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定弘法師:淨宗根本戒 第23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大家請坐。我們繼續來學習「淨宗根本戒」,請看《無量壽經》第三十五品經文。我們上一次講到五惡當中的第五,就是飲酒惡,裡面也涵蓋了《十善業道》裡頭講的意地上的三惡,就是貪瞋癡。我們講到一半,在《科會》裡頭講到「愚癡蒙昧」,是這一段的第三小節,我們把經文先念一念:

  【意念身口。曾無一善。不信諸佛經法。不信生死善惡。欲害真人。斗亂僧眾。愚癡蒙昧。自為智慧。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不仁不順。希望長生。】

  這一節是講愚癡蒙昧,主要是講癡惡。『意念身口,曾無一善』,這是講到身口意三業裡頭沒有一樣是善的。在魏譯本,就是康僧铠的本子,是講「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曾無一善」。心常念貪瞋癡,這就是常念惡;口常造妄言、绮語、兩舌、惡口;身常行殺盜淫,這是講身口意都造惡業,沒有一樣是善的。

  下面是講癡瞋之惡,由癡就會引發瞋,瞋就會造作殺業、各種惡業。所以『不信諸佛經法,不信生死善惡』,這就是講的癡惡。癡主要是表現不信聖賢教誨,不信因果報應。佛法是聖教,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證得宇宙人生真相之後為我們所說出來的,叫聖言量。我們雖然現在沒證得,可能聽了未必完全了解、理解,但是要仰信,信了就有好處。不信佛法的,一定會隨著自己錯誤的知見造業,造業就肯定搞六道輪回。在六道輪回當中,三途的時間是大多數,出來三善道的時候很短,所以我們愈想愈可怕。

  凡夫很可憐,對佛法不能夠相信,不能夠依教奉行,愚癡蒙昧,就一直在造各種的罪業,受報無窮,這是輪回講惑業苦,永無休止。對於在生死輪回當中,善惡的報應也不夠相信。由於愚癡,不信佛法,對於佛菩薩、聖賢講的正法自然就會有生排斥,不能接受,甚至诋毀,遇到在宣揚佛法的人,反而會有殺害的念頭。這個殺和害,殺是講對他的身,要斷他的身命;害就是用種種的方法來障礙,這是講『欲害真人』。真人,在漢譯本裡頭特別是講阿羅漢,阿羅漢是去見思煩惱、證涅盤,這個涅盤是偏真涅盤,那也叫證真。殺阿羅漢這屬於五逆重罪之一,五逆重罪包括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哪一條犯了,果報都在阿鼻地獄。「欲害真人」,這屬於殺阿羅漢的罪業。

  『斗亂僧眾』是屬於破和合僧的罪業,你看愚癡顛倒,不知道因果報應的可怕,敢造這樣的惡業。現在要找一個阿羅漢也不容易,所以殺阿羅漢是不是就很難做到?我們要知道這些罪有等流罪,就是跟這個罪相同的,等流罪是什麼?殺善知識。善知識能教化一方,利益很多的眾生,令眾生破迷開悟,能夠了生死、出輪回。他在這裡弘揚佛法,我們惡意要殺害他,為什麼會殺害他?覺得這個善知識所講的都是自己的毛病,瞋恨心起來;或者他講法講得好,信眾很多,名聞利養都到他那裡去了,供養都到他那去了,嫉妒心起來,我們說產生利益沖突,所以就起了殺心。提婆達多殺佛這種念頭就是這樣起來的,佛講經說法得到大家恭敬供養,提婆達多就嫉妒,所以他要害死佛,自己來當新佛。但是佛福報大,誰也害不死,可是出佛身血倒是可能。所以提婆達多看到佛有一次走過一條山澗,他就在山頂上把大石頭往下推,希望把佛給砸死。但是佛有護法神,在半空中就用金剛杵把石頭給攔住,石頭的碎片四散飛開,有一個小片落在佛的腳上,出佛身血,這就造了五逆罪,所以死後墮地獄。現在佛、菩薩、羅漢在世上找不到了,如果我們看到有講經說法的法師在這裡教化一方,我們以惡意來殺害他,也是屬於五逆罪。這是「不信佛法,撥無因果」,這屬於「一闡提」。一闡提在佛法裡叫斷了善根的人,毫沒有善根,對任何人只有惡意,這種人命終之後決定是墮阿鼻地獄。現在這個時代這種人真有,現在他不怕墮地獄,真要墮地獄的時候害怕了,悔之已晚,所以是『愚癡蒙昧』。

  斗亂僧眾,就是破和合僧,破壞正法的道場,破壞和合團體。斗就是斗诤的意思,亂是錯和作逆的意思,這就是五逆之罪當中的破和合僧,是「對於和合如法修行佛道之僧眾」(這個僧是四個人以上,無論在家出家在一起修六和敬,這樣的團體就叫僧。當然一般來講,看到僧都想到這是出家團體,實際上它是廣義的,在家團體也包括在內),我們「以手段離間之」,挑撥離間,破壞他們的團結,使他們互相之間有猜疑、有對立、有矛盾。「使之斗亂,令廢法事」,他們的使命是弘揚正法,因為不和,弘法的事業就被荒廢。人和是最重要,要做事業,天時、地利、人和都要講求,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果人和被破壞,這個事業就肯定做不成。如果是蓄意來破壞,那叫破和合僧。在《阿闍世王問五逆經》當中說,「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為是五不救罪者」,這個罪沒有辦法救,「必入地獄不疑」,這五逆罪只要犯了,肯定是下地獄。哪五種?「雲何為五?謂殺父、殺母、害阿羅漢、斗亂眾僧、起惡意於如來所」。這對於三寶,如來的道場,你以惡意相向來進行破壞,砸毀佛像,這都屬於起惡意於如來所,這些都屬於五無間罪的罪業,感無間地獄之苦果。

