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寧願玉碎也不願瓦全。’就是說,自己得不到的東西,也不願被他人所得。這是人類的劣根性,每個人往往都有自己的隱私。當自己的隱私被人揭開而不能隱瞞下去的時候,往往都是惱羞成怒而做出很可怕的事情來,這也是人類劣根性!是誰的過失?該怪揭開的人或是怪自己有隱私?雙方若是任何一方理智一點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最好就是人人都有理智或人人都沒有隱私。
從前有一位農夫養了二百五十頭的牛,他每天早起晚睡的照顧牛群,他為照顧這一群牛,有時連飲食、睡覺都忘了。一切精神都放在這群牛上,他如此的刻苦勤勞,最後終於成為本村最富有的農牧家,牛群也生存在這優美的環境上過著舒舒服服的日子。
有一天山上下來一只猛虎,闖進了這塊優美的天地,攻擊這群養尊處優的牛群,牛身雖大但欠靈活又笨,終於被這只猛虎撲殺了一條牛,老虎飽餐了一頓,就悄悄地離開了,這位農夫發現了牛被殺時,老虎已經不知去向了。
牛主人不但不設法保護牛群的安全,竟向牛群發牢騷地說:‘我的牛是完整的二百五十頭,如今已被虎噬食了一頭,就像玉壺上有了裂痕一樣,還有什麼保存的價值?’心裡很懊悔的自言自語,‘當初為什麼要花那麼大的資金去買牛呢?為什麼那麼辛苦的去開辟這麼廣大的牧場呢?如今已不能完整了,留它有什麼意義。’
他低頭的沉思了片刻,最後終於作了決定,從其歷年來所飼養的牛驅遂到山巖陡壁,萬丈深谷的邊緣,一只一只的推下去墮落山崖深谷,最後二百五十頭都推完死了,自己才揚長而去。
出家人受持二百五十條戒,沒有用心護持,不意的毀犯了一條戒,他不思忏悔,反而想:‘既不能完整的守戒,不如多毀幾條戒,或把清淨戒都統統毀犯了,不但不成為一個出家人連一個在家居士都不如,不是和這位農夫把辛辛苦苦養的牛群都推下山崖一樣嗎?
人的智識是高高低低,參差不齊的。人的善惡忠奸也是相差懸殊的,人的行為邪正也是差別很大。人的心更是千變萬化,所以欲認識一個人的好壞很不容易,古人說:‘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有的人很有智識,也很有學問,可是做事卻是做那些愚蠢無知的事,有人雖沒有什麼智識學問,可是所做的事情卻是合情合理的。所謂‘上上人有下下智,下下人有上上智’是也。
為什麼人心會千變萬化呢?又為什麼上上人會做下下智的事情呢?一般人說是命運使然,有的說是神鬼使它這樣。佛法說,一切都是業力使然,因為我們過去無始以來已積集許多善惡業,其善惡的業力生起現行,遇到什麼環境,即引發什麼業力出來。所以雖是上上智的人也會做出下下的行為來,或一下子善,一下子惡的行為。
是故學佛,須先學正知正見,譬如欲往某某地必須先認識路程一樣,盲目的亂撞,不但不能達成目的,還離目的地越來越遠呢?就做人處世亦要有正知正見,才能避免作惡造業,修行用功更是應修習正定才能開發智慧。否則走入魔道就‘一失足成為千古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