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法師、尊敬的各位同學: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給大家匯報的題目是我自己學習印光法師十念法的一些體會,和我按照印光法師十念法念佛的一些感受,為什麼要講這個題目?因為我在去年四月份的時候,曾經來到佛教協會講過這個十念法,但是當時是因為在答疑的過程中,加了這個十念法,沒有專門拿出來時間講講自己的體會。我覺得這個問題是一個很急切的問題,我們學淨土法門,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本命元辰,說俗話就是我們的命根子,就是我們最後一根稻草,能夠脫離六道,能夠往生西方,了生死、出三界,印光老和尚管它叫本命元辰。
我學佛法已經大概快5年的時間,看到很多的同修很精進,念佛花了很多時間、很努力,但是大家覺得好像願意聽經、參加法會、做三時系念。真正落實到拿出整塊時間來念佛的有兩個現象:一個是不願意拿出太多的時間來念佛;第二,念佛不得法。而淨土宗,淨空老和尚、印光老和尚都說念佛是正修,聽經、聞法、其他的善事,是助修。要絕對把我們大部分的時間、精力用在念佛上面,而不是跑首場、參加法會等等這些活動當中。
昨天晚上,我跟淨空法師在交流印光法師十念法,老法師在結束的時候非常語重心長地跟我說,關鍵的關鍵就是要誠、要敬,要誠、要敬。
究竟是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這個問題我一直很糾結。印光老和尚說,“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你心要不誠,你想攝住這個心,是不可能的。然後十念法才說,“既至誠已”,如果說你已經至誠了,然後“猶未純一”,還不行,心還沒有歸一,“當攝耳谛聽”,才用攝。攝就是收斂,收斂這個耳朵來聽你這個佛號的聲音,無論出聲還是默念等等。所以念佛的前提是要至誠,你想攝住這個妄心,把它攝在佛號上。那麼我們怎麼至誠?好像包括我在內這個至誠心老是出不來,“至誠懇切”這四個字做不到,那“欲攝莫由”,你想攝住這個妄心是不可能的,那不就完了嗎?我怎麼能拿到至誠?我就先采用了一種方法,我先從技術上做到三個清楚:這六字洪名的每個字、每一句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記得清清楚楚。老法師老跟我說,要誠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一千分誠敬得一千分利益。我自己通過幾個月按照印光老和尚十念法以後,我發現其實它是不矛盾的,你說我先有誠敬心,那我一定把佛能念好,我能攝住妄心;你說我現在沒有誠敬心,我先在事上,我們叫做技術上,我先把心給攝住,人家說你有誠敬心才能攝住心,你能攝住心你就有誠敬心,為什麼?事在理裡邊,理在哪?理在事當中。事是什麼?事是理的反映,理事是交融的。《華嚴經》說理和事是無礙的。我原來一直糾結在我先要有至誠心然後才能念佛,因為我沒有至誠心,我就攝不住心,就肯定念佛不得力,那我到哪去找至誠心?聞法,是一個方法;落實三個根,是一個方法,無一例外。你聽經聞法也好,回家孝養父母也好,包括我們說的這個十念法也好,都是讓你把至誠、懇切的誠敬心要給它透出來。我現在通過這一段落實印光法師的十念法之後,覺得這個方法真是太好了,非常非常妙。你先不要想我至誠心,你不要落在分別、執著和妄想裡邊,不要著這個急,這就是《了凡四訓》上的說的“一毫將迎,一毫覬觎,皆當斬絕之矣”。你先不要琢磨它,咱們先老老實實地按照這三個清清楚楚,你念一段時間看看。印光老和尚說短則半個月,長則一個月,你就能夠感覺到不一樣。
我剛開始按照這十念法念的時候,不要說多少分鐘沒有妄念,就這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當中不夾雜妄念都難做到,“淨念相繼”,起碼這六個字你要相繼。你說句和句之間,我相繼不了,那我這六個字之間我別再夾雜了還不行嗎!那你說這十句佛號下來,句和句之間沒有妄念,太難了,念到四以後就丟掉了,到了六才想起來,又回來。老法師1997年在新加坡講《無量壽經》的時候說:出去沒關系,再回來,我們這個妄念就和一條狗一樣,你要勒著它。印光大師給了我們三條鏈子,第一條鏈子就是念得清清楚楚,你別含糊、別呑音,每個字給飽滿,“南-無-阿-彌-陀-佛”,字字一絲不苟,絕不苟且、泛泛然。印光大師說不能泛泛然,不能有嘴無心,你真把它當做本命元辰,一個字一個字,念得清清楚楚,“至誠懇切”就在字字清楚當中就體現出來了。換句話說,你只要能做到字字念得清楚,慢慢至誠心就出來了,特別不可思議,理由事顯,這個道理由念佛這件事顯示出來。理由事顯,事服從於理。
這三條鏈子,一個是念得清楚,一個是聽得清楚,一個是腦子記數記得清楚之後,這個“狗”真跑不了!一會兒我們講這個十念法,這個“狗”真的跑不動了,它沒這個力量。我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樣,沒念十念法的時候是波濤起伏。淨空老和尚講《大經解》、《無量壽經》、《華嚴經》你根本聽不懂!因為你跟它沒感應,你是妄心在聽,你看這是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你說我要聽清楚了,我得把心給攝住了。你通過這個十念法,念上三四個月,再回過頭來聽老和尚講《大經解》,那感覺完全不一樣了,你真聽得明白。你問我為什麼明白?我也說不清楚,好像我就理解得深了,我就跟老和尚有一種感應,他說的意思我明白,這種感受我能找到,好像這個光就照在我身上,這種溫暖隨時跟著我,你問為什麼?我不知道為什麼。所以如果沒有誠敬心,如果還是“猶洶妄波”,就是印光老和尚說的這個妄念像波浪一樣,一波接著一波,您聽多少經都沒有用,你沒有感應,因為他那個經是清淨心、慈悲心講的,你這個妄心,這兩個心都沒有,又不清淨又不慈悲。我為什麼昨天來到香港見到老和尚之後,就特別想來到這個講台?因為我是過來人,我原來全是落在名詞、概念、知識、原則、條目,概念當中,學了一大堆的概念、名詞、說法。而這4個月,從去年12月20日到今天,每天堅持3個小時繞佛,自己在辦公室繞,不是唱佛。
淨空老和尚跟我說要做到這6個字,他在講經當中反復強調:“老實、聽話、真干”,那咱們就老實呗。印光大師沒說唱佛,我這人死性,原來是唱佛,那就不唱了,咱就念吧;他說不能掐珠子,那咱就不掐珠子了;他沒有說腳步要配合這個念法,那咱腳步就不配合這念法,可快可慢,想快就快,想慢就慢;他說“攝耳谛聽”,那耳朵就聽清楚,聽不清楚這個字重來。當時念得特別慢,一分鐘念不了七八句,“南—無—阿—彌—陀—佛—”,我非得給它聽真灼了不行!這一個字都跑,前邊那個“阿”,前半部那個“阿”,還在想別的,哎喲哎呦又干嘛呢?趕快回來再把這“阿”念完,“--阿--”,提醒自己又跑了,“——彌——”,用聲調的變化,三節奏的變化,用間歇的變化,一定要把這個妄念攝住,我就不信我聽不清楚這個字。剛開始一身的汗,真累呀,這種念佛方法,因為長期以來沒有這麼練過,但是確確實實,印光老和尚真是不诓人、說瞎話,確確實實照他老人家說的這方法。我是鈍根,我沒有半個月就有感覺。一個月以後,哎,覺得話也少了,人也穩重了,待人也謙和了,這個習氣出來的時候,這個力量強了,不是沒有,能控制住了,而且確確實實覺得時間和空間是假的。就是念了4個月以後到現在確確實實覺得時間和空間是假的,你說為什麼是假的?我也說不出來,我就覺得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印光老和尚說,如果你能保證這個十念法,西方世界允許你有分、你是分中人。呦,真的假的?我就這麼好好念,西方極樂世界許我有分?真的嗎?那我正在感覺真的離我不遠,我現在愈來愈有把握,而且愈來愈願意!而且說厭離娑婆、心向西方,這個東西確確實實在句句佛號當中,這個東西騙不了人的。你自己騙不了自己,你說你厭離不厭離這個世界,你想不想去西方,這個不要到別人嘴裡討說法,印光老和尚說,你自然就知道,你說我還要去問別人,應該怎麼念?念佛是一種什麼感覺?念佛看到佛光是怎麼回事?別人看到佛光了,別人覺得有加持,別人覺得身上熱,你不用問別人,不用到別人嘴裡討說法,你好好念佛,這些所謂殊勝,實際上你本來就應該這樣,你就是這樣一個生活質量,你是個念佛的人,你就應該得到這種享受,你就會很喜悅。
