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趙躍辰居士:七十空性論今诠 導讀 3.實證與表述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3.實證與表述
 
    與通過分析推理得到結論的一般格式不同,龍樹的結論並非來自推理,而是來自在佛法上的實證。龍樹的著作只不過是他用通俗語言對自身證量進行的一種表述。也就是說,《七十空性論》是先有結論後建立表述的。特別是,為了講解給當時當地的人群並使之接受,其表述必須使用當時當地的語言,其推理精密程度必須被限制在公眾認識能力所能接受的范圍之內,否則其論述就會當場失效,全無作用。顯然,千年前印度社會的文化、科學水准與公眾認識能力遠遠落後於現代,被當時水准所局限的表述如果用現代認識方式來檢點,其推理部分存在些問題幾乎是種必然。
 
    來自實證的結論無謬——這在千年後仍然不變。但要適合當代,讓現代人易於理解並接受這些結論,千年前的推理方式需要改變,因為現代社會的認識能力、認識方式已經與千年前大不相同。那麼,什麼是佛法中的變與不變?佛法的核心是基於無我正見的離苦,解脫,解脫眾生和無盡利益眾生。核心不可以變,背離了核心就不再是佛法。可變甚至必須隨時隨地有所改變的,是引導大眾趨入核心的方便。對方便采取僵化而絕對不可改變的態度,反而不能利益更多人。一個極其明顯的例子是,如果佛教經論不經翻譯改變成中文,則中國讀梵文、巴利文佛典的能有幾位?如何保持佛陀教法核心精髓不變,而在流通傳播上與時俱進適應社會變化,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上一篇:惟覺法師:無常經
下一篇:惟覺法師:喜施獲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