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講地藏經第二五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二五卷)
 
  請掀開經本《科注》卷中第六十二面,我們將經文念一遍:

  【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

  這經文是講讀經的利益,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很多,可是這個意思實在說是無有窮盡。我們要深深的去體會,千萬不要把它看作迷信,那我們當前,甚至於來生後世的利益,往往當面錯過,這是非常可惜,真正是無法彌補的。我們是凡夫,諸佛菩薩他們的心比我們清淨,他們的智慧比我們高,他們無論是看人、看事、看物,都比我們看得透徹,比我們看得深遠。我們對於這些聖賢人的話,聖賢人的教誨不能夠深信,不能接受、不能奉行,常常依照自己的妄想去做,哪有不犯過失的道理?所以佛在此地講,閻浮提眾生,真正是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句句都是真實話。經到這個地方,這是勸我們每一個月把經典溫習十遍,真正的意思是叫我們不要忘記佛菩薩的教誨,時時刻刻想著要依教奉行,真正目的是在此地。

  產生的效果我們也深信不疑,這一個地方真正發心修行,正是中國古人所說,一個人有福大家沾光,這個人的福愈大,那他的功德影響力就愈廣。這個地方是講,真正得諸佛菩薩的威力加持,這個修行人住在這個地方百由旬之內,照古印度的講法百由旬范圍就很大,一由旬四十裡,百由旬是四千裡,那這個范圍多大。在新加坡修行,幾乎連整個中國大陸都包括在其中,四千裡,有這麼大的力量。諸位要知道,真修才有這個力量,如果不是真干,四十尺的距離都達不到,別說四百由旬。這是實實在在,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個道理現在人實在講,比從前人更容易理解,從前人讀這個經他能夠念得懂、能夠相信,我們真的是不能不佩服,他的善根福德深厚。因為古時候的解釋,沒有辦法到很詳細,又找不到證據。現在我們得到科技的進步,用科學這些方法來證明,比從前容易懂得多了。這個道理前面曾經為諸位說過,希望大家細細的去思惟。

  真正的道理,就是我們現在科學家講波動的現象。前面跟諸位說過,凡是物象都會產生波動的現象,但是所有物象產生的波動,它那個波是平和的。所有的物質,我們講植物、動物,這個波是很溫和的、很正常的,波的幅度震動不會太大,它在一定的范圍。因為它永遠保持這個狀態,這個狀態雖然變化,它變化的很微弱,這說明它波動的現象,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近代的科學家已經認識清楚,根本沒有物質的存在。物質是什麼?物質確實是波動的現象。這一個認知很了不起,跟佛法講的太接近。佛法講宇宙、眾生怎麼來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從無明來的。“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可見得無明就是波動的現象,這是真正把十法界依正莊嚴的源頭找出來,哪裡有事實存在?我們感覺得有事實存在,這是波動的相續相,《金剛經》上講,“如露亦如電”,露是相續相,電是剎那生滅相。剎那生滅實在講就是不生不滅,生滅同時,波動的現象是生滅同時,所以佛講不生不滅。我們要能體會到,不生不滅不是真的不生不滅,真的不生不滅,說不生不滅就毫無意義。它確實是生滅,生滅為什麼說它不生不滅?同時的,生滅同時。佛在經上用閃電來做比喻,是說它的速度太快了,這個問題以後我們在《華嚴經》上會詳細說明。

  可是有情眾生的波動,超越物質發射出來的波,不知道要強多少倍。我們在經上讀到,佛講“依報隨著正報轉”,這句話很難懂。依報是我們物質環境,我們生活環境,佛講生活環境是隨著你的心在轉,隨著你的念頭在轉,很不好懂。《楞嚴經》上又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轉境是物質環境能夠隨心所欲,佛說那你跟諸佛如來是同一個境界。這些話我們在經文上讀到的時候確實很迷惑,其實我們用科學來證明,就很好懂。今天講我們以電波來做比喻,電波的干擾,所有物質發的波弱、平和,我們思想發的波強大,起伏懸殊,這個波可以干擾它的波,我們這個波發出的波強,就蓋過它,這個樣子就改變物質的結構。物理的結構是從波動產生,你只要能夠改變它的波動,物質的結構,甚至於星球的結構都會改變,星球在太空運行的軌道也會改變,能產生這麼大的波動。

