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原創

 

太上感應篇新證 第六章 諸惡 110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正文:(203)井越灶   

譯文:有的人隨意跨越水井和灶台。

分析

井有井神,灶有灶神,跨越水井和灶台是極不恭敬的行為。現代人都學唯物主義,多數人否認神靈的存在,所以,更加不尊敬天地神靈,甚至認為人可以主宰一切,持有這種觀點的人是十分可悲的。井裡有泉神,名字叫做觀。因為水是人和動物生活的必需品,對於供應我們清水的地方我們應當恭敬。現代社會人們經過改造,大多數人都用上了自來水,只有一些農村的地方才有水井出現。盡管如此,對走水管道的豎井,人們使用的上下水都應當好好保護。尤其是水源地,更應當盡心保護,使其不受任何污染,這對保證人民身體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實中有許多地方只注重經濟效益,不注重保護環境,結果經濟發展了,環境卻被污染,有的地方由於水污染,許多群眾患上了不治之症,這用生命換來的教訓,不能不引起後來者的注意。

灶中有太乙火神,姓張名卓,字子郭。負責掌管一家人命運的好壞,專門察查一家人的善惡長短,定期向天帝匯報。現代人多使用煤氣灶,雖無過去的大灶台,也不可以隨意跨越,善人會隨時保持灶台衛生,虔誠祭祀。

事例一

明朝嘉靖年間,江西有位俞公,名都,字良臣。他少年時便多才博學,十八歲就中了秀才,而且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按常理推測,俞公從小就資質過人,前途必然光明美好。

到了壯年時,因家中清貧,他就在私塾教授學生。教書之余,和十幾個同學共同結文昌社,按《文昌帝君陰骘文》行善積德,大家一起惜字、放生、戒YIN殺、戒口過,這樣做了許多年。

俞公壯年時,家中災禍接踵而至。他曾前後考試七次,都名落孫山。生了五個兒子,四個因病夭折。第三個兒子很聰明,左腳底長有兩顆痣,夫妻倆對這唯一的兒子如掌上明珠般疼愛有加。可惜,這孩子八歲時在外玩耍忽然失蹤,從此不知去向。俞公生了四個女兒,也只剩一個。

這樣的家庭悲劇,導致妻子因極度思念兒女而哭瞎了雙眼。年過四十之後,每年臘月三十祭灶神時,他都親自撰寫一篇疏文,禱告灶神,求他向天帝傳達。這樣做了幾年,也毫無感應。

俞公四十七歲時的大年三十,這位不得志的文人家中顯得格外冷清。按傳統,舊歷除夕家家戶戶過大年,充滿了節日喜慶的氣氛,然而,俞公家中卻只有他及雙目失明的妻子和一個女兒,在昏暗的屋內相對呆坐。看到別人全家團圓美滿而自家卻這般淒涼,不免觸景傷情,心中十分憂傷。

一家三口正淒涼相吊時,忽然聽到一陣敲門聲。俞公拿著蠟燭去開門,看見來人身穿黑衣、頂結方巾、須發半蒼白。此人作揖後坐了下來,說道:“我姓張,從遠道而來,因為聽到你家中的哀歎聲而特地前來安慰。”

俞公覺得此人氣質不凡,就對他格外恭敬,兩人便交談起來。俞公說:“我這一生讀書、積德行善,可是如今不僅功名無成,還落得妻子不全。俞公還把每年除夕所寫的疏文念給張公聽。

張公說:“你的家事我早就知道了。你的問題是意惡太重,專在外表上求虛名,而且疏文之中充滿了怨天尤人的語氣,對天帝多有亵渎,恐怕懲罰還不止如此!”

俞公大吃一驚地說:“我聽說冥冥之中哪怕是絲毫善行,上天也必定記錄在案。我這三十年來發誓行善,對文昌社的規條一直遵守奉行,難道這一切用一個‘專務虛名’就能全盤否定嗎?”

見他仍看不到自己的過失,張公就針鋒相對、直接揭露他內心的毛病,針對他承諾的惜字、放生等一一對證。

張公接下來又說:

“你連年所焚的疏文,都已原原本本地匯報到天上,上帝特意派遣日游使者觀察你的善惡,可是多年以來,你沒有一件真實的善行可記。”

俞公又驚又怕、全身顫抖,跪在地上流淚說:“您既然知道冥冥之中的事,必定是神仙,求您救度我!”

張公看他可以教化,就指點他改過的方法。

知道來者是灶神後,俞公虔誠地燒香、磕頭,表示感謝。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在除舊迎新的日子裡,他想重新做人,於是向天地禮拜、祈禱,發誓:一定要改正過去種種過失,切實地行持各種善行。而且,他把號改為“淨意道人”,以表示要遣除種種邪念的決心。

俞公最初行持時,內心雜念紛飛,不是懷疑就是懶惰。

他在家中供奉的觀音菩薩像前,不斷地磕頭,磕得頭都出血了,又誠敬地發下誓願:今後一定善念真純,善力精進,倘若還寬恕自己,就永墮地獄。他在每天清晨,虔誠念誦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名號一百聲,以祈求菩薩冥冥中加持。

他每說一句話、每做一個行為、每動一個念頭,都好像鬼神在旁監視著他,不敢有絲毫自欺、放逸。凡是一切有益於人的事,不管事情大小、有沒有空閒、別人知不知道、力量夠不夠,他就認定一個“善”字,凡是善法他都歡喜地行持,想方設法做好為止。

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天,俞公記下一個月的所作所言,在灶神前寫成疏文,向灶神報告。

三年後的萬歷二年,俞公五十歲時,國家舉行會試。考試結束後,擔任主考官的宰相張居正(張居正,是明朝大政治家,湖北江陵人,人稱張江陵),想在同鄉當中為孩子選一位品學兼優的老師。這時,人們都交口推薦俞公。

於是,俞公帶著全家從江西鄉下進了京城,做了宰相公子的老師,

張居正尊敬俞公的道德,便替他報名入了國子監。又過了兩年,俞公鄉試中舉,第二年又中了進士。

有一天,俞公去見內監楊公,主人叫五個孩子出來禮拜客人。這些孩子都是楊公為了老年有個依靠,而從各地找來的養子。

其中有個十六歲的孩子,俞公覺得特別面熟,經過詢問原來就是他丟失的孩子。

聞此讀他的夫人竟然雙眼復明。於是全家團聚,重享天倫之樂。

俞公當時悲喜交集,他因此認識到唯有行善最有意義,從此便不願做官了,於是辭別張宰相准備返鄉。張宰相敬重他的道義,臨別時便以厚禮相贈。俞公返鄉後,比以往更努力地行善。他的兒子成家後連生七子,個個學業出眾,承繼書香門第。

俞公親自寫下了值遇灶神以及實行改過的事跡,以此訓導子孫。他晚年時生活安樂,健康長壽,一直活到八十八歲。

人們都認為這是由於真實行善而挽回天意的結果。

 

 

上一篇:宣化上人:忍辱法門
下一篇:濟公活佛傳奇錄十三 松長老欣錫禅杖 濟師父怒打酒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