  我記得我在去年大相國寺受戒的時候,它在河南開封,那邊就有一個介紹,介紹馮玉祥將軍曾經在大相國寺駐扎過他的軍隊。當時把僧人趕出去了,他們霸占寺院,變成軍營,把佛像都砸毀了。因為馮玉祥將軍不信佛法,而且起惡意於如來所,這個大相國寺是千年道場,在唐朝的時候是極鼎盛的,專門講經弘法的道場,結果馮玉祥將軍因為造了這樣的業,他死得很悲慘。雖然他是愛國將領、抗日將領,他有功,但是這個過更不得了!只是這個過,世間人沒有看到。所以他死的時候是被人謀殺,有傳言是被人謀殺,但是好像這個證據不足。謀殺的時候,他是在船上被活活的燒死,現身就感得像地獄一樣的報應,來生也是到無間地獄受苦。這都是什麼?愚癡。如果他能認識佛法,相信佛法,相信因果報應,就絕不敢造這樣的罪業,他抗日救國的這個心,這種功德,他決定能生天。可是很冤枉,死得不明不白。這是瞋,由愚癡產生了瞋恨,他無緣無故在寺院裡面就要破壞,這是癡瞋之惡。

  愚癡蒙昧,這底下講的就是講他的癡惡產生的痛苦。蒙昧是無知的意思,愚癡又加上無知,「反自為智慧,自以為是」,這是「愚癡之極」。愚癡的人都認為自己很聰明、很有智慧,無知的人總覺得自己知道得很多,這都屬於妄自尊大。又因為他愚癡,「不信三世因果」,所以「不知此生之所從來,亦不知死後向何處去」,這是經文講的,『自為智慧,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渾渾噩噩過了一生。我記得我在廣州念大學的時候,在中山大學念書,我有同班的同學,還有同室的同學,住在學校學生宿捨跟我同室的一個同學,現在已經不在了,得病去世了,很年輕,三十多歲去世了。那時候我剛剛學佛法,在宿捨讀經,這位同學都笑話我,甚至還捉弄我,說我在這假正經,拿著佛經自己在那讀。他們在旁邊打撲克牌,我勸他,你也可以來讀一讀,他們不聽。所以很可惜,你看這個同學就這樣去世了,不知生所從來,死所去向,現在還不知道在哪一道。所以「不明因果,不信輪回」,就不肯修善。

  「不知利他,唯圖自利」,修善就是講利他,自利就是惡。那現在世間人哪個不是這樣的?都是自己想到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家,起心動念只考慮自己,不會考慮別人。那麼福享盡,壽命到了,就要搞輪回,而一生沒有行善積德,決定到三惡道。所以自私自利的人,待人接物就會『不仁不順』。什麼叫仁?莊子說「愛人利物謂之仁」,這跟孔子講的「仁者愛人」,由愛人到愛物,這是仁,想到自己,一定想到別人。你看這「仁」字,是人字旁一個二,兩個人,不能只想到自己一個人,一定要想到別人,而且自己跟別人這兩個人是一體的,這叫仁。能夠愛人的人,就能夠和順,順就是和順的意思,不僅對人和順,對一切事一切物都能夠和順,恆順眾生。這個是什麼?把自己放下了才能夠順,無論是在什麼樣的處境都不起逆反心、不起瞋恨心,沒有情緒,逆來順受,這也是修忍。

  學佛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風順的,不是那麼暢快的,往往很多的曲折,很多的障礙,很多考驗,這都是佛菩薩在歷煉我們。孟子也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上天要降大任、大使命給一個人身上,你被選中了,選中了不是享福的,那是受苦受難,你的心志會覺得很苦,處處都會有障礙,不順自己的意思,通過這樣能把你自己的意思放下來。這些境界就像磨你放下我執,為什麼你苦?因為你有我就苦,你放下我了就不苦,所以你沒放下前就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也是,把你的身得放下,你要干活,要做很多苦力,鍛煉自己的毅力、忍耐力、承擔力,把身見放下,假如你身見很強、很執著,你很難接受得了。還有餓其體膚,連吃的都沒有,常常要挨餓。你看孔老夫子當年去周游列國,都遇到陳蔡絕糧,餓了七天沒飯吃,幾乎要餓死了;連釋迦牟尼佛都有馬麥之報,沒有東西吃,得吃馬麥,馬吃的飼料,他們只能吃這個,所以真正有大成就的沒有說不經過苦難的。空乏其身,身上沒有錢,什麼都沒有,一無所有,所作所為都有很多障礙,不能施展。人家很多人可能會來嫉妒你、來障礙你,亂你的所為,這都是讓動心忍性,歷煉你的心志,讓你堅強,讓你能夠得到鍛煉,增長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你才能堪受大任。