那問題是我們現在眾生的根器太弱了。印光和尚說,在古時候人的根器利啊,他信老師啊。他不是說,我自己要得到什麼真實的啊、什麼舒服啊、什麼心情愉快啊這種利益的時候,我才聽老師的,不是!老師說一句話,他就聽了,你好好念佛,用十念法,盡管我現在沒念這十念法,盡管我還沒得到十念法的利益,但是老師說了,佛菩薩說了,那我就信,我就懇切了、至誠了。現在不行,這是我的體會,拿出來跟大家討論,現在眾生的根器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你非得讓他真正舒服了、喜悅了、身體真正健康了、事業順利了,他才說那行了,至誠心我有了,出來了。因為什麼?因為我得到真實利益了。所以佛在《無量壽經》上說“惠以真實之利”。佛說摘引眾生的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非常重要。我覺得印光法師十念法,就是這個四攝法的落實,你不信你念念試試。我在北京這幾個月跟那些學佛的朋友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就把印光法師的十念法印成正反兩面,並且封了塑,送給他們。我就給他們講,你回去念念這個佛,會念佛嗎?他說那您說怎麼念?我說,這不是我說怎麼念,是印光法師說怎麼念。我說念完了,咱們兩個禮拜以後再聯系。他們真正落實了十念法,兩個禮拜以後給我打電話,他們哭啊!他們說感謝胡老師,太好了,你一定得講,多少人都不這麼念,全是有嘴無心啊!而且有些朋友在一邊順時針繞佛的時候,念這十念法的時候,走6個小時他都不願意停下來,他覺得是打攪他,一會兒哭、一會兒笑、一會兒跪下來磕頭。我說那您都什麼體會?他說這十念法就這麼簡單,我怎麼就沒好好念,就念這六個字,最後就得到這麼大的便宜!淨空法師在講經的時候說,這六字洪名給你換來的利益太大了。印光老和尚說,那是拿一顆寶珠換一顆糖,如果你念佛為了這個世界的福報。這顆寶珠,怎麼就是寶?淨空老法師說怎麼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占便宜占大了?體會不出來,等你真正按照老和尚的這個十念法念完之後,你那種感激啊!為什麼感激?你舒服,你心真清淨。同樣一件煩惱過去就是怎麼壓都壓不住、揮之不去,這時就能壓住了。我是淨空法師的弟子,我是學佛的人,我不能發這個脾氣,但是意地,你的思想,你的深處,還纏綿,還是揮捨不去!嗯,就這麼著吧!事我能忍了,理我還是不認同,都說吃虧是福,都說逆來順受,就這麼說說吧,我到全國各地給人演講、匯報,我現在再發脾氣,還合適嗎?是不是啊,我現在還有這種占便宜的心,還行嗎?現在我覺得我媽媽不好,想說兩句,能這樣做嗎?意地纏綿!印光大師說,你用這十念法,你最後能得到什麼利益?許你西方有分,這不用說了,西方極樂世界你就能去了,這是最大的利益。現前呢?現前老和尚說了,八個字:“業消智朗,障盡福崇”。“業消”,業障消掉了。你為什麼沒有至誠心?你為什麼念佛不懇切?因為你有業障!什麼叫業障?你過去妄念時間太長了,知見太多了,所知障、煩惱障,這兩大障礙障著你,再好的東西你不知道它好。“業消”,誰不想消業?那我就問問大家,還有什麼比這十念法更消業方便的嗎?而且這是印光老和尚說的,你不信胡小林沒有關系,我這說的是印光大師講的這八個字。“業消”,大家想不想業消?“智朗”,朗,就是智慧明朗、智慧透出來,淨空老和尚這個《大經解》你是不是才能聽懂?聽懂了你才能有得破吧?看得破你才願意放得下吧?放得下你才願意去西方吧?第三件事“障盡”,因為你老造業,你就形成習慣,就是障礙。做一件事情完了以後形成業,業最後的結果是形成障礙,我們統稱為業障。實際上它是兩件事,業是結果。你老抽煙,這個結果就成瘾了,這個業,抽煙的結果是個業,這個業最後就形成障礙,你有瘾,你不抽就不行了。“障盡”,盡就是沒了。“福崇”,崇是增長的意思,你福氣增長了,咱們大家還要什麼?除了這4件事之外?“業消智朗,障盡福崇”,你有福氣,說胡小林真有福,你看老住院,有這麼說的嗎?沒有這麼說的。師父在講經當中說了,能學淨土法門,能聽《大經解》的人,那是有福的人,你不要以為,你坐在那聽你就有福,你得聽明白、得聽懂,你才叫有福,否則,那不叫瞎耽誤功夫嗎?4個小時,你坐那打瞌睡,好多學佛的朋友,手裡老還掐著珠子,又想聽經,又想念佛,這不是貪心嗎?你有福氣嗎?沒福氣,你不要認為,你坐在這屋裡聽老和尚講經,就是福氣的表現,不是,你要聽明白了才有福氣。那我怎麼才能有福?我想要這福氣,我確確實實願意花時間。那你得把這十念法念好了。老和尚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得到福氣了,善根就是智朗,福德就是福崇,因緣不用說了,你沒有障礙,你因緣就具足。業障,就障你這因緣。
這十念法是1940年以前印光老和尚寫的,印光大師什麼人物?本地難測!咱們說保守了,他是什麼人很難測出來,以我們博地凡夫的這種心識來測量他,咱們保守地說,別說太多了,本地難測,實際上是乘願再來,淨土宗第十三代印祖,臨走時八十歲,怎麼走的?佛接走的,最後這幾個字,“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就走了,做這個示現,他老人家給我們做證明,他是這麼念成的。我們今天信不信?這是他說,這叫言教,十念法。身教呢?他老人家做出來了,那你說印光大師會騙人嗎?會騙人的人他能去西方嗎?那你說胡小林騙人,因為我還沒去西方。我要騙人,我肯定去不了西方。印光大師是活著的時候推出這十念法,他老人家照這個方法去念,走的時候是這麼走的,離佛不遠。1940年到今天才70年的時間,我們就不聽話了,就不照這個方法念了,那你說,你有福氣嗎?所以我們今天在這裡,我呼吁大家,一定要聽印光老和尚這句話。
觀想念佛,就是念佛的時候腦子裡想佛菩薩的形像。印光大師在《文鈔》當中有敘述,那不是咱們這個根器,那不是一般的根器,一會兒咱們講這十念法就知道了。“捨此十念,欲生莫由”,你想去西方,你根本就別想去,萬難萬難!所以說我們一定不要在別人嘴裡討說法了,我們要老老實實,因為我們是鈍根人。印光大師說,印光是鈍根,所以才識此十念法之妙,願與天下鈍根人共之。我剛才跟胡妮妮大居士討論,印光老和尚把自己定成鈍根。如果說他是60分的學生,那我們是多少分?你不按這個方法,那你的意思是說你比印光老和尚的根還利、還能?他是這麼念成的,你不這麼念?
