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1~9)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1)~(3)

——傅味琴

解 題

今天開始講《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完全根據能海上師的講法的講錄。解放前,能海上師是在重慶金剛道場講了一次,在重慶滄白紀念堂講了一次。我這次講的內容是我把這兩次講錄匯總起來,所以說是比較詳細的。有的同學可能有一本叫文殊五字真言念誦法的講錄,這是能海上師在重慶金剛道場講的。

能海上師所講的法在某些方面來說,我保存的比較詳細,其中也有個原因,因為當年我去五台山,常在能海上師身邊。還有個原因呢,在十年動亂期間,我家沒有被抄,當時破四舊破得很厲害,在上海,咱們住的裡弄,很多信仰宗教的人被抄家。

能保存能海上師的講錄是你們的福氣

有一天清早,我還在家裡的小佛堂裡念經,對外面的敲鼓敲鑼,我也習以為常了,忽然我的小女兒來跟我說:“爸爸,看樣子快到我們家來了,”我就有點緊張了,佛像經書也不知往哪兒藏好,當然藏了也沒用,一抄家無論什麼地方都抄得出來,我想還是我自己出去,我剛走到房門口,他們已經走進房了,但是看我出來了,他們就不再往裡進去,他們朝著我說:“外面的形勢,你知道不知道?”我說:“我知道,昨天從南京路上走過,我都看到了。”他們說:“那你有什麼打算?”我說:“毛主席教導:知識分子的改造是長期性的。我自己會處理的。”“好好好,你自己去處理啊。”就轉身出去了,就那樣一個因緣,我就沒有在破四舊中抄家。所以筆記都保存著,如果那一次被抄掉了,我也沒有了。這麼多筆記誰記得住,今天有筆記可跟你們講,也是你們的福氣。

菩薩不講輩分

先講“經名”。《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文殊菩薩大智慧,是諸佛之師,怎麼菩薩成了佛的師呢?因為文殊菩薩早就成佛了。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成佛,各位大菩薩都發願來護持。一個世界只能有一尊佛,例如東方琉璃世界藥師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我們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以釋迦牟尼佛成佛了,其他的佛都發心來護持,來娑婆世界作釋迦佛的弟子。早年,我走過不少地方,在名山道場,聽到有排輩分的風氣,皈依、出家,他們都排輩分。比如說,在你這兒剃度,我這個輩分不對,我應該到你師父那裡去剃度,那是不願意降低自己的輩分。照這種的思想意識來看,佛竟然願意當菩薩,那不是很奇怪嗎?這位文殊菩薩能放得下嗎?菩薩,佛,不是眾生,因為他沒有傲慢,凡夫無論怎麼表面的謙虛,可心裡的傲慢並沒有打破,我是你師公的徒弟,出家了,我跟你同受戒,這個輩分不是平了嗎?我應該到你師公那裡去受戒,我是師叔。如果不把這一點打破,我們的菩提心,平等心,很難圓滿,菩薩在六道度眾生,還願意投入到畜牲道去,願意做牛,做馬,那真是不可思議。

眾生有分別心,佛就分別而說

我們經常稱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智慧最大的就是文殊菩薩。中國四大名山,四位菩薩都是大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大願地藏菩薩,大行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也早就成佛了,所以被人們稱為倒駕慈航,往回開船,回過來度眾生,慈悲心的關系。

四位菩薩大智、大悲、大行、大願,都是方便說

四位菩薩大智、大悲、大行、大願,都是方便的說法,如果不通過分別,眾生很苦惱,說菩薩都是一樣的,那我到底去求哪位菩薩?反而沒主張了,所以如來不得不方便說,你要求智慧,跟文殊菩薩學;你有苦難,求觀世音菩薩,跟觀世音菩薩學圓滿悲心;你要完成極大的願力,跟地藏菩薩學;你要在度眾生事業上辦得很大很大,你跟普賢菩薩學。那麼眾生就有個頭緒了。所以眾生的分別心很厲害,如果一下子叫眾生進入無分別狀態,那是不可能的。

文殊菩薩是大智也是大悲

文殊菩薩是大智也是大悲

往裡講,菩薩都是一樣的,“大慈大悲愍眾生,大喜大捨濟含識”,這兩句話,你用在哪一位菩薩身上都合適,我們修的文殊略法開頭就這麼四句話,還有兩句,“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至心歸命禮”,文殊菩薩是大智慧,也是大悲心。一個有智慧沒有悲心的人,他不會度眾生,也不會度得那麼廣。觀世音菩薩稱大悲,其實觀世音菩薩也是大智慧,因為大菩薩智慧悲心都是圓滿的。

圓滿了就完全平等

圓滿了就沒有大小,圓滿了就完全平等。比方大學畢業當老師,有語文老師,有數學老師,有英語老師,千萬不要認為,語文老師只懂語文,不懂數學。那數學老師不懂語文了?他願意教語文,不等於說他數學不懂啊,他願意教數學,不等於語文他不懂啊。我這樣講,能夠逐步逐步打消你們的分別心,要使眾生脫離凡夫知見是不容易的事情。人生猶如演戲,如來度眾生也不過是演場戲,不要執著,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沒有釋迦佛,什麼也沒有

我們恭敬文殊菩薩,可不能不恭敬觀世音菩薩。我們恭敬釋迦佛,因為我們是釋迦佛的弟子,我們不能不恭敬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是佛啊!我們恭敬阿彌陀佛,不能不恭敬藥師佛,也是佛啊!也是圓滿的!抓點滴,搞片面,都是末法時期非常可憐可悲的現象,導致眾生分別心越來越大,執著心越來越厲害,越來越難以成就,還背了罪過。釋迦牟尼佛稱本師,本師意思就是我們根本的師父,因為我們是娑婆世界的眾生,釋迦佛是娑婆世界的佛,我們皈依釋迦佛,釋迦佛是我們根本的師父,沒有釋迦佛,什麼也沒有。

“從佛口生,從法化生”

一個佛弟子,忘記釋迦佛就是忘本,釋迦佛好比是我們的親娘,我們都是釋迦佛生出來的,所以稱佛子,經書上說的,“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從佛法中化生出來的,法從哪裡來?法是釋迦佛口裡說出來的,我們聽了後,我們信仰、皈依了就成了佛弟子了,所以叫“從佛口生,從法化生。”

釋迦佛是我們的親娘,也是眾生的父親

釋迦佛也是眾生的父親,經書上說:“三界眾生唯一父。”僅有一個父親,那就是佛,就是釋迦佛,現在很多人忘本,結果就出現了很多不孝父母的現象。有一年無錫一個老居士再三跟我說:“老師啊,你要多跟大家說說不要忘記孝順父母的孝道,那是忘本啊”,從前,社會上的人還唱過一支歌,“沒有天,哪有地,沒有你,哪有我。”沒有釋迦佛,哪有我們的今天?

親娘不照顧,出國去享樂,也是忘本

社會上也有忘本的人,自己要結婚,當時,上海房屋緊張,要父母把大房間讓出來,還有竟然叫父母住在樓梯底下一個黑洞洞的小間去;還有更厲害的,為了自己結婚要房子,把父母趕出去,父母沒地方住,只好到派出所去哭。還有一種忘本,開放以後,媽跟孩子說了:“你美國的姨媽來信了,說她那邊很富裕,還盼望你到她那邊去讀書。”於是這孩子天天想到美國去,從前一進門就叫一聲“媽”,照顧媽,因為媽在生病。現在一進門:“媽,我什麼時候到美國去?”也不考慮媽在生病,你還要照顧媽啊!有了一個美國富姨媽,忘了一個受苦受難把你撫育養大的親娘,這也是忘本吧。

佛法在衰落,眾生在苦惱

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就是我們的親娘,佛法在衰落,眾生在苦惱,你聽到釋迦佛告訴你,東方有琉璃世界,西方有極樂世界,如此莊嚴,你求往生他方世界,非但我不反對,還幫助你去,臨命終時,一剎那往生佛淨土是好事情。可是你現在還沒有到去的時候啊,你仍要關心照顧好媽和媽所在的這個家。

抬高一尊佛,貶低十方佛

還有一種,那是知見錯誤,佛教是平等的,你把某一尊佛抬高了,把別的佛都貶低了,從前我在上海聽到有些老人在說:“阿彌陀佛最大。”那麼其他佛要排隊了,誰是老二,老三,誰是最小的小佛呢?又打了個比方:“阿彌陀佛好比是校長,其他佛都是他的學生。”十方如來平等平等,釋迦佛跟東方佛、西方佛、南方佛、北方佛一樣平等,釋迦佛也沒有超過他們,他們也沒有超過釋迦佛,圓滿了還有什麼不平等的?所以眾生啊,如果不好好學法,背了罪過就容易下三惡道了。

打掉分別心,進入平等境界

宇宙的真谛就是平等,不平等是人制造出來的,人世間已經制造了這麼多不平等,形成了一個世俗知見,今天佛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就是要引導我們進入佛之知見,要打掉分別心,進入平等的境界。

五字代表五方佛

五字代表五方佛

五字根本真言,這五個字是表的五方佛,中央毗盧遮那佛,東方阿閦毗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成就佛,佛很多啊,十方都有佛,我們忏悔文裡就有35佛,大忏悔文裡88佛,聽說還有拜千佛忏的,那就有一千尊佛的名字了。又出現拜萬佛忏,越來越多了,我也不知道一萬尊佛的名字有沒有搞清楚,這麼多佛能否簡單一點,否則你光念佛的名字,經文也別念了。

五佛表五智

佛的智慧都是圓滿的,眾生總希望分別得清楚一點,容易學得進去,所以呢,同時,每尊佛在修行的過程中,也各有各突出的地方,僅僅是突出,不等於說別的就不圓滿啊,好比米飯有米飯的特色,面包有面包的特色,饅頭有饅頭的特色,但是不等於說其中有一樣吃不飽,不過各有各的特色就是了。五方佛在法上講,是表五種智慧,中央毗盧遮那佛,表法界體性智,東方阿閦毗佛表大圓鏡智,南方寶生佛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彌陀佛是妙觀察智,北方成就佛,成所作智。那麼我們今天修的文殊法,就是修的這五種智。五種智慧修好了,就成佛了。

五智圓滿即成佛

當年能海上師講過一句話,如果你真的把這本文殊法修圓滿了,你就能成佛,這本文殊法是從凡夫修到成佛的儀軌。極其的殊勝。以後還是會詳細講的,剛才只是報了個名相。你們一時聽不清,慢慢輔導老師會給你們輔導的,也用不著馬上學懂的,因為這都在以後講的。

五字真言,真言就是真實不虛,世間上的一切皆虛妄不實,唯有佛法才是真實不虛的。

要懂佛法,只能用語言來表達

佛法有真俗二谛,世俗谛就是語言文字,用世俗上的道理,種種的名稱,使我們容易懂,用這些來解釋佛法的真谛。不這樣做,眾生是很難懂佛法的,應該用眾生容易懂的方法,使眾生能夠理解,所以要有世俗谛。舉個例子說,眾生有來有去,你用語言來表達:“他來了,”眾生懂,“他去了”,眾生懂。所以不能離開語言文字。離開語言文字,你什麼都不懂,要給你解說你才會懂。

沒有文字般若,什麼也沒有

能海上師說過:“沒有文字般若,什麼也沒有。”因為眾生懂“來、”“去”,他走過來叫來,離開了叫去。就可以解說“如來”了。就像《金剛經》裡所說的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因為眾生懂來去,就可以給他解說如來為何沒有來去,否則的話,怎麼懂啊?

