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極樂願文》講解(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是極樂法會的第三天,極樂法會期間,我們主要講往生四因,在前面給大家講過,我們最好能跟阿彌陀佛無二無別,能獲得究竟的成就。

  若是沒有達到這樣的水平,能夠見性、開悟也可以。阿彌陀佛代表我們的自性、佛性,我們通過修行,讓自性、佛性顯現,這樣我們這次參加法會、修法就是有意義的。否則最終要達到開悟、見性這樣的水平,這樣的境界也是很難的。

  對於普通凡夫,最起碼要臨終往生。若要臨終往生,就要修持往生四因,佛在《阿彌陀經》裡講過,任何人,任何眾生,只要真心向往西方極樂世界,真心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能成功。但是要具備四個條件,也就是要具備往生四因。若是不具備這四個條件,不可能臨終往生,不可能到西方極樂世界。

  這四個因,前面已經講了兩個,第一個是明觀福田,這是所依因。就是時時刻刻憶念西方極樂世界,憶念無量光佛。行住坐臥都以堅定的信心憶念西方極樂世界內外密的功德,憶念阿彌陀佛身口意的功德。這樣,我們就可以獲得阿彌陀佛的加持,同時能淨化心靈,可以擺脫一切畏懼,包括對死亡的畏懼。當我們面臨死亡的時候,心裡沒有畏懼,就可以安詳的離開這個世界,這就是往生,也可以說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憶念西方極樂世界的功德,憶念阿彌陀佛的功德,讓自己心生歡喜,自己內心的很多怨、恨等煩惱,自然就會煙消雲散。這不僅是臨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也是我們當下,在生活中能夠解脫,能夠快樂的一種方法。

  第二個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是協助因。協助我們積資淨障。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能沒有菩提心的攝持,有它的協助,我們能夠如願以償,能夠究竟圓滿。我們積資淨障,也能成為解脫之因,成為往生之因。但是如果沒有菩提心的攝持,這些都不能成為解脫之因,也不能成為往生之因,雖然我們做了很多的善事、好事,但是都不能成為解脫之因,也不能成為往生之因。能不能成為往生之因,能不能成為解脫之因,主要看發心和動機。有上求佛果、下濟眾生的利他菩提心的攝持,才可以成為解脫之因,才可以成為往生之因。所以發菩提心是一個協助因,前提條件是不能沒有利他菩提心的攝持。

  這兩個因在前面我們都講過了,先簡單回顧一下,今天主要講第三個因是積資淨障。它是正因——真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因。我們可以憶念西方極樂世界的功德,可以憶念阿彌陀佛的功德,可以向往,也可以有這種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欲望,但是必須要有因,要積資淨障,有這種資糧,才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能親見阿彌陀佛,積資淨障是真正的因,這點很重要,它是正因。

  第四個因是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發清靜願,這是正願,是緣,因和緣都要具備。光有積資淨障也不行,沒有這樣的願,不向往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想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這種欲望也不行,所以這個是緣。因緣和合才能成就我們的所願,因就是積資淨障。

  積資淨障——積累資糧,淨除業障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說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積資淨障的方法,這些方法都包含在七支供裡,七支供是七種積資淨障的方法。通過這七種方法,可以積累資糧,可以淨除業障,一共有七種,所以叫七支供。七支供是一種叫法,就是七種積資淨障的方法,也可以說是七種消業積福的方法。

  那麼哪些為七支供呢?第一支,禮贊如來;第二支,供養諸佛;第三支,忏悔業障;第四支,隨喜善根;第五支,請轉法輪;第六支,請佛住世;第七支,普皆回向。一般的修法都包含在這七種修法裡面,我們也經常行持這七種方法。

  今天,我們不詳細給大家講解,只是簡單地介紹一下。

  第一支,禮贊如來。也就是頂禮十方三世一切佛,頂禮十方三世一切菩薩,頂禮十方三世一切上師善知識,這是所依。頂禮有身頂禮、語頂禮、意頂禮。

  身頂禮是密宗裡講的全身著地的頂禮,現在都稱之為磕大頭,也叫大禮拜。還有顯宗裡講的五體投地,現在都稱之為磕小頭,也叫小禮拜,這些都是身頂禮。其他的一些恭敬的行為,一些恭敬的表達方式,都可以稱為身頂禮。

