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寺院可不可以經營商業?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道場,一生過著流浪的生活,居無定處,今天在這裡,明天不曉得在哪裡,游牧的生活。你看他們晚上樹下一宿,白天日中一食,出去托缽,托一餐飯,一天就吃一餐,晚上隨便在樹下打坐,就一晚過去了。戒經裡面講得很清楚,這棵樹下只能住一晚,明天一定到別的地方去。為什麼?防非止過,怕你有貪心,這個大樹樹蔭很好,這裡不錯,明天再到這裡住,你就起了貪心。佛想得很周到。四十九年如一日,不簡單!釋迦牟尼佛走的時候在樹林裡頭,不在房子裡頭。這做給我們看的,給後學的人做好榜樣,得捨得干干淨淨。

  佛教傳到中國,中國不能過釋迦牟尼佛的生活,為什麼?緯度不相同,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當年活動的那個地區是熱帶,所以三衣一缽夠了;中國這是溫帶,有四季,有春夏秋冬,冬天你受不了,夏天可以過去,冬天怎麼辦?所以到中國來之後,這是佛教非常了不起的地方,他一點執著都沒有,真叫隨緣,到中國來,一切隨順中國的風俗習慣,他什麼障礙都沒有,到中國來穿中國人的衣服。諸位看到我們上殿的時候穿海青,我這個是海青,長袍大袖子,這什麼時候衣服?漢朝的。佛法剛剛到中國來的時候,那個時候中國人是穿這種衣服,這個衣服是禮服。在家人衣服上繡的有花紋,袖子上、領子上都繡的花紋,這個花紋代表身分,士農工商不一樣,便於行禮,這個花紋裡也有階級,所以叫章服。出家人,出家人是素服,就是完全沒有花紋。我們現在平常穿的長褂,這個袖子短了,實際上我們現在袖子差不多這麼短,應該是什麼?應該有這麼寬的袖子,在古時候,明朝時候,大概是海青一半的樣子。中國出家人穿的服裝是明朝服裝。

  清朝前面是明朝,滿清入關之後統治了中國,洪承疇投降的時候跟滿清政府簽的條約裡有五不降,清政府同意了。這五個裡面就有一個,出家人不投降,所以出家人穿明朝服裝,不穿清朝服裝。裡面說男降女不降,男子投降,女子不投降。你看清朝結婚的時候,男子穿的長袍馬褂,是滿清的服裝,新娘鳳冠霞帔是明朝服裝,這就是男降女不降。生降死不降,生的時候投降,死了入殓的時候,入殓穿的壽衣是明朝的。當時簽的有這個約,所以出家人不投降。這說明佛教非常隨緣,到中國來完全接受中國的文化、中國人生活的方式。中國人不贊成出去托缽,托缽是要飯的,尤其是這些出家人,從印度請過來的,都是國王的老師,都封為國師了,哪有學生做國王,讓老師出去托缽?那還得了,這大不孝!所以,就一定要接受在寺院、宮廷裡面供養,他全接受了。這是說佛法真的像從前章嘉大師跟我說的,重實質不重形式,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懂。

  好像我那個時候剛剛出家,那個時代佛門裡就有一些人提倡把我們這個服裝廢棄,穿現在人的服裝,有人提出來,說得也很有道理。但是有一部分人反對,說依舊保留好,為什麼?穿上出家人的衣服,有些地方你就不方便進去,這有好處。如果換了服裝之後,那些戲院、酒館你常常可以去,沒人看得出。為防范這些,所以還是繼續用明朝服裝做為出家人的一個制服。這些想法都是好的、都是正確的,維持佛法裡面一個傳統,維持佛法裡面的道風,有這個必要。

  在中國教學就有場所了,有固定的場所,在古時候寺院庵堂。佛教剛到中國來的時候,這些道場是國家建的,以後由長者居士、豪門貴族他們供養,把自己的不動產捐獻出來,甚至於自己居住的房子也捐獻出來做道場,這歷代都有。沒有自己去化緣建道場的,這個到晚近才有,近代才有,以前沒有這種事情。道場的經濟也是國家都照顧了,所以古時候寺院它有財產、它有田地,都是這些大富長者們捐助的。有山林,這就有生產,租給農夫,農夫收成繳一部分給寺院,寺院有固定收入,它不依靠信徒,寺院經濟有固定收入,所以他們學習就很正常。現在這個社會轉變了,這些方式也要轉變,現在走向工商業,寺院可不可以經營商業?可以。如果經營像素食餐廳這一類的,像招待所這一類的,招待所就等於旅館一樣,便於遠方來參學的、來學習的,特別是佛教徒,讓他來參學的過程當中我們都能夠接待。這些也可以斟酌收一些費用,比一般旅館會便宜,這裡面飲食是素食,經營這一類的。還有像文物流通處、經書流通處都可以做,讓寺院也能夠有經濟收入。還有的,真有發心的居士,如果能有這些有收入的這方面的捐助的話,商業所得的利潤拿來供養做為常住收入,這都是很好的一個構想,可以經營一些事業。事業不要讓出家人經營,讓在家同修經營,就跟從前田園、山地一樣,都是給農民去種,收租就行了。

  所以,修行的場所非常重要,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後繼要有人。中國古人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自己一生做得再好、再輝煌,如果後繼無人,你的功業等於零。為什麼?你死了就完了,真像古人所講的,「人存政舉,人亡政息」。一定要有傳人,真正能把佛法、佛道世世代代承傳下去發揚光大,這就對了。所以佛法裡面可以做這些營利的事業,特別像現在的辦學校、辦養老,老人院。出家人不參與,出家人是老板,做董事長,總經理可以請在家居士們,請他們去做。這都是可以能夠幫助一個道場它有固定收入,不必天天看別人臉色去要錢,這個在從前是決定不能做的事情。一走上名與利,道心就沒有了,哪來的道心!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七一集)  2010/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上一篇:如何看待大乘小乘之爭?
下一篇:敬老也是孝道的一種表達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