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段文,復龔宗元居士書一。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
又淨土法門與其它法門各別,他種法門,皆仗自力,唯此法門,全仗佛力。南方宗門頗多,切不可參入宗門,圖得禅淨雙修之嘉名。宗門總以看“念佛的是誰”,為開悟之一著,而絕不講信願求生。勿道不悟,即看到念佛的本來人的面目,只算得是悟,去了生死,尚大遠在,若不到業盡情空地位,決定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不注重信願,求生西方,則與佛相背,不能仗佛力了生死。
以故念佛人帶著宗門氣息,則得利益處少,失利益處多也。教則更為難以得力。而密宗語氣甚大,危險之極。汝且專注於信願念佛一門,而輔之以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此自行,復以化他,則可決定往生矣。又凡居心動念行事,須以真實不虛為主,庶可不虛此生,不虛此遇矣!余詳《文鈔》、《嘉言錄》,此不備書。光老矣,無力應酬,祈勿常來信。
這一段文,是印光大師對於龔宗元居士的開示,鼓勵他一心專修淨土法門,不要雜行雜修。文中提到禅宗、教下及密宗。印光大師對龔居士這一番勸勉,事實上對許多淨業行人,是很好的告誡和鼓勵,因為太多念佛人,總以自己的觀念修學念佛法門,以為除了念阿彌陀佛之外,學的越多越好,反而不知道,原來學的多,摻雜了一些與念佛往生不相應的教法,反而耽誤了念佛的光陰。
我們從中國淨宗的歷代祖師開示法語,可以知道,幾乎所有淨宗的祖師都鼓勵我們,無論行住坐臥,或者時處諸緣,一心念佛。念佛法門的要領,就是一句佛號老老實實,綿綿密密,直下念去,把佛號念的滾瓜爛熟,念的八識田中無不佛號的菩提種子,你還會不往生極樂世界嗎?念佛如果能夠像鐵杵磨成繡花針,那你還會不往生極樂世界嗎?
印光大師不主張,學習念佛法門之後,又學習禅宗法門,又學習教下法門,又學習密宗法門,這段文很白話,大家識字,一看就能懂。但是印光大師的時代,或者我們現今的教界,我所看到的情形,大部份念佛人,修的很多很雜。信願個人,以往還沒有專修淨土之前,我也以自己的知見在學習念佛法門,我自己的想法就是,除了念南無阿彌陀佛之外,我也要誦經,我也要持咒,我也要朝山,我也要拜忏,我也要修這個法門、修那個法門,總以為修了很多,就是多善根多福德。我們往往誤解經義,以自我知見修學,所以在菩提道上的修學,往往徒勞無功,或者雖然精進的用功,但是得到很少的利益。
印光大師是了不起的菩薩所示現的祖師,一生可說專修、專學、專弘淨土教法,印光大師臨終要走的時候,非常的自在,勸勉我們“要念佛,要發願,要求生西方”。我們如果能夠把這段文好好的體會再三,然後以印光大師的法語,來修正自己可能偏差的念佛知見,對你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一定是有助益的。
龔宗元居士可能除了念佛之外,還夾雜了參禅或者研究教下的經論,或者兼修密宗,否則印光大師不會對他如此的勸勉,鼓勵他一心念佛。
“又淨土法門與其它法門各別,他種法門,皆仗自力;唯此法門,全仗佛力。”這樣的話,印光大師也是一再重復的講。除了念南無阿彌陀佛之外的法門,都是靠自力斷惑證真,這對上根利智的人而言,要成就道業,一點也不難,但是對下劣根器的眾生而言,就很難成就道業。你我如果是下劣的凡夫,煩惱厚重,所以我們應該聽從印光大師的勸勉,修學念佛法門全仗佛力。
“全仗佛力”,完全仰仗佛力,這句話,印光大師在《文鈔》不曉得說過多少遍,數都數不清。
昨天我們利用星期假日,舉行三時系念法會。我們在往生堂上,對著亡靈的牌位薦食念佛,三時系念彌陀聖號的功德,回向給往生堂上的所有牌位亡靈眾生。你們如果有為自己的亡親或者歷代祖先、或者冤親債主寫超薦的牌位,你仔細看,牌位的中款一定是這樣寫:“佛力超薦亡靈某某某往生蓮位”。我看了許多大大小小的超度法會,只要是超度亡靈的牌位,中款一定都是這樣寫,“佛力超薦亡靈某某某往生蓮位”。請問諸位菩薩:你有沒有看過超度牌位的中款寫“自力超薦亡靈某某某往生蓮位”?沒有,我也沒有。那麼要超度亡靈,我們為亡靈們念佛,是佛力在超薦亡靈往生西方的。不是自力,是佛力,牌位都已經寫得很清楚了,還需要再說什麼法嗎?
