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群書治要》的注解裡面講,「行善在己,不在人」,所以求之在己,自己的念頭、一言一行是自己決定的。在《論語》當中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道、真心離我們並不遠,我們轉成正念,我們就在仁道當中。進一步讓這個仁慈之心能夠保持下去,那怎麼保持?那要精進用功。學習不可以懈怠,每天讀經、聽經,這正念才能夠分明,不能打妄想,一松懈,妄想就紛飛了。「人身正氣稍不足,邪便得以干之」,正氣沒有提起來,這些妄想、習染就上來。那在處世當中確實提醒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貪瞋癡慢,念念為對方著想。接著我們看到,顏回掌握了恢復明德的道理,「克己復禮」,接著問說如何下手?
【曰:請問其目。】
這些細目要怎麼做?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其實這四句詳細說明,就是《弟子規》,「彼說長,此說短」是『非禮勿聽』,「非聖書,屏勿視」是『非禮勿視』,「話說多,不如少」、「奸巧語,穢污詞」是『非禮勿言』。這是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我們講非禮之言語是不自重,也不愛人。還有『非禮勿動』,起心動念都要在誠敬、仁義當中才好。我們看接著顏回講,「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回夫子很謙虛,說他雖然不是很聰慧,但聽了這麼寶貴的教誨,也會非常恭敬的去實踐這一段教誨。這是注解裡講,「敬事此語」,敬就是學了之後扎扎實實的去落實它,然後「必行之」,必定要把它落實好。
摘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四十八集 201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