好比一個孩子問媽:“月亮在哪裡啊?”媽為了使孩子懂,想出一個辦法,用手指指月亮:“這就是月亮。”孩子就會朝指頭去看月亮,假如再不懂呢?你還得跟他講清楚啊。

佛法懂得少,錯了也難糾正

如果孩子搞錯了,“哦,指頭就是月亮。”(眾笑)那麼也得跟他講清楚,“你朝我指頭指的方向去看天上,那個亮晶晶,圓的就是月亮。”所以佛法要大講特講,要廣開地講,尤其末法時期,要講得更多,聽得更多,否則,就容易搞錯啊。搞錯了,也不容易糾正,因為聽得少啊。

佛要我們多聞廣學

有人竟然說佛法不要聽得太多、太廣,這跟釋迦佛說的話恰恰相反,釋迦佛要我們多聞、廣學,修要專修,學要廣學。現在這樣就變成少學專修,或者說不聽法也能專修,搞成佛弟子不懂佛法盲修瞎煉、迷迷茫茫、錯誤百出,再加上現在末法眾生崇拜偶像,慕名思想特別濃厚,總認為哪個名氣大,就肯定沒錯。但是我翻過名氣大的人寫的書,一翻就看出了錯誤,使我慨歎萬分,在事實面前,我說了一句話:“現在的錯誤大都發生在名氣大的人那裡。” (第一講完 2001.3.7)

真言就是真實不虛

真言就是真實不虛

今天繼續講《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現在講真言,真言真言,就是真實不虛的話,既然是真實不虛的法,那當然是佛法了。有人一看到真言兩字,就想到密宗,因為密宗又稱真言宗。那我們先來講一講長期以來不少人對密宗的錯誤看法,如果把密宗說成妖魔鬼怪,那就是謗佛謗法了。

密教不是妖魔邪道

70年代初,我頭一次到溫州,在一個居士家裡,當他們去吃晚飯的時候,我稍微翻閱了一下桌上放著的30年前的弘化月刊,其中有一小方塊的文章,竟然把密宗罵成妖魔鬼怪,我吃了一驚,一看,原來是一位名聲很高的出家人寫的。怎麼連密宗也是佛法都不懂?造成了很多人長期以來誹謗密宗的惡劣後果。因為名望高,大家都聽他的話,一代傳一代,一直傳到現在。懂佛法的人看他們這樣做造罪很可怕,不懂佛法的還幫他們印書,大量地送。

比丘戒是不公開的

帶著宗派偏見,宗派感情,只聽一個人的話,就會變成依人不依法,應該是依法不依人。有本印送很廣的書,寫書的人作一問答,“問:佛教裡的事情也可以對不學佛的人說嗎?答:佛教徒所信的是光明正大的真理,哪有不能對人說的事情,因此一切經論完全公開,什麼人都可以研究。”這幾句就錯了。不懂佛法的人寫書,寫錯了要害人的,由於這樣一句話影響了很多人,我們這兒過兩天又要來一位老師,專門去教泰國來留學的七位小和尚學漢語,就是他,當年有一個又是佛教又是氣功的人打電話給他,也說了同樣的話,“佛法光明正大,什麼法都可以公開,為什麼你們認為有的法不能公開?”他回答說:“我問你,比丘戒能公開嗎?”哎,這麼一句話,駁得這個人沒話說。

不能說佛有的法不光明正大

沒話說的人,不見得會放下傲慢,社會上的人傲慢還容易轉變,佛門裡的人傲慢很難轉變,為什麼?他執著自己得到的法。我們再回過來看看這句話:“佛法光明正大,全都可以公開地講。”豈不變成釋迦佛還沒有他光明正大?釋迦佛竟然還規定有的法不能公開講,非但不光明正大,還帶有陰暗面,也等於在說不公開的法是不光明正大的。既謗了佛又謗了法。剛剛接觸佛門的人,聽了這個話,也會同意的,因為比他更不懂。

不要因謗法耽誤了很多人往生

後面還有:“不像別的宗派,有什麼真言密咒,只傳教內,不傳教外。”這幾句不對了,別的宗派都變成不是佛教的旁門邪道了。尤其是明明白白地在誹謗真言宗,密宗,這個謗法謗得很厲害,他為什麼要這麼樣做呢?原來他勸人念佛修淨土。法門都是好的,可是你不能用謗法的手段來勸人家修淨土,人家聽了你的話,種下了一個謗法的種子,有了謗法的觀念,以後他說的話也同樣是謗法的話,那就不可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裡說清楚的,結果自己既不得往生,又耽誤了多少人往生。

圓滿了,就沒有宗派了

應該知道,真言宗又稱密宗,完全是佛法,《大般若經》的理趣品全講密教,所以一部《大般若經》,顯密圓滿,圓滿了就沒有宗派。你比如說一個學校,不論是中學,大學,乃至於小學也好,他各個課程都配備全的,你能夠問一個小學生或者中學生或者大學生,“你是什麼專科?”不要鬧笑話嗎?

顯密二教都是真實不虛

我們再講“真言”二字,真就是真實不虛,言就是言教。那麼什麼樣的言教才是真實不虛呢?凡是佛講的話,佛的教導,全是真實不虛。顯教也是真實不虛,是佛明講的,密教也是真實不虛,不過佛不公開講,所以不要一看到真言二字,就認為是密教,如果你看到有個“真言宗”,也僅僅是佛教傳到中國來,人們把密教稱為真言宗。

口誦心念

“念誦法”,念是念,誦是誦,不同的。誦呢,或者叫諷誦,是出聲念。人們念經念出聲音來,叫誦經,如誦一個偈子,或一部儀軌,要舉腔,叫諷誦。念是心裡念,是起的什麼念頭的念,心裡在想,心裡在念念不忘,這叫念。念有念的好處,誦有誦的好處。念的好處是心裡印象深刻,因為他心裡在轉。誦的好處不容易打妄想,通過誦,你還能夠起念,如果一個誦經的人在打妄想,就念不下去了,誦不下去了,因為他在妄想了。

念佛念法念僧是心起念

經書說的念佛、念法、念僧,全是心裡念。你看“今”字下面一個“心”,到了白話時代小孩子都叫唸書,而不叫誦書。口念都叫唸經,不叫誦經,那是一個生活中的普通用語,所以再加了一個口字來區別。如果念字旁邊一個口字,那麼是念出聲音來,如果沒有口字呢,只有一個心字,心上面是個“今”字,就是現在你心裡有佛,就叫念佛,你現在心裡有法就叫念法,你現在心裡在恭敬善知識,比丘僧,心很清淨,就叫念僧。

口唸起幫助作用

人們通常稱佛門是修行,行是端正自己的行為,說修心,是修好自己一顆心。《阿彌陀經》裡面,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就是你發願往生西方淨土,你在這一天到七天裡,要把阿彌陀佛名號,心裡不要丟掉。叫執、持,不要忘記,念念不忘,一心想著阿彌陀佛,如今呢?都主張出聲唸,據說這個方法是從淨土宗二祖開始的,二祖所以把初祖的心念改為口念,出發點還是好的,怕後世的眾生光靠心念可能維持不久,容易打妄想,所以用嘴念出聲音來,讓自己聽到,心裡就不會忘記。但是要懂得佛法,就必須要講清楚,如果不講清楚,像現在這樣,人們只知道口裡唸佛叫念佛,不懂得心裡念佛才是真正的念佛,口念只是起個幫助作用。

要口誦心念,隨文入觀

真正作用在心裡

如今人們還會反過來認為,假如有人心中有佛,修禅定,心裡也有佛的覺悟,念經都是念的法,法都是佛講的,走東走西,心裡念念不忘佛,人家就說這個人不念佛;假如有人口裡在唸佛,心裡在打妄想,就說他這個人是在念佛。很長年代來很少有把這個問題講清楚,慢慢就認為心念口不念,這不是念佛法門,口念心不念,說是在念佛,搞錯了。口唸也是好,但真正的作用不在口裡在心裡。

要口誦心念,隨文入觀

所以這兒講的念誦兩個字,既有念又有誦,圓滿了。修文殊法的人,要念出聲音來,這是誦,可是心裡呢,要去思維法義,要根據文殊法的內容去想,這就是念。通過念誦念得成熟了,然後再進入隨文入觀。你們想想,如果我們真能做到這樣的方法來修行,既有誦,心裡又在念,又在作觀,多好啊!這三方面一下子拿起來了,就叫總持。

用科學來理解佛教,就不會退心

修文殊法要結手印,結手印的殊勝、微妙以後會知道的,但不要看成神秘。現在先從一個最最通俗的好處來講。結手印,腦子容易靈活,身體容易好。我舉一個打手印的樣子給你們看,你看,這是運動十個指頭,這是彈指。咱們從科學來講,十個指頭是末梢神經,末梢神經的活動能夠促進中樞神經。末梢神經靈活了,中樞神經、腦子就靈活了。從健康上來講,人全身的神經全從中樞神經分布出去的,中樞神經強壯了,全身神經功能增加,身體就好了。佛教,用科學來理解,你的信心就不會退,道理全給你講清楚了,你能懷疑嗎?你能否定它嗎?如果一天到晚搞神秘迷信,人家說靈,你就信,不靈,你就會說“一點也不靈,我信他干嗎?”

