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明妙行菩薩:怎樣求善知識?
時諸弟子鹹再拜。願更聞法要。菩薩曰:善哉。汝等願更聞法要。當誠解我語。善答我問。弟子。譬如有人。謂一人言。燕京帝王所都。富貴無比。是人聞言。有志往否。鹹曰:願往。菩薩曰:不識路徑。當雲何。鹹曰:有人指示。從之而行。菩薩曰:不可。倘是人指以向南向東。若不明辨。竟從其言。則燕都遠之又遠矣。眾曰:然則如何。菩薩曰:畢竟得一走過燕都之人。教是人曰:汝須向北而往。可直達帝所。諸弟子。此人所指。有錯謬否。鹹稽首曰:無謬。菩薩曰:又譬如有人。欲登萬仞之巅。九層之頂。當如何教之。鹹曰:從卑至高。菩薩曰:然。古雲。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須是從第一級。至第二級。乃至最上一級方為正說。若雲一步便跨到最高處為浪語矣。又譬如有人天子將命以官。诏是人曰:汝願為宰相耶。小吏耶。是人雲何上答。鹹曰:必願為宰相。菩薩曰:然。又譬如有人。在於歧路。不知所從。有憫之者。指曰:是邊極艱險。極曲折。不得便出頭。是邊極正大。極平坦。走去便得出頭。其人受指。於此兩邊。當走何路。鹹曰:走正大。走平坦。菩薩曰:善哉善哉。爾等酬我所問。俱合正理。然爾等能明解我所喻否。鹹再拜曰:唯垂開示。菩薩曰:善聽。爾等向來雖有求道之心。而不識修行之要。趨向無據。如人欲往燕都。兩不知路徑者是。若遇邪師。教以邪法。如帝都在北。而反指以往東往南者是。則其人雖終日行。而茫無歸宿。何由觐至尊。何由成大道。今我所示彌陀淨土。帝都也。信願行三。勤加精進。終至往生。是從第一級至最上一級也。期登上品。是願為宰相。不願為小吏也。依此而修。是走正大而不行邪曲也。我即走過燕都之人也。若爾等不能深信。是捨帝都而趨邊地也。棄宰相之尊。而就小吏之賤也。背正大而求艱僻也。萬仞之山巅。九層之塔頂。非爾所及矣。可勝悲痛哉。
覺明妙行菩薩:怎樣念佛修行?
菩薩曰:汝今當發大願。願生極樂。然後至誠懇恻。稱於阿彌陀佛。必使聲緣於心。心緣於聲。聲心相依。如貓捕鼠。久久不失。則入正憶念三昧。更欲上進。當廣參知識。博詢高明。自悟即心是佛妙谛。汝今當具深信。慎毋學彼庸流。聞而不受。更莫學彼半真半假半疑半信之徒。名雖受。而無誠心奉行也。 菩薩示無朽曰:大抵修淨業人。行住坐臥。起居飲食。俱宜西向。則機感易成。根境易熟。室中止供一佛一經一爐一床一椅。不得放一多余物件。庭中亦掃除潔淨。使經行無礙。要使此心一絲不掛。萬慮俱忘。空洞洞地。不知有身。不知有世。並不知我今日所作是修行之事。如是則與道日親。與世日隔。可以趨向淨業。蓋汝平時能將一切拋得干淨。念頭上不存一些子根節。大限到來。灑灑落落。不作兒女子顧戀身家子孫之態。豈不是大丈夫舉動。所以要汝一意修行。別無沾滯。正為此一大關目也。至於修淨之法。不出專勤二字。專則不別為一事。勤則不虛棄一時。汝今晨起。即誦彌陀經一卷。持阿彌陀佛一千聲。向佛前回向。念一心歸命文。以此文言簡而意赅也。此為一時之課。若初起。或身心未寧。日止四時。稍寧。漸增至六時。又漸增至十二時。合經十二卷。佛名一萬二千聲。更於回向時。禮佛百拜。亦可分作四時。此為每日常課。余工不必計較。或默或聲。但攝心谛念而已。又持名之法。必要字字句句聲心相依。不雜分毫世念。久久成熟。決定得生極樂。坐寶蓮華。登不退地。若余年未盡。猶得以其所證。為四眾開導。報佛深恩。汝若於我所說。—一遵依。方不負覺明菩薩示汝正道。令汝出家。方不負三昧和尚為汝剃度。授汝大戒。此非小小因緣。汝莫自生輕慢。慎之慎之。 摘自:《西方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