所以,印光大師在《文鈔》經常講,念佛法門全仗佛力,講得一點都沒錯,完全仰仗佛力。佛力在哪裡?就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所以我們為亡靈念南無阿彌陀佛,幫助他超越生死,往生淨土,猶如《地藏經》記載,地藏王菩薩過去世,曾經做一光目女、做一婆羅門女,為墮入地獄的母親念佛聖號,超薦她的母親出離惡道。
所以,為超度亡靈而念南無阿彌陀佛,那為超度自己要念什麼?也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所以我們為亡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但超度亡靈也超度自己。如果你們曾經去為亡者助念,亡者本來死得身體硬梆梆,臉色黝黑就像印度阿三,眼睛瞪得很大,嘴巴張得很開,經由你為他誠心的念佛開示,亡靈的遺相有了轉變,眼睛閉起來了,嘴巴合起來了,臉色轉紅了,身體柔軟了,有往生的瑞相產生了,亡者往生到極樂世界了。請問大家:你為亡者助念,亡者能往生極樂世界,你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你為亡者助念,亡者能往生,你怎麼會不往生呢?所以你這樣心中思惟,你就會對念佛法門越來越有信心。
當你到喪家為亡者助念,看到亡者的牌位中款寫著“佛力超薦亡靈某某某往生蓮位”,我們一看也知道,原來要把亡者超薦到極樂世界,就是要借著佛力。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聖號,救度亡者的是阿彌陀佛還是我們?當然是阿彌陀佛。接引亡者到極樂世界的,是阿彌陀佛還是我們?當然是阿彌陀佛。我們為亡者助念,就是為亡者及阿彌陀佛建立起一道橋梁,讓亡者邁向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借著我們為亡者念佛,如果亡者也能夠來到蓮位之前,聽到了我們念佛,亡者也跟著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借助這樣的助念法緣,救度這一位亡者往生極樂世界。
有人助念曾經有這樣的感應,不是念佛機的聲音,也沒有其他任何人在念佛的聲音,他聽到的是亡者念佛的聲音!我雖然助念很有經驗,但是我還沒有聽過亡者念佛的聲音,你們有沒有聽過亡者念佛的聲音?如果有,你可以把心得寫下來,這種很不可思議的感應,能夠啟發人的信心。台灣員林蓮社的住持鑒因法師,是一位很平易近人的法師,很發心為人助念,經驗比我豐富的很多,他助念的經驗寫成書籍,我曾經看過,鑒因法師為人助念的事例當中,有聽到亡者念佛的事實,很不可思議。
我曾經為人助念開示,我沒有看到佛菩薩的真身妙相,也沒有看到蓮華,但是亡者的兒女,年紀很小,就在我為他們的爸爸助念開示的當下,小孩子親眼見到了佛菩薩,見到了蓮華,見到了他的爸爸坐在蓮華上,隨佛菩薩往生西方。
仰仗佛的力量。佛力就是佛的慈悲願力:
其佛本願力 聞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國 自致不退轉
這一首偈頌法語,是《無量壽經》的經文。世尊對法藏菩薩第十八願的簡要解說。阿彌陀佛的本願力,能夠令聞名念佛的人,往生極樂世界,得到三不退轉的大菩薩。所以,凡是想要往生極樂世界的淨業行者,一心念佛,發願求生,全仗佛力,猶如搭船仗著船力,猶如搭電梯靠電梯的動力,猶如坐車靠車子的動力。靠外在的力量就是他力,靠佛的力量就是佛力。
佛的名號有救度眾生的本願力、功德力、威神力、加持力。佛號六個字雖然是文字相,但是文字相就是實相,有我們肉眼沒有辦法看到的力量。有時候我們凡夫所說的一句話,就會產生很大的力量。如果兩個人相處不來,張三罵李四,“你這個人實在很混蛋”。李四聽到了,內心就會很難受,甚至也會很生氣,“你為什麼罵我?”一句話而已,就把對方的怒氣挑起來了,這樣有沒有力量?當然有。一句罵人的話就這麼有力量了,那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名號,力量豈不更大?所以當你念了這句佛號,佛號有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功德力、威神力、加持力,使你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消除業障,解脫生死,這樣不就是念佛全仗佛力往生淨土嗎?當然。