身口意是相應的

人的身口意本來相應的。比如說,你想走,腳也就在走路,你心裡忽然一想,“我要走快一點”,兩只腳就快了。口呢?也是如此,腳步在加快,講話也不會慢的。比如社會上人去上班,怕遲到,一面跑步,心裡在著急,碰到一個人問:“小王啊,你去哪裡?”他不會一面跑得快,一面慢慢說:“我-去-上-班。”一定是:“我去上班。”(眾笑)你們聽我講法,既懂得佛法,又懂得科學,又懂得辯證法,何樂而不為呢?

修行身口意相應才好

念誦要做到口誦、心念,還要做手印,身、口、意在修行上相應起來了,漢語叫相應,印度叫瑜伽。所謂瑜伽行者,那也就是說做為一個身、口、意要相應的修行者。無論顯教密教,修行都要身、口、意相應才好,密教,稱“三密相應。” 身密、口密、意密,一起修那就快了。

亂教,會把佛法搞壞了

這本文殊念誦法,是一本極其殊勝圓滿的法。能海上師說過:“就一本文殊法,能夠使你從凡夫一直修到成佛。”可是,凡是無上的法,你能得到得不到,修得起來修不起來,就看你自己的福氣了。佛法不能隨便亂教。甘露有時候也會害人的,用錯了地方,藥不是治病是害人,所以要有一個福報的基礎。還要經過觀察,師父要觀察弟子,他的基礎夠不夠,亂教,會把佛法搞壞了。

對法要有恭敬心

這不是一部密教的法,是一部顯教的法,是屬於顯密修行的顯教,每個人都可學,有講法義,居士來都可以聽,但是你真要發心修這部法,裡邊種種修法,為師的要負責跟你講清楚,不懂的要問,修到什麼程度,隨時隨刻都要給你指導。我說這些話主要叫大家不要隨隨便便,要堅定信心,首先要修好戒定慧,打好自己的基礎,培養好自己的素質。這部文殊法,希望大家以恭敬心,至誠心好好地發心,千萬不要把你學的法貶低了,如果你沒有恭敬心,必然有傲慢心。

傲慢心易著魔

魔最容易鑽的空子是佛弟子的傲慢,把自己看得越高,魔越鑽空子。你不著魔才怪呢!魔壞佛教最厲害的手段就是破壞師弟關系,你對師看不起,親近不起來,心就遠離了,你也學不成,師要培養你也培養不出來,佛法不就完了!今天講到這裡,希望大家好好發心,下課。

(第二講完 2001.3.14)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4)~(6)

——傅味琴

解題

文殊法是斷煩惱,度眾生,成佛的法

文殊法是斷煩惱,度眾生,成佛的法

上次我們講了學文殊法的重要性。有煩惱,還得要有方法把它去掉。佛門的方法就是求智慧。文殊菩薩是大智慧,所以要修行斷煩惱證果,就應該學文殊菩薩智慧,我們要弘法,度眾生也必須要有智慧與辯才。要求智慧辯才,就要學文殊法。乃至我們最高的目標,要成佛,也要學文殊法,因為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啊!文殊菩薩的法就是成佛的法。

開了智慧,學起來就快了

這本《文殊五字真言念誦法》,不論誰都可以學。它通顯通密。如果從顯教上來講,它就是顯教的法。如果你把其中的密義理解了,那麼它也是學密者應修的法。所以無論修顯修密,第一步最好學文殊法。學了文殊法,開了智慧,作為一個佛弟子,作為一個學生來說,學起來就快了。世間上的人都懂得,聰明的孩子學起來快,愚笨的孩子學起來慢。有的孩子放學回來,學校布置的作業,很快就完成了。有的孩子溫課到12點鐘,考試還不如前面一個,這是大有區別的。

讀書十三年,水平小學一年級

像從前我在上海講佛學禅定。有一個大學生學了禅定,學了文殊法後,同時能夠完成兩系的功課,後來很快就被一位教授看中,把他收作培養的學生,這位教授就成了他的導師了。相反,前幾個月,我收到一封信,寫信的父母請求我能夠把他的孩子收進來,他孩子念了十三年的書,文化水平小學一年級,笨得這樣子。

自力不足,應求文殊菩薩加被

一個修行人,如果自己能力不夠,要求佛菩薩的加被。但自力為主,也不可忽視他力的作用。所以在文殊菩薩的加被下,在文殊菩薩智慧的教導下,就能夠獲得智慧辯才,是自利、利他所完全必要的。

能海上師開示:

“文殊五字真言之大科,為戒定慧,乃十地法中初、二、三、四地之基礎。講經有科釋文釋,觀點不同則科判異,或以六度,或以十地,均可作本書之科判,程度高者,即以科判解釋之,不必文釋也。”

(此乃七十年前能海上師講於渝金剛道場之講錄,年代無記載)

歡喜最難修

菩薩法,初地最難修

能海上師說:“文殊五字真言大科為戒定慧,乃十地法中初、二、三、四地之基礎。”科就是大綱,以戒定慧為大綱。菩薩地一共十地,超九地就成佛地。凡事開頭難,修初地最難,乃至到第二地,第三地,第四地也不容易。如果基礎打得好,以後就容易了,基礎打不好,你爬不上去。

起了煩惱,就歡喜不起來

比如說我們經常看見人在笑,覺得笑是很容易的,他只要心裡一高興就笑了。或者人們去引他,他就笑了。說一件好笑的事情,說幾句幽默的話,他就笑了,但是那種笑有什麼作用呢?最多使自己心情舒暢一點,也維持不長的,一會兒就起煩惱了。就談這個三年來,有這麼多的大學文化的年青人到這兒來學習弘揚佛法,從事菩提心事業。其實這些人過去大都跟我學過佛法的。當生活在一起時,就了解到,要獲得一個歡喜啊,可難了。這三年來,這些算老學生了,有時候起了煩惱,心裡也歡喜不出來。所以想登初地啊,也很難的。

初地又名歡喜地

初地又叫歡喜地,大家都是同學,生什麼氣呢?生了氣還不容易忘記。歡喜倒一會兒沒了,一氣卻氣得很長。你說這樣子要到哪一年才成就?也就是說進步很慢,退步很快。有的人,你很高興,他也沒有什麼高興。個性孤僻,你引他高興也很難引得起來。如果說一句話惹得他生氣,他馬上生氣。所以眾生如果不照佛的話去做是很難成就的,不聽話,智慧少,就應該多學一點,學得多,錯得就少。

不要把老師當沙發靠

有人說聽傅老師講法,越聽越歡喜。傅老師有一天沒講法,這天就不高興。人有時候疲勞了,看到一個沙發就笑了。可以坐了,一坐就舒服,心裡歡喜。所以這樣的學生把老師當沙發了。沒有沙發,他就不頂事了。

對同學常不歡喜,能對眾生歡喜嗎?

初地是歡喜地,你對自己的同學經常不歡喜,你能對別的眾生歡喜嗎?同學之間,相聚在一起,應該互相關懷,互相幫助。比如你們沒來之前,有先來的住在佛協文教部。我知道,出家人習慣住在寺廟裡,所以趕快把這兒裝修好。你們來的前一天,晚上牆壁的粉飾都是男眾部的學生在搞,搞得很辛苦。連鋪床的被子,全是他們扛上來的。你們聽到了,覺得心裡有點感動吧。那麼假如這些牆,是先來的女同學在粉刷,你來了也會很受感動。可是當大家住在一起時,要不了兩天卻常為一點小事相互怄氣。

忘恩是眾生特性

眾生的特性就是忘恩負義。專聽煩惱話,做不該做的事。我這個老師有經驗,我經常被人家背後誹謗,乃至聽我講法暗地裡罵我“放屁”,當然我是沒聽見,後來知道罵我的人恰恰是我最關心的一個新同學。一個佛弟子具備了這樣不好的素質,他還修什麼行啊?

不要知因果而不信因果

我曾經想過一個問題。佛教是什麼主義?後來想通了,我說佛教是報恩主義,忘恩負義的行為連一個下等人都不應該有,何況是佛弟子?這麼辛苦地辦佛學苑,把你們培養成才。教你去度眾生,你對眾生盡起煩惱,動瞋恨心,盡做一些忘恩負義的事情,變成跟釋迦佛搗亂了。因為你是代表佛教去度眾生的,你這麼搞不是在搗亂嗎?為什麼不害怕呢?就是不信因果。信因果的人怎麼會不害怕呢?

