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道各是什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這是小乘佛法中修行次第的四個階段(果位),合起來稱為“四果羅漢”。也就是說,要修到“阿羅漢”這個層次,要先後經過這四個階段。

  1、須陀洹,又譯為預流、入流,佛教術語,是南傳佛教中的修行位階,為沙門四果中的初果。

  2、斯陀含,是佛教的位階、果位名稱,意為一還果,是第二階成果成效,因此也稱為二果。

  3、阿那含,佛教術語,由後秦鸠摩羅什由梵語譯為阿那含,“不來”或“不還”之義,聲聞第三果。

  4、阿羅漢為聲聞四果之一,如來十號之一。指斷盡三界見、思之惑,證得盡智,而堪受世間大供養之聖者。是佛教聲聞中最高果位。

  擴展資料:

  南傳佛教共有四個果位,分別是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羅漢。須陀洹是南傳佛教修行證得的第一個果位。南傳佛教認為,一個凡夫要修成阿羅漢果,前後要經歷四個位次,也就是四個果位。換句話說,就是斷一分煩惱,證一分真理。

  第一果為須陀洹,意為預流果,意思是凡夫通過修行斷盡“見惑”,開始見到佛道,進入聖道之法流。證得須陀洹果以後,永遠不會墮入三惡道(畜牲道、餓鬼道、地獄道)。只會在三善道(天道、阿修羅道和人道)之間輪回。

  第二果為斯陀含,意為一來,謂凡夫在斷見惑的基礎上,進而斷除欲界思惑。欲界思惑共有九品,斯陀含只斷除了前六品,尚有三品沒有斷盡,因此還需要在人間天上再受生一次,故名一來。

  第三果為阿那含,意為不還,意是在斯陀含的基礎上進而斷除欲界思惑後三品,不再還來欲界受生,故名不還。

  第四果為阿羅漢,意為斷盡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切見惑和思惑,究竟無余,得不生之聖果,受人天供養。阿羅漢是佛陀十大稱號之一。

  以上四個果位中,前三果稱“阿羅漢向”,指尚在修行階段,而趨向於阿羅漢果的聖者;也就是說前三果的聖人煩惱尚未斷盡,尚需繼續修行。唯有阿羅漢斷除三界見思二惑,無需再修,無需再學,是四果中的究竟果位。

  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羅漢是原始佛教的究竟果位,南傳佛教完全依從原始佛法教誨。但是佛陀滅度六百年後逐漸出現的大乘(北傳)佛教卻不以為然,認為阿羅漢遠未達到佛教的終極,視阿羅漢為“自了漢”。在大乘的修道位次上,最高果位是佛,其次是菩薩,然後才是羅漢。

 

上一篇:戒殺吃素,家人做不到怎麼辦?
下一篇:地藏十輪經:無依行品第三之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