  世間君子都有這樣的認知,那我們學佛,尤其是發心紹隆佛種、弘法利生的人,你不做好這樣的心理准備怎麼行!弘法道路那是磨難重重,師父老人家已經跟我講過多次,你看師父一生經歷多少磨難,這些磨難絕大多數都是嫉妒障礙,師父老人家锲而不捨,沒有退心,頑強的走下來,到今天得大成就。他的根現在扎得很深、很穩,沒有人能動得了他。盡管如此,現在這種批評、障礙的還有,都八十六歲了,真的這些嫉妒障礙陪他一輩子。師父上人跟我講,他這一輩子受到的障礙、受到的這些折磨很多,說我們要經歷,像我這一代要經歷的比他那一代要多十倍,告訴我,讓我心裡有這個准備。這些折磨、這些磨煉你還得忍得住,不能說出來,你要是說出來,那就會跟人結怨,就得在內心中化解。師父上人就在旁邊觀察你,看你能忍多久,忍不住的,那你自己走掉就不能成就,所以一切要和順。

  忍也歡歡喜喜的忍,忍裡頭沒有一個「我在忍」的念頭,強忍的念頭這不叫忍,你這種強忍的念頭久了之後會長腫瘤的。你就是不放在心上,心是空的,什麼境界都是好境界,確實都是佛菩薩給你安排的,增益其所不能,你現在就缺這個,就得要磨煉你這個,你缺哪樣,佛菩薩就給你補足。修道的人就缺忍,好,給你修忍,給你機會讓你修布施、讓你修忍辱。布施是放下,身心世界都得放下,一絲毫都不能沾染。然後修忍辱,忍到內心裡清清淨淨,忍而沒有覺得在忍的念頭,這才叫做忍辱波羅蜜,這個波羅蜜就是到家了。所以成語也講「忍無可忍」,一般人講,我現在忍無可忍了,就爆發出來了,你這樣就把這個成語解釋得太低級了。忍是一開始的境界,忍到最後無可忍了,心地清淨,哪還有什麼忍的這念頭?你就到家了。到家之後,你這個感恩的心才生起來,真的感恩這些佛菩薩,如果沒有這些佛菩薩來幫助我,我這些煩惱怎麼能斷?我的智慧、我的能力怎麼能增強?只有感恩,把「我」這個習氣徹底磨掉,這種仁、順就變得自然了。

  不仁不順,還『希望長生』,這不可能。連孔子都知道「仁者壽」,仁者才會長壽,為什麼?他有愛心,對一切眾生都慈愛、關懷、幫助,行無畏布施,無畏布施的因就會得健康長壽之果,所以仁者必然會長壽。能和順的人長壽,他沒有跟人對立沖突,不發脾氣,不鬧情緒,自然身體健康。有瞋恚心,這是自己折磨自己,病都會來。這個疾病的根緣就是怨恨惱怒煩,都是心裡的瞋恚情緒,有怨恨、有惱、有怒還有煩,「希望長生」這怎麼可能辦到?這是講到愚癡蒙昧之惡。

  下面第四個小節是「障蔽現前」,是講它的果報。因為愚癡,他就自然生障蔽,障是業障,蔽是他的心性、智慧都被蒙蔽。我們看經文:

  【慈心教誨。而不肯信。苦口與語。無益其人。心中閉塞。意不開解。大命將終。悔懼交至。不豫修善。臨時乃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

  這是講這種愚癡蒙昧之人,「如是之人心愚行劣」,心是愚癡的,行為下劣,雖然有人教誨他,『慈心教誨,而不肯信,苦口與語,無益其人』。譬如說父母、師長、同學愛心教誨他,他不能相信、不能接受,反而會對立,把別人的好意想歪了,認為別人是惡意對他,故意來毀謗他。「苦口與語」,這是苦口婆心跟他講,勸導他,希望他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無益其人」,他不聽、不接受教誨,自以為是。「蓋因如是癡人,心中茅塞」,這種是愚癡人,心裡頭就像塞了個茅塞,茅塞堵住了,智慧開顯不出來。「雖聞良言,不能領解」,雖然聽到良師益友的話語,他不能夠領會、不能夠理解,當然就不能接受,這顯出癡毒所招感的苦痛。愚癡是很麻煩,這個斷起來很不容易,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愚癡,所以他不能受谏,就沒有福報。

  《淨影疏》,這是隋朝小慧遠法師他注的《無量壽經疏》,說「現有愚癡,暗障覆心,無所知曉,以之為痛」。這是講現在有這些愚癡人,暗障覆心,就是業障很重,障覆他的心靈,所以他的心不靈。本來心是靈的,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這是真心自然的功能,遍法界虛空界你都能見聞覺知,但是現在業障重到就是良師益友耳提面命,對著你講都聽不懂,這業障重到何等程度!所以無所知曉,以之為痛。還自以為是,覺得自己很不錯,由愚癡生傲慢,愈無知愈傲慢,「愚癡覆心,故蒙昧無知,此實為人生之巨痛」,人如果淪落到這個地步那真是非常哀痛,因為這種人只有下惡道、下地獄受苦,他沒得救了。如果能聽善知識的話,他能回頭,那還有得救,不肯回頭的你怎麼救他?勸都勸不來,你勸他,他跟你就對立,你跟他結怨變成仇敵,何苦來!所以見到他一步一步往地獄裡頭走,你也沒辦法,這是『心中閉塞,意不開解』。

