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的學問】
孩子要有好老師
第六集(上) 讀書為什麼
班主任:老師好。
陳老師:大家好。【孩子要有好老師】這個特別節目進行到這一集,大家都非常關心一個問題,讀書的目的。古人告訴給我們,一句話講得很明白,叫「讀書志在聖賢」,這就是讀書的目的。我們古往今來看到那麼多的大聖大賢、文臣武將、傑出的豪傑,還有高僧大德,統統地,就是儒釋道的這個教法,就是這一個目的,「志在聖賢」。所以他一開始就發願,就有這個志向,非常明確,聖賢。聖賢有個特點,什麼特點?在佛法叫明心見性,那麼在儒家,這個人通達明了。你看孔老夫子講「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他到七十歲的時候的境界,可以說他進入到自由狀態,「從心所欲」,但是不破壞規矩。聖賢境界對自己能帶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種大喜悅,對於家庭它能整齊和睦;對於國、對於民族,它可以復興,讓天下太平。大可治國,小可安家,自己身心和諧愉悅,這讀書的目的真管用,他不是書呆子。所以說在傳統文化學校,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首先要明白孩子為什麼要讀書?跟文憑沒關系,跟才藝,說琴棋書畫,有這些技能,這些都不重要,聖賢第一。聖賢可以做萬人、乃至於天下人的榜樣,他是做這個的。所以說「讀書志在聖賢」,要常常地給孩子們講,這是你唯一的目的,不為別的,功名利祿,「君子謀道不謀食」,不是為了好吃的、好喝的,那個教不出來。
班主任:很多人他認為聖賢就是道德的楷模,就覺得聖人或者賢人是我們道德上學習的模范,但是聖人和賢人他跟我們實際生活有什麼關系?跟每天的日常的生活、跟社會的安定有什麼關系,他並不了解。事實上,聖賢他最重要的一個作用是干什麼的?聖賢是干什麼的?當然,他的道德上面已經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但是他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件事情,就是推己及人,就是把自己所明白的這些道理要讓所有的人都知道,要讓所有的人都去落實、都去做,這樣就能家庭和諧,天下太平。
陳老師:對,你說怎麼及人?把自己有的讓別人也有,佛陀在這個方面只用了四個字教育天下人,就是什麼呢?「為人演說」。演就是自己演示出來,身教;說是言教,他要上課,所以聖賢是老師。
班主任:對。聖賢一方面他通過教學來把這些道理演說出來,另一方面他也通過,比如說,有的讀書人他會出來做官,他會擔任社會上的各種職務,從事各種行業,那麼在這些日常生活中給大眾、給老百姓做出榜樣,教導他們。所以以前我一直有一個困惑,就是你看過去的這個官員他都是讀書人,說十年寒窗苦,十載寒窗,然後考試一舉成名他就可以當官,就可以去直接上任,就可以去治理這一個地方。那現在你看看我們很多這些大學畢業生,或者是研究生。
陳老師:博士。
班主任:對。他們出來以後,要從很初級的科員做起,做很多年,他可能才能積累管理一個地方的能力。那我當時很困惑,為什麼這些讀書人他一讀完書他就會治理地方呢?他就會做這些事情呢?當我學了傳統文化以後,我讀了這些聖賢的經典,比如說四書五經的一些內容,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四書五經教的不是別的,就是怎麼把聖賢的道理在你的家庭生活中,在你的執政的生涯中,怎麼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社會的各個方面來運用,來使用,原來讀書人他學的是這些。
