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璎珞供養
【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诃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是故」,是承上起下之詞,觀世音菩薩因為有如上的種種功德,所以釋尊勸眾生應該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如前面所說到這個「一心」最為重要。
如果不是一心,則精神散漫,不能夠得到十分的功德;心若專意,則精神集中,所求無有不應。
這個「一心」,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如果口常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意常思想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身常具有恭敬禮拜的誠意,則我們的身口意三業,和觀世音菩薩的身口意三業一致。把潛在我們心裡頭的觀世音菩薩喚起來,我們的心和觀世音菩薩的心合一,把這個心,作為供養。
「供養」,供給資養之義,這裡面包含有種種的法,現在要說的是三業供養。在法華文句中說:身業供養是禮拜,口業供養是稱贊,意業供養是觀想相好。在大同經中又分為理供養與事供養。會其理而證入的叫理供養,供香花果品等叫事供養。理與事,事與理,圓融無礙,如果心會其理,則身現其事;如果身現其事,則心會其理;理與事一致,心與身一如,方俱恭敬誠意之義。
其次來解釋「觀世音菩薩摩诃薩」,「摩诃」是「大」之義,所以又稱觀世音菩薩為大菩薩。「怖畏」,就是非常恐怖畏懼。「急難」就是一種最難以應付的困難。如果我們處於怖畏的時候,陷於困難的地方,在進退維谷的狀態之下,此觀世音菩薩,就能給我們無畏,所以在此娑婆世界,又稱之為「施無畏者」。
實際上,我們所住的這個娑婆世界,怖畏急難充滿其中,在這怖畏很多的世間中,使我們得到一點安心,皆是觀世音菩薩所賜。大佛頂首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對世尊說:
「世尊!我復以此聞熏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方,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
這十四種無畏之中,最要的還是以大智慧、大慈悲、大勇猛之德,作一切事。若能如此,即可得到泰然不畏了。
若以智慧,體得諸法實相的道理;在慈悲上,有自他平等的博愛;在勇猛上,有戰勝任何困難的精神;有這種覺悟,在世間上,就沒有怖畏了。觀世音菩薩能使令眾生得到這個安定,故稱「施無畏」。
佛教裡說施,分有三種:
一、財施──施有形的物質。
二、法施──施無形的真理。
三、無畏施──使令物質上,精神上,有所安心,沒有恐怖。
不論財施、法施,均不能離開無畏而能達到目的。
觀世音菩薩以此無畏布施,能使我們安心立命,故此應一心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