  語頂禮是贊歎、念咒、念佛號,念一些贊歎文,念一些贊歎句,這都是語頂禮,它主要是對治口業的。

  意頂禮是身口意頂禮,意頂禮,意是根。如果只是嘴上贊歎,念一些名號,心裡沒有恭敬,都不是表裡如一的,都是假的。身體也是,即使做一些磕頭、禮拜等行為,若是心裡沒有恭敬,也都不是表裡如一的,都是假的。所以身口意的頂禮應該是從恭敬心中產生的。身和語表達恭敬的方式或舉動,有意頂禮、有恭敬心,才有這些身頂禮和語頂禮。所以意頂禮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

  意頂禮是恭敬心,恭敬心是心裡一想起佛、菩薩或上師這些無漏的功德,就會生起歡喜之心。同時對照自己,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有很多過失,然後生起追悔之心。對佛、菩薩或上師的功德生起歡喜心,對自己的過患生起追悔心,這兩種心的綜合叫恭敬心。我們口頭上的贊歎,身體上的禮拜,不是勉強做,不是隨意做,而是由恭敬心引起的。若不是這樣,都不是佛法裡講的頂禮,不是佛法。所以大家要表裡如一,這很重要。若是心裡沒有真正生起恭敬,就不要勉強地做這些事情,沒有多大意義,都是自欺欺人,實際上都是造業的。我們修法的時候應該是這樣的。這就是身口意的頂禮。

  怎樣把這種修行,把佛法落實在生活中,落實在工作中呢?這個很簡單,尤其是對我們這些大乘修行人,對我們這些密乘弟子來說,一點都不難。密宗裡強調清淨觀,一切都觀為佛、觀為菩薩、觀為上師。這樣,家裡的這些眾生,其他經常能接觸到,經常能見到、聞到、想到的這些有緣眾生,都觀為佛菩薩,觀為上師,都是清淨的,都是圓滿的。不清淨的是自己的心,不圓滿的是自己的心。這種心就是恭敬心。在日常生活中,給他們讓個位置、讓個道,吃飯、穿衣的時候,先讓他們吃,先讓他們穿,同時面帶笑容,說一些悅耳之語,好聽的話。這都是身頂禮、語頂禮,都是表達恭敬之心,都可以成為身頂禮、語頂禮、意頂禮。這種恭敬心,恭敬對方;包容心,原諒對方,就是積資淨障的方法!同時積累資糧,同時淨除罪障。在家裡這樣做,這樣對待身邊的眾生,家庭也和睦了,都和諧了。爭吵、怨恨,這些煩惱自然就沒有了。這都是對治煩惱的方法,都是對治痛苦的方法。沒有這些煩惱了,很多痛苦也都自然消失了,這就是佛法。

  佛法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當中,就在待人接物當中。紙上談兵誰都會,真正要落實到生活當中,真正要落實到自己的身上很難!現在我強調,能否落實到自己的身上,落實到生活當中,這是最重要的!我們身邊的這些眾生都是佛,都是菩薩,都是上師。我們應該以身口意來恭敬。也可以按大乘佛法的理念,都是我們宿世的父母,應該懷著一顆知恩,報恩,感恩之心去面對這些眾生。你是大乘修行人嗎?你深信大乘佛法的理念嗎?如果你是大乘修行人,如果你相信大乘佛法的理念,那麼一切眾生都是你宿世的父母,都對你有恩,要知恩,要報恩啊!可以這樣總結一下,以恭敬心、感恩心去待人接物;以恭敬心、感恩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眾生,解決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這就是積資淨障的方法,不是整天跑道場。

  現在很多寺院都塑了特別高大的佛像,你去燒高香、拜佛,三步一磕頭,做這些也不能說不好,但都不如把自己的家庭修圓滿,把自己的生活修圓滿。跟家人搞好關系,先了緣了債,這才是實實在在的修行,這才是實實在在的積資淨障。大家今天在大圓滿實修中心聞法,如果記住了這些,回去以後開始做而且做到了,不僅今天有意義,人生也有意義了,不然就是湊熱鬧,到網絡上隨便看看。現在很多人跑廟,在網絡上跑房間、跑空間,到這個空間看看,到那個空間看看,這種是跑空間,這樣做沒有多大意義。