陳老師:你看【論語】裡講「其身正 不令而行」,就這短短的這麼一句話,幾個字,他在小的時候他就知道,我是家裡的長兄、長子,我一切都要做最好的榜樣。話又說回來,一切都是安守本分、合乎自己的人倫身份的,這就叫正。我自己都做到了,「不令而行」。你看他就有感受,我的兄弟姐妹、這些晚輩們,我都給他管理得好好的,所以他在五歲、八歲、十歲,他就有治家的經驗。靠什麼呢?就這一句話就行,那【論語】厚厚的一本書,你想想要都做到那還了得了!所以【弟子規】它是一個一個的小的很詳細的規范你的舉止坐臥、起心動念的戒條。像【論語】、【孟子】這都是經驗,等到他十幾歲的時候,我們看古書,古人就是這樣,這個時候他已經爛熟於心了,就像你們所講的,他日常生活當中就是這麼做的,十幾歲他就有治家的經驗,至少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天天身體力行。到二十多歲,到了太學,國家辦的黨校教給你怎麼做官,這些從政的經驗他又有了,然後稍加訓練,他們也去實習,我們看古書裡有這個記載,明朝、清朝它都有,太學生都出來要實習,到國家的各個部門。實習之後他就馬上就可以落實,把他小的時候怎當哥哥、怎麼帶著兄弟姐妹的方法全部用在教化一方上。所以說做官第一件事情是教育,是教育家,這個他不懂不行。教育家不是言說,而是身教,從小兄弟姐妹就看著他,他就表演給大家看,不用發命令,自然大家都去做,「其身正 不令而行」,他從小他就知道以身作則,這孝子,「兄弟睦 孝在中」。所以說好官員到哪裡去找?忠臣出於孝子之門,這是真理,傳了千百年沒有改變過。現在的官員為什麼不行了?他不知道怎麼為人子、怎麼為人兄、怎麼做晚輩、怎麼做學生,他統統都不知道。學到的都是什麼呢?大學裡教的知識,知識這個東西都屬於常識,翻字典,背下來,考試都可以過。但是跟他的靈魂,這是我們現在人常說的,就跟這個人的內心、起心動念、跟他的生活習慣,換句話說,跟他的德行、跟他的所作、所為、跟他的志向、人生方向,跟他的價值觀,再跟他的德行、學問、能力一點關系沒有,而且都是相反的,你爭我奪過來的,自私自利,被溺愛過來的,他怎麼可能做父母官?父母是什麼?這一個地方的人都由我來領導、來保護,就是「作之親」,都由我來教育,「作之師」,多高的使命!從古以來都是這樣,你看從周一直到清末,統統做官的都是這三個身份,叫君親師。現在人為什麼不會做了?你說得很對,他壓根就沒聽說過。小的時候貪嗔癡慢疑過來的,自私自利過來的,這怎麼能當好官員!怎麼能當好醫生!怎麼能當好校長!怎麼能當好老師!官員那都太高了。所以「讀書志在聖賢」,它就告訴給你聖賢從哪裡來?從書裡來的。所以說你們一定要常常跟家長、跟學生要講,為什麼要讀書?這個道理弄不清楚,上傳統文化學校學什麼?志不同,道不合,你求名聞利養,讓孩子將來是財色名食睡,讓他將來掙大錢,你上這來干什麼?
班主任:老師,我們在接觸學生的過程中也發現這個問題,現在普遍的孩子是不喜歡讀書的,不願意讀書的。那我們感覺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不知道為什麼讀書,或者說他沒有志向,沒有目標,也沒有理想,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且現在社會的風氣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比如說古人教我們「讀書志在聖賢 非徒科第」,但現在是恰恰相反的,現在讀書好像所有孩子的價值觀裡面讀書就是為了考大學,那不考大學我讀書做什麼?