  『大命將終,悔懼交至』,義寂師講,「生死為大命,窮逼為小命」,這是講到生死大限到了,這個時候「悔懼交至」,悔是後悔,懼是害怕,來不及了。「命欲終時,獄火來現」,地獄的猛火現出來。「見此相時,生懼生悔」,見到地獄的相現出來了,那都是我們惡心惡念變現出的景象,這時候害怕後悔了,「悔懼俱臨,故雲交至」,悔懼交至是這個意思。所以臨終的人,因為一生作惡,他就有「獄火逼身」。我就見過這麼樣的人,得了癌症,到最後覺得全身好像火燒一樣,冬天被子都不能蓋,全身衣服都得要扒掉,還覺得熱,獄火逼身。這是什麼?人『不豫修善,臨時乃悔』,將要墮惡道,想要扭轉自己的業扭轉不過來了。臨時,就是到了命終的時候,因為一生沒有行過善,眼看著自己要墮地獄,「至命終時,方始悔恨。但為時已晚,後悔莫及」。不豫修善的豫是預先的意思。

  所以我們現在要行善積德得趁年輕,哪怕你這一生有點滴的善事,地藏菩薩到你臨終時候都能幫得上忙。你看《地藏經》裡講,閻浮提眾生所行的善業,乃至一沙一渧毫發許的善事,地藏菩薩都百千方便令他不墮惡道;如果一點善都沒有,那地藏菩薩幫不上忙。我們可能會問,如果一個人他已經一生作惡,但是他曾經做過一點善,難道地藏菩薩就可以幫他不下惡道嗎?真的是可以,憑什麼?憑他這一點善所感得的三寶的加持。尤其是於佛法中所行的善事,他對三寶有一點敬仰的心,地藏菩薩都能夠幫得上忙,所以三寶威力是不可思議。

  在《法句喻經》裡頭講了這麼一個公案,公案就是故事,是講過去忉利天天王,就是帝釋天,民間講玉皇大帝,他命終的時候,五德離身,自知命盡。

  天人在臨終的時候都有五衰相現出來,五衰相,在《正法念處經》裡面就講到都是因為過去生中曾經造惡業,殺盜淫妄等等的惡業,所以他雖然現在享天福,但天福享盡了,惡業會現前,這樣他就會墮惡道。天人一生都在享福,身相莊嚴。忉利天還在欲界,他也有男女之欲,天人都有天女陪伴。這個時候如果見到天女奪取他身上的莊嚴之具,像衣服、纓絡這些裝飾品,這天女把他身上的東西拿走給其他的天子,這是一種衰相。這是什麼?他先世(前世)有偷盜業所感,他以前盜取過別人的東西,現在他的天女也來盜取他的東西,他知道這是開始衰了,他的福德已經鎮不住了。第二個是這些天女們聞其所說,聽他講話生顛倒解,謂其惡罵。就是當你在講話的時候,你跟她們講事,她會聽到你在罵她,她想錯了,她誤會你的話,這也是一種衰相,是因為前世有妄語的罪業感得的,現在這個業就現出來了。所以我們在講話的時候,別人把我們的話誤會了,生煩惱了,這時候我們自己得生慚愧心,我們過去有妄語的罪業,所以我們不能夠去怨怪別人,要自己生忏悔心。臨終的時候會迷亂,失掉正念,這是因為過去犯飲酒戒,或者用酒布施給持戒的人,讓人破戒。還有壽命將盡,這個也是因為前世有殺生的罪業。還有見自己的這些天女們都離開自己去找別的天子,這是過去有邪淫的罪業。這是《正法念處經》裡頭講到的天人五衰相現,當然也有不同的說法,這種說法有因果在裡頭,所以特別好。

  剛才講這個故事,帝釋天五德離身,這五德是講他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這五德都持守不了,他就知道自己命要終。而且他能看到,自己將要下生到人間,投到一個姓陶的家裡一頭驢的腹中去受驢胎。他就很大憂惱,甚大憂惱,因為自己是當天人享著天福,現在去做驢。那要怎麼辦,誰能解救?他就想到三界之中能夠救人苦難的只有佛,當時正好佛在世,他立刻就飛奔到佛所在的地方,向佛頂禮,至心皈依佛陀。幸好他跑得快,剛皈依了,這一念皈依之後,在地上趴著頂禮,還沒起來命就終了,結果他的神識真的就到了人間那驢胎裡頭。可是因為他這一念皈依佛的功德,自然蒙受三寶加持、佛力加持,他剛入驢胎,那家主人就因為這個母驢踢壞了家裡的東西,所以主人就打這頭驢,打這個母驢,傷了胎。結果一傷胎,這個胎就死了,神識就從胎裡出來,又回到這個忉利天天帝的身上。

  你看就是他頂禮下去那麼一會兒,瞬間他的神識就出去,進入驢胎又回來,回到自己那個天身,然後他起來向佛感恩。佛就贊歎說善哉,說你能夠在殒命之際,就是剛剛要死的這一剎那,皈命三寶,所以又能夠得到天福。所以佛給他說法,他就得到須陀洹果。這是他因緣很殊勝,他能信佛,對佛法能生一念敬仰,他就不用下惡道,他就能回到天道來。這就是地藏菩薩講的,六道眾生只要能在佛法中修一念善,哪怕小到像一粒沙、一粒塵、一滴水那麼小的善事,這個善事是恭敬三寶,地藏菩薩都能夠救你,也就是說三寶都能夠加持你,讓你得到人天。

