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是佛教徒的基礎入門。皈依是皈投或依靠之意,寄希望依靠三寶的力量而得到護佑。三寶指佛、法、僧,佛為覺悟者,法為教義,僧為延續佛的慧命者。
因為人的根基不同,皈依三寶的心態也就不一樣。在我們漢地,有的人為了得到三寶的保佑而皈依;有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心願而皈依;而有的人稀裡糊塗,旁邊有人勸他,他就皈了依;當然,也有為了尋求解脫、為了利益眾生、成就佛果位而皈依的。
《菩提道次第廣論》每個人的根基不同、心態和思想動機的不同,皈依包括上士道皈依和上士道行者皈依心態;中士道皈依和中士道的行者的心態;下士道皈依和下士道行者的皈依的心態。
下士道皈依的心態是什麼呢?
下士道行者皈依的心態,也就是他修行追求的目標,來自於觀修三惡道的痛苦,並產生大怖畏;通過五戒十善清淨,以使能夠感得人天善果;也就是希望來世繼續得到暇滿人身,聞到正法,值遇到善知識,得到上師三寶的加持。他沒有發大願、沒有發菩提心,對世間的利益所求要更多一些。比如,希望有個好工作、家庭和睦、有個好婚姻等等;相對來說,有這樣心態的女眾比較多,當遇到心裡非常浮躁、情感不和、老公有外遇了、生意賠本了、買賣不順當、工作不順心、身體不舒服、不健康時,她就想得到三寶的幫助而皈依;這樣,她的心裡有個寄托、有個依靠;特別是初學者,大多是以這種懷著求回報的心態來皈依的,那以這種心態皈依的下士道的皈依。
對於這類皈依的人,三寶對他有沒有加持力?那也是有的。不是說沒有,但是相對來講,得到的加持比較小。因為持什麼樣的發心,將得到什麼樣的果,他就是為了獲得人天福報而皈依的,這就是他們皈依的心態。
中士道是以什麼樣的心態來皈依的?他的思想和他的動機是什麼呢?
有些人來到寺院皈依三寶,是因為他不但覺得三惡道是苦的,其他的道也苦;在人道有生老病死苦,三苦,六苦,八苦,愛別離苦,天道也有死苦,他認識到生命無常,整個輪回都是痛苦的;他想得到快樂,他想擺脫痛苦、脫離輪回,他不想在這個輪回裡不停輪轉,他希望得到永久解脫,能夠達到阿羅漢、緣覺菩薩的果位。這樣的人發願就是為了他自己,他的心態比下士道要高一些,價值概念和思想的見解等等也要比下士道高一些,他的所求也會得到三寶的加持,以這種心態來皈依的就是中士道的根基,這是中士道的發心。
上士道的發心是什麼呢?他來皈依的目的是什麼?
他們不但認識到自己在人間的苦,還觀察到一切輪回的眾生也都沉溺於苦海遙遙無期;知道一切眾生皆是自己往昔累生累世的父母,在猶如火坑的苦海裡,哪怕一個小時、一分鐘、幾秒鐘甚至一剎那都非常痛苦。那咱們想一想,饑渴之苦的餓鬼道;寒熱之苦的地獄道;每天都爭斗不息的阿修羅道;互相殘害、被人役使之苦的畜生道;不得不面對五衰痛苦的天人們;六道裡面的一切眾生都在痛苦中煎熬,那上士道的行者的皈依不但自己要解脫,更是發大願,為了盡虛空遍法界的如母眾生都能夠脫離六道輪回獲得最究竟的解脫而發心皈依、誓願成佛!我願意承擔一切如母眾生的災難和痛苦。這就是上士道皈依的發心。
上士道、中士道和下士道皈依的心態、心量不一樣,思想動機不一樣,願力不一樣。
下士道的思想動機相對范圍較小;中士道的發心比下士道稍高;上士道發的大願,比中士道的發心高。
三士道皈依的心態大家都清楚了,現在,你們反思一下自己皈依佛門的目的是什麼?觀察一下自己的相續,皈依時是持什麼樣的心態去的?首先要把這個弄清楚,這是非常重要的;然後再去皈依。
剛開始我們可能為了想得到世間的福報,以下士道的發心和動機去皈依;現在明白了,就要調整自己的動機和心態,進一步提升自己到上士道的境界中,這樣,皈依的戒體才是非常好的。
大家已經知道皈依是入道之門;沒有皈依三寶之前,我們說自己信佛,來到寺院裡燒香拜佛,這都是非常好的,但是還沒有真正成為佛的弟子,所以要皈依,這非常重要!進入佛教就是從皈依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