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長者,他一生也是謹言慎行,後來晚年六十多歲,他的太太先離開他了,他就想要娶一個二十歲的女孩,大家想,那個都可以當他孫女了。所以人假如沒有很慎重去經營晚年,有時候會晚節不保都有可能。當時他的兒子,自始至終都持反對的態度,因為他也知道他父親非常重視名節,那可能是一時控制不了自己的意志。他兒子一直堅持反對意見,他父親很生氣,還打這個兒子,這個兒子真不簡單,做到《弟子規》講的「號泣隨,撻無怨」,打了還是不斷的堅持勸他的父親。後來他父親沒有這麼做,可能也顧及家裡這些孩子反對這麼強,他就放下了。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他算是真的比較冷靜下來,主動給他兒子感謝:前一段時間你的堅持,讓父親沒有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這一段話,除了提醒一個領導者要能納谏之外,我們為人子、為人臣,我們人生很多的角色也都有本分,要勸谏父母,勸谏身邊的長者、親人、朋友。所謂「親有過,谏使更」,這樣子五倫關系才能圓滿,才能盡到一分忠心。所謂「教人以善謂之忠」,這在《孟子》當中告訴我們,不能我們的親朋好友有過失,我們都保持沉默不勸這就沒有盡一分忠心。《弟子規》上也提醒我們,「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十三集) 2011/9/3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