  還有一個例子,在《折伏羅漢經》當中講的,也是類似,也是講忉利天有一個天人壽命將盡,五衰相現,自知命終之後要生到人間來做一頭豬,要投到豬腹,那當然非常的憂愁。另外一個天人告訴他,說現在佛正在忉利天為母說法。我們知道《地藏經》是在忉利天講的,是佛為了報母親的恩德上忉利天講法,那時間很短。講一座經那麼一點時間,人間過了三個月,因為忉利天一天等於人間一百年,就有時差。所以佛在忉利天講法,實際上在他們天人感受上也就是可能幾分鐘,你可以算一算大概三個月時間是多少。這個天人就好命,遇到佛正好在這說法,於是趕緊就到佛講法的地方叩頭頂禮,佛給他授三皈依。於是他就禀受佛陀的教誨,精誠七日,七天當中他時時處處都做到了三皈依,皈依佛,覺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淨而不染。七天之後,天人命終,就不用投胎做豬,他到人間大長者家做了一個長者之子。你看皈命三寶的功德就這麼大,能在六道輪回當中救拔眾生,只要眾生肯相信佛法就有救。

  你要是能相信阿彌陀佛,相信極樂世界,歸命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那你就不會只在人天,你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那個福報遠超過天人,到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那是大菩薩,不退轉的菩薩,可以化身十方廣度眾生,功德智慧是不可思議。你看即使一個人在臨欲命終的時候,有善知識跟他提醒,歸命阿彌陀佛,他就能解脫三惡道,他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靠佛力加持的,帶業往生。哪怕是他不想往生,他聽到一句佛號,聽入耳根,他能解了,知道這是佛號,他就能不墮三惡道,這是《地藏經》裡也講得很清楚。不僅是佛號,菩薩的名號,大乘經典一句一偈,都有這樣的效果,你一入耳根,可以不用落三惡道,這就是三寶威德不可思議。

  所以在大命將終的時候,一生沒有行善,此時能夠一心歸命三寶,這個人有得救。阿闍世王就是一個例子,你看他一生造五逆十惡罪,殺父親、害母親,跟提婆達多在一起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臨終的時候地獄相現,染上了重病,痛苦不堪。結果他能夠忏悔回頭,佛勸他念佛求生西方,他就能夠好過來,後來往生西方,上品中生。所以一切佛法當中,其他的法門救不了的,念阿彌陀佛能夠救。本來五逆罪是沒辦法救的,肯定要墮無間地獄,念阿彌陀佛能救過來。這段是講由於愚癡而引發的貪瞋,貪瞋癡三毒都講到了。

  我們學《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經》裡講到離貪欲、離瞋恚、離愚癡有什麼果報,我們也提出來學習,做為這段經文的補充說明,也幫助我們復習一下,落實三個根。《十善業道經》裡頭講,「復次龍王,若離貪欲,即得成就五種自在」。有貪欲就不自在,為什麼?因為你心裡很多牽掛放不下,怎麼可能自在?離開貪欲就有五種自在,這是分別說明,「何等為五?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能奪故;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於昔時不悭嫉故,是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三界特尊,皆共敬養」。看到這些,讓我們能夠生起向往、學習,要放下貪欲。

  這五種自在,第一種三業自在,講身口意。自在是什麼?健康,諸根具足是無損無缺,也就是講你能得健康長壽,你意地上也得到滿意快樂。所以一個人只要不貪,它對身體就是一種保養,像我們吃的東西愈簡單愈健康,不用追求什麼營養,營養愈豐富,實際上身體的負擔愈重。我們對於財色名食睡都不貪,不為自己的欲望去苦苦追求,你就得自在,你能夠長壽,所以清心寡欲這是健康長壽之道。

  第二財物自在。這個自在是什麼?你覺得夠了,這就是自在,所謂知足常樂。貪欲多的人不知足,所以他一生都在求索,為了身外之物、這些錢財,花很多的心思,所得到的實際上都是他命中該有的,所以他不自在。有了很多財物,又怕怨賊來奪,佛講財為五家所有,所謂水、火、盜賊、官府,還有不愛子(就是不肖子孫)。你的財物不一定是你的,可能水災來沖走了;火災燒掉了;官府沒收,你犯罪就會沒收;你財很多,盜賊就眼紅,他就來搶劫、偷取;或者是不肖子孫把你的家產都敗了。你要是知足常樂,「我不要這麼多錢」,一切怨賊也不能奪故。像我們師父老人家給我們做示現,所有的別人的供養,他轉手拿去布施,印經、做法寶來流通佛法,身上不帶錢。可是有需要用錢的地方立刻有人送來,不用錢的時候,他身上可以是身無分文,不用為財掛念,這不就財物自在嗎?下面講的福德自在,也是這樣,隨心所欲,物皆備故,需要用的時候一切物質生活都非常的豐足,需要做好事幫助眾生有人送錢來。甚至到現在師父他都不用自己去做,口頭說一說就有人去干。譬如說他提倡要用遠程教學,要建一個衛星電視台,真的就有人建一個專門播他老人家講經的電視台,華藏衛星電視台。建一個衛星電視台哪裡那麼容易?那要耗費巨資,他想做,隨心所欲,物皆備故,這麼提一提,就有人幫他成就。