自己不高興,不要影響別人

我們都是在一個地方修行,誰給其他同學制造了不歡喜,不愉快,誰就要背過失。你自己心裡不高興,千萬不要影響別人。尤其不能夠挑撥離間,在別人的耳朵裡做小動作,說悄悄話,專門議人長短,弄得人家對這個人也有看法。從此以後看見這個人心裡就不喜歡了。在修行上搞破壞,這個過失是很大的啊!你們至少要做到自己心裡不高興,不要影響別人。

菩薩行是智慧行

應該表現好一點。受了點委屈忍一忍,“眼淚往自己肚裡吞,把微笑送給別人”,這就是大乘佛法的精神。有智慧的人才會快樂,愚蠢的人總是起煩惱而痛苦。學菩薩法修菩薩行全是智慧的修行。

要使愉快永久住,常把愉快贈別人

要讓自己登上歡喜地,只有一個辦法:使別人歡喜。你光讓自己歡喜,這個歡喜維持不長的。如果你使別人苦惱了,你剛剛得到的歡喜馬上消失了。蠢人都是在做蠢事。比如說你拉長了臉,那別人也笑不出來。如果你出現一個微笑的臉,別人也報答你一個微笑。哪怕別人正在忙著,他也會回你一個微笑。我年青時喜歡寫詩,可惜54年全給我燒了。我現在還記得兩句:“若要愉快永久住”,假使你要使愉快永久住在你這兒,“常把愉快贈別人”,你要常常把愉快送給人家,你自己的愉快就不會失去。

覺悟才是真正的快樂

送禮常會送出煩惱來

我常使很多人都高興,哪怕在痛苦中的人,我也會使他高興,靠的是我一張嘴巴。靠送禮常會送出煩惱來,你不高興,我送你一樣東西,他面上笑笑,其實是冷冰冰的笑,皮笑肉不笑的笑。他不稀罕你的,有時候還退還給你,“你自己吃吧,我家裡的東西還送不掉哩。”有時候看他的臉很尴尬,似乎在動腦筋,“這麼貴重的東西,我又不需要,我拿了你的,倒增加了一份人情,給我添了一份麻煩。”所以世俗上的這種禮節,送禮啊,什麼的,不一定會引起人家的高興,有時候人家一肚子的苦,說不出來。

受了個人情,背了個包袱

有人結婚,親戚送了他一塊小桌子的尼龍台布,尼龍就是現在的塑料,當時可高級啦!價值昂貴。送這台布的人還經常提到,“我送給他的是尼龍台布啊!”他只好背後發牢騷,“我又不需要,他送給我,我也只好接受了,反而成了我一個精神負擔。”受了一個人情,背了一個包袱。

覺悟才是真正的快樂

所以一切世間法,都叫有漏法,有漏洞的,有時候會引起歡樂,有時候會引起苦惱。我們真正的歡樂要從佛法中來,學佛法,主要使人思想覺悟,覺悟了的人才是真正的快樂。

世人的快樂常是迷迷茫茫

世間上的快樂常是迷迷茫茫的快樂,有一年我在武漢,褲子背後口袋裡一摸,怎麼沒了?我相信這個偷我背後口袋裡東西的人一定是高興啊,這麼厚厚的一疊,你看迷迷茫茫也不知道高興點啥,我想等他到沒人的地方拿出來看,全是廢紙,(眾笑)是我上廁用的!

眾生迷茫,不想想值得哭嗎?

還有一個長得很高大的婦女,一想起從前的事情,就哭得傷心啊。我莫名其妙,這有什麼好哭的呢?她說:“有的小學生很調皮,叫我‘兩粒糖’,”我說,“怎麼叫你‘兩粒糖’?”她說:“我姓梁,名字叫蓮棠。”(眾笑)哎喲,三十幾歲的人了,還哭得這麼委屈,(眾笑)你看這值得氣惱嗎?值得哭嗎?(眾笑)所以眾生是迷迷茫茫,也不知道在過什麼日子,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也不知道高興為點啥,哭為點啥,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要為眾生覺悟而高興

我們佛弟子應該為眾生覺悟而高興,為眾生愚昧而悲哀。眾生沒有得到佛法,為眾生而哭,眾生能夠聽法修行,為眾生而歡喜。佛教講無我不是光講講呀!要修起來。我經常給你們講課都是佛法,你們喜歡不喜歡聽啊?(下答:喜歡!)心裡高興不高興啊?(下答:高興!)可惜得很,前幾天有幾個人起了煩惱走了,如果她們能留一個月,說不定個個都不想走。因為在剛開始的時候,雙方都不了解。

盡搗亂,還像佛弟子嗎?

當然走的人本身也有原因,據說有人來到我們佛學苑,又在另外幾個佛學院報了名,所以她走馬看花,看完趕緊走,因為還要到別處去看看。偏偏這兒佛學苑一報到就要你寫明學幾年,不得不寫啊,來也來了,總不能一到就走,我只能住幾天,得想辦法怎麼樣離開,這幾天盡搗亂,還像佛弟子嗎?留不住的,自由散漫還唱歌。有人說了一句話,“我對你們這些老師真不理解,你們都是大學生,竟然會在傅老師身邊留得這麼久。”你多想想,想通了你也會留下來了。

小和尚唱起濟公歌,可真的走了

我從前在四川成都辦佛學院就聽到小和尚在唱“走啊走啊,樂啊樂啊……”唱到後來呢,真的走了。現在這個濟公歌倒很少聽到了,前兩天還聽到有出家人唱流行歌曲!我從前在社會上開禅定班,有一個守則:一進課堂就不准唱“狼(郎)呀,狗(哥)呀”,因為這兒都是人,沒有狼,狗的,你唱它干啥?

換個佛學院也留不住,上街玩去了

出了家了,到處能掛單,到處有飯吃,參加做佛事還可以拿紅包,錢多了,可以回家娶老婆,因此留不住啊,看看這兒不行,再換一個,那邊不行,再換一個。總想挑一個條件好,能隨便上街,兜裡有錢的地方,其實這樣一個佛學院他也留不住。摩托車一騎,皮鞋一穿,平頂頭嘛,又看不出是個和尚,流行裝一換,“嗚”上街玩去了。

不要“深入寶山,空手而返”

究竟是什麼力量,使這麼多的老師放棄了社會上的高工資,在我身邊辛辛苦苦地又學修又干工作,又不拿報酬,兩點鐘就起床,修定,念經?你想不通,多想想就通了,當然這兒有寶貝啊,否則他們肯留嗎?有那麼傻瓜嗎?有些人可真是“深入寶山,空手而返”。

那麼能不能第一天就給她們講最高的法,也許她們貪法高也就留下來了。這豈不叫我這個老師,第一天教大學,第二天教高中,第三天教初中,第四天再補補基礎教小學,這種想法蠢得不得了,將來這種人一事無成。按步驟教就是對你負責,不給你開玩笑呀。

登初地如鳥出籠

菩薩十地法中初、二、三、四地最重要。初地,又稱歡喜地。一登初地啊,如鳥出籠,像籠中的鳥飛出去那樣,自由地飛向太空,最有才華的詩人也描寫不出這時鳥的心情。那種自由啊,解脫啊,這是初地的境界。

初地歡喜地修布施。至少你學會布施一個微笑的臉,讓人家心情安定下來。歡歡喜喜地團結在一起,學佛法,修行。

離垢地修持戒

二地離垢地修持戒

二地,離垢地,特別要修持戒。垢就是煩惱惡業。持戒的作用就是離開煩惱,離開惡業,不要造惡啊。好比你給別人布施快樂的時候,突然心血來潮,偷了他200塊錢,那你給他的快樂白給了,他馬上起煩惱了。戒就是不要去惱害眾生,一個修菩薩法的人怎麼能不持戒呢?

要在律儀戒上持菩薩戒

有人說:“我只持菩薩戒,不持律儀戒。”不對的,要在律儀戒上持菩薩戒。實際上,他連菩薩戒都搞不懂,他不過拿到一個紅本本,上面寫明“某年某月,受菩薩戒”。菩薩戒一條也搞不清楚,有什麼作用呢?當師的應該要在給弟子授戒前一條一條講清楚,受了戒不能犯。哪可隨隨便便給人授戒,隨隨便便去受戒?

說“能持”卻不知能持個啥

三皈五戒只要受一次,是終身受的。可是那些不懂的居士每次受戒都去參加,說有功德。還有把剛剛初發心的也帶去受戒。法師在問:“如諸佛盡形壽不殺生,汝今亦盡形壽不殺生,能持否?”初發心的聽不懂只跪著,不知道該怎麼辦,旁邊一個就說:“你快說呀,快說呀,”“說啥呀?”“說‘能持’。”“哦,能持。”(眾笑)第二句又來了“如諸佛盡形壽不偷盜能持否?”“能持”。五條問完,每句都是能持,能持點啥?一懂也不懂,這算受戒嗎?所以佛法如今衰落,全是給人搞壞了,不負責任啊!

戒不能當商品買賣

有的地方更不對了,授五戒多少錢,菩薩戒多少錢,有規格。更糟的連人都不到,寫了名字花錢買個紅本本,把戒當商品買賣,豈不罪過!跟戒剛剛相背。受戒主要是為了清淨,不如法不清淨,你得到的戒體也不清淨。

進了佛門,別做個糊塗人

經常有人糊裡糊塗去受戒,又糊裡糊塗犯戒,因為不懂。有時沒有犯戒,他緊張地認為自己犯戒了。已經犯戒了,他還認為我沒犯戒。進了佛門,糊裡糊塗,一直糊塗下去,佛弟子變了一個糊塗人。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個活人,可別變了無錫的泥菩薩,團團轉。因為無錫做泥人最出名。早期產品不夠標准,泥人在桌上放不平,你一碰它,它會動會轉,所以江蘇人有句話,稱無錫泥菩薩團團轉,後來又換成“爛泥無錫團團轉”,糊裡糊塗的人還不是團團轉?六道裡轉到現在,還想轉下去啊?

發光修忍,焰慧修精進

三地發光地修忍辱

第三地叫發光地。可惜咱們肉眼功能太差,修行來的光看不大見,除非是菩薩現神通,或者這個修行人功夫非常好,那顯示一下你才看得見,修什麼能出光啊?修忍辱波羅蜜。你看一個人冒火冒得厲害,頭上會出汗,這就是身體裡的能量在往外放,放得太多了,人像生大病那樣,沒精神了,沒力氣了。如果你不往外發呢?凡事忍辱,不要冒火,平靜一點,能量就不出去了,不會消耗,聚集在裡邊的能量就會發光。光本身也是一種能量,這是我從科學方面來給你們解說。

修行人的光從覺悟來

何況修行人修忍辱,本身就有智慧。沒有智慧的人會忍辱嗎?忍不住的,所以修行人這種光從法上來,從智慧來,從覺心來,又稱法光,覺光。

修外道見光,大都是幻覺

但是你們千萬不要去聽信外道的話,練氣功的人常說“我會發光”,“我一打坐就見光”,這是幻覺。如果你們想見光,我一秒鐘就能使你見光,想不想,要不要這個方法?你試試看,你朝自己眼睛打一下,一道金光。(眾笑)一個人心裡想得久了,“我要見光”,也會從癡迷狀態中出來,那是幻覺,不是修出來的。

我年輕時候在上海佛教青年會聽經,有個男居士,其實他也不像居士,不好好地聽經,總是跟旁人說:“我打坐時,有一道金光,一道黑光,一道白光。”有人就告訴了樓上講經的法師,法師說了幾句話:“我們青年會樓下有個居士,老是講放光,放光,我勸他,頭上裝個電燈泡,放放光過過瘾。”