陳老師:你問問他們家長,問問孩子,考大學為什麼?那是手段,目的是什麼?大房子、別墅、好車,一切人間的這些享受我們家都能得到,全部是為了口腹之欲、名聞利養。這能出來好人嗎?什麼叫好人?為了這個家能夠光宗耀祖,出好人,出了不起的人,出有出息的人,造福天下,他是這種理想,他不是為了什麼吃喝玩樂、住大房子,不是這個。
班主任:而且在古代我們發現市民的順序是士農工商,就是讀書人是占首位的,但現在就像您講的,現在是商商商商,全部都把商人排在了首位。
陳老師:讀書人也是商人。
班主任:對。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中就是大家覺得讀書沒有什麼意義,包括我們念書的時候也是這樣覺得,你讀那麼多書,你又賺不到錢,你還不如找個好工作,你還不如自己創業呢。
陳老師:還不如出去當歌星,到卡拉OK、到酒吧裡唱唱歌,比你這個苦讀書的那有錢有得太多了。
班主任:都是因為我們之前做的那幾期節目裡面的那些基礎的教育沒有落實,如果他受過這種啟蒙的灑掃應對的教育、五倫的教育、心術的教育,他就不會有這樣的情況。
陳老師:現在的問題是什麼?是舉世都不要這個。都要什麼呢?大家一見面先看臉蛋,你看看她整了容了多好看,先看看你穿的衣服,然後再看你坐什麼車。【弟子規】裡教「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不要比這個,那比這個有什麼不好?講究這個、人生的方向是這個有什麼不好呢?這是墮落。人類社會比吃比穿、比享樂,以這個為目標,這個會怎麼樣呢?讓整個的人類世界最後趨於萎縮、形同禽獸。你看那個動物你仔細觀察它,吃飽了就睡,睡飽了就玩,玩餓了又去找吃的去了。大家在一起沒有道義,只有享樂,在這樣的一個社會之下,這一家人渾渾噩噩,沒有出息。所謂我們講燦爛的文明滅掉了,大家不以為然,這有什麼了不起?你看我,有這麼好的車,這麼高的官位,天天吃喝玩樂,你就想一想,什麼叫墮落?這就叫墮落。現在把這個當成進步了,多可怕,就等於朝著毀滅的方向努力。
班主任:我們現在就看到了這種墮落的禽獸世界,實際上真的它就像禽獸世界一樣,是你死我活,它是一個血塗世界。
陳老師:所以說我們看到現在這些亂象,根本的原因在什麼?不讀書。讀書,讀也讀錯了,為什麼?現在有好書嗎?我們現在把話說回來,傳統文化學校所教的都是聖賢的教導。所以過去常常講「萬般皆下品」,它不是看不起人的意思,是境界太低了,「惟有讀書高」,書是什麼呢?聖賢的經典。所以過去沒有壞書,「非聖書 屏勿視」,你用不著這麼做,為什麼?所有不好的書國家全部都把它毀滅掉了,把它銷毀掉了,根本讓你看的機會都沒有。現在是好書沒人倡導了,很難找得到了,你到外邊去看,你去看那個書店、報刊亭,除了露胳膊露大腿的,就是這些殺盜YIN妄的東西,把孩子們全教壞了。
班主任:這個確實是很可怕的,老師。我們在大學的時候,大學的宿捨在第一層就會有一個書吧,書吧裡面放的是什麼呢?全部都是小說、漫畫,包括當代影星怎麼樣,當代時尚雜志,全部都是這些。
陳老師:你看看那些漫畫,從日本進來的很多,全都是暴力的。那有的那個孩子因為看了奧特曼,他就可以打人,他就可以知道拳頭硬,我是變形金剛,我就是老大。從小教給什麼?崇尚武力、暴力,不知道德行、不知道禮讓。
班主任:所以現在的孩子他們也在讀書,但是他們讀的這些書全部都是污染他們身心的,全部都是這樣的。所以我們就發現現在很多孩子也好,包括我們這些大學生也好,出來之後腦子裡面全部都是混亂的,話說不明白,事情不會做,然後滿肚子裡面沒有一點點書生的味道,或者書卷氣,全部都沒有。
陳老師:你讀了五年大學是吧?
班主任:對,我讀了五年的大學。
陳老師:很後悔吧?
班主任:很後悔,這五年說實話我們也是這樣的。平常上課只要能夠考試過關就可以,書本上的這些專業知識,也不需要太學,能夠過關就行,其余的時間大家在寢室基本上都是這樣的,看小說,看這些【當代歌壇】這些的,明星,偶像。
陳老師:吃喝玩樂。
傳統文化老師:真的是這樣的。
陳老師:像這樣的,打個比方,如果他們在你們宿捨天天講「讀書志在聖賢」,將來要做賢妻良母、做好老師,你們的同學會怎麼樣?
班主任:這樣的人在宿捨她是待不了的,我估計她可能沒一個星期她就得搬出去。
陳老師:為什麼?