天下分兩種人:一個是鈍根,一個是利根。印光老和尚在《文鈔》中說,我們要時時刻刻地警策、提醒自己,我們是什麼根?什麼根用什麼方法!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他如果是鈍根,那我們就是鈍中鈍。淨土法門是徑中徑又徑,我們是鈍中鈍又鈍,沒別的說的,那你就老老實實跟著印光大師這十念法。“捨此十念,生西莫由”,你生到西方根本就不可能,“此乃鐵案”,這是鐵案,翻不了啊!你說,不對,印光大師說得不全面,那你什麼意思?你不聽話是吧?你打折扣是吧?那就算了呗,印光大師說了,與天下鈍根人共之,鈍根人,咱說白了就是老實人。你別看人家鈍,愚夫愚婦,最後在西方極樂世界看著咱們。所以我通過這幾個月,認認真真地、一絲不苟地,從早晨八點半一直到十一點半,這3個小時堅持不懈,完全按照印光老和尚108拜,拜完了咱就念,念完了以後再拜。拜完了,洗洗手,吃午飯,午休。然後下午看《華嚴經》、看《大經解》,利益天殊,殊就是不同,天就是大,太不一樣了,所以,我今天敢在這咬起三寸不爛之舌跟大家拍著胸脯說,我真是法喜充滿。我不說,對不起大家,願與天下鈍根人、鈍中鈍,共勉。
我們現在回到印光老和尚說的這個十念法,我們一個字一個字、一句一句地把他老人家這個文章說一遍。我講解得可能不對,因為印光大師說了,淨土法門,這六字洪名,塵說、剎說、熾然說、無間說,即使整個六道眾生全都成為一生補處的佛,伸廣長舌相,十方的佛說這個法門,都說不盡,無量壽,無嘛,說不盡的,胡小林在這能說盡嗎?說不盡。那就更甭說了,咱們現在就老老實實講這十念法,肯定這個意思是說不盡的。再一個呢,我也不是學中文的,有些字還是文言文,我查了字典,整理了一下,試著給大家用白話文講一講,講得不對的地方大家別笑我。當然大家如果能自己查字典把它翻譯成白話,每天就像我一樣弄個塑料片,每天早上起來讀一遍,這就是《華嚴經》,這就是三藏十二部,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你看那八個字“業消智朗,障盡福崇”,你說你這念佛多大的鼓勵啊!負面的,業消了,障盡了;正面的,智朗了,福崇了。福慧雙修啊!
所以說這個十念法你千萬不要小看。師父要講《大經解》了,黃念祖老居士的,這可不得了,這個莊嚴,這是師父最新的境界。我們去了,師父講《華嚴》,我們跟著聽《華嚴》,就和聽戲似的。《潛伏》這個電視劇看完了,咱們現在得看《借槍》了,《借槍》看完了,咱們得看《鐵梨花》了,得受用嗎?不得受用啊!不是說不聽經聞法,你得有一個至誠的態度,至誠的態度是要清淨心才能透出來。你就得好好地按十念法來念,然後咱們再去聽這經。印光老和尚說,念佛是正修,聽經聞法、讀經是助修,正和助的關系,咱說白了,三七開吧!起碼也得對半吧?你這24小時,12小時你是吃喝拉撒睡,還有12個小時,你再用6個小時打妄念,6個小時睡覺,你說你還有幾個小時?再搞點自私自利、再搞點貪瞋癡慢、再弄點五欲六塵,你就沒有什麼念佛的時間了。我們這個本命元辰意思是什麼?沒有比這個十念法,老老實實念佛,更重要的事情了。這個東西我就不說多了,不言而喻了,不要悠悠然、泛泛然,真得把它當成命根子啊!印光大師和淨空老和尚說了,投胎當人比去西方還難,好比從須彌山扔一根繩子掉到針眼裡,得人身難就難到這種程度!我的天哪!別說從須彌山,從這桌子扔根線,能掉到針眼裡嗎?你還不提起警覺!所以要說的話很多,我們還是回到這個十念法,先把這個最主要的部分講一講。
印光法師十念法中“心難歸一”,這句前落了四個字,應該是“至於念佛,心難歸一”。說到念佛這件事,心難歸一,那是肯定的,大家都知道心很難歸到這一句佛號上。“當攝心切念”,攝是收斂的意思,攝心就是收住這個心。切念,切是懇切的意思,誠懇、真誠。“攝心切念”就是技術上要把心攝住、態度上要誠懇。“自能歸一”,那這是什麼人?上來就能夠攝心切念那是利根人,那不是我,不是鈍根人。那我們要問問自己,你攝心切念能做到嗎?自能歸一,自己就歸一了。換句話說十念法也是為了攝心,也是為了體現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收斂這個心的方法,“莫先於至誠懇切”,沒有比至誠懇切更重要的,沒有比它更在前的、第一位的,莫就是沒有。“莫先於至誠懇切”,沒有比至誠懇切更重要、更第一位的。“心不至誠”,如果我們心沒有做到至,至就是到極端,那麼“心不至誠,欲攝莫由”。什麼叫誠?曾國藩先生說,一念不生謂之誠。那一念不生,不就能歸一了,能歸一了,不就攝住了。“心不至誠,欲攝莫由”這兩句話是互相照應的,我要心至誠了就能攝得住,你要能攝得住就一定至誠,這還是在說利根人的現象。“既至誠已”,如果已經做到至誠了,這個對我們來講很難了,你還沒攝住這個心,你已經有至誠了,那就是剛才我們說的,對老和尚的信心,對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的誠敬心,一說就聽啊!“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人善根強啊!一說就真干啊!有啊!比如山區的老頭老太太,他們也不問別的,也看不懂經、也不識幾個字,你一說他們就聽就行。“既至誠已,猶未純一”,說的就是既然有了至誠但還沒有純一,還沒做到純,還有其它妄念,還沒有一句佛號念到底。怎麼辦?“當攝耳谛聽”。當是應當的意思;攝耳,收斂、控制、拉住這個耳朵;谛聽,認認真真地聽,谛是一絲不苟地聽,不泛泛然地聽。我們第一個出現的是“聽”,這裡還沒有說念得清清楚楚,就先說“攝耳谛聽”,就是要聽得清清楚楚,念到哪個字聽哪個字,別“南無阿彌陀佛”前邊五個字都聽過去了,到“佛”字醒過來了,不行。“攝耳谛聽”的標准是每個字、每句都要聽得清清楚楚,別自己騙自己,要提高念佛的質量。“無論出聲默念”,兩種方式,心裡默念還是出聲念,“皆須念從心起”,都一定要做到念頭從心裡起來。
你在干嘛呢?我在念佛。你沒想別的吧,我怎麼覺得你嘴裡在琢磨著別的呀,一會兒皺眉頭、一會兒笑、一會兒緊張,那就是念不從心起了,你心裡沒念佛,嘴上在那兒念,手上在掐珠子,心裡沒佛。念從心起,應該這樣念:“南-無-阿-彌-陀-佛”。我上次在香港的時候向大家匯報,你如果說我們這麼叫:“爸爸爸爸爸爸爸爸”,這心裡有爸爸嗎?“淨空老和尚淨空老和尚淨空老和尚”,這有淨空老和尚嗎?“淨-空-法-師-淨-空-法-師-淨-空-法-師”,這樣念心裡才有師父!大家能體會出這區別吧?念佛的時候你心裡得明白,我這時候在干嘛呢!“攝耳谛聽”之後“皆須念從心起”,你時時刻刻都不能忘了,我現在干嘛呢,我在念佛吶!