沒有基礎想一下大成就會發狂的

所以你們如果遇到這麼一個人,他想學得高,一下子想有什麼大成就,乃至於像米拉日巴那樣空中飛一圈,你趕快離開他,這個人將來要發狂的,不發狂也是一無所獲,這種人假如精進,也叫邪精進。沒有基礎,學什麼高層的法,什麼無上密法,這麼容易嗎?說句風趣話,你天天跟我修禅定,沒多久,你嘴巴裡會甜微微的,這也是蜜,是真正的“蜜”。

煩惱越修越重,會下地獄

現在有不少人想修密宗,他們心裡別有居心,一開始就教你密的,那不是宗大師法流。這些人一得到什麼大手印,大圓滿,他就是金剛上師,名和利馬上來,要防止有人以不清淨的心,在密宗裡做卑劣的事情。密宗是以貪斷貪,有人非但不斷貪還掉在貪欲裡去亂搞。我常聽說不少出家人到學密地方去一次回來的已經是金剛上師了,年紀輕輕,喝酒吃肉,還經常帶著被稱為空行母的走東走西。

沒有顯教的基礎,沒有戒定慧的基礎,掛起無上乘、金剛乘的招牌,有沒有問題?密法你用錯了那就邪了,所以千萬要冷靜,等你法學到一定程度了,你才會辨別是非好壞。如果修密宗的人修到後來煩惱越來越少,那就是一條正路。修密宗的人修到後來越來越貪,越來越瞋恨心大,越來越癡,死了下金剛地獄。

要腳踏實地修安忍

現在年輕人喜歡學密,如果掛上密教牌子,來學的人多,還可以出名了,我為什麼不干?因為為人要嚴肅,信佛法要信得純正。自稱金剛上師的人,可能連一兩個名詞也不會解說。密教經書裡的字,你照文字解釋恰恰錯了,是另有意義。師父看你水平不夠,也不會跟你講,年紀輕輕不學顯去學密,學到了一點皮毛,作為一件珍貴的衣服披在身上,你看我有皮有毛。(眾笑)所以忍辱波羅蜜,又稱安忍。要腳踏實地地走釋迦佛的道路,不要一聽到外面這種以神秘迷惑人的話就安忍不住了。

第四焰慧地修精進

第四是焰慧地,修精進波羅蜜,精進才出智慧。所以五字真言這本念誦法,就是十地中的初、二、三、四地的基礎,完全是修菩薩地的法。這本儀軌雖然不是密教,但是是一部使你從凡夫修到成佛的法,也就是金剛乘、無上密中的顯法。為什麼不安心於學顯?不以顯教為基礎,想一步登天,結果到頭來仍是一知半解。

要糾正喜歡“不懂”的風氣

可是現在人們特別喜歡聽不懂的東西,有的人講法也特別喜歡講連自己都不懂的東西。聽說有個人講法講到後來問大家:“我剛才講的,你們能懂嗎?”其中有一個點點頭,他說:“什麼?我都不懂,你能懂啊?”(眾笑)佛門變成這樣了,講的人也不懂,學生也不懂,大家零湯團,還自我宣揚,以不懂為高,要高得不懂最好,這樣能培養出人才來嗎?再講,你的腳步也是踩空的,所以這種觀點必須糾正。 (第三講完 2001.3.21)

宗派要以戒定慧為基礎

宗派要以戒定慧為基礎

十地法是菩薩法,初地到十地,超九地就成佛地。修菩薩法的人,基礎在哪裡?菩提心是發心,你修得起來修不起來還要有基礎,基礎就在戒定慧裡。菩薩戒又叫三聚淨戒,包括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如果認為菩薩戒可以不持律儀戒那就錯了。定呢?是每個佛弟子都應該修的定。由於如今佛弟子大都素質很低,佛法不懂的就經常搞錯。我一教禅定有人就反對,說我們是學念佛淨土宗,怎麼教起禅宗來了?其實禅定不是禅宗。我認為,各個宗派,各個法門各有殊勝之處,何必東抓西抓?可是任何一個宗派,凡是釋迦佛的弟子,都要以戒定慧為基礎,如果一個宗派不以戒定慧為基礎,這個宗派就變了樣了。

禅定不是“禅宗”

戒定慧的定,是六波羅蜜的禅定波羅蜜。一心禅是從迦葉尊者靈山拈花笑開始,後來達摩祖師來到中國就有了禅宗。在以前這個年代,禅宗曾普及全國,一般寺院都稱禅寺。禅宗跟禅定都是禅,有什麼區別?禅宗俗稱“祖師禅”就是從達摩祖師開始的。禅定呢,俗稱“如來禅”,是如來講法49年教我們怎麼修禅定的方法。區別在於禅宗是一心禅,我們學的是次第禅。一心禅不立語言文字,攝上根上器的人,次第禅是每個佛弟子必須要修的,是有步驟上進的。

菩薩法不要成了空架子

不管你是利根、鈍根,修行就是以戒定慧為基礎。菩薩法的要求挺高,我們只能說學。學菩薩法的人如果不以戒定慧為基礎,那僅是哄熱鬧,也不過培植些人天福報罷了,你怎麼去引導眾生出生死輪回啊?那是空架子。

(第四講未完 2001.3.28)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7)

——傅味琴

離開了佛的教導,就不是佛教

不受教的人是沒希望的

持戒持得好不好,也可以從人的文明、禮貌修養的素質上,身口意上去看。出家人還要講威儀,偶然有點不清淨,立即改正。如果身造惡,語言造惡,心裡不知道在想什麼,那這個人可能連戒都不清楚。如果真懂的話,他必然會害怕,背因果要下三惡道。之所以不怕,因為他對戒要持哪幾條,功德怎麼修,惡怎麼止,他都不懂。假如他明白,就是不聽佛的話,仍然老一套,這個人很危險,佛都救不了,叫不受教。一個不受教育的人,社會上的人也好,家庭裡的孩子也好,學校裡的學生也好,是沒希望的。

開悟就是開發根本智

戒是很重要的。止了惡還要使心安定下來,要止住煩惱,還要止住妄念,那必須要修定。要開發無漏智慧,也必須要修定。戒定慧的慧,不僅僅是我們聽法所得到的聞慧,而是由定開發的根本智。其實人們所說的開悟就是開發根本智,當然有小悟、大悟。開發根本智也是一點一點來的,不要以為開悟了,就了生死了,這裡要好好研究,了生死是根據你煩惱斷盡與否。

理悟可轉根,證悟才能了生死

中國古來開悟的禅師,有幾個能了生死?因為這些前輩都已經走了,我們當然無從知道。我是講究科學,講究實在的,我們對高僧大德,絕對要恭敬,但恭敬要建立在辨別是非的基礎上,恭敬是恭敬,是非要弄弄清楚,否則佛法搞不清楚,以某一個人為標准,那不是依人不依法了嗎?今天我從法上講,開悟有兩種:一種是理悟,理悟的人也會發生變化,他容易放得下,很灑脫,還會轉根,鈍根轉成利根,不完全是利根嘛,比原來要利一點。理悟是了不脫生死的,要到證悟才能了脫生死,不管你修禅定也好,不管你禅宗參禅也好,如果是理悟的話,不要錯解認為生死已了,沒這麼容易。

離開了佛的教導,就不是佛教

了生死的功夫哪裡來?由禅定中來。什麼宗派都離不開戒定慧,離開戒定慧,就不是佛教。人天乘,還要修五戒十善。佛教是釋迦佛開始的,離開了佛的教導,這算什麼教?如果你說是某某人叫我這樣,如果某某人教你的不是佛的教導,這就不叫佛教,叫人教。如果你說我師父叫我這樣,如果師父教你的,不是佛教的法,仍然叫人教,因為你師父是人不是佛。

今天能學到釋迦佛的法,還算有福氣

東方琉璃世界有藥師佛,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天天在講經說法,可是我們凡夫眾生聽不到學不到。我們這兒能學到的就是釋迦佛的法,我們是釋迦佛的弟子,所以要以釋迦佛的教導為標准,這是現實。否則阿彌陀佛你也沒有看見,他說法的聲音也沒有聽到,你怎麼修啊?修還是要跟釋迦佛修的,釋迦牟尼佛歷史上有這個人的,他講的法有很多保留下來了,我們今天還算有點福氣。

“誦”是自我研究,“禅”是為了親證

所以學戒,照規矩來說,你先受律儀戒,後受菩薩戒。學菩薩戒,不要以為可以不要律儀戒。禅定是每個佛弟子都要修。釋迦佛教導,凡我弟子,非誦即禅,非禅即誦。禅定,念誦,相互調節,聽法,念誦,思維,這都包含在誦裡邊。教理必須要學,沒有正確的理論,就不可能有正確的實踐。要得到成就,必須要親證。誦是自我研究,禅定為了親證。

沒有前四度的基礎,禅定是修不上去的

修菩薩地,也必須以戒定慧為基礎,所以說文殊五字真言的大科就是戒定慧,科就是總綱,按十地法中,是初二三四地。修菩薩法,就要依戒定慧修。初、二、三、四地在十地中來說是一個基礎。基礎修不好,上不上去的。五地修禅定,拿六波羅蜜來說,你不修布施,不修持戒,不修忍辱,不修精進,你這個禅定沒有基礎是修不上去的。

要修禅定必須先多學理論

有的同學對禅定,他還沒有產生歡喜心。有的同學想學禅定,可能有點等得不耐煩。傅老師講啊講,老講下去,快教禅定吧!我不能不恰當地使你稱心,教學要有嚴肅的態度,也就是說你們現在修禅定的基礎比較差,要等你們把禅定的理論聽多了,思想上比較開朗了,即使到那時,差不多所有的同學對禅定都產生了希有心、求法心,還只能一點一點地學。

培養人才,既要培養才,又要培養人

要培養佛教人才,比培養佛學專家難得多。佛學專家只是研究一種學問叫“佛學”,培養人才既要培養才,又要培養人,你想一直學下去,我非常高興,即使你現在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我想慢慢覺悟提高了,你也會轉變的。你能學五年走也好,到五年走的那一天,即使你跟我提個要求,要求我再把後面五年的法全教給你,也不可能,豈不把你脹死?為什麼要花那麼長時間?不光是培養才,還要培養人。我的眼睛是看人的,我這一生所做的工作,只有一件——做人的工作。

