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趙躍辰居士:七十空性論今诠 導讀 11.觀待與割裂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1. 觀待與割裂
 
    觀待緣起的重要性早為中觀論師們所關注,在中觀應成派對緣起的分析裡,觀待緣起是其中極其重要的部分。龍樹菩薩在《七十空性論》裡對觀待也多次提到,使用的詞匯是“相待”和“分別”。其中“相待”側重客觀性描述,而“分別”則體現了心在觀待中的作用。但在現代語義上,“分別”一詞對應的內心活動相對粗糙,而“觀待”實際發生在內心活動的各種非常細微層面。
 
    例如,傍晚散步,突然覺得右側下方不遠處有物一動,定睛一看,是只小貓。等到看清楚小貓,當然是分別了。但初覺有物一動時明確的分別雖然還未形成,內心卻早已判定此物與環境有別,所以才會有後面的定睛去看。這就是觀待,而且在觀待的范圍裡,已經算是比較粗重的了。所以本書裡少用“分別”而多用“觀待”。
 
    但“觀待”仍然有二義性,因為佛陀、龍樹等實證者可以進行觀待,從而隨順世間名言共許,但他們在觀待的同時並不會割裂諸法,背離實相,如經所雲:“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或者說,實證者們使用跟大家相似的觀待對立相,只是為了幫助大家認識自己的誤區,提供通向解脫的因緣。但同樣的觀待,放到普通人這裡,則必然伴隨著割裂諸法。故本書中經常將“觀待”與“割裂”連用。實際上,人類到現在為止積累的各種知識和各種認識方法等等,無不建立在割裂諸法的基礎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經割裂,人類就幾乎無法進行認識活動。而若干有效的認識與分析的方法,往往是一種適當的、巧妙的割裂。
 
    比如,應力是材料力學裡最基本的內容。應力是材料的內力,如果沒有應力,材料就不可能傳遞受力,從而一切橋梁房屋等都不可能建設。應力的簡略定義為“材料內部任一剖面兩側的相互作用力”——為了表述應力,不得不將好好的一整塊材料,用觀念割裂成兩部分進行思考。當然,這個剖面不可以真的切開,如果真的切開成兩塊,材料就被破壞,剖面處的應力也就沒法存在了。這裡可以明顯看到人類認識事物的兩難:不割裂,就沒法認識問題;但又不能真的割裂,如果真割裂就徹底扭曲了實際情況。人們在一般問題上的錯見,就是主觀割裂而不自知,並以割裂的主觀認識為真實,導致扭曲而不自知。
 
    整體上來說,這種習慣性的思維方式中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認定:a、事物在廣延上是分立的,分立事物的每一分立單位,前後是連續的;b、心念在廣延上是單一的,在此單一前提下,心念前後是分立的。這是相反的兩種割裂認定方式,都是為了將就人類有限的觀察能力和討論方便而建立,這個建立過程如下:


①先將顯現割裂為主觀和客觀,或說外境和內心。
②內心:人類內心活動是極復雜的系統,有許多心念在同時並行。一般會自我忽略其中相對弱的部分,誤認其最強部分為當時唯一心念,所謂一心一意,從而割裂自心為單一相續。並對這單一相續進一步割裂為前後相接的一個個念頭,若一串念珠。
③外境:用心念在廣延上將之割裂為一一分立事物,並對每一分立的事物認定為前後相續。


    這種習慣的認識方式雖然大大簡化了認識過程,在某些方面提高了認識能力,並構成人際溝通的共同平台,但究其根本並無堅實合理的基礎,並且可能帶來極大的扭曲。
 
    最根本的割裂是心念與外境的對立。對外境的進一步觀待割裂是次生的,其中不能離開心念的參與。但這並不是三元,而是根本割裂與次生割裂的交織。
 
    人的心念並非唯一,其表現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有人學習的同時聽音樂,又如看電視時可以同時打毛衣。實際上人的內心更像海潮,同一瞬間裡包含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海浪(內心活動),只追蹤其中最大的一個,固然可以簡化對內心的認識並解釋若干現象,但固執地認定只有一個海浪在變化卻也相當地背離了實際,造成很多認識困難。
 
    對觀待與割裂的認識在本書裡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後續諸頌的討論中經常會涉及觀待與割裂。


 

 

上一篇:惟覺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下一篇:惟覺法師:四十二章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