  第二支,供養諸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上師善知識,都是供養的對境。供養有財供養、力供養和法供養。做供養不是必須要拿點錢或是拿點東西。有一種說法叫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也是供養。佛菩薩、上師的事業就是弘法利生。自己有何種特長、能力和精力,都要用在弘法利生上。法供養是依教奉行,聞思修行,這本身就是一種供養。佛、菩薩、上師最終的目的就是眾生能夠得到佛法,能夠解脫。你沒有財物供養,也沒有什麼能力,但是你不能沒有法供養。

  佛菩薩、上師說往東,你就不能往西,你要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是聽話、乖的意思,就像孩子要聽父母的話一樣。依教奉行不是你必須要做什麼,你必須要怎樣怎樣……不是誰命令誰、誰控制誰,佛菩薩、上師不會命令你,不會控制你的自由。

  學佛修行發心最重要。發心就是自己主動,有這個意樂。做任何善事,包括聞思修都不能被動,發心後再去做。法供養,就是聞、思、修。通過聽聞、思維、修行改變生活,改變相續,這本身就是供養。財供養、力供養和法供養,對境是佛菩薩、上師,這種修法、竅訣要落實到生活中,落實到自己身上。

  這樣說來也很簡單,無論是我們的家人,還是身邊的眾生,都是佛菩薩,都是男女本尊,都是清淨的,都是圓滿的。在這方面大家都沒有問題吧,絕對是深信。在這樣的心態下,在正確的引導下,為眾生所做的一切,都屬於供養。我們給家人,給身邊的眾生財物上的幫助,他們遇到了問題幫助他們解決,讓他們明白佛法,這都是財物供養,能力供養、法供養。密宗裡講,自己的家就是壇城,家人就是佛。處處都是壇城、淨土,人人都是佛、聖尊。為他們所做的一切,為他們付出,都是供養。供養不是必須去廟裡做,也不是必須到一個出家師父面前做。

  自己的心態一改變,觀念一轉變,家人就是佛菩薩,家人就是聖尊。為家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供養。還有其他親友……以此類推,都是一個道理。這是密宗的講法。從大乘佛法,從菩提心的角度來講,都是一個道理,這是站在密宗的境界裡講的。然後我們大乘佛法就是從菩提心的角度,從慈悲心的角度來講,眾生都是宿世的父母,都是對我們有恩德的。我們為他們付出,為他們做的一切都是報恩,知恩報恩嘛!

  佛在經中講,所有的眾生都做過我們的父母,做父母的次數都是不可計數,不可勝數的,跟恆河沙數等同。都是對我們有恩的,我們知恩報恩就是積資淨障的方法。這是一個觀念的問題,是一個心態的問題,是一個境界的問題。其實眾生都是我的家人,都是我的親友。

  我們現在,都是以我為重心,不是我的就不要,不是我的就不行,因為是我的家人,我的孩子,我的親戚,我的朋友,都是我、我、我……這都是造業,都是搞輪回的。佛法裡最強調的就是無我、忘我——忘掉我,破除我、放下我。因為“我”是輪回的根,是煩惱的根。因為我見,有我的觀念,都是造業的,都是煩惱、痛苦的,都是搞輪回的。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改變心態,轉變觀念。都是我們宿世的父母眾生,都是自性清淨的佛菩薩,應該以恭敬心、以感恩心去關心他們,照顧他們,為他們做事,為他們付出,這就是消業積福,是積資淨障。

  第三支,忏悔業障。業有身業、口業、意業。殺生、偷盜、YIN欲都是身惡業。妄語、绮語、離間語、惡語都是口惡業。貪心、害心、邪見,都是意惡業。還有破壞誓言,破壞別解脫戒,破壞菩薩戒,破壞密乘戒的。有很多是以貪心、嗔恨心、愚癡引起的惡業……

  我們要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上師善知識面前忏悔,也可以在三寶的總集,蓮花部的本尊,無量光佛,阿彌陀佛面前忏悔,發菩提心,這都是所依力。

  破惡力是自己去想、去憶念自己所造的惡業和犯的錯誤。發現自己的錯誤,覺察自己的過患,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有一句法語:“發現自己的錯誤,就是開悟;改正自己的錯誤,就是成就。發現了所有的錯誤,就是徹悟;改正了所有的錯誤,就是圓滿。”這是知錯改錯,但是很難做到。我們為什麼要聞思修?就是為了知錯改錯。如果沒有足夠的聞思,沒有足夠的智慧,我們根本無法發現自己的過患,根本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真正認識到了錯誤,真正發現了過患,忏悔就不難了。