我是在利用各種方式教育人

我曾在醫院裡從事心理療法工作,充滿著智慧的語言。比如我說你們年輕人要知道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記住兩句話:把自己的快樂送給別人;別人有痛苦,你幫他解決一下。所以醫院領導說:“咱們醫院傅醫生講‘五講四美’講得最好。”其實我講的是“慈悲”,我只是把佛教名詞化成現代語言罷了。佛法能治煩惱病,能治心理上各種病態。如果你不接受、不歡喜,它就不起作用了。同樣,心理治療的作用也是建立在你對醫生的高度信仰上,旁聽是不起大作用的。全國各地來的病人經過20天的心理開導後,人都大變樣了,修養品德、舉止行動,談吐風度全提高了。我從前慨歎地說:進佛門二十年的人還比不上我這些經過20天培養的年輕人。在他們回去後的來信中有這麼一個小故事,領導見他回來了,高興地帶他到同志們面前去,說:“你們看,他病確實好了,而且變得多有禮貌,多有修養。”真使我難忘啊!所以到今天,我都是利用各種機會和各種方式達到一個目的——教育人。

佛法是救人,可不能成為名利的資本

所以我在佛門裡講法,總是離不開戒定慧。好比你教人磨刀,磨得鋒利,廚房裡用來切菜,快得很,如果不把這個人培養好,他可以用這把刀,砍人的頭。佛法是救人的,如果你不把掌握佛法的人培養好,釋迦佛說過的,甘露有時也會殺人的,因為這個人利用佛法盡干壞事,你助長了他為名為利的一個資本。

人與法不相應,白費勁

多少年來,我常聽到背後有人說:“傅老師就是不肯把東西拿出來。”我不拿出來,死了帶到棺材裡去啊?我看你是什麼人就給什麼法。想取寶,就要看你有沒有耐心。修行,法要跟人相應,不相應白費勁。

修菩薩法,要明白“自性無所緣”

十地法以後要詳細講,今天稍微提幾句。初地是歡喜地,主要修六度中的布施度,要明白自性無所緣,度眾生弘揚佛法,包括你自己的認識,都要懂得一切法自性空,就像《金剛經》裡所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否則就不說成佛吧,見佛也難。《金剛經》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當然,你執相就見不到如來。

可別把眾生引到執著的路上去

有人在夢裡見佛,好事情啊,這叫感應。可你並沒有真正見到如來。你嘴裡可以說:“我做夢看見佛了。”如果你心裡念念不忘,“我看見佛了,我看見佛了。”你見到的這個相認為確實有這個佛,這就執著了。要有“見相非相”這種悟道的覺悟,這就是如來。

所以修菩薩地,地地都要修“自性無所緣”,一切都是如影如幻,心不要有所緣而有所執。菩薩度眾生是引路人,可別把眾生引到執著的路上去。

(第四講未完 2001.3.28)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8)

——傅味琴

平等、純潔、清涼、智慧

捨淺求高,難以悟到

對於初進佛門的人是可以講什麼都有,讓他去抓,但是要幫助他往裡邊走啊。如果你不提高,不往裡邊走,有我相,有人相,有眾生相,有壽者相,有菩薩相,有佛相,有男相,有女相,也包括出家相,居士相。有人說我講得太淺了,是我講得淺,還是你懂得淺?其實高深的含義全在淺的講話裡。如果你捨掉了淺的去求高深的法,你又悟不到,法師修行講高深的法,這是他的東西,不是你能悟的,你把它抓來作為你的,那就錯了。

各種緣起不離般若

六波羅蜜中最圓滿是般若波羅蜜,度眾生可以用各種各樣的緣起方式,但是不能離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在性空的基礎上,然後以善巧方便、各種方式去度眾生。所以緣起不離性空,性空才能緣起。我今天給你們講這個話是從度眾生到彼岸這個角度講的,並不是單以引進佛門,修修人天福報而講的。

心要像月光那樣清涼

初地的修法,在這本念誦法裡有,今天先提幾句。怎麼修好初地的菩提心,有四種比喻,如“地、金、月、火”,你要把自己的心修得像月光那樣清涼。也有修行人喜歡熱鬧,找幾個人來聊聊天,海闊天空扯一扯,扯到後來起煩惱了。喜歡熱鬧,起煩惱火,這是清涼嗎?當然不是。怎麼樣讓自己心清涼?好好修大悲心。

心要像大地那樣平等

還要像大地那樣平等,不管是誰,平等對待。要知道,初地修好了,怨親平等就修得很好了。所以我常這樣說,同學同學,大家要相親相愛,俗話說:“親,親不過道親。”要好跟每個人都好,不要跟某兩個人特別好,跟其他同學冷冷的,還對某幾個人特別恨,那就不在修行了。像這種情況會出現小團體,會出現幫派,鬧起意見來,幫對幫,這樣很不平等,要修平等心。當然我們凡夫不可能一下子達到這樣的要求,但是我們要修啊,要努力地去做啊。多年前在太原白雲寺,我講了一次法,大家聽了很高興,當家就跟我說:“老師啊,你跟居士多講講吧。我們出家人有時候不大好講,現在來一個人,首先問,‘你師父是誰?’‘哦,他住那邊。’那麼這個人就拿月餅送他師父,別人不送的。這樣不好的。有的出家人嘛房裡月餅多得堆起來,有的出家人一只也沒有。”你真能夠發心好好修修平等,非但你這個人修養、素質、品德提高,你煩惱也少了。修到了平等平等,完全平等,你就成佛了,你不是這麼去修,你想成佛是空想。

心要像黃金那樣純潔

要像黃金那樣純潔,如果我們心是純潔的,裝的完全是佛法知見,這叫“真金不怕火煉”,邪知邪見,旁門邪教,封建迷信就燒不壞你。如果你沒有這樣一個純粹的佛法的心,你不久就會變,現在最厲害的是兩種影響,很快就使你變壞。

五欲之風正吹進佛門

一種影響,是五欲享受。開放政策以來,國家允許少部分人先富起來,可是這些富人呢,富了就享受,五欲在有錢人那裡泛濫,稍微有點錢就學樣享受,想賺大錢的人就搞歪道,出現了很多假貨,不管道德不道德,賺到了錢,拼命享受。那這種風已經吹進佛門了。

修行要今世努力

如今這麼多年來的佛教,跟我年輕時候已大不一樣。所以我常勸導聽法的人,要修行了脫生死,現在趕快努力,等你下一世再來,再過50年,乃至100年,佛教也不知道變成什麼樣了,現在已經跟我40年前進佛門時兩樣了,修行人名利心很重,講究生活條件優越,貪財色名食睡五欲。

不裝滿正見,怎麼抗拒邪見

還有一個很可怕的,釋迦佛說到了末法時期,邪師邪說多如牛毛,你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受影響。所以,如果你滿胸懷不裝滿佛的正知正見,你用什麼去抗拒?

邪說總是以好話吸引人

我們現在還是眾生,前輩子我們也是眾生,可以說我們是老眾生了。心地裡就有貪愛五欲的煩惱種子。凡是五欲、凡是邪見邪說都是口裡說好話來吸引人,你有貪圖享受的種子,他給你說一句話:生活太苦了。你想想這句話對啊,那麼什麼叫太苦,什麼叫享受,你又弄不清楚。實際上嘛,你現在的生活已經進入享受了。你不懂佛法又區別不出來。

有懶惰習氣,菩提心拋光了

還有只要跟你說:“你何必這麼樣刻苦修行啊,要善巧方便。”什麼善巧方便?“又簡單又穩當豈不更好?”因為你心裡有個懶惰的種子,求之不得。把釋迦佛說的斷煩惱要經過長時期的磨煉,修菩薩行要深入到眾生裡去,磨煉自己的習氣,累積菩提心的功德,全拋光了。

擺老資格,容易著魔

講個真實的故事,我年輕時,有個熟人,聽他的學生說他已經開悟了,記得有次我去看他,他說他很忙,出版社要他參加編輯出版一本大字典,我說:“他們對你很重視啊。”他笑笑,“哎,小名氣,小名氣。”(眾笑)小嘛也是名氣啊。又跟我說弄堂出門有一家小食店,吃小黃魚只要二毛錢。有一天他忽然來看我,說是來還我錢的,因為錢借了很久了,我幾乎想不起來,又跟我說:“大家都知道你是最用功的人,所以很多人都對你寄托了希望。聽說你二點鐘起來,天天如此,你何必這樣?”我一聽話不對了,“我告訴你,可以一念成佛。”我不知道怎麼回答他好,他看我好像臉上沒有笑容,又說,“這是佛說的,可以一念成佛,你盡管睡到八點鐘,何必這麼辛苦呢?”我只能說,“我看我是做不到的,根機關系,我仍然這樣下苦功吧。”等他一走,我心裡在思維,他在我面前起了幾個念頭了,怎麼還沒有成佛?已經狂了。修行人一自得其樂擺老資格(他是個老居士),起傲慢,最容易著魔。好了,再說下去,我變了專門講故事了,所以對於這種邪知邪見要抗拒啊。

記得多,思得多,能產生力量

我為什麼能抗拒得了?因為我的筆記很多,光整理筆記,花了很多時間,是能海上師幾次講經說法的記錄,匯合起來,所以記得多,思考得多,一直在頭腦裡轉,熟能生巧啊,自然就能對不妥當的說法產生抗拒的力量了。

“金”表純粹

“ 金”表示純粹。千萬不要夾雜道教、耶稣教、儒教,佛教就是佛教。我總是從佛教立場去講,上次有個出家人跟我談,道教也是很好啊,儒教也是很好,《了凡四訓》也是很好。我說:“佛門裡面既然能講道教,能講儒教,那麼耶稣教能不能講?基督教能不能講?氣功能不能講?他們也好啊,也是勸人做好事啊,你承認不承認佛是圓滿的?既然圓滿了,還需要補充嗎?”他還要跟我講,我就說了一句:“你不要跟我講道教,我是佛教。”把他堵住了。你們要有這樣的氣魄,才叫真金不怕火燒,要保持佛教的純粹,不要把佛門搞得亂七八糟,佛門裡什麼宗教都有,還像佛門嗎?