  第四是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王,世間來講是講國家領導人,實在講它可以廣義的,他如果德行崇高,受大眾的愛戴,也可以稱為王,我們講精神領袖。像佛就是法王,他不是國王,他有國王的位置他不要,出家修道成佛,做法王。王位自在是什麼?沒有人能夠侵占他的位置。國家的領導人如果不貪,他不貪,下面人就能廉潔,就能奉公守法,所以國家就會安定、安全,沒有人敢去謀奪他的王位。法王之位更是如此,你要能夠成佛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別人是沒有辦法奪得了。像提婆達多想要害佛害不了,他想作新佛做不了,他沒放下貪欲。做王,不管是國家的領袖也好,或者是一個宗教的領袖、精神的領袖也好,他都能夠有很多珍奇妙物,珍寶,別人給他的供養,大家都來奉獻給他。像我們師父上人,別人給他供養就比奉獻給皇帝那個心還要虔誠,自己最心愛的物品都能夠拿來奉獻給老人家。老人家的德之高,大家把他看作是無上的福田,這是他老人家自己一生沒有貪欲的果報。我們不貪,對這個世界什麼都能放得下,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那真的是珍奇妙物皆奉獻故。你是隨心所欲,像《無量壽經》講的,「郁單成七寶,橫攬成萬物」,隨手拈來都是七寶,「手中常出無盡之寶」,這是誰給你奉獻的?阿彌陀佛奉獻給你的,阿彌陀佛來供養你。

  第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因為你不貪,所以你獲得的東西都遠遠超過自己預料,超過百倍殊勝。你沒有求的心,你得到的更殊勝;你要有求,反而會有苦惱。這都是由於昔時不悭嫉故,悭是捨不得,嫉是嫉妒,這是捨貪之後的五種自在。這種自在我們也不貪,我們不求人天果報,我們求的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回向往生作佛。後成佛的時候,三界特尊,皆共敬養。成佛了,三界天人統統都尊敬你,都供養,這是因為過去因地上永離貪欲所得到的自然的果報。

  底下經文講「離瞋恚」,我們看《十善業道》的經文,「復次龍王,若離瞋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何等為八?一,無損惱心;二,無瞋恚心;三,無诤訟心;四,柔和質直心;五,得聖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七,身相端嚴,眾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無礙心,觀者無厭」。所以,你要真明白這些殊勝的功德利益,你一定非常歡喜斷瞋恚。瞋恚也是一個深重的煩惱,而且它很猛烈,一發作起來自己很難控制。貪欲往往感得的是餓鬼果報,瞋恚感得的是地獄的果報,下面講的愚癡是畜生果報,貪瞋癡這是三惡道的主要的業因。有瞋恚的人,心就沒有喜悅,你從他的相上就能看出來,一天到晚是愁眉苦臉,因為他覺得樣樣不如意,久而久之,他的相就是個苦相,沒有喜悅心。所以你能永離瞋恚,就能得八種喜悅心法,這八種是分成八大類,每一類都很細。

  何等為八?第一,無損惱心。你瞋恚心放下了,你就不會有損害別人的念頭,就你不會有害人的念頭。有瞋恚就容易惱害眾生,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說話、做事往往不理智,這就損惱眾生。損惱眾生,一定會按照因果去受報,我們今天傷害眾生,將來遇到了,他會同樣傷害我們,而且可能傷害的手段比我們要更慘烈。因為你傷害了他,他心中也有這樣的怨恨,積久了怨恨就深,遇到之後,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所以瞋恚心那是殺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第二,無瞋恚心。就是不會有惱怒,不會生氣,對自己身體也是很有利的,老生氣就會致病,因為一生氣身上就有毒素排出來。印光大師《文鈔》裡講到,有一個婦女跟自己先生發脾氣吵了一架,就給小孩喂奶,為他哺乳,孩子喝了這個奶,結果沒幾天就死了,檢查之後是中毒身亡。什麼毒?就是喝了這個母親身上的奶,因為這母親發了脾氣,有這種瞋毒,這種毒素就到了孩子身上,孩子小,受不了,就死了。我們成年人體型大,現在身體也比較強健,這個毒素產生我們還能夠挺得住,但是日積月累,這毒素多了,人就病倒了。第三,無诤訟心。诤是爭斗,訟是訴訟,跟人打官司。瞋恚心就容易引發爭斗的心,好強爭勝,訴訟上法庭,一爭訟,這都會得到很不理想的果報。《朱子治家格言》也說,「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這一打官司往往都是沒有好結果,自己即使打贏了也是損失慘重。第四,柔和質直心。心地柔軟而正直,沒有瞋恚心了,他的心總是正的,不偏不倚,很柔和,對一切人都有愛心,不會跟任何人對立,又能堅持原則,清淨的慈悲的心。

  第五,得聖者慈心。聖賢人都有慈悲關懷眾生的心態,這是聖者。為什麼?因為聖者知道一切眾生跟我一體,我傷害眾生就是傷害自己,所以他這種愛心是由內心自發流露出來,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大聖人是指佛,佛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是沒有條件,沒有條件的慈愛,跟眾生一體的悲心。「慈能與樂,悲能拔苦」,見到眾生有痛苦,自己願意代受,因為他了解眾生跟自己就是一體。所以幫助眾生他出於自然,不起心不動念,就是本來就要這樣做,這是自然反應。好比你身上哪裡出了毛病,你的手立刻去撫摸,你都不用去思考,不用去想我要不要去給它關懷,我要怎麼關懷它,甚至說我要什麼條件才去關懷它,你沒這個念頭,自然反應就是關懷它,因為這是同體的。第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沒有瞋恚的念頭,自性的慈悲就能流露出來,因為這個業障消除,障礙自性性德這些惡念沒有了,這個性德能流露出來,他自然會利益眾生,令眾生得安樂。如果一個人常常有瞋恚的習氣,他就很難想到讓眾生安樂,那他自己就更不安樂。所以這個瞋恚業習重,重到最後跟自己都會發脾氣,看一切人都不順眼。第七,身相端嚴,眾共尊敬。沒有瞋恚的習氣,心地就很慈悲,身相就端正、就莊嚴,我們說滿臉的慈悲相。他的一舉一動都是很柔和,帶著慈悲的磁場,別人在他身旁就感覺到很溫暖、很安全,自然就由衷生起敬意,這就是厚德載物。