“念從心起,聲從口出”,聲音從心裡頭念,然後從嘴裡出來。“音從耳入”,這3個動作,就3個根啊!念從心起攝意根,聲從口出攝舌根,音從耳入攝耳根。“默念雖不動口”,默念我們雖然嘴不動,“然意地之中”,你的思想深處、腦子裡、意念當中“亦仍有口念之相”。你腦子裡還要想這個嘴,我雖然念不出聲,但是我腦子還在覺著嘴在動,那6個字有6個不同的嘴型。你體會體會,大家閉上嘴心裡念佛的時候,心有心聲。比如說,毛主席知道全國人民的心聲,心裡真有聲音。我們這個世界的人考慮問題、說話,盡管不出聲,但是它是以聲音作為載體的。所以我們都要落實在聲音上,要用耳朵聽這個沒有聲音的聲音,心聲。而且這個意地當中,腦子裡還要有嘴的形狀,仍有口念之相,你要把你的腦子跟你嘴的動作搭上鉤。“阿-彌-陀-佛”,這是出聲了;不出聲的時候,你腦子裡想,這時我念到“阿”了,我的嘴是什麼樣,“彌”、“陀”、“佛”,腦子裡跟它聯系上。你說那多累呀,是啊,你打妄念難道不累,習慣了嘛。那非常非常累,剛開始念的時候,真不容易呀,殺出這條血路啊,是真不容易,說說容易,念起來難。但是沒辦法,捨此之法,你去不了西方。所以,仍有口念之相,就是它的形狀、狀態。
“心口念得清清楚楚”,這個大家很好理解,這個“念”,有心念、口念,都要清清楚楚。嘴裡出物理的聲,“南-無-阿-彌-陀-佛”,這是嘴念。心裡你得想我在念佛,我在呼喚他,我在跟他發生聯系,我在跟他感應道交,我聲聲佛號在跟隨他取得聯系。就和軍隊打仗似的,“長江長江,我是黃河”、“黃河黃河,我是長江”,你得這個,你別“長江長江、黃河黃河”,等黃河來了,你說我是誰啊?你打電話來,你問我是誰!就給人忘了,我原來有這種現象,這就是心裡沒有人家,拔完電話號碼想別的了,最後人家一來電話,你是誰來著?你不神經病嗎?你給人打電話,你問人家是誰來著?所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這第三個清清楚楚就出來了。“如是攝心”,如果這樣攝心的話,“妄念自息矣”,妄念自然就息掉了。咱就這樣說吧,這是中根。上邊是只要至誠心就能歸一,這是叫利根或者上根;那麼“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這是中根吧?你看,加上了心、嘴、耳朵,原來有些人至誠懇切就攝心了,現在不行,加這三個,還不行,“如或猶湧妄波”,如果還是妄波,妄念的波浪還不斷湧出來,“即用十念記數”,這個時候我們用十念記數這個方法。
這就給我們標准了,你衡量衡量吧,你這心念得清清楚楚、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你能不能攝住心?你能攝住心,你比印光老和尚強,恭喜你。印光老和尚說他不行,他必須得用十念。“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整個心的力量,“施於一聲佛號”之中。全心的力量,“施”就是作用於,“於”就是在,這一聲何當中全心的力量。“雖欲起妄”,雖然我還想起妄念、還想打妄念,“力不暇及”,這個暇字什麼意思?就是空閒。雖然還想起妄念,沒時間了,力不暇及,雖欲起妄,還想起妄念,但是對不起,你顧不上了,你沒有時間給妄念了,你這等於什麼?嘴上念得清楚,心裡念得清楚,耳朵聽得清楚,而且你還加上一個記數,你想想,這四個東西弄在一起,你還想打妄念嗎?力不暇及,這真做不到。這就在技術上,不給妄想時間!不給它產生妄念的機會和可能!
“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此”就是這個攝心念佛的最好的、最究竟、最極致的妙法。這個“妙”就是不可言、不可喻,說不出來,只有念佛的人才能體會得到這個妙法。“在昔宏淨土者”,昔就是過去,在過去弘揚淨土的那些祖師大德們,“尚未談及”,還沒提到過。“以人根尚利”,因為那時候的人根還可以,還算利,“不須如此”,不用這樣,“便能歸一故耳”,就能歸一了。 “印光以心難制伏”,印光老和尚首先檢討自己,因為“印光以心難制伏”,因為印光難以制伏,伏不住它這個妄念,“方識此法之妙”,我才認識到這個方法的妙處。
印光大師說他的心難制伏,那我們不是難上加難!才認識到此法的妙處,“蓋屢試屢驗”,反復用這種方法來試驗,屢試屢驗,驗就是得到積極的結果,有效!“非率爾臆說”,臆是主觀的想像和揣測,它不是我主觀想象出來的,也不是我揣測出來的。率爾是輕率的樣子,這可不是我隨隨便便主觀想像說出來的。印光大師說這事是有根據的,不是我自己這麼認為的、隨隨便便說的。那印光大師從哪裡得此十念之法,那就得問他了。這個問題咱們留著不討論,聽話吧,是不是啊。
印光大師得到這十念法,你看《印光大師文鈔》當中:有一老和尚到了五台山見了文殊菩薩,見了普賢菩薩,菩薩跟他說要念佛。那人家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人家成佛的時候就這麼念的,對不對?“願與天下後世”,後世就是現在,願就是希望,與就是和,天下就是現在這個世界。“鈍根者共之”,我願意跟鈍根的人一塊按照這個方法來念,共同遵守這個方法。這個“之”就是十念法,共之,共同用這種方法。“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令就是使得,一萬個人修一萬個人去。耳是語氣助詞,表示一種肯定的情緒。這是瞎話嗎?如果按這個方法去念令萬修萬人去耳,那看到這個方法得磕一個頭吧。到這兒一百個字不到,就萬修萬人去了,不含糊啊!沒折扣啊!這個事情,萬修萬人去,沒有說萬修九千人去啊!“耳”這個字,也不是隨隨便便用的,表示肯定,斬釘截鐵!我們受到極大的鼓舞,就這就去啦?這就就去了。
“所謂十念記數者”,他現在這就解釋了,什麼叫十念記數啊?“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這裡邊可沒有說喘氣啊,跟呼吸沒關系!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等等,這麼念下去,念十句,從一句至十句念,“須念得分明須”。“須”,必須、應該。“念得分明”,你別吞音,該給人念飽滿,就給人念飽滿。“南-無-阿-彌-陀-佛”,你別快,“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不行!我的體會你一定要把速度放下來,“南--無--阿--彌--陀--佛”,我們鈍根嘛,我們從生下來,來到這個世界上,累生累世,就是吃虧在這快上了。別著急,著什麼急啊?印光大師沒有說,念得多、念得快,就能去西方,是念得清楚,才能去西方,要聽話呀!別說人家念十萬聲了,我怎麼也得念十一萬聲啊,人家一個小時念一萬,我一個小時不能低於九千,你別比這個,這個不是比的地方呀,要比誰念得分明呀!“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你念清楚,你還得記清楚,我是第幾句佛號!