  一切有情眾生的波,有善、有惡、有無記,分成這三類。無記性的波,可以跟一切物質的波能夠打成一片,非常平和,這是諸佛如來的一真法界。十法界裡面,這一切眾生的波就有善、有惡,所以造成物質現象巨大的變化。正因為這個道理,因為這個事實真相,古聖先賢對於一切眾生特別強調教育,佛家教育說得最透徹,跟我們講人與人的關系,人與一切有情眾生的關系,人與一切動物的關系、與植物的關系、與礦物的關系、與大自然的關系,最後再超越與天地鬼神的關系,與一真法界的關系,佛教裡講的就是這些事情。你都明白、都通達,然後曉得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是一不是二。既然是一體,哪有沒有關系的道理?我們身體上任何一個細胞發生問題,都會覺得全身不舒服,它不是一個地方。一根很小的針刺,刺到我們皮膚任何一個部分,全身都感覺到。同樣一個道理,我們起心動念,盡虛空、遍法界都有感覺。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到?我們現在身體麻木不仁,別說針刺你不知道,刀割的時候你都不知道,麻木了。麻木就是迷,迷而不覺,麻木了。諸佛菩薩身體健康正常,他清醒的狀態,所以一點點小的疼痛,他統統知道。所以諸佛菩薩是個健康人、正常人,我們是個不正常的人,是麻木不仁的人。我們用這種比喻,諸位是比較上容易理解。

  然後你就能肯定,真正依教修行,這個波動它有這麼大的力量。就是在這樣距離當中,你的波很強,能把這個范圍之內不正常的波蓋過,你把它壓倒,你可以干涉它,它不能干涉你。你這個波是善的、是好的,那個地方縱然是有惡的,惡的波招來的災難,你這個善比他那個惡強,能夠化解他的災難,讓他的災難不起現行,就這麼個道理。所以修行要認真,要用真誠心,這個力量強大。世間人用的是妄心,我們用真心,用真心就非常非常可貴。你用真心力量就太大了,因為一切諸佛菩薩用的是真心,你這個心跟他一樣;換句話說,你震動的頻率相同,就跟他接通。接通就是我們佛法講的加持,世間人講的保佑,你的頻率跟他相同才能夠接通,這才得到加持、得到保佑。我們的頻率跟他的頻率不相同,怎麼樣也起不了感應,起感應也是沾一點邊緣,受一點點影響,沒有直接接通。這些事情用電波來說,諸位就很容易體會。

  真心決定就沒有妄想,大小乘經論,佛苦口婆心、千言萬語,無數次的勸我們要斷除妄想,一定要從斷煩惱下手。妄想裡面我執是最根本的妄想,執著這個身是我,這是妄想的根。那要修什麼?這個身不是我,什麼是我?我有,不是沒有。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我,佛說這話人不相信。不但一般人聽了不相信,出家人學佛學一輩子,學到老死他還不相信。如果他相信,他就成佛了。他為什麼成不了佛?他不相信。為什麼說相信,他就成佛了?相信他就證得清淨法身。清淨法身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身,這個身叫體、一體。諸位常常聽到,佛法裡面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同體怎麼講?虛空法界跟自己同一個體,就是自己。禅宗裡面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什麼?就是清淨法身。法身哪有生滅?法身沒有相,法身能現一切相,諸佛菩薩沒有身能現一切身。我們明瞭,要真干才行,這是真正的自己。

  所以佛法學到頭來是一回什麼事?恢復自己本來面目而已,除這之外一無所得,真是楞嚴會上所講,“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不過是恢復你自己本來面目而已,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契入這個境界,你看到眾生得樂自己得樂,眾生受苦就是自己受苦,那個慈悲心不是勉強的,自自然然生出來的。為什麼?虛空法界是跟自己一體,決定沒有差別。這是這段經文裡面我補充這一點意思,希望諸位同修認真細心去揣摩、去體會。這一生能夠入佛境界,大幸!這也是諸佛菩薩對我們的期望。所以經典我們要有信心,能信能解,真正能夠理解,最後要實行,要把經典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經典就是自己,自己就是經典,這叫修行證果。再看下面經文:

