的態度,要溫習,要復習,還要預習。所以還沒講到的,希望諸位朋友這幾天把《弟子規》讀熟,這樣在上課當中提到這些經句,你會很有感覺,「這一句我知道」,你的學習效果一定會特別好。因為有些朋友早上沒有來聽,我們下午的時候開了一帖中藥,很有效果,吃了保證道德、學問會增長,就是早上跟晚上都把《弟子規》念一遍。早上念的時候,提醒自己今天要按照這些教誨去力行;晚上念一遍的時候,反省今天的所做所為,哪些跟經典相應,自我鼓勵;哪些還沒做到的,趕快要提醒自己去修正;早上一遍,晚上一遍。晚上那一遍不要在睡覺以前念,不然會還沒念就睡著了;最好是下班,洗洗手,洗洗腳,然後還沒吃飯以前先念,剛好就可以對照今天一天的行為。好,所以「首孝弟」。再來:

  【次謹信。】

  『謹』是謹慎,謹言慎行。對自己的生活要有規律,不能搞得亂七八糟,連照顧自己的能力都沒有,更遑論要去承擔家庭的重責。

  『信』是會意字,代表什麼?人言。《弟子規》說,「凡出言,信為先」,孔老夫子也說「人無信不立」,一個人假如沒有信用,很難在社會立足。而孔老夫子的教誨重視四個學問: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就是言語,第三個是政事,第四個是文學。言語為什麼擺在僅次於德行的重要性?因為人與人的互動跟交往,使用什麼的頻率最高?言語。所以言語,「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一言可以讓家庭和樂,一言也可以讓家庭紛爭不斷。所以言語要學習,很重要。再來:

  【泛愛眾。而親仁。】

  『泛愛眾』,廣泛的愛眾人,這個換現代話講,叫做人際關系法,如何跟人相處的很和樂。我們《弟子規》也是趕得上時代,很注重人際關系學。

  再來是『而親仁』,親近仁德之人。因為我們時時親近仁德之人,就能夠提升自己的道德學問,所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你每天接觸的都是這些善人,我們無形當中德行都提升;但是「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假如身旁都是狐群狗黨,每天自己的言語、行為都愈來愈粗俗。所以親近仁德之人很重要,而親近仁德之人也才能長我們的智慧,人生有智慧才會下對什麼?抉擇,人生才會愈走愈輕松;假如沒有做對抉擇,那人生會愈走愈沈重。最後:

  【有余力。則學文。】

  當我們把這些立身處事的行為,這些德行都扎實的學好,還有空余的時間,還可以多看些好的文章,『學文』。古代的文章是文以載道,文以明道,所以古人寫文章非常慎重,都是真正有把握可以利益後人,他才把它留下來。現在人寫文章怎麼樣?他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他也不管會不會天下大亂,所以不夠謹慎對待自己的言行。所以「學文」還是看古聖先賢的文章比較保險,因為這些文章都是歷經幾千年印證,確實可以啟發人的智慧的。這是「余力學文」。我們進入經文第一個單元,「入則孝」。

  諸位朋友,您會不會覺得一天時間很不夠用?有沒有這個感覺?有。我們現在很難一天還花兩個小時來讀書,不容易!所以這個余力學文,這個「余」我們也可以把它拿做化整為零,把一些零散的時間我們好好掌握。《弟子規》可以隨身帶在身上,有些很好的《格言聯璧》,我每次都放在包包裡,一有空拿起來背個一兩句,所謂日積月累,滴水可以穿石。不要小看一天十分鐘、二十分鐘的積累,所謂「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

  我們來看這個「孝」是會意字,上面一個「老」,下面一個「子」,老指上一代,子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合成一體,就是一個「孝」字。我們來看一下,上一代時時念著要好好把下一代教好,現在為人父母有沒有這個態度?我在教書的過程,往往會聽到學歷不算高的家長,他會流露他的心聲,他說:我只希望我的孩子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這是我為人父母的責任。他學歷不高,可是他在講這句話的時候,都會令我肅然起敬,你看他懂得教育好孩子是他這一生的本分事。