  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和忍對治瞋恚,和就是和順,忍是忍耐,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你能夠隨順,能夠忍耐,這叫和忍。一開始忍可能是強行的壓制,但是你不能只停留在這個強忍的基礎上,你要通過學習道理明白這個來折磨我的人也是我的善知識,他用這些方法幫我消業障,我怎麼能跟他瞋恚?所以你會歡歡喜喜的忍。這些眾生來折磨我的,都是善知識、都是佛菩薩,因為他能消我業障,增我的智慧。你有這樣的發心、這樣的智慧,就能轉境界,跟一切人都能和了。所以修六和敬,一定是要求自己跟別人和,決定不能夠要求別人跟自己和。你有要求別人的心,那已經對立了,你會看人家的毛病。人家跟我不和,甚至他處處刁難我,沒關系,我跟他和,我能夠忍,忍久了你心就清淨。

  速生梵世,梵是清淨,世是世界,清淨的世界是哪裡?西方極樂世界,你能很快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所以你想到,我過幾天就要到極樂世界了,我這裡還有什麼不能忍?什麼都忍,什麼都順,即使你忍一輩子、你能活一百年,也就是忍三萬六千天,三萬六千天之後你就生無憂國土,壽命無量。所以把這些道理想清楚,甘心情願,歡歡喜喜來忍。業障消得愈多愈好,我的品位將來就很高。修和忍,斷瞋恚,種種功德都要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無上正等正覺,我希求的是成佛。因為永離瞋恚,你成佛的時候你能得無礙心,觀者無厭。礙是障礙,沒有障礙這是指我們的智慧無有障礙。跟隨你學習的這些大眾,包括天人都敬仰你,看到你慈悲的身相生歡喜心,觀者無厭,就是怎麼看都不會煩厭。就像我們看佛的身像,看一輩子都不會厭,這是慈悲的身相。

  我記得我在二十四歲那年,剛剛在美國開始念博士,師父上人那年,一九九七年到達拉斯去主持佛七,在佛七中開示,我去參加這個佛七。我是第一次近距離跟師父老人家在一起,那個佛七的道場一百多人,人不多。我們跟著師父一起吃飯,聽師父講經,我當時就是目不轉睛的盯著師父,目不暫捨,感覺到師父老人家那種威儀、那種慈悲很有攝受力,真的是百看不厭。這是什麼?師父老人家幾十年修行的功夫,他自然就有那種慈場,能夠攝受眾生,所以第一次跟師父交流就完全被師父深深攝受。不僅我有這種感覺,凡是跟師父上人接觸過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哪怕是其他宗教的人士。像我們在新加坡跟師父老人家去拜訪其他宗教,事後大家一起座談,談到師父老人家,每一個宗教人士對師父老人家是贊口不絕。師父老人家只要走進一個他們的廳堂,他們本來坐下的,見到師父立刻都站起來,油然而生敬意。這就是厚德,多年修行,勇斷貪瞋癡感得的果報。

  我們再看最後,《十善業道經》裡講到「離邪見」的經文,邪見也就是愚癡。「復次龍王,若離邪見,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為十?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二,深信因果,寧殒身命,終不作惡;三,惟歸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凶疑網;五,常生人天,不更惡道;六,無量福慧,轉轉增勝;七,永離邪道,行於聖道;八,不起身見,捨諸惡業;九,住無礙見;十,不墮諸難,是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速證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這是講離愚癡得到的十種功德法,這個功德是智慧,所謂戒定慧,這是功德,由戒生定,由定開慧;如果只是持戒,沒有定、沒有慧,就不叫功德。永離邪見就是永離愚癡,愚癡的見解叫邪見,你就能開智慧,這是功德。哪十種功德法?第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我們能夠放下自己的邪知邪見,學習佛法、學習聖教,自然就有喜悅心,這個真善意樂就是法喜。你看儒家都能做到,孔老夫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學習聖教,天天斷除迷惑、增長智慧,他覺得快樂;顏回是「不改其樂」。學佛的人天天跟佛菩薩在一起,這是得真善等侶,這個快樂無窮無盡,法喜充滿。佛菩薩在哪裡?佛菩薩在經典裡頭,我們能夠天天不離開經教,現在可以通過光盤、通過網路,天天跟著師父上人學佛法,這不就是得真善的伴侶嗎?師父永遠能夠陪伴我們,二十四小時可以不間斷的陪伴,這個快樂非世間之樂可以比擬,正是古德所謂的「世味哪有法味濃?」

