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世教我們出家弟子早晚摸三次頭,這個摸頭還有首偈子,是在《華嚴經·淨行品》裡面。偈的意思是這樣的,「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這就是摸摸頭,已經剃了發,剃了發跟在家人不一樣,所以對於戒行就要特別注意。戒行,小乘戒,戒在身、戒在事,我們的學佛要從小乘學起;大乘戒,戒在心、戒在行,比小乘的境界更要高。這裡頭有事有理,一切都要明達,要明了通達,然後才曉得大小乘戒律如何去修學,戒律修學的結果就是得定,因戒生定。如果我們戒律持得很嚴,而得不到定,自己就要檢討,你的戒律縱然很嚴,一定有毛病。如果沒有毛病,為什麼不得定?所謂是因戒生定,這是一定的道理。持戒而不得定,他的毛病在哪裡?就是佛所講的,《圓覺經》裡面所講的五種毛病,瞋恚、貪欲、嫉妒、谄曲、好勝,他自己覺得自己的戒律很謹嚴,看到別人犯戒他就生氣,心裡就不舒服,自己感覺得自己比別人要高、瞧不起人,就犯這些毛病,所以他得不到定。這個持戒就是不曉得戒的意義,我們所謂盲修瞎練。
我一再告訴諸位同修,戒律是戒自己,不是戒別人。你要懂得這個意思,你的心就平靜,這個毛病才可能去得掉,你的戒才能夠修得好,才能夠真正幫助你得定。不但小乘戒是戒自己的,不是戒別人的,就是菩薩戒也是戒自己的,也不是戒別人的。如果要是戒別人的話,你們想想,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應當有同修伴侶,他為什麼沒有?常不輕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佛,為什麼不拿戒律去衡量別人?諸位從這兩部大經裡頭,應該要得到啟示。除了自己一個人需要守戒、修定、要修慧之外,外面的境界都是佛菩薩,這樣才行,我們自己才能成功;如果要拿戒的尺度處處去量別人,就造罪業。所以戒定慧的尺碼子天天量自己,不是量別人的。為什麼?除了自己以外,像《華嚴》、《圓覺》裡面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諸位要修行,要能夠遵照佛陀這樣的開示去修,你的一生當中怎麼會不成就?決定成就!
如果你違背佛的開示,自以為聰明,天天在那裡造口業,還認為自己了不起,認真檢討檢討,你這一生還是空過了,修的什麼?我們淨土法門真是方便當中的方便,在一生當中一心沒有得到,連功夫成片都沒有得到;換句話說,煩惱心所一天到晚還在那裡起伏,沒有力量把它控制住,這就是博地凡夫。所以自己對自己要清楚、要明白,這一日三摩其頭的意思,就是叫不要忘了戒行,從初發心到等覺菩薩都不能離開。下面這是佛以這個為大前提,因為這個事情是出家比丘每天的功課一樣,三摩其頭是功課,所以佛說法也就近取比喻。
摘自 楞嚴經 (第九十三集) 198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7-001-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