佛的力量不可思議,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都能救度。昨天信願對亡靈的開示,講了三則公案,一則公案是阿彌陀佛度畜生道的眾生,一則公案是阿彌陀佛度鬼道的眾生,一則公案是阿彌陀佛度地獄道的眾生。如果三塗的眾生念佛能夠蒙受阿彌陀佛的接引,往生極樂世界,那阿彌陀佛的名號,能不能救度人道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能!譬如說你一天沒喝水,口很渴,我端一杯水給你喝,解渴了;我沒有像你一天都沒喝水,所以我沒像你那麼渴,那同樣這一杯水能讓你喝了解渴,也可以讓我喝了解渴,對不對?不論我們口渴的程度是否一樣,水本身都有解渴的功能,佛號本身有救度眾生的功能,所以一心念佛,全仗佛力。
“南方宗門頗多,切不可參入宗門,圖得禅淨雙修之嘉名。”中國到了唐朝末年五代初年,參禅的人很多,所以中國淨宗祖師之一的延壽大師,寫了一篇文叫做“禅淨四料簡”,是對參禅行者的鼓勵,鼓勵參禅行者兼修念佛法門。所以中國淨宗祖師之中,非常提倡禅淨雙修的是延壽大師。延壽大師因為晚年在永明寺住了十幾年,所以後世稱為永明延壽大師,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位祖師,相傳也是阿彌陀佛所示現。
但是延壽大師提倡禅淨雙修,是有時代背景的,而且用意是鼓勵參禅的行者念佛。因為延壽大師很有學問,他當然知道,參禅的行者要開悟並不容易,縱然開悟了,還要修道,將見思二惑斷盡,方能了生脫死。但是許多參禅的行者,參悟念佛的是誰,或是根據禅宗的公案參悟,目的就是為了開悟,為了見性,並沒有回向或念佛求生極樂世界的願生心。所以禅宗的行者,縱然或多或少兼念阿彌陀佛的聖號,雖然有行,但是沒有信與願,也就是淨土往生三法信、願、行少了信與願,行又不力,所以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參禅又不開悟,開悟又不能斷惑,斷惑又不能斷盡見思惑,當然就不能了生死,那等於參禅沒辦法成就道業,念佛也沒辦法成就道業,到頭來兩頭空。延壽大師就是看到這樣的事實,所以提倡禅淨雙修。
因為延壽大師是一代祖師,唐末五代初期的人,所以禅淨雙修一直傳到後來。距離我們最近的,就是清朝的時代。清朝到了末年,也不少人提倡禅淨雙修。到了民國初年,標榜禅淨雙修的人也有。現今不論在台灣或者香港、馬來西亞、中國大陸,也有部份人提倡禅淨雙修。聽起來這樣的修行好像有禅又有淨,聽起來這樣的修行非常的穩當。
但是,印光大師卻是不鼓勵這樣子修行:“切不可參入宗門”,印光大師對龔宗元居士的規勸,也就是對所有一切念佛行人的規勸。如果想要圖得禅淨雙修的嘉名,那可能到最後落得兩頭空,參禅也不能開悟見性,斷惑證真,念佛也不能往生淨土,成就菩提,所以印光大師是不贊成念佛之外再兼修禅宗。
不是只有對龔宗元居士這樣開示,你把整部《印光大師全集》詳詳細細從頭讀到尾,你會發現,這樣的話,印光大師講得很多。如果你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看整部《印光大師全集》,信願會建議你至少要看《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其中有一部份講禅、淨界限,這部份的《文鈔》專門是在講,念佛的行者不要夾雜修持禅門教法。印光大師是真心為我們念佛人能夠往生著想,才會這樣悲心的開示。何況禅淨雙修,對現代工商社會很忙碌的在家人而言,實在很難做到,因為參禅必須要打坐,念佛又要時處諸緣一向專念,那你有時間可以修禅又修淨嗎?在家人,在工商社會,一天能有兩小時用功修行,就已經很難得了,有的人甚至一天挪不出兩小時來用功修行。兩小時的用功修行,你要一小時在解門上,一小時在行門上。行門你只有一天一小時的時間,你可以參禅又念佛嗎?所以,一門專修,對末法時代的凡夫而言,我認為是有必要的。
最提倡專修的祖師,還不是印光大師,是善導大師。善導大師是中國淨土宗第二代祖師,印光大師是中國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中國淨土宗十三位祖師之中,至少有八位祖師,對於念佛的修行,是極力提倡專修。好好把歷代祖師的語錄念一念,你就能相信我現在所說的話。
祖師為什麼這麼悲心,鼓勵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往生容易。我們最主要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往生極樂世界。我經常講,不論修學哪一法門,能夠讓我們百分之百往生極樂世界,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法門,也是最好的法門。如果念南無阿彌陀佛能夠讓你百分之百往生極樂世界,你要不要?當然要。如果參禅能夠讓你百分之百往生極樂世界,你要不要?當然要。如果學密可以讓你百分之百往生極樂世界,你要不要?當然要。學任何法門,如果能夠讓我們百分之百往生極樂世界,任何法門我們都要。但是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你能法門無量誓願學嗎?在凡夫有限的七、八十年歲月當中,你能夠學習八萬四千法門嗎?