我這念到第四了,你不用說:“南無阿彌陀佛一,南無阿彌陀佛二”,你不用,你心裡要記住,我這是第二聲佛號了,我這是第三聲佛號了,你這才了不得。“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至”就是到,到了十句,已就是完成的時候,已經的已,“至十句已”,念完了以後,停止。荀子在《勸學篇》上說,“學不可以已”,學習不能停下來,就指這個意思。至十句以後念完了,“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再回過頭來從一句到十句念,那你就別記著我已經念了一個十個了,我現在念第二個十個,沒這意思,重新來,計算機置零,重來,一到十,“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一邊念一邊記,“不可掐珠”。這四個字,聽話嗎?老實嗎?真干嗎?不可掐珠!多少人念佛現在掐珠?不掐珠的幾乎沒有,要“唯憑心記”,鍛練你心的力量啊!“唯”是只有的意思,只憑心來記數,不能靠珠子來記數。為什麼老和尚說,一萬個念佛的人去不到一二?攝心莫由,你的心沒攝住啊!印光老和尚說“不可掐珠,唯憑心記”,他要說也可掐珠,那咱就說了,這是個選擇,也可以掐珠子,但是他沒有說!“不可掐珠”,各位同修,一定不能掐珠子。
“若十句直記為難”,直是一直念下去、徑直念。一直仿照下去,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那麼念。直記為難,從一到十這麼記,我難,一桿子杵到底,這麼記我難,那麼“或分為兩氣”。所謂兩氣,在這不是說兩口氣,我的理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你看咱們老和尚在錄音機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是一個五,他在第四個佛號上音調上發生上揚,提醒自己快結束了,我們注意老和尚念佛。我猜測,我沒跟師父討論過,師父是五個五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這是兩氣,就是分成兩段。我給別的同修介紹十念法的時候,他們在念十念法的時候,他就一口氣念五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然後再換口氣再念下邊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是這個意思,我的體會不是這個意思,因為它跟呼吸沒關系。是在意地當中,分成兩個五,頭一個五,後一個五。但是這個方法有點難,為什麼難?因為有時候,你念多了,念懵了,你不知道這個五是上一個十後那個五啊,還是我新開始的這個五,這是我自己的體會,哎,這個五是哪個五來著?所以,我覺著這個方法倒不如念慢:“南--無--阿--彌--陀--佛”,想著,這是該第二個了,“南--無--阿--彌--陀--佛”,做好准備,認真聽,“南--無--阿--彌--陀--佛”,勝利了,第三個都聽明白了,進入到第四個了,“南--無--阿--彌--陀--佛”,第四個也拿下來了。先得這麼念,你先別想著兩氣、兩個五,你先別琢磨這個,你先一個字一個字聽清楚,你拿下一句是一句,拿下一句這就是淨念相繼這六個字、字和字之間沒有夾雜!先做到這一點,別想著我是三三四,還是兩個五,您還沒到這個份上,您念到半個月以後再說。我每次念佛都是這樣啊,就象印光法師說的晝夜防六賊,六時守城啊,就像那個戰士守護在“純一佛號”這個城,妄念要進來了,這個兵就得出去把這個妄念給剿了,給它圍剿起來,讓它們投降,讓它們順從我們。那你聲聲佛號,都得提起警覺啊!
現在開始念第一句啊,“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不錯、沒有琢磨別的;“南無”,哎呀不行,家裡的煤氣罐沒換,這重來;“南-無-阿-彌-陀-佛”,這再念,不行,這車鑰匙又落在辦公室裡了,再來!不苟且!非得把這十句話給念清楚不行!差一點都不饒自己!許我西方有份啊!你不這麼念,你去不了西方啊,這不是鬧著玩,本命元辰、命根子,你都這麼泛泛然,你都這麼不尊重它,你都不拿他當真,你拿什麼當真?你能說你是念佛嗎?最後你去不了西方,你能賴誰呀?
《弟子規》上說,“勿自暴,勿自棄”,去不了西方沒有別人的問題,自己自暴自棄呀,你不能苟且啊!我們接著說:“從六至十,若又費力”,如果還費力,不行,這兩個五我覺得也夠嗆,那麼“當從一至三”。這個“當”是應當,從一到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第二個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第三個四,三三四地念。據說李炳南老居士就是按照三三四這個方法,那這個好,因為三和四不一樣,四念完,又到三,不存在兩個五重復的問題,到底是前五還是後五的問題。但是大家可以想,這個念頭比那兩個五的可多了,字有三、有三、有四,是吧?兩個五只有兩念,三三四,三個念。那你沒辦法,你受不了嘛,你不清楚嘛。但是我的體會呢,這是我拿出我的體會來說說,就是我覺得念慢,一個一個地數,從一至十,直念是難,但是念慢了就容易!不清楚不走到下一個!
我一定是打起了精神,喘好了氣,我這步邁穩了,我“南--無--阿--彌--陀--佛”,我就這麼念下去,然後我再說第二步。我絕不在佛號當中荀且、馬馬虎虎!“南無阿彌陀佛”一拐彎,這句阿彌陀佛就算了,不行!重來!拐彎了,這想拐彎就分心了。這辦公室窗戶外邊來輛車,一嘀嘀,“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就過去了,不行!重來!辦公室外邊電話鈴響了,“南無阿彌陀佛”,不行!重來!媽媽推辦公室進門,“兒子,給你帶點包子”,不行!重來!也別生氣,是吧,有的是時間。媽媽送包子,怎麼辦?更得好好念佛了,去了西方不用吃包子,誰打擾我們呀。提起更高的警覺,隨緣吧,有這個媽媽,她又愛你,給你送點包子。妙用,什麼叫妙用,“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哎喲,是得好好念佛,念個佛,人都得送包子,你說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哪有這種事情?水、鳥皆流法音,你看印光老和尚說,“水鳥樹林,皆演法音”,你說那個殊勝啊!咱們能不好好念佛嗎?把媽媽送包子干擾這件事情,變成好好念佛的動力,不搞對立。
原來我不行啊,你看看老太太,你討厭勁兒,我正念得帶勁的時候,你怎麼一推門就進來了,你說好了嗎?你來!你不約就來呀?你看,許你西方無分呗!你肯定西方沒分!