班主任:因為她跟大家沒有共同語言,就是大家跟她也沒有共同語言,而會覺得她很另類,甚至我覺得有的時候我在學校的時候就發生過這種狀況,學校的時候都談戀愛,你如果不談戀愛別人就說你精神有問題。
陳老師:怪物。
班主任:對,你是怪物,所以就迫使你想跟大家融入到一起,不想被排斥,那你就得跟著大家一起,所以像這樣的人,在班級或者是在寢室很少能夠待得下去。
陳老師:會被你們笑話死。
班主任:對。
陳老師:所以今天這個世界沒有了聖賢。原因是什麼?沒有人想做聖賢,沒有人知道什麼是聖賢,聖賢有什麼好處?不知道。聖賢是什麼意思?什麼原因呢?好書、聖賢的書沒有了,絕跡了。有一些人拿它來賺錢,破壞了聖賢教育的宗旨。你看我們這個統統都是免費的,你們這個學校,你們都是當義工,沒有任何報酬,這符合聖賢的教導。這麼多年下來你們有沒有被餓死?你們父母都很歡喜,教育好了多少人!我們看歸根到底,沒有好老師了,沒有好書了,在這種情況下,這個社會在沒有聖賢作為引導、作為榜樣的情況下,它怎麼能好?古今中外,都是靠聖賢來引領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單位、每一個地區,乃至族群,這個國家往下發展。所以過去的君王叫什麼?叫聖王。他所下達的命令叫聖旨。所以那個聖字不敢隨便用,沒有這樣的德行、學問和能力,德不配位,他不敢做,他坐在那之後那真是早死。歷朝歷代的這個價值觀統統都是這樣的。現在大家不識聖賢,不知道讀書為什麼,上傳統文化學校干什麼來?不知道,所謂在一開始你都不知道方向,老師也不教他,家長也不強調,孩子怎麼能學得好?在那天天背書,他背得明白嗎?他背不明白。為什麼?心裡是糊塗的,還想著吃喝玩樂。
班主任:那老師,曾經有一個家長,她要把她五歲的孩子送到我們這來學習,她最先問我們的一個問題就是說你們這背經典嗎?我們說背。她說那你們這有西方的名著嗎?然後是英文版的嗎?就會問這些問題,這是她選擇的標准,那她這樣的選擇錯在哪裡呢?它也是經典呀。
陳老師:我們一定要知道,師父常常講,古來大德,無論是儒家的、佛家的、道家的,告訴給我們一種最好的學習方法,八個字,叫什麼?「一門深入 長時熏修」。我們再把這個話說深一點,中華民族,我們這個地方是福地,為什麼呢?祖上有德行,代代有德行,福人居福地。所以中華民族、東方人他的根性和西方不一樣,西方是崇尚武力的。你看看西方歷史,古代,古希臘、古羅馬,它是靠什麼?靠堅船利炮、掠奪,說白了海盜起家,史家公認,西方它的發源是這個。那麼中華民族發轫於什麼?發轫於「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這個傳了千年萬世,而且代代不滅。所以東西方人的根性不一樣,所以典籍也不一樣,教法也不一樣,聖賢他表現出來的樣子還不一樣。這就好像是一個學校,有的孩子好學,天性善良,有的孩子要差一點,他好斗,喜歡競爭,對人性本善他不能相信,你的教法就另外一種。所以西方這些典籍不是說不好,適合那一類,就好像人吃藥一樣不能亂吃。所以說一定要有聖賢,聖賢是明白人,他不瞎教。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知道那個媽媽說錯話了,在哪裡呢?她沒有明白,西方的這個經典是教給西方人的,中華民族這個經典說實在話以教中華民族為主。那你說西方人也感興趣,西方人也有根性適合的,那你說我的孩子好像他比較喜歡西方的經典,那也可以,但是我們要告訴你,西方人的特點是好爭斗、好武力、不講孝道。你的孩子學這個你要不要?他生在東方的寶地,他生在這個地方,你讓他學西方,你要先想明白了。
班主任:老師,那東方的這些經典,它有很深的義理,而且它是順承天地萬物自然規律的,那這個規律挪到西方、世界各地,它應該是通用的。