智慧“火”燒煩惱薪

初地菩薩的菩提心,第四種比喻“火”。火就是智慧,沒有智慧的火,你燒不掉煩惱薪。

初、二、三、四地為基礎

所以初地菩提心的成份要有大悲心的清涼,要有無分別的平等心,要有黃金那樣的純粹,要用像火那樣的智慧去燒掉自己的煩惱。有了這樣一個基礎,五地、六地、七地就上得上去了。文殊念誦法有自初地到十地的修法,這兒只是指出要以前四地來打好基礎。

(第四講未完 2001.3.28)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講記(9)

——傅味琴

善惡不明白,難以修精進

文殊五字真言之大科為戒定慧,乃十地法中之初二三四地之基礎。(能海上師)

十地頌是成佛的修法

“文殊五字真言之大科為戒定慧”,也就是說以戒定慧為總綱,“乃十地法中之初二三四地之基礎”,這是指文殊五字真言的大科來講的。但如果你能照文殊法的十地頌去修,乃至可以修到成佛。

善惡不明白,難以修精進

初地修布施,布施了人家歡喜,你也歡喜,所以叫歡喜地。二地修持戒,因為戒使你清淨,所以叫離垢地。三地修忍辱,修忍辱能發光。每個眾生都有光,科學家說魚有光,乃至物體都有光,僅僅是因為太微弱,人看不見。修行能使人發光,靠什麼力量?靠忍辱。你不修忍辱,進不到三地。四地修精進波羅蜜,修善止惡兩個都要精進:精進修善,精進止惡。如果善跟惡都弄不明白,你怎麼去修啊?

要辨別是非,兩面都要講

生活是復雜的,時代的潮流,人的風貌的變化,種種造作,你要在這裡邊去辨別,這是對的,那是錯的,必須兩方面都要看。只修善而不止惡,半邊用功,你修的善也靠不住。一個人只看到好的地方,看不到壞的地方,你這個人總會上當。看片面就是愚蠢。警察為了維護社會的安定,抓小偷,哪一個警察只表揚好人好事?看見小偷,說,“我不看,我不管。”行嗎?一個老師,看見學生在吵架,心想:不看不看,免得受壞樣子影響,還算老師嗎?所以我作為一個教師,好的方面要講,壞的方面也要講。

要喜歡聽批評的話

現在邪的風氣這麼龐大,誰敢說話?我要說。比如講經講到五種邪命,“哎喲,這是壞的,不講吧。”跳過去了,那我背罪過了,經書裡講功德,我照樣講功德;經書裡講某種事情有過失,我也照樣要講。因為講法不照經文講,就會有罪過。所以當我講到某些不好的現象的時候,希望大家歡歡喜喜地聽,對你有好處,對佛教有好處,對我講經說法的人,也有一個夠得上的標准,要那樣去理解。 (第四講完 2001.3.28)

修行須具備曉文、作觀、修行經驗

講經有科釋文釋,觀點不同而科判異,或以六度或以十地均可作本書的科判。程度高者即以科判解釋也,不必文釋也。(能海上師)

初學首先要曉文

講經有曉文,從文字上來解說;也有從科判來解說,這一本念誦法也有科判。等開示講完了,咱們就把科判略微來提一下。但是初學的人還必須要照經文上來講,否則你經文還是搞不懂。

觀點不同不一定是錯誤

“觀點不同而科判異”。佛教傳到今天,歷代祖師、各位法師由於對佛法理解的觀點不同,所列的科判亦有不同。而這個不同,並不是觀點錯誤,如果觀點錯誤就應該照佛法的觀點來改正。

引錯了路會誤人子弟

所以在自己沒有學到家的時候,最好不要講經說法,不要寫書,免得誤人子弟。引錯路了,會背很大罪過。如果初進佛門,你想寫寫講講,最好講一點勸人為善也就可以了,佛法你沒有深透時,不要信口開河地隨便講。

不懂佛法的修行,佛最反對

“程度高者,即以科判解釋,不必文釋也。”對這部文殊念誦法裡的內容,你過去已經很熟悉了,比如你對經文裡的二十空、十地頌都很了解了,像有這樣水平的人,你只要對他提一提科判就可以了,否則的話就必須要先曉文了。曉就是明白,明白經文,不明白不起效果的。修行人最重要的是依法修,依照佛法修,你必須要懂佛法。所以對於不懂佛法的所謂修行,如來是最反對的。釋迦佛說過,“雖誦千句”,你雖然每天念一千句經,“不解何益”,你不理解哪能得好處?以這樣話來看,現在末法時期,普遍都是這樣現象。念經的人不懂經文,認為念經就是修行,所以煩惱習氣脾氣一點都沒改。

修行不能單靠吃素、唸佛、放生

我年輕時常聽說他們以三個標准來看你是不是修行人。第一,“你吃素了沒有,如果沒有吃素,你就不是修行人。”在明朝、清朝的時候,民間修道的也主張吃素,所以就和佛教合在一起了,對吃素是特別重視。後來就出現了佛法不懂,專門吃素,或叫吃菜的菜姑、菜公、菜婆。沒有法只有菜,佛教豈不成了菜教?師父首先關心徒弟的事,不是要學佛法而是吃素,當然幾十年以前可能也是這樣,首先看你吃素沒有。

吃素是妙行,不殺生是戒行

吃素是妙行,妙是好,應該贊歎、提倡。不殺生是戒行,戒要止住的。這有區別的,妙行做到有功德,做不到但能不殺生仍然不算犯戒。

不吃素算犯戒,五戒成了六戒了

如果你沒有吃素,但五戒持得很好,能不殺生,這些不懂佛法的人卻認為你犯戒了,你吃葷不是犯戒了嗎?五戒裡只有不殺生,不吃素算犯戒,那豈不變了六戒了?戒有戒條的,要根據戒條說話,吃素是一件好事情,應該提倡。但是佛法不能不懂,法不能講錯。

淨口是指口業清淨,口不造四惡

哪怕你這個人確實在修行,進步很快,智慧也很大,但沒有做到完全吃素,馬上會被人否定,“這個人還早哩,他還沒有淨口呢。”喏,這個又搞錯了,淨口照佛法來說是口業清淨,你不要造口業的四種惡,造了四種惡就口業不淨,所謂兩舌、惡口、绮語、妄語,是那麼解說的,跟吃不吃素有什麼關系?那些人自己創立了一些不是佛門的理論觀念,佛門就大變樣了。

為斷煩惱,是真修行

第二個,看你念佛不念佛。你不念佛(指口念阿彌陀佛),哪怕你智慧很大,你不算修行人,說起來,“他不念佛,不知道他在修些啥?”其實真正修行是根據斷煩惱不斷煩惱,佛教修行人只有一件工作:斷自己的煩惱,了脫生死。

佛教對動物慈悲,更要對人慈悲

還有第三件事情,叫放生。那麼什麼是佛教?吃素,念佛,放生,這就是佛教。佛教刊物也經常報道某寺某人放生多少。放生是好事,是修慈悲心,但是佛教不完全只講對動物的慈悲啊,更要講對人的慈悲。還要講智慧。

悲智雙全,才不會好心沒好報

沒有智慧的慈悲心,有時會起反作用,好心辦壞事。好心是肯定的,可是結果不好。人們常說:“現在好心沒好報啊。”往往由於你這個好心是你自說自話的好心,後果不好,反把別人搞苦了,有苦說不出,當然也就沒有報答的心了。所以佛教修慈悲心,還要修智慧,要悲智雙全的。

為了供應放生,小販抓得更多

如今每到佛菩薩生日,尤其是觀世音菩薩生日,放生的多啊,錢越多買得越多。放鳥,要二千只,放魚,放什麼,市場供應不上,先訂貨,做生意的人只知道賺錢,生意越做大越好,說定了,魚多少,黃鳝多少,螺蛳多少。到那天要交貨,就雇工去抓,這叫滿足供應啊。結果,你出了錢,他叫別人去抓,這不是放生了,這變了捕生了。半路裡總有死掉的,其實你不抓,也用不著放,它本來就生存在虛空裡、海水裡的。這樣放生,性質也變了,不去勸人不要抓反成了我給你錢,你去抓,我來放,這個功德怎麼算?這就有點離譜了,歸根結底還是貪功德,也太沒有智慧了。

有法的存在,才有佛教的存在

你有慈悲心,沒有智慧,三惡道也難免,跳出三惡道不是憑悲心,而是憑智慧。有智慧沒有悲心,你也不願度眾生,有悲心沒有智慧盡做錯事。如果佛教變成僅僅是吃素,念佛,放生,佛教就不存在了。有法的存在,才有佛教的存在。佛教是指佛的教言,佛教引導眾生的話沒有了,佛教就沒有了。

經文不懂稱寶,經書成古董了

寺院裡的佛像不叫佛教,叫佛像。有經書,你不懂,也不叫佛教,叫法寶,稀有難得,將來經書越來越少了,有的人把法寶當古董了。

這樣下去想想可怕不可怕?所以希望大家發菩提心,不能讓寺廟變成文物館,不能把佛像、菩薩像變了藝術品。

佛教沒有法,成了佛教文物

有個佛學院學生在黑板上就寫了“把我們出家人當花瓶”。花瓶懂嗎?成了裝飾品了,所以大家要發發菩提心啊,挽救佛教。再這樣下去,寺院賣門票,因為這兒有文物,菩薩是唐朝的、宋朝的,藝術價值高,變成參觀古董了。

佛法僧全在佛法裡

佛弟子不懂佛法,天天磕頭,也了不脫生死。拿禅宗的話來說,這是泥塑木雕。那麼佛在哪裡啊?佛在法裡。有法才有佛,沒有法就沒有佛。佛名覺,覺在法裡,懂法的人才叫真正信佛,才叫真正皈依佛。

三皈依看上去是分開來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實是不能分割的,皈依法就是皈依佛的覺,皈依法就是皈依僧的清淨。四眾弟子以出家人為主,都要以清淨為體。那麼法呢?法就是教導我們怎麼覺悟,怎樣走上清淨的道路,所以法寶裡三寶都全了。

有瞋有愛就不是清淨道

你只皈依佛不學法,三寶都不全。你不懂法,做出來的事情都不清淨,憑貪瞋癡煩惱,搞歪風邪氣。在家人首先要修掉瞋恨心,出家人呢,要斷愛,不光要斷男女的愛,還要斷對可愛的東西所起的愛心,否則了不脫生死。有部《清淨道論》,寫得非常好,我們女眾專修班也把這部論作為我們的必修課。