  父母時時想著要把孩子教好,但是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好的方法。中國有一篇很重要的教育哲學叫《禮記•學記》,裡面有提到什麼是教育,「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這句話把教育的兩大主軸抓到了。所以我們今天要把孩子教好,一定要清楚,要長他什麼善,然後要防止,甚至於要導正他哪些過失,因為「苟不教,性乃遷」。很多的孩子有些不對的習慣,我們要趕快把他挽救過來,什麼時候挽救?當下!刻不容緩,因為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就是退。

  諸位朋友,我們思考一下,現在的孩子有哪些習慣、有哪些行為一定要趕快修正?諸位朋友說說看,你們應該比我有經驗。「頂撞父母」,聽說以前的人是一言九鼎,現在的孩子也是一言九「頂」,這個「鼎」不一樣,現在的孩子是頂回去的頂,很會頂嘴。再來,還有沒有?「懶惰、叛逆」。好,還有沒有?「自私」。還有沒有?怎麼都是女性同胞?怎麼我們當父親的都沒發現嗎?這樣不行,要很關懷自己的孩子!來,還有沒有?「敷衍」。就是沒有責任心是嗎?好,我們再加一個就好,六六大順。壞習慣,哪個壞習慣?「生活沒有規律」,生活的規律。就這六條就好。

  有時候很多朋友剛好靈感很多,都會列出十大罪狀。因為我們在海口成立的是國學啟蒙中心,很多家長他會來跟我們探討小孩的問題,剛好中心場地特別大,因為拿來上課,所以從門口走到辦公室差不多也要走個三十秒。我就陪著他一路走過來,他一看到我就忍不住滔滔不絕,「我的孩子自私,很愛頂嘴又很懶惰」,都沒有打草稿,一直講過來,結果我怕他太口渴了,趕快說:你請坐,我倒杯水給你喝。等他喝下水去,我就開始問他,我說孩子自私是結果,諸位朋友,原因在哪裡?你有沒有孩子一出生,上面頭頂就寫著「自私」兩個字?孩子懶惰是結果,原因在哪裡?你有沒有看過那個小孩子一兩歲就動不了的?有沒有?一兩歲都是活蹦亂跳,怎麼後來變得那麼懶惰?

  我們再看看,孩子叛逆是結果,原因在哪?我們來思考一下。聽說叛逆叫正常,有沒有這個說法?有?聽誰講的?把他找出來,誤導!請問五十年前,你有沒有聽過叛逆兩個字?幾千年的中國史書上,你有沒有看過叛逆兩個字?你看,都沒看過。中國人四千多年的歷史都沒有叛逆,我們居然在短短二、三十年之間就產生了叛逆,厲不厲害?為什麼四千多年來沒有產生叛逆的下一代?為什麼在幾十年當中卻快速產生叛逆的小孩?不是偶然的!因為現在的孩子是不是接受中國聖賢教誨?是不是接受孝弟的教導?不是!他沒有孝心,沒有恭敬心,當然對父母言語、行為就會有冒犯。

  我就會回想,我還很慎重跑去問我媽媽,說媽媽,我有沒有叛逆?害我媽媽想半天,沒有。我們對父親是什麼態度?又敬又畏,又很尊敬,又很害怕,所以父親都很有威嚴;當我們對父親敬畏的時候,根本不可能會叛逆。父親為什麼能讓我們產生對他的敬畏?最重要的是父親言行一致,他很孝順,他做出榜樣給我們看。所以,打從小對父親就是尊敬的態度,不可能有叛逆。所以現在的孩子會叛逆,我們做家長的要省思一下,為什麼孩子對我們沒有恭敬之心?有可能是我們說一套做一套。在那裡打麻將,然後跟孩子說:你給我去看書,我數到三。孩子依依不捨,慢慢離開電視螢幕,還抱在牆壁那裡,久久不忍離去。媽媽很生氣:最後通牒,不然我棍子就要拿過去了!這孩子才心不甘情不願上樓。當他坐在椅子上,請問,他的身體在書桌前,他的心在哪裡?電視。你們怎麼知道?都在電視節目,不知道男主角怎麼了,女主角怎麼了。