  忏悔就是發露,發露就是不覆不藏,讓惡業和自己的相續分離。產生追悔之心,就如同剛才不小心喝了毒藥一樣,現在知道了,肯定會很後悔、很害怕。同樣,我們造了很多惡業,犯下很多錯誤,要有一種追悔之心。這種後悔、恐懼之心就是破惡力。

  恢復力就是不再犯的決心。“縱遇命難也不再造!”有這樣的決心,或者心裡立下誓言,就是恢復力。

  最後阿彌陀佛發光,消除了自己身口意的業障,恢復了自己破壞的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身口意得以清淨了,這就是現行對治力。一共有四種對治力。

  喬美仁波切的《極樂願文》裡講得很清楚,很全面,但是我們沒有實踐,所以下面就簡單的給大家講解在日常的生活中怎樣去運用,怎樣去忏悔。

  時時刻刻發現自己的錯誤,就是開悟;改正自己的錯誤,就是成就。發現了一切錯誤,就是徹悟。改正了所有的錯誤,就是成就、圓滿。多看自己的缺點,多看自己的毛病,多看自己的過患,多看自己的不足之處。多看對方的優點,多看對方的功德,多看對方陽光的地方,圓滿的地方,這樣很多煩惱就消失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煩惱痛苦——這個看不慣,那個看不起;跟這個人有怨,跟那個人有恨等等。這都因為我們沒有看到對方的優點,沒有看到對方的功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功德。每個人都有正面和反面,都會有長處和短處。一個智者有智慧之眼,看到的是正面,是長處,所以這些對境、萬事萬物給他帶來的是快樂,是寧靜。我們這些凡夫沒有智慧,看到的是對方的缺點,對方的毛病,看到的都是反面,都是短處,這些給我們帶來的是煩惱,是痛苦。

  主要是自己以何種心態去看,站在哪個角度去看。以何種心態去接人待物,站在何種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看待這些眾生。所有的佛法都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幸福;能保護自己的相續,能得到心的安寧。總是去計較、去怨恨,就不會有快樂,不會有真正的幸福,心靈不會寧靜,也不會有清淨的時候。

  所有的積資淨障主要是為了自己心的安寧,為了自己能快樂。所以要在生活、工作中忏悔業障,知錯改錯,多看對方的優點,多看對方的功德,這樣給你帶來的是快樂,給你帶來的是幸福。在家裡多看家人的優點,多看家人的功德;在單位多看同事、領導的優點,多看同事、領導的功德。但人不是這樣的,往往都看對方的弱點和缺點,喜歡在背後八卦別人。一聽就能聽出來,他看到的是什麼東西,他注意的是何種話,這樣給自己帶來的是煩惱,這叫自尋煩惱;給自己帶來的是痛苦,這叫自找痛苦。不要這樣!

  第四支,隨喜善根。隨喜善根就是隨喜他人的善根,隨喜佛菩薩、上師的善根。什麼叫隨喜?隨喜是隨著歡喜。雖然自己沒有做什麼,或者不是自己做的,但能隨著別人歡喜,隨之生起歡喜之心。比如對方得到獎金了、升職了、被領導表揚了,獲得了財富、名譽等好處時,自己卻什麼也沒有得到,但是能隨之而歡喜,這叫隨喜。隨著歡喜什麼?你心裡也歡喜:太好了!他得到了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心裡肯定是樂呵呵的,那種感覺真舒服啊!

  你什麼也沒有得到,但心裡是不是樂呵呵的,是不是也有那種感覺?也許有人想:我什麼也沒得到,我怎麼能有這樣的感覺呢?我怎麼能樂呵呵的呢?因為你是大乘修行人,眾生的利益和安樂本來是你要給的,“我要利益眾生,我要救度眾生。”這是你發的心,也是你的任務,是你最大的願望。現在你什麼也沒有做,他自己就得到了利益和快樂,你為什麼不快樂呢?你心裡為什麼沒有那種樂呵呵的感覺呢?這就說明你的發心是不正確的,發心沒有到位。如果真正明白了道理,真正發心到位了,隨喜是不難的。