  第二,深信因果,寧殒身命,終不作惡。斷了邪見,一定能深信因果,反之,不信因果就是邪見。真相信因果的人不會作惡,知道作惡必有惡報,必會下惡道,所以寧願犧牲身命都不肯犯戒、不肯作惡,因為犯戒、作惡將來要墮惡道,長劫受苦。第三,惟歸依佛,非余天等。佛的教誨是最純正的宇宙人生真相,我們跟佛學習,皈依佛,皈是回歸,依是依靠,從我們邪知邪見回頭,從迷惑顛倒回頭,皈依佛、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其他的其余天等,這是講外道,教你將來生天,教你能夠做人,甚至還有的是邪教,欺騙你。你能真正皈依佛法,學習佛陀的教育,不離開經典的教誨,這些外道、邪教不可能誘惑、迷惑你。我們所修所學,志求菩提,不是為了在人天享福,這些外道乃至邪教,都是用這些人天的福報來迷惑人,你不求這個,我求佛菩提,他們就沒辦法。當然發了願,志求菩提,就是每天都要不離開經教,用經教指導我們修行,就不至於盲修瞎練,不至於增長邪見。

  下面第四是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凶疑網。心地是正直的,如果沒有邪見、沒有愚癡,自然心地正直,有正知正見。譬如說這些吉凶禍福,你知道它因果的道理,像《太上感應篇》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你知道行善必有善報,作惡必有惡報,你不會有迷惑。即使是你現在可能遇到了不順的這些境遇,甚至是凶災,你也不會動搖對因果的信心。你知道這現在的凶禍,是過去世中或者今生曾經做過的惡業感得的苦報,我不怨天不尤人,沒有這些吉凶疑網。最怕你懷疑,一懷疑了,難免會怨天尤人。看到世間有的人作惡多端,怎麼還有這麼多吉利?辦事還很順,還很有福報,做生意都能賺錢。或者是看到他開海鮮店生意很紅火,開海鮮店殺生,怎麼還有這個福報?產生疑慮了,那是你沒有放下邪見。如果你真正明白因果通三世,你就不會有這個懷疑,他現在的福報是因為前生修的善業,而今生造惡業,他把福報快速享完,以後就苦了。甚至可能不用等到來世,這一生你看他晚年就苦,會很多病、很多災難,甚至可能短命。第五,常生人天,不更惡道。沒有邪知邪見,他自然不會犯錯誤。人為什麼會犯錯誤,為什麼造業?因為有邪知邪見,迷惑顛倒。所以學了佛法,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正、什麼是邪,就能夠斷惡修善、改邪歸正,他就常生在人天道,不會墮三惡道。而真正斷了邪見,就是斷見惑,證須陀洹果,他就不會墮三惡道,他只會在人天七次往返,就證得阿羅漢果,證阿羅漢就永出三界。

  第六,無量福慧,轉轉增勝。他的福德很大,為什麼?因為他沒有邪見,就會修福,他也就知道什麼是正、什麼是邪,他就有智慧,不會迷惑。有福的人又有智慧,他又更加會修福,他這個福報他不會自己獨享,他與眾生共享,用福報來造福人類、造福眾生,所以福報智慧都轉轉增勝。佛法講三種布施,布施財得財富,布施法得智慧,布施無畏得健康長壽,他就可以非常努力的去做,三種果報都愈來愈殊勝。我們看師父上人一生就能看到,他年輕的時候沒有財富,貧窮;沒有地位,這是屬於賤;還沒有長壽,年輕的時候好幾個算命先生算過命,都說他活不過四十五歲,他自己也知道。後來老師勸他講經說法,講經說法是法布施,法布施裡頭也有財布施,也有無畏布施。因為你講法需要去准備,需要用你的體力、用你的精神,這是內財布施;你講的法讓人家開智慧,這是法布施;你讓人開智慧,人家就解脫了煩惱,解除了恐懼,這就無畏布施,所以講經說法三種布施具足。我們師父非常努力的做,做了幾十年,活過了四十五歲不止,多活了一倍,今年八十六,身體還是很健康;很有智慧,智慧愈來愈高,在我們眼中,他都是等於佛的智慧;福報更是,財物,需要的時候應有盡有,不需要的時候也不會出現在面前,根本不用去煩心,財物自在。你看三種布施得三種果報,給我們做示現。所以我現在努力的來修這三種布施,學師父老人家,我相信到晚年也應該很不錯,誰修誰都能得到。

  第七,永離邪道,行於聖道。離開邪見了就會離開邪道,不會誤入邪途,而能夠行聖道,你能學正法。第八,不起身見,捨諸惡業。對於身見能放得下,知道這個身不是我,就不會為這個身造作種種惡業。往往凡夫都因為有這個身,就有五欲的追求,財色名食睡這地獄五條根都具足了,就會造惡業,將來會墮惡道。九,住無礙見。永離邪見的人,他智慧無礙,所以他的見地是自性流露出來的智慧,能夠看到宇宙的真實相。第十,不墮諸難。不會墮落三惡道,不受這些苦痛。

  這十種功德法,都因永離邪見得到。這個永離邪見的方法,只有不離開經教的學習,天天要聽經聞法,要深入經教,你將此功德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成佛時,速證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你能夠圓滿佛道。佛是無上的自在、無量的神通,都是本性中本來具足,你能夠成就,你能夠恢復。這是《十善業道經》裡面講的離貪瞋癡三毒所得到的這些殊勝果報,我們學習之後要發心斷貪瞋癡,改習氣、改毛病,你這個功德輔助你念阿彌陀佛,你就很快能拿到往生的把握。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上一篇:每日一素:白灼秋葵
下一篇:蔡禮旭: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第19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