或許你會說:“信願師父,我們在發四弘誓願的時候,不就是說要法門無量誓願學嗎?”沒錯,菩薩道的行者,當然是要法門無量誓願學。法門無量誓願學,在人間,七、八十年很短暫的生命,你學得完嗎?你學得了嗎?你學得成嗎?
道業未成身先死。念佛法門的經論,都還沒看完就沒命了。淨土法門的經論就看不完了,還想要再看什麼宗派的經論?了解了道理,只是解門上做到而已。了解了還不夠,還要做到。如果知道之後不能做到,那沒有用處。所以了解念佛往生的道理,還要去認真的念佛實踐。
所以,印光大師勸勉龔居士,“切不可參入宗門。”龔居士可能是南方人,所以印光大師說,“南方宗門頗多,切不可參入宗門。”如果你經常到禅宗的道場去共修,那你一心念佛,當然就會夾雜參禅。所以古德勸勉我們,念佛人到念佛堂念佛,參禅的人到禅堂參悟,但是教界普遍的現象就是,信眾跑道場是很常見的,修顯教的跑到密教的道場去修,修密教的跑到顯教的道場去修,念佛人跑到禅堂去念佛,參禅的人跑到念佛堂參悟,所以搞得頭昏轉向,混淆不已。
各宗各派的修行宗旨、方法都不同,猶如每一個行業從事方法不一樣,所以你如果想要真正的成就道業,了生脫死,擇一法而修,一門深入,事實上是有必要的。如果你要參禅也是一門深入,你要學密也是一門深入,你要學教也是一門深入,你要念佛也是一門深入,你要學習任何法門,都要一門深入。兩個法門讓你來修,你就會修的混淆不清,而且你會拿捏不定,很難有所成就。修觀音法門與地藏法門就好,兩個法門你就很難成就了,到底你臨終要念觀世音菩薩還是念地藏王菩薩?平時你要念觀世音菩薩還是念地藏王菩薩?有事危急的時候,你要念觀世音菩薩還是地藏王菩薩?如果你專修一個法門,譬如說你專修觀音法門,無論行住坐臥、時處諸緣,你都專念觀世音菩薩,有事、沒事你都會專念觀世音菩薩,平時、臨終你也會專念觀世音菩薩。如果你發願想要求生的淨土有兩個,求生極樂世界,也求生東方琉璃世界,那臨終,你到底是要往生極樂世界還是要往生東方琉璃世界?