  佛在經中講:“三千須彌可稱量,隨喜善根不可量。”隨喜的功德非常大,不可思議。若是我們心裡歡喜、快樂了,這就是目的。我們學佛修行就是要歡喜,要快樂的,只要心裡歡喜了、快樂了,就OK了。若是你真正能做到隨喜,你就開心了,快樂了,這就是佛法,這就是修行。

  隨喜是對治嫉妒心的。別人得到了利益,別人有了功德,我們心裡為什麼不舒服呢?為什麼沒有樂樂呵呵的呢?就是嫉妒心在作怪。眾生、凡夫都有嫉妒心,所以就快樂不起來,沒有辦法生歡喜之心,因為被嫉妒心遮蔽、阻礙了,如果沒有嫉妒心就不會這樣,所以隨喜是對治嫉妒心的。嫉妒心強的人心胸多狹隘啊,心裡多難受,多痛苦啊!真的,凡夫都有同感吧!

  我們也可以把隨喜善根落實到生活、工作中。其實,身邊的眾生都是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都是自性清淨的佛菩薩,他們有功德是自然的,能得到利益是自然的。你並沒有做任何利益他們的事情,他們自己就得到了功德和利益並且圓滿了,你應該心生歡喜啊!因為你是發了菩提心的人,你要修行,你要成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最後要成佛,成佛的目的就是度眾生,利益眾生。你還沒有到成佛的時候,眾生自己就得到了利益和快樂,你為什麼不生歡喜心呢?這裡的“你”,不是指我和你之間的“你”,而是指所有的眾生和凡夫,包括我自己。也許你們有些人有想法:他自己高高在上,總是指責我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在講佛法,講的是所有的眾生和凡夫。這是隨喜善根。

  第五支,請轉法輪。請轉法輪的對境也是佛菩薩、上師,為了利益眾生,以恭敬之心請轉法輪。很多佛、菩薩、上師,有時候暫時不轉法輪,不講法,這個時候要祈請轉法輪,祈請講法。若是自己有希求正法之心,有恭敬之心,而去祈請轉法輪,祈請傳法,才能得到真正的佛法和利益。

  佛當時之所以七七四十九天沒有講法,也是給眾生請轉法輪的機會,這樣眾生就有了稀有難得的意識,然後以利他心,恭敬心去請轉法輪,所積累的善根,消除的業障也是非常不可思議的,這也是攝受眾生的一種方法,也是給眾生消業積福的機會。

  請轉法輪就是弘法,才有佛法。弘法才能利生,有佛法才能有眾生的快樂,弘法才能利生。若是眾生的相續中有佛法,眾生才會有真正的快樂,否則,不會有真正的快樂,所以弘法才能利生。

  自己有轉法輪的能力,有說法的能力,這叫說法,這叫轉法輪,自己成佛了才可以轉法輪。如果沒有成佛也沒有事,比如現在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法,雖然不是自己的教法,但是也可以用,可以講,可以用來利己利他,可以利益眾生。將來自己示現成佛轉法輪,就有自己的教法了。若是有這個能力,自己也要轉法輪,說法。有些人雖然懂一點知識,懂一點佛法,但是不願意給別人講,不願意跟別人分享,這樣不好,雖然他今生今世很聰明,有智慧,但是來世肯定會變成一個愚癡之人。佛經中有這樣一個公案,我們通過這個公案就能判定。

  當時佛在世的時候,有個弟子叫拉燦丹,他在數月當中研習佛法,結果一個偈頌也沒有弄懂。這是什麼原因?因為他在迦葉佛的教法中是一位通達三藏的比丘,因為吝啬而不願為他人說法的業障而導致了現在的結果。所以,若是自己有能力就是要轉法輪,要講經說法;若是沒有這個能力,也可以把光盤、書籍結緣給眾生,讓他們多聽多看,這也是一種轉法輪,也可以說是一種講經說法,雖然不是自己親口說,親自做,但也是相似的轉法輪,講經說法。

  現在是網絡時代,互聯網占據了所有的領域。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比如在各種微信群、QQ群裡發這些佛法、正法,傳播智慧,傳播正能量。但是有些人在自己的QQ空間、群裡發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不管是文章還是圖片,也不知道是什麼內容,“嗖”就轉出去了。若是通過你轉的這個內容,讓有些人產生了邪見,產生了煩惱,這都是你導致的,這也是惱害眾生。也許你認為這是無意中做的,應該不會有罪過,不一定啊!雖然是無意的,但也是在愚癡的狀態中做的,因為貪嗔癡都是造業的因,也會帶業的,所以大家就是要注意這一點。