我們回到這裡來:“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分成三段,我的體會,不是三口氣。當然了,三三四你可以一口氣念,他沒有說不行,但是他沒有說呼吸跟念佛之間數字的關系。我們老老實實聽印光老和尚說的,就是給他念得清楚、聽得清楚、記得清楚,就行了!具體呢,你說你願意把呼吸培養在跟這三段念連在一起,我覺得這又是夾雜,別再夾雜了,已經夠亂的了,別再把呼吸摻進來了!你看這三個清楚,這十二個字是本命元辰!你試試做到三個清楚,晚上根本不用吃安眠藥了,睡得特香!你根本晚上就不用吃飯,你根本就不餓!心情特別好!跟去西方沒關系,就覺得心裡透亮、舒服,妄念真是害人。而且吧你做到三個清楚以後,你就怕妄念進來,那種緊張,有些時候:哎喲,我千萬別妄念,我這已經十分鐘沒妄念了,你看,這個妄念又來了。你瞧,剛說別妄念別妄念了,又想這十分鐘的事了!你明白嗎?就怕這妄念進來,後來就討厭妄念了。你被妄念干擾以後,你覺得,哎喲,真是的,再來再來再來,是吧!有妄念,你不舒服,你覺得亂,你覺得腦子熱,你覺得懵。“妄念無處著腳”,“著”這個字什麼意思,渾濁的濁,發這個音,就是附著、加於什麼什麼之上。“妄念無處著腳”,這形容妄念落不下腳來。“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一心跟三昧什麼關系呀?印光老和尚說,淺則一心,深則三昧。你看,“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各位同修,一心不亂,時間長了你自已就得到。“耳”又表示肯定。這不含糊啊!那要是說一心不亂也許就能得到,那咱們就再說吧,您這三個清楚,有什麼必要遵從?他說,“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你自己就會得到,要一心不亂,那西方就有分了,沒什麼說的了。
“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早晨起來那個十念,“攝妄則同”,它們攝住妄念的效果是相同的。這個晨朝十念是慈雲忏主法師在宋朝為王公大臣的時候,因為政務太忙,沒有時間念佛,他發明了、創造了這十念法。這個晨朝十念,印光大師往下又解釋了,“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效果是一樣的,“用功大異”,花的功夫可差大了。“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大家注意啊,這一口氣是一念,“不論佛數多少”,不管這口氣念多少聲佛,你反正一直念到你沒氣為止,你別想著我這是第十八個佛號了,還是第十九個佛號了?你別想它,念完了氣,咱們再從頭來,第二口氣念,不論佛數多少。就是說,晨朝十念,它的具體做法是,“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很多朋友,我給了他這個十念法之後,他就說,胡老師,我這十句,有時候來不及,這一口氣不夠用的,這個晨朝十念花的功夫大,我們這個十念花的功夫小。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大家注意哈這一口氣算一念,你看,你念錯了!不用跟呼吸配合,一句佛號一次呼吸,甚至一句佛號你三號呼吸也行,它跟呼吸沒關系。
“此以一句佛為一念”,“此”就是我們這個十念法,是“以一句佛為一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念,跟呼吸沒關系。“彼唯晨朝十念則可”,“彼”就是那個的意思;“唯”就是只的意思,那個方法只在早晨念十念還行。“則可”就是便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若這麼念時間長了,二十、三十,這麼念多了,“傷氣成病”,你就落下病了。所以,這個十念法很重要,不能這十口氣念十句,你這沒完沒了那麼念,你就受不了了。我覺得,這都不用翻譯了,印光老和尚,寫得太慈悲了,非常非常清楚,“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你看,是活在當下,我現在念第六句佛號,就知道這是第六句,五句已經過去了,七句還沒來,“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我這個心就停留在第六句佛號上。“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念了十句,我知道十句。然後計算機回零,“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縱”縱就是即使,“縱日念數萬”,即便你每天念幾萬聲佛,“皆如是記”,都要這樣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不但能把妄念壓住,而且養神。我就是從養神這兒得到真實利益,真舒服啊,喜悅啊。所以,咱們淨空師父上人經常說,念佛這個,念阿彌陀佛,是上上禅、妙禅啊,說這個祖師大德形容形容,有這體會!養神啊!有時中午吃完飯,困了想睡覺,你就念佛,哎喲,這比睡覺可管用!公司商號有點問題、有點麻煩,你甭琢磨別的,你就好好念佛,哎喲,神清氣爽,心裡特別舒服,透亮!就和蒸了桑拿浴一樣,出了汗、運動完了一樣,一口氣能呼吸到底。最能養神,“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這個時候,我要停在這了,你那種至誠懇切就出來了,舒服啊!哎喲,這才哪到哪呀,這才念半個月,每天3個鐘頭就這麼舒服,這要到西方得多舒服啊!
這還了得嗎!這真實不虛!因為你老實干了,你就能得到真實的利益!然後回過頭來看印光法師、淨空老和尚他們這些人,你真的眼淚就下來了,太慈悲了,人家圖什麼呀?把這麼好的方法告訴我們,這麼簡單,現前得這麼大的利益,走的時候還去那麼好的地方,你就不好意思了,你真覺得慚愧啊!學了這麼多年,跟著他老人家,結果,就對他產生恭敬,從心底裡產生愛戴。原來我沒有,我覺得老和尚很偉大,是個偉大的人物,我有點敬畏,畏懼的成分更多,覺得在他面前,他象個照妖鏡似的,自己那舉心動念,他全都知道,那咱髒心爛肺那點東西,他全都明白,有的時候挺緊張、冒汗。現在不是了,現在開始慢慢覺得,哎喲,通過這念佛就覺得,要不是老人家在這,不是這麼苦口婆心,把這些印光大師的書印出來,這麼苦口婆心給我們講這麼念佛,我們今天怎麼能這樣呢?我們何德何能?博地凡夫啊,我們怎麼就碰到這麼好的六個字?就能有這麼大利益呢?你看我們也健過身,也吃過維C、各種營養品,什麼都弄過,怎麼就不靈了?怎麼這六個字,這才念半個月,就這麼舒服啊!念了一個月就這樣心情好哇。真的!印光老和尚說你要這麼念佛的話,從朝至暮,心內一團和氣!哎喲,這自然而然就跟員工沒什麼急了,跟媽媽、兄弟姐妹、朋友、坐飛機那的服務員,心裡舒服就發不起脾氣,就不會煩。就像跟人倒杯水呀、聊聊天呀,原來都不屑,心想你們都走吧,我要念佛啦,行了行了,就這麼著吧,趕快吧,打攪我。現在不是了,一團和氣,欣欣向榮,榮在哪裡?榮在西方,向往啊!一定要去啊!欣欣向榮,講的是植物對太陽呀欣欣向榮啊。欣欣向榮,覺得印光老和尚這麼形容得太偉大了,真是這種感覺呀!要好好念!現在越念佛越好,越念佛越舒服啊!誠懇、聽話,再回過頭看師父的《大經解》,明白了!啊!真願意了!真高興了!西方真好啊!這娑婆厭離嗎?厭離了!你說出去吃飯應酬,應酬什麼呀?不如好好念念佛,是吧!一到禮拜天沒什麼事,特高興,哎呀,下午這半天念念佛吧,晚上睡覺家裡人都睡著了,念念佛吧。
哎喲,你沉浸在這佛號當中,一團和氣,佛光歸注著你,你腳踩著蓮花,然後這個你心專一,全都是阿彌陀佛一點妄念沒有,那大家說會耽誤事嗎?不會!真的不耽誤,真的!妄念只會給你誤事,念佛不會耽誤事,耽誤的是你的妄念給你耽誤,所以最能養神。
“隨快隨慢”這四個字講的是速度。我體會就是:今天睡好了、吃好了,精神飽滿,就容易產生妄念,精力充沛呀,睡好啦,不容易打哈欠,這個時候就稍微慢一點,因為你精力充沛呀,掉舉呀。掉舉:對於外界或五陰之境心裡面不能保持寂靜、安靜,總是動搖,不能穩住心神,能障礙人的禅定。它常常和“悔”在一起,所以往往二者被合稱“掉悔”。這個時候,你就要慢,“南-無-阿-彌-陀-佛”,就勒住它,它興奮你不能跟著興奮,要慢。快呢?困、累、公司事兒多、出現了麻煩,不順心的事、不順心的人出現了,念快點,步子邁大一點,“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你就不讓它進來。40分鐘以後,我的體會,就淡然了,這事沒什麼,真過去了。念了幾個月以後不用40分鐘了,基本上沒有太多讓我說需要快念佛、需要大步走、需要肢體上的動作多一些來把妄念壓下去,上來就很慢,幾乎就跟不走一樣,可能念三句佛號,想起來該走一步了,那很自在、很自在啊。兩個手搭在肚子前面,有一搭無一搭的,“南-無-阿-彌-陀-佛”,舒服,太舒服了,“隨快隨慢,了無滯礙”,滯礙就是妨礙,沒有防礙。“了”,這個字的意思是說全,全無妨礙,了無妨礙就是全無妨礙,沒有關系。
“從朝至暮,無不相宜”。這個宜就是合適、適宜。你早晨念也行,晚上念也行,沒有不合適的時候。沒有說一定要早上念、一定要晚上念、一定要坐著念、一定要躺床上念、一定什麼時候念,不用,你說這多好,這個方法!