陳老師:是通用的,但是大家在接受起來程度不相同。你比如說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儒家的、道家的,佛家那更高了,所有這些經典都有一個共同的說法,叫什麼呢?「一即是多 多即是一」,這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裡的。儒家、道家講什麼呢?「大而無外 小而無內」。西方人到現在理解不了,你就知道什麼呢?它講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太高了,真的西方人他很難理解。所以師父老人家到巴黎漢學院、到英國劍橋大學這些漢學院它都有,那些外國學生他喜歡這個,他有這個根性,但是他很難理解得了,很難達到。在那個地方的人他都很難理解,你想在民間要普及多難。但是在我們中國不一樣,儒釋道的經典,代代都傳,代代都有高人來注解。說實在話,不要太高的,太學院的學生注解四書太多了。所以我們中國人的根性確實和西方不一樣。我們為什麼常常說西方價值觀害了我們?就是他那個藥不適合我們吃,是這個意思。他那兒也有一味藥,就是宗教。你比如說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說實在話,儒釋道比那個高,實際上它是平等的,它為什麼說比那個高、比那個好?因為我們是中國人,那個東西在我們這水土不服,就好像我們到了西方你去學那些東西感覺不適應是一樣的,你根性不相同。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個道理明白,不是我們看不起人家,那些東西在西方可以。
班主任:沒有根。
陳老師:對。我們這個地方它不適應。所以我們老老實實地讓孩子學儒釋道的經典,這是原理原則,我們把它講明白了。
班主任:所以我們聽說很多學校,他們也是傳統文化的學校,他們說我們要取各家之長來把我這個孩子能夠教好,我們用了很多西方好的這些理念,所謂的洋為中用,那麼實際上這種做法按照您剛才說的那就是風馬牛不相及,完全沒有辦法融合。
陳老師:說實在話,他沒有了解東西方的特點。師父老人家常常教給我們,我推薦大家作為參考書去看看什麼呢?【西方哲學史】。因為哲學是指導人類生活的最高的原理原則,儒釋道就是哲學。【西方哲學史】你仔細去研讀你會發現一個特點,真正叫一百個人有一千種說法,他一個人就有十種說法。薩特跟弗洛伊德完全不一樣,跟海德格爾更不一樣。所以說我們今天很多讀書人,這些所謂的知識分子完全錯了。講著講著【論語】就跑到亞裡士多德那去了,錯誤!而且你越拿西方的這些哲學家來套、來解釋、套用儒釋道,你越套不明白。說明什麼?說明我們大家沒入門,這是真的。所以很多的這些大師、大家他們出來的書,我們看一看就給它放到一邊。原因何在?中華傳統文化儒釋道是究竟圓滿的,就像我們的五髒,你往裡放一點東西放不進去,它偉大就在這,它不滅的道理就在這。西方三大文明滅了,只剩下中華文明,我們相信它永遠不會滅,為什麼呢?它是道的教育,道是自然規律。我們明白這個我們就知道,我們不是盲目地排外,包括西方的科技。中國的科技非常了不起,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大家讀一讀,西方的那些科技百分之九十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說明什麼呢?我們有智慧有能力。那為什麼後來他們好像上來了呢?他們上來發展的這些都是我們的先祖不要發展的,為什麼?這些東西發展會毀滅人類。你們聽聽有沒有道理?這裡邊要有智慧,智慧從哪裡求?從自性裡求。自性裡邊的智慧、福德、能力你怎麼能得到?「一門深入 長時熏修」,就這八個字,不能亂學。你搞亂了、搞雜了,你那些本有的智慧、自性裡邊的智慧,儒釋道叫內學,根本就開發不出來。所以「讀書志在聖賢」什麼意思?你本來就是聖賢,佛告訴我們你本來都是佛,讀書的目的是讓你成聖成賢、成佛,是在這。有什麼好處?宇宙人生的真相你統統明了,在人間你可以帶領大眾走向幸福、太平,是這個目的。
班主任:關鍵就是現在的人要對我們的祖先、對聖賢要有信心。
陳老師:有信心,前提條件是什麼呢?師父講,傳統文化學校要有好老師。我們真是多劫以來的榮幸,我們今生遇到了師父老人家,那是我們的導師,你們好好地做班主任,教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把這些孩子們都教好了,他們都是小君子、小聖賢,家長們看到了就有信心了。他不看到,看不到實驗,他沒有信心,社會大眾還是沒有方向。所以我們大家使命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