  【能於十齋日每轉一遍。現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衣食豐益。】
  小科題裡面“釋現世福利”,釋是解釋,你現前得到的福、得到的利益。我們看此地跟前面有一字之差,前面講“讀是經”,這個地方講“轉一遍”,前面用“讀”,這裡用“轉”。這地方沒有用讀,不是說能於十齋日每讀一遍。什麼叫轉?轉跟讀的差別在哪裡?讀是從因上講,修因上講;轉是從果上講。你讀了之後你的念頭轉變,你的思想轉變,你的行為轉變,這一轉變災就轉變成福。如果你學佛轉不過來,那災難你還是轉不過來,你還是要受災難,這個字在此地是關鍵的字眼。轉要從心上轉、從行上轉,這意思就很深了。

  所以讀誦一定要解義,為什麼經要講解?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要講清楚、講明白,讓聽的人覺悟明白。明白之後,他思想觀念行為就轉過來,轉惡為善,轉染為淨,因上一轉果上當然就轉,這就是若能轉境則同如來。境從哪裡轉?境從心上轉;現在就講是我們思想波,從思想波上去轉。從前我們思想都是自私自利,都是貪瞋癡慢,都是損人利己,都這種波。現在我們這個波換了,我們起心動念利益眾生,捨己為人,波放出去都是大慈大悲,清淨無染,他怎麼會不轉環境?境界本來沒有善惡的,本來是清淨的,說實在的話原本是個淨土。為什麼淨土變成五濁惡世?是我們惡的念頭把環境改變,這是佛給我們說出的道理。我們愈想佛的話真的是愈有理,我們自己試驗試驗果然有效,所以一定要奉行才能夠得利益。清涼給我們講解《華嚴經》,他老人家是用信、解、行、證這四個綱領,來給我們介紹。這四個字要同時去做,不要有先後,有先後效果就很緩慢。現在災難臨頭,這種緩慢的方式來不及了,所以同時來做。

  今天居士林,我們就是用這個方式。我們講堂每一天講經兩小時,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不間斷,這是信、解;念佛堂天天念佛不間斷,那是行、證。我們今天信、解、行、證同時進行,解門幫助行門,行門幫助解門,解行相輔相成,效果就很大了。果然能夠依教奉行,利益功德不可思議。我們要深深相信,經是我們自己心裡面的經。世尊從真心裡面流露出來的,世尊的真心就是我們的真心,心是今之心,二而不二,所以他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這個地方說的‘現世’,就是現前我們居家平安幸福,沒有任何災難,豐衣足食,可以得到這個效果。這個效果是很小的效果,哪有得不到的道理?再看下面經文:

  【是故普廣,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
  這是總結。‘地藏菩薩’,‘如是等’這三個字,總結前面所說信受奉行種種利益,結歸到地藏菩薩的威神加持。地藏菩薩是表法、是象徵,他真正的內容就是我們自性裡面本具的寶藏。寶藏,經典裡面常講,自性本具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德是講德相,一真法界依正莊嚴,那是德相;能是能力,就是此地講的‘大威神力’;這都是我們自性裡頭本具的。不但這一部經,佛說所有一切經,都是自性本具的德能,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由此可知,讀經面對著佛菩薩,以真誠恭敬心就能夠開發自性,讓自己的性德也能夠現前。這就跟諸佛菩薩,我們波動的現象就溝通,頻率就相同。我們在這個時候,所有一切疑慮才能夠斷掉,斷疑才生起真正的信心,信心是成就佛事;佛事就是自利利他的事業。

  信心是根源,《華嚴經》上所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道就是成佛之道,轉凡成聖;聖達到究竟圓滿是成佛,信是根源。功德是自利利他,自利利他達到究竟圓滿,也從信心上建立的。我們今天做,做得不夠,做得不圓滿,原因在什麼地方?原因在信心沒有建立,信心不夠,信心不夠是因為對事實真相了解得不夠透徹。所以解能幫助信,信能幫助解,行能幫助信,信能幫助行,雖然講信解行證,講四個字,其實一樁事情;每一個字裡面必定含攝其他三個字,如果不含攝其他三個字,那就不能叫信。信裡頭沒有解、沒有行、沒有證,那不叫信;解裡面如果沒有信、沒有行、沒有證,那不叫解。佛法是圓融的,圓修圓證,進展就快了。下面說:

  【閻浮眾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緣。】
  (它這裡有個錯字,諸位把它改過來。是閻浮眾生不是閻淨,這是個錯字。你們影印的那個本子是不是?對的,閻浮。我這個本子錯了,我們本子不一樣。這個本子是老本子,可能你們這是後印的改過來了,閻浮眾生。)‘閻浮’是說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地球。我們地球上這些眾生,跟地藏菩薩有大因緣,有緣見面就歡喜,沒有緣就很難接受。這個事實,我們在生活當中也能夠體驗到。我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特別像觀光旅游,第一次到那個地方去觀光,我們遇到很多的人,有人一看很順眼,看得很歡喜,有人一看就討厭,跟他從來沒有往來。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這個現象就是宿世的緣分,看到歡喜的,我們看他也歡喜,他看到我們也歡喜,這是宿世有善緣。我們一看覺得很不順眼,他看我們也不順眼,宿世有惡緣。可能我們這一生當中,就這麼幾秒鐘、幾分鐘的時間,一生就會見這一次面,第二次就很不容易碰到,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了。雖有緣,緣分很薄,一面之緣,一生當中一面之緣,時間非常短促,我們能體會到有宿世的因緣。

  還有一種情形也能夠證明,我們決定有過去世。我們到一個地方去旅游,這個地方從來沒來過,一生當中確實是第一次來的,可是突然之間覺得這個環境很熟,似曾相識,什麼原因?你過去生中在這個地方住過,要不然你怎麼會很熟?從來沒有人介紹過,你怎麼會很熟?證明人決定有前世。我在美國德州,有一個同修蔡文雄居士,他說他學佛的因緣,真正體會到有過去世,他知道了。他也是偶然有一次,在舊金山附近開車迷路,走到一個小鎮,從來沒有去過這個小鎮,他忽然感覺得這小鎮很熟悉,這個路應該怎麼走法,走得果然一點沒錯。事後愈想愈奇怪,如果不是前世在那裡住過,他怎麼會熟悉?怎麼會有那麼深刻的印象?總在那裡住了很多年,他印象這麼深刻,這是他親自給我們說的。大概前生沒做什麼壞事,這一生又投胎得人身。所以確確實實人有過去生,有過去就有來生,這是講因果輪回的事實真相,許多人經歷過。我們自己也有這種經歷,但是沒有蔡居士那麼明顯,那麼樣的深刻,沒有。再看下面經文:

  【是諸眾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聞是經,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現在殊妙安樂,未來之世,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
  這是極力的贊歎,說明聞名見像的利益,經典的文字簡單,含義深廣。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於接觸到這一部經典,利益各個有淺深不同。有些人完全沒有接觸過佛法,像現代觀光旅游,特別是到中國去觀光,中國觀光旅游寺院是旅游的重點,也是外國人非常喜歡去看。他們多半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徒,還有其他宗教的信徒,對於佛法一無所知。藉著觀光旅游,見到這些佛像,見到菩薩像,當然他們不會有信心,甚至於他們看這個是迷信,層次高一點的看這個是藝術品,把他當作藝術品來欣賞。有沒有利益?有。正是佛法裡面所講,“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一歷耳根跟一歷眼根一樣的意思。耳根是聽到念佛號的音聲,聽到讀經的音聲,那是耳根;見到佛菩薩形像這是眼根,阿賴耶識裡頭永為道種。無論是有意、無意,無論是贊歎、毀謗,都成金剛種子,就怕他一生沒有緣接觸到,那就非常可惜。毀謗都無所謂,他真接觸到,毀謗他要受毀謗之果報,果報受完了之後,將來有緣再遇到他就信了,他就能得度了。

  由此可知,給眾生結法緣這是好事情,在世出世法真的叫第一等好事。廣結法緣的時候,不要有任何顧忌,不要認為這是亵渎佛菩薩形像,造作種種罪業,那你就不敢動了,你怎麼能跟眾生結緣?對於佛菩薩起尊重之心、敬仰之心,那是已經入門來的,我們對於佛菩薩形像要尊重,以恭敬心供養。但是我們介紹給別人,那你就不必有這些顧慮,介紹給別人是在他阿賴耶識裡頭種佛種子,即使他毀謗侮辱都無所謂,佛菩薩哪有見怪的道理?見怪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絕不見怪。所以在現代,我們有一些看到,包裝紙上印佛菩薩形像,報紙裡頭常常也印佛菩薩名號,也有佛菩薩形像。有一些同修看到這個情形來問我怎麼辦?這報紙能不能丟?我們怎麼處理?他就慌張了。這是起分別執著,要曉得報紙上做是給許許多多眾生結緣,結法緣,種善根。我們遇到怎麼處理?就看你自己。如果你家裡面有地方放,你可以把報紙上的佛像、佛名剪下來,或者是把它貼在一個本子裡面,做一個紀念也是好事情。如果不願意這樣子做,照一般報紙處理就行,不必要執著、不必要計較。特別是在這個世間造惡的人多,佛菩薩的名號、形像愈普及愈好。發心不相同,我們這個心是利益一切眾生,希望一切眾生種下佛菩薩的種子,這是好事情。不要常常想到這是不恭敬,把這個緣斷掉,那就可惜了。

