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星雲大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30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4、璎珞供養

  【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诃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是故」,是承上起下之詞,觀世音菩薩因為有如上的種種功德,所以釋尊勸眾生應該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如前面所說到這個「一心」最為重要。

  如果不是一心,則精神散漫,不能夠得到十分的功德;心若專意,則精神集中,所求無有不應。

  這個「一心」,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如果口常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意常思想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身常具有恭敬禮拜的誠意,則我們的身口意三業,和觀世音菩薩的身口意三業一致。把潛在我們心裡頭的觀世音菩薩喚起來,我們的心和觀世音菩薩的心合一,把這個心,作為供養。

  「供養」,供給資養之義,這裡面包含有種種的法,現在要說的是三業供養。在法華文句中說:身業供養是禮拜,口業供養是稱贊,意業供養是觀想相好。在大同經中又分為理供養與事供養。會其理而證入的叫理供養,供香花果品等叫事供養。理與事,事與理,圓融無礙,如果心會其理,則身現其事;如果身現其事,則心會其理;理與事一致,心與身一如,方俱恭敬誠意之義。

  其次來解釋「觀世音菩薩摩诃薩」,「摩诃」是「大」之義,所以又稱觀世音菩薩為大菩薩。「怖畏」,就是非常恐怖畏懼。「急難」就是一種最難以應付的困難。如果我們處於怖畏的時候,陷於困難的地方,在進退維谷的狀態之下,此觀世音菩薩,就能給我們無畏,所以在此娑婆世界,又稱之為「施無畏者」。

  實際上,我們所住的這個娑婆世界,怖畏急難充滿其中,在這怖畏很多的世間中,使我們得到一點安心,皆是觀世音菩薩所賜。大佛頂首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對世尊說:

  「世尊!我復以此聞熏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方,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

  這十四種無畏之中,最要的還是以大智慧、大慈悲、大勇猛之德,作一切事。若能如此,即可得到泰然不畏了。

  若以智慧,體得諸法實相的道理;在慈悲上,有自他平等的博愛;在勇猛上,有戰勝任何困難的精神;有這種覺悟,在世間上,就沒有怖畏了。觀世音菩薩能使令眾生得到這個安定,故稱「施無畏」。

  佛教裡說施,分有三種:

  一、財施──施有形的物質。

  二、法施──施無形的真理。

  三、無畏施──使令物質上,精神上,有所安心,沒有恐怖。

  不論財施、法施,均不能離開無畏而能達到目的。

  觀世音菩薩以此無畏布施,能使我們安心立命,故此應一心供養。

 

上一篇: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上冊(第十七章)02
下一篇:我是如何靠佛法擺脫邪YIN的痛苦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