  作為一個學佛人,一個大乘修行人,應該傳播正能量,傳播智慧,不能隨心所欲地什麼東西都發。還有些人發自己或其他人的一些照片以及亂七八糟的東西等等。你這樣染污眾生的相續,這個過患非常大。我們應該利用這些空間、微信群等高科技技術傳播正能量,傳播智慧。大家應該理性一點,要懂得取捨,不要染污自他的相續,這都是請轉法輪。

  第六支,請佛住世。佛、菩薩、上師、善知識,都要趨入涅槃。一般情況下佛、菩薩、上師、善知識們趨入涅槃有三個原因:第一,他的任務完成了,所化眾生沒有了,他就會趨入涅槃。當時佛要趨入涅槃時,有個叫珍達的居士,誠心誠意地祈請佛住世,佛因此往後推遲了6個月才趨入涅槃,這期間利益了無數眾生。雖然他的任務完成了,已經沒有所化眾生了,但是也可以誠心誠意地祈請,也可以推遲趨入涅槃的時間。

  第二,對眾生起厭離心。眾生特別難度化,但是他不一定因為這個原因而趨入涅槃,這是給眾生的一種示現。如果佛菩薩、上師、善知識有厭煩或不想傳法等等行為,要祈請他們不趨入涅槃。眾生剛強難化,邪行重重,引起了佛菩薩、上師、善知識的厭煩心,而有暫時想離開的想法,這個時候也要祈請。

  第三,眾弟子或眾生的業力現前。眾生業力大,有些業力是現世現報的,若是特別嚴重也會引起佛菩薩、上師、善知識趨入涅槃的想法。

  這些情況會導致佛菩薩、上師、善知識有趨入涅槃的想法,這個時候就要祈請,也可以替眾生祈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上師、善知識們都有智慧之眼,都能知道;也有天眼,都能看到。

  自己也可以請其住世,請求其不入涅槃。在日常生活當中,身邊有這樣的眾生,為了保護自他的生命,有上師、善知識身體示疾,即將要圓寂,這時候也可以祈請其不入涅槃,這樣也能起到其不入涅槃的作用,即便起不到作用,自己以恭敬之心祈請也是積資淨障的一種方法。

  佛菩薩、上師善知識因眾生的祈請才會有佛法,有佛法才有眾生的安樂。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深信這個道理,還要心生珍貴稀有、難得的感覺。

  第七支,普皆回向。一切善根和功德都要回向。自己以前修的善根和功德,現在正在修的善根和功德,將來會做的善根和功德,都可以集中回向。“回向給一切有情眾生,一切父母眾生,願他們離苦得樂,願他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願他們迅速成佛。”這就是回向。

  也可以隨著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回向,還可以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回向。根據自己的根基和意樂回向就可以了。如果不做回向,善根容易毀壞。比如一旦生起嗔恨心、後悔心或者對外宣揚自己的善根,都會毀壞善根。如果回向了,善根就不會損失,也不會受到損壞。如果做了回向,善根的功德,善根的異熟果直至成佛都無有窮盡,這樣我們的功德和善根才會達到究竟、圓滿。所以回向也是很重要的。

  以前講過回向的內容,今天就不重復講了。這七支也可以說是七種方法,都是積資淨障的方法。積資淨障——積累資糧,淨除罪障,都是很重要的。若沒有這樣的前提條件和基礎,我們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不會成就,我們發這個願、發那個願也不會成功。因為在《廣大游舞經》中雲:“具有福德者,亦成諸所願。”有這種善根和福德,能積資淨障的人,他所發的願才會圓滿和成功。如果沒有福德,沒有資糧,所發的願很難圓滿,很難成功。所以積資淨障很重要。

  我們可以憶念西方極樂世界,憶念阿彌陀佛,可以時時發願,時時有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見阿彌陀佛的願望,但是如果沒有積資淨障也很難實現,所以積資淨障很重要,這是第三個因。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能開素食餐廳,是多世的福報,其功德不可估量
下一篇:達真堪布:這樣才可以真正脫胎換骨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