  當父母沒有做出榜樣給他看,他的內心服不服氣?不服氣!你說對你講話要很有禮貌,你對爺爺奶奶講話也沒禮貌。當這些不服氣慢慢積累,到哪一天會爆發?突然到他的身高跟你一樣高,拳頭跟你一樣大,他還要不要聽你的?他就不聽你的。所以叛逆是結果,根源在孩子從小沒有對父母生起孝心,生起恭敬之心,那是根本原因。這個原因又加上外面大環境很多污染,他又去效法這些同學也好、朋友也好,到最後叛逆的現象就愈來愈多。要讓叛逆的現象消失,重要的是要延續聖賢教誨,然後家長要懂得以身作則,當孩子的好榜樣。

  我們接著看,「自私」怎麼形成的?諸位朋友,從今天開始,你常常遇到事情的時候,你就想,今天這個同事罵我是結果,原因在哪裡?今天別人的孩子教得好是結果,原因在哪裡?今天人家夫妻相處和樂是結果,原因在哪裡?你時時處處懂得去找出原因,那你每天都在增長智慧。當你找到原因,就能夠對症下藥,就很快的能把很多情況轉成好的良性的發展。我們回想一下,今天你們夫妻跟孩子一起吃飯,爺爺奶奶也在,媽媽夾起第一口菜,諸位朋友,給誰吃?小孩吃。好,標准答案!來,掌聲鼓勵。這個標准是普遍現象,但是這一口菜夾下去會產生什麼效果?「小明,這是媽媽特別煮給你吃的,多吃一點」。爺爺奶奶看了也不甘示弱,「孫子,這幾盤菜也很好吃」,爺爺奶奶也幫誰夾菜?孫子夾菜。誰的菜滿滿的?孫子。所以一個家庭裡面誰最大?孫子最大。這樣有沒有顛倒?顛倒了,所以小孩也就顛倒了!這樣合不合理?你看所有的人都必需服務他,小皇帝產生了。

  小皇帝、小公主產生了,請問小皇帝跟小公主的特色是什麼?自私,因為所有的人都要服務他,所以他只會想到自己。俗話又說,「伴君如伴虎」,所以現在的小孩脾氣都很大。當你對他百依百順,十件事順了他九件,第十件不順他,他會怎麼樣?會大哭大鬧。你又沒有原則,他一發脾氣你又說什麼?好了好了,給你買!那他就攻城略地,你是會節節敗退。所以諸位朋友,教孩子從哪裡開始?從夾菜開始。小地方大學問,每個動作做出來都是給孩子學習的榜樣。當今天你一夾起來,馬上夾給你父親:爸爸,多吃一點。你的孩子看了,會不會說:爸,你怎麼都沒想到我!不會,他看到自己的父親在行孝道,他內心會很感動,因為每個人都有本善的心。《大學》裡面說,「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做任何事,先後順序對了,你這個道才建立起來。所以,你菜夾對了,你就教給孩子正確的為人子之道。

  我們打開冰箱,水果拿出來,先給誰吃?我的父親水果拿對了,假如我父親在我小時候水果拿錯了,那現在我就不能站在這裡跟諸位朋友講課了,差之毫厘,失之千裡。你說:蔡老師,有這麼嚴重嗎?拿個水果就能影響這麼大?有沒有影響?真有。小時候我們看父母從冰箱裡面拿出來的東西都先給爺爺奶奶吃,我們很自然就效法、就學習。其實我是很有可能變成敗家子的,你們有沒有看出來?因為我是獨子,又是長孫,又是長曾孫,因為我爺爺也是長子。我記得我小時候去給我曾祖母掃墓,那時候三、四歲,跪下去頭抬起來,突然看到兩個字,眼睛一亮,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刻在墓碑的第一位,突然抬頭挺胸,有使命感,以後這個家族的興衰,我們要盡心盡力。所以中國人重視長子,重視長孫,這不是沒有道理!因為每一個他這一個時代的子孫,就要有人當榜樣把他帶好,這樣家族才能興旺。假如我的父母寵愛我,爺爺奶奶又寵愛我,那我今天就不可能學習聖賢之學,可能就開始早就不知道揮霍到哪裡去了。所以教育孩子很重要。