  此地說的利益非常明顯。我們得利益的人,隨著他的心、隨著他的願,如果他能解能行,利益就很殊勝,利益就很大。他聞名見像不解,也不能行,這個利益是含藏在他阿賴耶識裡面,現前不能得利益;這個地方‘現在殊妙安樂’,他得不到。什麼時候他能得到利益?來生後世他有這個緣,有緣再遇到。再遇到的時候,那個緣要是殊勝,遇到善知識、遇到好的同參道友來幫助他,能解能行,他殊勝安樂的利益才能夠現前。所以這裡頭沒有迷信,這裡面差別因緣無量無邊。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些事實真相,遇到有人來問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他解答,幫助他斷疑生信。凡是來問的人,都是過去生中有這個種子,過去生中曾經聞法,聞名見像這個緣分。我們自己細細想想,我們過去生中,甚至於久遠劫前,我們種下來的,到這一生我們才遇到緣,緣才成熟了。所以看到這一部經,他能生歡喜心,愈讀愈歡喜,能解歡喜,不解也歡喜,緣深。緣一定是宿世種下來的,不可能是這一生當中,一接觸就生歡喜心,沒有這個道理。

  現前有許多大眾,接觸不能生歡喜心,還不就跟我們過去生中情形一樣,我們是過來人很清楚,經歷了許多生、許多世,這成就了。現在我們幫助他們種因,我們很清楚,也必須要經過來生後世緣成熟,他才能得度。在世間人心裡面想,這個時間太長了,可是真正在事實真相裡面,時間是假的,沒有時間。時間跟空間,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決不是事實。《華嚴經》上講“念劫圓融”,一念可以把它延伸成為無量劫,無量劫可以把它濃縮成一念。大乘經上常講,“十世古今,不離一念”,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沒有看到真相,就像我們看電影一樣,我們只看到銀幕上那個現象,沒有看到放映機後面的底片,銀幕上有前有後,如果看看放映機的底片,拿出來一大盤沒有先後。由此可知,我們看到有時間、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是錯覺當中看到這個幻相。你要把它看成了解真相,那你就好像電影放映機裡面,看到它的底片一樣,沒有先後。

  所以幫助一切眾生種善根,修菩薩行,成菩薩道,是我們應當要做的工作。而且要積極去做,無條件的幫助大家去做,這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以清淨心去做、以平等心去做,這樣子功德自然就圓滿了。經上講的利益,‘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這是一般世間人所希求的,舉出一個例子而已,真正的功德利益,比這個殊勝太多了。青蓮法師在這一段經文的注解注得很好,他引用經典裡面所說的,比較上深一點,可是我們在講席裡頭說了很多,諸位如果能懂得這個意思,看他的注解就不難懂。請看下面經文,在六十六面:

  【爾時普廣菩薩,聞佛如來,稱揚贊歎地藏菩薩已。胡跪合掌。復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願力。為未來眾生,遣知利益,故問如來,唯然頂受。】

  這是菩薩代替我們請示世尊,世尊講了這麼多,題目應該是什麼?到這個地方來請問經名,將來集結的時候應該用個什麼名字?就跟世間人做文章一樣,自古以來許許多多人寫文章,文章寫完之後再定一個題目,這是很正常的一種作法。當我們做學生的時代,老師出個題目叫我們做文章,我們要依照這個題目做,那很難,那個練習。真正做文章的是文章做成之後,再看全篇內容定一個題目。像我們現在每天早晨,吃完飯之後跟大家談談話,隨便談,你們把它錄下來,再把它寫成文字,然後看這個內容給它定一個題目,讓人看到這個題目,就曉得這一次講演的內容。佛說經原先都沒有定一個題目來講,應機說法,題目集結之後才定。但是佛經有許許多多,都是與會大眾聽完之後,或者聽了一半,有人來請教,請佛開示;這種情形在佛經裡面,我們看到很多。也有沒有人問,佛也沒有說,集結之後,集結的人給這個經定一個題目。但是在佛經裡面這種情形比較少,多數都是佛說出來。這是普廣菩薩為我們請示,這個經的經題、經名。

