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下冊(第六十八章)01
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六十八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六十八章 道人挑大擔01 ‘無念知境’,無念以後不是不知,是全知,換句話說,幾乎達到全能。理的重要性也是如此。過去曾經上過顯密圓通修證法門的課,上次也提到禅宗法眼祖師、法眼宗的重要性。像我們手裡這部書《宗鏡錄》,是淨土宗也是禅宗大師的著作,他從禅宗出來,他的系統是法眼宗。法眼宗的傳承很快就斷絕,為什麼?因為太難!換言之,法眼宗在用功、證道上的要求非常嚴格。上次提到法眼禅師的詩偈:‘理極謂,如何有喻齊。到頭霜夜月,任運落前溪。果熟兼猿重,山長似路迷。舉頭殘照在,元是住居西。’有人研究中國禅宗,尤其禅宗祖師們的詩偈,認為幾乎與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的大智慧一樣高超,有時一首偈子的涵意包含甚廣。 ‘理極忘情謂’,理到了極點、悟道了!‘情’、妄想、‘謂’,無話可說。 ‘如何有喻齊’,什麼比喻都不需要,沒有一個比喻可以與它相比。 ‘到頭霜夜月’,文學的境界也是悟道的境界。冬天清、冷、靜、寂的霜夜,月光遍照,整個天地都空了! ‘任運落前溪’,清光一照,百尺竿頭還是落到平地。 ‘果熟兼猿重’,雖是寫景,理到了就是功夫,樹上的果子熟了,猴子偷摘果子。猴子、果子掛在樹干上,樹枝因承重而彎曲。猴子代表心猿,果是道果。理論、功夫到了,自然果熟,心境自然到達莊嚴的境界。 ‘山長似路迷’,這是大家都能體悟到的,你們用功的情形就像扭秧歌,今天進三步,明天退兩步;這兩天進步一點,一會兒功夫卻又跨掉了。修道這條路程非常遙遠,有時疑似無路可走,越修越糟糕,在進步中間是有這種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