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遠峰不近看03
第二節再說明止觀的道理。
那麼,照這麼說,我們平常都走錯了?也不盡然。一般學佛,小乘修法止在一念。我們假定把淨土宗的‘南無阿彌陀佛’一句佛號拿來當小乘的修法,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念頭來止住其他所有的念頭,一句佛號好比濕的面粉桿,所有雜念好比灰塵紛飛,行住坐臥皆以濕面粉桿沾粘飛塵。唐朝白居易原來修止觀、修禅,最後修淨土,有一首偈子:‘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就是忙似箭,還是阿彌陀’這個就是小乘修法,一念一念……,有些人心念老是提這一念,提久以後睡不著羅!普通人准嚇住,糟糕!念佛念得失眠,只要你唉呀這一下,走火入魔。其實本來沒有魔,也沒有火,沒有這句話,因為最近幾年小說亂寫,寫多了走火火魔,哪有魔?哪有火?還不都是自己。這是因為念久、念緊張,自然睡不著;大家習慣睡眠,看到自己睡不著,嚇慌了!實際上沒有關系!如此止在一個念頭上,那一個念頭,抵一切念頭,以一念粘住雜念,即小乘的一念修止。
止觀與開悟
大乘的一念修止不走這個路線,走什麼路線?因為本來就止。比方,現在拿一個說話音聲止的境界給大家聽聽春[看],注意喔!(靜默)我沒有講話,你注意個什麼?這一段沒有講話不是很寧靜嗎?這個時候就是止了。你那樣止也可以,這樣止也可以,不一定打坐,很寧靜就止下去了,因為這個念頭自己不停留。大乘境界不走特別意念統一的路子,就是自然地擺平,它就止了!
剛才叫大家注意,我不是故意開玩笑,注意我說話,要聽到,然後沒有講,你在注意沒有講、很寧靜這一段,止當中就是在觀嘛!因為你在注意嘛!我們平常所講的觀,就是普通所說的‘注意’,那個注意力就是觀的作用。拿現代的觀念來說,觀就是那個注意力;止就是安詳、寧靜,非常簡單!人只要外界不起作用,自然很安詳,也就是止。同時你把注意力集中觀察自己當時的心理狀況就是觀,是這麼一個作用。
所以,從止觀,到最後悟道成佛,不是止的功夫喔!完全是觀。在中文,觀的作用就叫悟,但是在理論上的悟,而沒有止的觀,不算開悟,止的功力到了的觀,叫開悟。這是一個道理,補充第二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