講一個笑話:有一個父親死了,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修彌陀法門,一個兒子修藥師法門。父親死了,修彌陀法門的,為父親念阿彌陀佛,超薦他往生極樂世界;另一個兒子,因為修藥師法門,為父親念藥師佛,超薦父親往生東方琉璃世界。倆兄弟有一天夢到父親,跟他們責備:“你們兄弟倆個,實在很不孝順,一會兒把我超度到極樂世界,一會兒把我超度到東方琉璃世界,害我跑來跑去,累得要死。”
這是笑話,不是真實的事。從這個笑話我們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啟示?如果你一會兒要往生極樂世界,一會兒要往生琉璃世界,你的心頭就會彷徨不定。閩南話講就是“雙腳踏雙船,心頭亂紛紛”,兩只腳踩在兩艘船上,你的心頭就會很亂,不曉得要搭哪一艘船。
所以,對我們妄念紛飛的凡夫而言,一門深入專修,善導大師的提倡,印光大師的鼓勵,是有道理的。
“宗門總以看‘念佛的是誰’為開悟之一著,而絕不講信願求生。”印光大師是講出參禅行者參悟的事實。參禅的人不講信願求生極樂世界,所以印光大師才會說,“勿道不悟,即看到念佛人的本來面目,只算得是悟,去了生死,尚大遠在。”不要說開不了悟,開悟了,離了生死還很遠。“如果不能業盡情空,決定不能仗自力了生死”,所以參禅這一頭空了;“又不注重信願求生西方,則與佛相背,不能仗佛力了生死”,念佛這一頭又空了,兩頭空。到最後生死輪回,那危不危險?危險吶!何況許多標榜禅淨雙修的人,你看他的起行,事實上也沒有禅淨雙修,不是看了幾本禅宗的經論或者淨土的經論,這樣就已經是禅淨雙修。
“以故念佛人,帶著宗門氣息,則得利益處少,失利益處多也。”所以念佛人不要兼雜參禅,不要帶宗門的氣息。宗門就是禅宗。
“教則更為難以得力。”教是教下,教下的法門,譬如三論宗、唯識宗、華嚴宗、天台宗。教下的法門如果要成就道業,在解門上一定要把所根據的教典研究的滾瓜爛熟,徹底了解,才有辦法起行修持。譬如天台行者,如果沒有把天台三大部好好的研讀,要修學止觀,沒有把《摩诃止觀》——智者大師的偉大著作讀熟了,了解怎麼次第修行,那根本就沒有辦法修行。所以教下的法門,光是要研究教理就很不容易。我讀過智者大師所寫的《摩诃止觀》,光是要把《摩诃止觀》讀得熟,徹底明了,就不容易;讀熟了、了解了,你沒有按照《摩诃止觀》智者大師的開示,按部就班去做,而且做到,那也不能斷見思二惑,就不能解脫生死。所以印光大師不鼓勵念佛人再兼修教下的法門。
“而密宗語氣甚大,危險之極。”雖然簡單的兩句話,但是說出密宗的行者容易著魔的事實。所以古德有一句話,說明兩個宗派修學的危險,這一句話叫做“禅狂密魔”。參禅的人,因為禅宗所講的道理非常的高妙,所以以為自己開悟了,說起話來非常的狂妄,叫做禅狂;學密的人,因為亂學,沒有得到真正三密相應的金剛上師教導,所以自己亂修亂學,以為三密相應了,所以著魔了。所以“密宗語氣甚大,危險之極”,指的是著魔這件事情,所以才會古德說禅狂密魔。
“汝且專注於信願念佛一門,”所以印光大師鼓勵專心修學念佛。“而輔之以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印光大師經常鼓勵的法語。念佛人能夠在念佛之外,做到這四句話,我告訴你,你絕對如印光大師所說去做,決定往生。
“敦倫盡分”,把你的人倫本分盡好做到。“閒邪存誠”,就是去除邪惡保存真誠。你的心不要有邪念,要有誠心。修學佛法就是在真心誠意,有恭敬心、有懇切心,不論修學哪一法門都容易成就。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很白話,就是斷惡修善,人人都知道。人人都知道,但是許多學佛人做不好這兩句話。所以佛法最重要在於實踐,你道理懂得很多,做不到,沒有用。
“以此自行,復以化他,則可決定往生。”如果能夠照著這一段法語去做,決定往生。諸位菩薩!你想不想決定往生極樂世界?照著印光大師這段法語去做,你就決定往生極樂世界。
“又凡居心動念行事,須以真實不虛為主,庶可不虛此生,不虛此遇矣。”就是起心動念,世出世法,都是要真心誠意,真實不虛。念佛要老實、修行要老實、做人要老實、行事要老實,就是這樣的意思。
“余詳《文鈔》《嘉言錄》,”《嘉言錄》是從《文鈔》裡面選出一些重要的法語集成的。
“光老矣,無力應酬,祈勿常來信。”印光大師說:我老了,沒有能力一一回答你們寫信問的問題,所以請你不要常來信。老了,念佛要往生極樂世界了,體力、精力都不如年輕人。
所以大家好好的念佛,接受印光大師的勸勉,一心專修淨土法門,你不但往生極樂世界,印光大師在清淨的極樂世界,也一定會以你為榮。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淨土,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