我忙一天了,今天是不錯,出了差了,從香港回北京了,咱們念念吧,飛機上念念吧,坐出租車上念念吧,沒問題,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較”就是比較,比較掐珠記數的這種方法,又回到掐珠記數,大家注意,因為很多同修都在掐珠、在記數。“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給你帶來的利益,“殊”就是不同,“天”就是大的意思,天大、地大,天殊。你看,這是印光老和尚說的,“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你還掐珠嗎?你還記數嗎?你不是自敗家門嗎?你不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嗎?“彼”,就是那個掐珠記數的方法。“則身勞而神動”,身體勞,沒完沒了地跟那掐,神在動,你的心在琢磨這個珠子。“此”這個十念法,“此則身逸而心安”。“逸”是安閒、安逸,身體安閒、安逸。這個安字講心很安靜、很安定、安逸。此則身逸而心安,很安逸。逸指身體,安指心,身心都得到安逸。
“但作事時”,“但”這個但字,不是但是的但,是不過的意思。“但作事”,不過做事的時候,你比如說切菜、比如說打電話,打電話不說了,打電話一般念不了佛了,是吧?你切肉,不不!咱們吃素的人不切肉,咱們切茄子、包餃子、坐出租車,這都是做事時。“或難記數”,“或”是也許的意思,也許記數太難了,他考慮到這個情況了,“則懇切直念”,你就別記數了,你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就一直念下去,懇切、認真,就這意思,當真地念。
印光老和尚說,大小便利都得念,上廁所都得念,大便小便都得念,我覺得上廁所念特別好,你上廁所還琢磨什麼呀?你上廁所還耽誤什麼事?咱們從七點醒,到晚上十點鐘睡覺,這一天這15個鐘頭,一小時去一次?一次一分鐘?不得了呀,這功夫!你真能把衛生間的時間,用來這麼念佛,了不得了,真了不得了。
老和尚曾經講過九念法,早上三遍、中午三遍、晚上三遍。你要真是把上衛生間的時間利用起來,那可真不得了。印光大師修學之猛,念佛之利,人家干這個,大小便利皆不放過!我們要做呀!要學呀!你說你上廁所你還忙什麼呀?別忙活了,就忙忙佛號呗!但是不能念出聲,還用這十念法。刷個牙,現在大夫講口腔衛生。我前一段時間拔個牙,人家說你刷牙得五分鐘。我說,謝謝您,5分鐘有事干。他說,很多人特煩,說刷牙,又得用牙刷掏牙縫,還得轉著圈刷,把牙龈都得刷出來,最少要5分鐘。西方極樂世界不用刷牙,水鳥樹林皆流法音,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牙科醫生跟我們說了,要好好刷牙,聽完這句話後,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怎麼念?刷牙這5分鐘念!我每次刷牙都超過時間,一直到刷疼了,哎喲,該停下來了。他們說很多人堅持不了,為什麼?妄念太多嘛,又想著刷牙、洗臉、刮胡子,馬上上班了,咱不,不是五分鐘嗎?挺好!“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三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是三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個,上邊右半部刷完了,再上邊左半部,“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個,然後裡邊擊垮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是十個,這十、二十、三十、四十,上邊外邊這是二十、裡邊二十,四十,下邊四十,加起來八十。
不得了!衛生間裡有菩提道場唉!衛生間裡有佛光啊!你別浪費時間啊,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你刷個牙你還琢磨什麼呀?刷牙這段時間念念佛行不行!刷牙這點時間你換來多大的利益啊,能到西方,你都不願意干,你是聰明人嗎?《弟子規》上說“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你說你自暴自棄啊!我就說咱們這兩條吧,上廁所跟刷牙,洗臉也如是啊!擦油也如是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三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又三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個,挺好,北京冬天干燥,往身上擦那個護膚霜,你就擦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說我記不了數了,我這大腿這癢癢,那有瘡,那就直念,不是說了嗎?“但做事時,或難記數”,那直念呗,念完了,他說了,“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
“作事既了”,做完事了,“了”就是完的意思,“了生死,出三界”,這個“了”就是結束、完畢,“仍復攝心記數”,再恢復到攝心記數。
看來記數這個方法,是老和尚非常非常重要的方法,能記數就要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這是《周易》上的一句話。《周易》說,“憧憧往來,朋從爾思”,“憧憧”這個字的意思就是往來而不停的樣子,他在這形容妄念。憧憧往來者,這個“者”是我們的妄念。朋的意思是同、齊的意思;從是順從、聽從。都順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都服從於這個專注一境的佛號當中。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矣”語氣詞。大家明白這意思,這是《周易》上的一句話,“憧憧往來,朋從爾思”,來來往往的人,都符合你的心思,都服從你的意思,這個我不太懂這句話什麼意思?大概是這個意思。“爾思”,“爾”是你的意思,你的想法大家都服從。無論誰來了,或者什麼事情出現了,都符合你的心思,聽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
“大勢至”是大勢至菩薩。“謂”是說的意思。“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這就是大勢至菩薩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這裡邊有密意!什麼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誰能解釋清楚?這是剛才我們說的,以上這部分,這沒含糊啊,這十念法是第一的。
“利根則不須論”,利根的人咱就不說了,論就是說、議論,不說了,不討論了。“若吾輩之鈍根”,他又把他自己放成鈍根。就是說我們這一輩的鈍根人,“捨此十念記數之法”,如果放棄這個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這有含糊嗎?一點都不含糊啊!“若吾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這裡的“大難”重復了兩次!不可能了,就是說沒戲了!這是大勢至菩薩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入三摩地,斯為第一”,如果不這麼做,你想達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你就別琢磨了,這是誰說的?大勢至菩薩!印光老和尚是什麼人哪?這就不用講了。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你又必須知道,這個“此”是指這個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你要說簡單,“淺”就是簡單,不就六個字嘛,這誰不會?孩子都會,會說話的人就會,有文化沒文化都會,鈍根利根都會,三根普被。深呢,戒定慧三學都在裡邊!他不是說了嗎?“業消智朗,障淨福崇”,這不就戒定慧嗎?你念佛的時候,是不是持戒?你看你腦子不能想別的吧,記得清清楚楚,這是意地,意根攝住了吧。身口意嘛!嘴呢,嘴裡念佛,身體呢,耳根,身體的一部分,聽,身口意,這三業清淨吧,這肯定是清淨啦。是持戒嗎?你還琢磨得了別的嗎?你還有什麼妄念、分別、執著、妄想嗎?戒在裡面了,你說多深啊!因戒得定,那定就有了,六波羅蜜前五波羅蜜都是修福啊,第五波羅蜜禅定為福中之最呀!佛在《華嚴經》上講最大的福是什麼?是定啊!福崇啊,念佛能使你的福氣增長啊,為什麼呢?