對法要曉文、作觀、有修行經驗,三者合一

剛才講到,我們佛弟子必須要懂法,必須要把經文一個字一個字地解說清楚。講經說法有好幾種方式,一種照文字解說叫曉文,有一種講修行經驗,還有一種講如何觀想。我往往把這三種合起來講,有人往往聽不習慣,聽不習慣嘛卻又喜歡聽,喜歡聽又總覺得心裡有點意見,什麼意見?講了那麼多時候,經書上的話只講了一兩句,說浪費時間。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不破不立才是科學的辯證態度。邪的不破,正的是立不起來的。辯證地來說止惡修善,惡如果止不了,你這個修善是大有問題的。所以一方面要告訴大家什麼是好事,也要告訴大家什麼是壞事,好壞都要明白。聽法的人應該有這樣一個觀念: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治病救人,應該是知無不言,言者無罪,何況話並沒有說錯。

能如法修行,證道者多

佛住世時證道者多,以弟子能如法修行也。漸及後世,證道日稀,以學修無方便善巧,法緣不及,故力微也。(能海上師)

佛住世時,有一萬六千四百人證阿羅漢

佛住世,就是佛在人間的時候,那個時候跟佛修行的人,聽了法以後,就去思惟,修禅定,證道的很多。經書裡就常有看到“千二百五十人俱,皆大阿羅漢”,有1250人都是證阿羅漢果的弟子,是經常在如來身邊,而遍布其它各個地方的證果弟子那就更多了,有一萬六千四百人。你看佛當年證果弟子這麼多,連一個最最笨的,叫愚路,就是周利槃陀,也證了阿羅漢果。可見證果證道並不難,問題是如今我們佛弟子不聽佛的話。學生不聽老師話,是很難學成的。

猴子學禅坐,竟然也得了初禅

《阿含經》裡記載有一只猴子,看到佛弟子經常在禅定,猴子模仿性很大,它也裝模作樣,天天這麼坐,佛說這個猴子也進入初禅了。連個猴子學學修行人的榜樣也會入定進入初禅,怎麼猴子這麼容易,我們這些人卻這麼難啊?猴子學修行學得很像啊,我們學得怎麼樣?說句實在話,如果我學能海上師學得很像,今天的我也不會現在這個模樣了,就是沒有學像呀!猴子學像了呀,哪怕它修禅定的方法不懂,就學這個樣子,也能夠起作用了。

在家向出家學,師要做個好榜樣

出家弟子要廣度眾生,要對居士慈悲。要做個好榜樣,讓居士學,居士是跟出家人學的。四眾弟子裡在家弟子看見出家弟子稱師父,不跟師父學,那跟誰學啊?出家人一舉一動要有威儀,可讓居士們學習;出家人該講什麼話,不該講什麼話,也可讓居士學習。

要入滅受想定,才能超出三界

佛在人間的時候,證道者多,因為他們認真地向佛學習。這個猴子呢裝模作樣地學,證初禅已經算了不起了,我想可能證不到阿羅漢果,因為猴子不懂什麼叫煩惱,它聽不懂人話。學禅定得初禅升初禅天,我們佛弟子修四禅八定,再要進入滅受想定,才能超脫三界。

能如法修行,佛弟子必須要學法

“弟子能如法修行”,這一句很重要。修行不懂法你怎麼修?修行是照法來修的,要如法修,你修得不如法,也很難成就啊。邪知邪見的人越學越邪了,你佛法不懂,你修什麼啊?即使天天朝佛菩薩磕五百個頭,那你得到了什麼啊?什麼都沒有得到,好比小孩子向老爺爺鞠躬,老爺爺說:“小朋友乖。”說句笑話,你磕500個頭,如來也給你說了500句“善哉”。禮節是必須的,不要光停留在禮節上,把時間都浪費掉了。哪有一個學生,看見老師招呼打個不停:“老師早。”“老師好。”“老師身體健康。”老師會說:“你進教室上課去。”你不上課咋能畢業了?咋能工作?佛也叫我們佛弟子要學法上課呀。

“如我修行”證道者日稀,就成了末法

末法時期修行很少有成就,根源是什麼?是以自己的一套修行,不是以佛法修行,“如法修行”被改成“如我修行”。證果證道的人極少極少,是末法時期的眾生搞出來的,並非“命中注定”,佛不過有這一個預見。佛教並非“定命論”,一切都可以轉變。

(第五講完2001.4.4)

生活簡單,煩惱輕,易證果

內外因殊勝,證道者多

佛住世時證道者多,是有很多殊勝的因緣,因緣就是條件。那個時候所以證道的人多,內因為主。那時的人,煩惱比我們輕,生活也比較簡單,所以他也不大多打妄想,沒有現在人這麼復雜。

煩惱抓起容易放下難

我從前總以為歷代皇帝的生活是如何富豪、奢侈,後來我58年到北京,也到故宮裡去看看,去了兩次,第三次不想去了。用現代人的生活標准去看他,帝王生活也很簡單,皇宮看起來富麗堂皇,細看畫和雕刻的大都一樣的,總是雕龍啊,那一套遠遠比不上現在。現在人動腦筋動得多,也正因為是這樣,促使生活改善,促使科學發達。但是從修行角度來說,動腦筋動在修行上呢?那就有成就了。所以不論從煩惱來說,從欲望來說,從妄想來說,古代人比現在人少得多,現在的人思想復雜。修行就要把你的腦筋放在修行上,但以往的煩惱抓起來容易,放下倒難了,那這是從內因上說。

常隨佛學易證果

在外在條件上說,遇到佛出世,所以常隨佛學就是容易證果的一個條件。釋迦佛游化諸國,弟子們跟來跟去。佛跟弟子們就做兩件事情:一件佛講法,弟子們坐下來聽法,一件教大家修禅定。在家人吃飯麻煩,出家人托缽乞食有什麼麻煩?所以你要想修行容易進步,可以總結兩條經驗,一條生活簡單一點,菜飯飽,布衣暖,生活上的腦筋少動一點,吃飽了就可以修行了。

佛涅槃應隨法學,要有次第

現在佛涅槃了,怎麼做到常隨佛學呢?佛在法裡,你要常隨法學!你就大有希望。可是佛教傳到中國來,多少年代了,法呢?始終沒有很完整地排一排,該先學什麼,後學什麼。拿居士林來說各地都有,但學習沒有步驟。今天這位老居士來講法,他喜歡講什麼就講什麼,今天請一位法師來講也由法師自己定,有的來講講三皈依,進佛門第一步要知道皈依,這很好。但很多已經三皈依的人,聽到半路裡就跑掉了。下個星期另一個居士來講,講《六祖壇經》,自性就是佛,一下子就從小學串到大學,就這樣沒有系統沒有步驟。佛當年講經說法是有步驟的,佛講菩薩法就排在出離法後面,佛講密乘就排在菩薩法的基礎上。有一定的原則,有一定的步驟,那叫科學態度。

散漫、片面、排斥,談不上成就了

可是佛教傳到中國來,自由散漫現象很重,加上個人知見,為了弘揚本宗,去排斥別宗。今天參禅的說:“明心都不明心,佛性都見不到,往生極樂世界,你能一心不亂嗎?”過幾天又請來一個講念佛法門,“現在末法時期,都是鈍根,修禅不念佛,十個倒有九個是拋空的。”明後天又請一個法相宗來講了,“你法相都沒有弄懂,修修修,不是盲修瞎練嗎?”過幾天呢?又請一個來講,“一天到晚講這個法那個法有什麼用,數食不飽,要抓緊地修,趕快打坐。”弄得聽的人一會兒往那面倒,一會兒往這面倒,佛法就是這樣衰落了。宗派之間的互相排斥,謗法造業,功德沒有拿到,背罪過已經背上了,還談得上成就嗎?

說不變,違反了三法印

還有的人喜歡看書,因為不懂求懂啊。偏偏寫書的人寫錯,佛法道理講錯了,引路人引錯了路,你還有什麼希望?還有的非但講錯,還謗佛、謗法、謗僧,這一謗你更沒有希望了。還有的人干脆就是執著到底,不肯轉彎,那就是錯到底了,但是他本人不承認錯的。鼎鼎大名的人,什麼儒教、道教、基督教都通,有人批判他:解說《金剛經》違反三法印(三法印是鑒定你說的法對不對)。說山十年後仍然是山,你這是肉眼看的現象呀。佛法要從現象看到本質,哪有不變的?水也在變啊。從古以來,高山變成平地,平地會變成池沼。如果不變,老年人的頭發怎麼會白?小孩子怎麼會長大呢?其實剎那剎那在變。科學家都說,當你第二次跳下河床的時候,河床裡的水已經不是原來的水了。

密教不公開,難道不光明正大了嗎?

有一本書上,問:佛教裡的事情也可以對不學佛的人說嗎?答:佛教徒所信的是正大光明的真理,哪有不能對人說的事情?這一句就錯了。從前有個又講佛法,又教氣功的老師,電話中和一個他從前的學生辯論:“佛法光明正大,為什麼有的法就不能講?”可見也受了這本書的影響。年輕人反問他:“那麼比丘戒能公開嗎?”沒話說了,沒話說照樣還有話說:“不跟你講了,不跟你講了。”同樣的道理,現在有人把不能公開的密教公開了,亂成這個樣子。說佛法光明正大,什麼都可以講,這樣說非但錯了,而且在謗釋迦佛竟然規定比丘戒居士不能看,還規定密教不能公開講,這個不光明正大,豈不在謗釋迦佛也有不光明正大的一面?接著又說:“不比別的教門”,別的教門當然指旁門邪道了,“有什麼真言密咒不傳教外的人”,密宗又稱真言宗,咒叫密咒,他把真言、密咒都說成是旁門邪道了,那又謗了法了,這個罪過不得了啊!謗佛謗法的人自己在迷裡,能把眾生度出苦海嗎?

(第六講未完 2001.4.11)

 

上一篇:淨界法師:《靈峰宗論》導讀講記 第十六卷
下一篇:淨界法師:《靈峰宗論》導讀講記 第十七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