  現在的家長拿水果出來,不知道有沒有給爺爺奶奶先吃?我還聽說有些媽媽都會買些特別貴的水果,然後先把它藏起來。怎麼有些朋友在笑?你是不是心有戚戚焉?藏起來,結果爺爺奶奶去睡覺了,趕快拿出來,「兒子趕快過來,這是媽媽特別買給你吃的」。兒子吃得很高興,他也學得很徹底,人算不如天算,他以後一有錢,買水果給誰吃?給他兒子吃。有些朋友馬上回答,給他老婆吃。你是用好惡你的孩子就學到好惡,而不是學到情義、恩義。所以,我們還是要循天道而行,要演出孝道,啟發孩子本善之心。這個「自私」,現在找到問題根源,還是從孝道,還是從處處替人著想,我們父母當榜樣。

  諸位朋友,假如孩子已經十多歲了,還來不來得及?你要相信《三字經》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其實都不是別人不能改變,都是自己先被自己擊敗,自己都不相信,當你沒有信心的時候,很多事你一定做不起來。我們在大陸很多的課程,來了各個階層、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有,記得有很多的中學生都來。有個中學生上了課,上了五天,每一天回去都有很大的進步。他的阿姨覺得很納悶,為什麼一個十多歲的孩子聽了五天課有這麼大的改變?結果第五天,他的阿姨就跑到我們上課的地點去找我們,剛好我們已經離開了。

  她又跟旅館裡面的人問到我們的電話,她就打過來,她說:我的侄女每一天上課回去都有很大的進步,不管對父母、或者對家裡的人態度都很好。她感受到中國文化確實有很大的力量,所以她說我的孩子一個兩歲,一個四歲,可不可以交給你們教?你看現在的家長,一遇到好的,馬上沒想先自己做,先推給老師教。我們就跟她說,我們這些老師都從海口、從深圳來,地方太遠了。結果這個母親說:沒關系,我從北京把他送到深圳去。所以確確實實十多歲的小孩也能夠得到很好的薰修。

  還有一位四十歲的男士,我在杭州天目山講課的時候,他被主辦單位安排來當我的保镳,因為我們山上有四、五百個人。他就幫我擋一些,可能我要休息了,這個時候他就說「老師要休息了,現在不方便講話」,幫我處理這些情況。而且他還學過武術,他當武警當了十多年,他聽課聽到第三天的時候,剛好下完課帶我們去吃飯。一路上他就說: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我們確實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但是只感覺他的內心很喜悅。當到了餐廳,他就說:蔡老師,我現在的心情只能用三歲小孩的言語來代表,就是太好了!他接著就說:我活了四十年,終於知道我人生錯在哪裡!

  其實我們聽到他這句話,內心感受到很心酸,一個四十歲的硬漢,他不是不願意學,是怎麼樣?沒有人教!不然你看他的態度多好,馬上學了就像個赤子一樣,很歡喜。他說他終於知道太太為什麼跟他離婚,為什麼孩子跟他不能溝通,同事跟他很有距離,都很怕他。他終於找到問題。所以他跟我說,他回去第一件事,就是要找他的前妻好好談一談。「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第四天早上吃飯,他說:蔡老師,你在這裡坐一下,我跟你聊一下。我就覺得氣氛怪怪的。好,我們這節課先講到這邊,下節課再把答案跟大家講。好,謝謝大家。

 

上一篇:蔡禮旭:細講《弟子規》(第五集)
下一篇:星雲法師:尊重專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