念佛是最好的得定方法!師父說了,“無上深妙禅”!誰不想要有福?你看,因戒得定,因定得福,你有了定能不開慧嗎?慧在哪裡?慧在定中!定在哪裡?定在慧當中。止觀不二,你說深不深。不用消業,一生補處,你說多大利益!這一輩子,你這一生就拿下來了,後補佛哎!初住菩薩,一分身,就一百個三個大千世界,你就可以化現度眾生了。你到了那兒以後,師父講是七地、八地菩薩啊,得了嗎?深到什麼程度?這六個字!“即淺即深”,你說它是止嗎?是止,咱們說修止觀,你止住妄念了。咱們學了《華嚴奧旨》知道妄念一停,萬相齊現!所有的東西,都應在這自性當中!你沒有不知道的!根本智就有了,後得智不用說了。你說它多深!就這四個字,“即淺即深”,那就是印光祖師說的,塵說、剎說、熾然說、無間說,十方佛菩薩說,說多少年,不停地說,滿懷激情地說。塵是空間,剎是時間,時間空間全占滿了說,也說不完,就這六個字。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小吧,小到就六個字最能養神,這個利益,舒服,一團和氣、心情愉快、身體健康,這是小。即大,大到什麼程度啊?大到您成佛。“之不思議法”,你也別琢磨了,你琢磨你也琢磨不明白!不可思!不可議!你看,“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別再琢磨了,老實!聽話!真干!老老實實地,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就拿下來了。
“但當仰信佛言”,“但當”應當的意思,你應當仰信佛言,“仰”表示尊重的意思,這個信可不是一般的信,你要相信佛說的話,你看這密意又出來了,這誰說的呀,“仰信佛言”!他這個十念法就一篇,他是給一個居士的回信當中寫的,他要是展開了,老和尚說這是佛言,他從哪兒得到這個佛言?這鬧著玩的嗎?“但當仰信佛言”,這是把所有包袱,都給你抖盡了!一點都不含糊!這是佛說的話!“切勿以己見不及”,“勿”就是不要,“切”就是千萬,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見解達不到這種程度,“及”就是到、至的意思,“遂生疑惑”,“遂”就是於是、就生、就的意思,於是就產生了疑惑。“致多劫善根”,“致”是導致,“多劫善根”,不植德本,不遇此法,累生累世,積了大德性,你才能碰到這個法!導致你多生多劫的善根“由茲中喪”,“茲”是指示代詞,表示在這裡、在此地,喪失掉了,“喪”就是喪失、失掉。“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從這裡喪失掉了!你不按照這十念法,你的結果是什麼?是“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還含糊什麼?“不能究竟,親獲實益”,不能最後得到真實的利益,“為可哀也”!這種現象,太可哀了,值得同情,太可悲哀了。
“掐珠念佛”,又回到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唯”只有,“宜”適合,只有適合行住二時。走和站的時候你要想掐珠,您非要掐珠!您不掐珠不行!他說“唯憑心記”,您不聽話,您說您非要掐珠,不掐珠您攝不住心。他也說了,“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這兩個時時間你可以掐珠,“若靜坐養神”,如果你是靜坐,在這念佛、奍神,你累了,坐在那念佛、奍神,“由手動故”,由於你的手在動,“神不能安”,你的神不安,心思不安,“久則受病”,最好就不掐了!
“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這個十念的記數方法行住坐臥都可以采用,沒有不合適的時候。“臥時只宜默念”,躺著的時候不要出聲,可持金鋼念,嘴動或者心裡默念。我現在念久了,不知道什麼時候這佛號就出來了,就好象老有個背景音樂,在你的耳朵裡頭,“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些時候,坐出租車,沒想著念佛,哎,他就念上了!念上了還緊回來,人家主動念了,咱得聽得清楚、記得清楚呀,這是第幾聲佛號?就算它第一聲吧,從這開始記數,哎,念得太快了,你念慢,因為剛跟出租司機聊完,我來的路上,“阿彌陀佛阿附”,突然想起來了,這佛號出來了,趕快念佛,“阿彌陀佛”,第三個,“阿彌陀佛”第四個,“阿彌陀佛”第五個,司機在說什麼話,就聽不見了,耳根就攝住了。行住坐臥,皆無不宜,你說這個方法多方便,要不說他是佛說的!凡夫哪兒能發現這麼好的方法?“臥時只宜默念”,臥的時候默聲地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首先是不恭敬,你躺著,佛站著,你歇著,他來度你,你躺著合適嗎?人家可以不來呀,你不是要念佛嗎,你這樣態度,能念得了佛嗎?能有感應嗎?揉著眼睛,打著哈欠,你還在這兒念?!是吧?!“一則不恭,二則傷氣”,臥著的時候,絕對不能出聲音。最後老和尚說,“切記切記”,一定要記住、一定要記住,諄諄教誨呀,切記切記,一定要記住、一定要記住。
這個十念法到此就講結束了,我們回顧這十念法有兩個重復:“大難大難”、“切記切記”,怎麼啦,捨此十念法,欲生西方,大難大難,那怎麼辦?對這個方法要“切記切記”!你說慈悲到了極處吧!
這個十念法是出自於《印光法師文鈔》上冊正編《復高少麟居士書四》,這可能是給他寫的第四封信,書是信的意思,我們可以查到這篇原文。我再從頭到尾給大家念一遍,我們復習一遍《印光法師十念法》: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谛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
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淨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印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
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臥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
念到此就就結束了。我們說十念記數這個方法念佛,為什麼要這麼念?來不及了,真的來不及了!一切都要放下,老老實實地,別再泛泛然了,別再飄了,別別再猶豫不定了,這個時候是印光老和尚講的“千鈞一發”之際,我們能不能提起警覺?
所以,印光老和尚在《文鈔》當中曾經說,“舉凡六根所對一切境界,所謂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見聞覺知,聲香味等,何一非闡揚淨土之文字耶?”,仙台地震,日本這個,闡揚淨土文字了嗎?我們看《佛說阿彌陀經》人家那是什麼?“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那是那個國土,此土眾生呢,聽到什麼應該皆發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呢?你聽到仙台這個地震、海嘯、核輻射,你生起來這個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了嗎?你升起來了這就叫念佛人!這就叫回向西方,這叫常時回向,所以我們不是去打佛七才叫念佛。 “聞此聲已,皆悉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你生起來了沒有?哪兒不是菩提道場呢?一定非得我抽出時間來念佛我才是去西方嗎?《印光大師文鈔》開篇有一段話說:“念佛不懇切不知娑婆苦不知極樂樂爾”,這一句話就把我們的病根說出來了!你為什麼念佛不懇切?不知娑婆苦不知極樂樂!娑婆怎麼個苦法呀我覺得挺樂的呀,啊電燈空調車子地鐵自助餐,佛七、中峰三時系念,來香港看老和尚,多樂呀!極樂樂,樂在哪兒呀沒感覺,為什麼呀?為什麼不知道娑婆苦極樂樂呀?你要知道娑婆苦極樂樂你這懇切心就能出來了你就好好念佛啦,為什麼呀因為你有業障!你以苦為樂這不是障礙嗎!認賊作父你不是障礙嗎?怎麼消障?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唯在一聲佛號之中,你念著念著就知道娑婆苦了念著念著就明白極樂有多樂了,為什麼,“此乃不思議之妙法”,我也說不清楚。你也別琢磨啦,不要到別人嘴裡討說法,你念到至極,能所兩忘,能念和所念全都不存在,那時候相對一笑,說不出來,自有開懷之日,我們每一個念佛人都期待這一天,捨此十念之法,萬難萬難!
今天時間到了,先給大家就匯報到此地,希望大家呢,能認認真真的,落實我們淨空老和尚的六個字:老實聽話真干,落實在印光法師的十念法上,謝謝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