  ‘爾時’,是世尊給我們說,地藏菩薩種種的修行、化他這些功德事跡。說完之後,普廣菩薩‘胡跪合掌’。“跪”在從前是禮節當中最隆重的,中國人行跪拜禮跟外國人不一樣,胡跪是外國禮節,不是中國禮節。中國的跪是兩個膝蓋統統跪下去,在古印度的跪是跪一個膝蓋,跟我們中國不一樣;右膝著地,跪一個膝蓋。這種跪法它有用意,便利於承事老師,老師有什麼吩咐的話,動作比較敏捷,起來得快,很容易站起來,替老師服務;念念不忘奉事老師,是這個意思,所以這是很恭敬的一個態度。“合掌”表一心,都是表法的。十個指頭表我們的心散亂,胡思亂想,合掌就是收心,所有一切妄念這時候統統放下,一心專注,合掌表這個意思。合一了,表這個意思,表恭敬。‘白佛言’,“白”是下對上,敬詞。從他言詞裡面我們知道,普廣也是等覺菩薩,也不是普通人,也是諸佛如來的示現,正是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釋迦牟尼佛就像唱戲來唱主角,那些諸佛如來來唱配角,把這出戲唱好,希望看戲的這些眾生,看了之後都能夠覺悟,所以佛法確確實實是在演戲。

  我手頭上還有一套劇本,正是現在這個時候,七月目連救母。那一套本子真的是個大戲,很可惜現在沒有人去表演,劇本在,沒有人表演。在古時候佛門裡頭這些劇本很多,我們是沒有留意去搜集,留意搜集的確很多。現在如果能用現代劇的方法來表達,做成電視連續劇,用這種方式來弘法利生,產生的效果就非常之大。佛家常講方便多門,不拘於一個形式。如果我們真的有這些人才,對文學有修養、有愛好,有真正懂得音樂,懂得戲劇,我們來編這些劇本,送給這些影劇界,讓他們在電視台表演,弘法利生的利益就大了。效果比我們在講台上講經說法,不知道殊勝多少倍,應該要向這個方向去發展。這些影劇的導演、演員先來聽經,聽明白之後去寫劇本、去表演,用這種方法才行。現代化、本土化,我們今天講本土是講地球,現在資訊發達交通便捷,地球變小了,今天講本土已經不拘於一個地方,整個世界是本土,一定要走向現代化,才能收到效果。

  所以這菩薩都是如來的化身,‘我久知是大士’,“是大士”就是指地藏菩薩;我對他知道的太久、太清楚了。‘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願力’,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在前面所講,普廣菩薩早就知道,哪有不知道的事情?他在此地為什麼要問?‘為未來眾生,遣知利益,故問如來’。他這個問是明知故問,唱戲的、唱雙簧的,這一問一答。眾生不知道;不知道,眾生問不出來,一定要內行的人才能問出來。我們讀這個經我們要學、要學習,任何場地、任何時間;非常可惜我們都是迷惑顛倒的眾生,沒覺悟,度眾生這種方法沒有學到。說老實話,也沒有度眾生那一種懇切的願望,所以還是生死凡夫。如果這一套你學會了,你也有這個弘願,時時刻刻幫助眾生、利益眾生,沒有間斷的。走路散步聊天,前後都有人,我們明知故問,這一問一答,讓別人聽。我們在公共場所,在餐廳裡面吃飯,四周圍很多人,從來沒有問:法師,什麼叫做佛?你懂得,我也懂得,我們一問一答唱雙簧給別人聽,那些人不懂得。那個餐廳我們在吃一餐飯,那就是道場,來參加吃飯人都是聽眾,幾個人懂得?

  在中國大陸寺院裡面,你們都住在寺院,每一天觀光團多少?帶隊的導游給他們介紹道場、介紹歷史文物,給這些觀光客,我們就不懂得在裡面去插一腳。我碰到一次,在上海浴佛寺,我是離開的時候走到天王殿,正好有兩個團,我看到那都是外國來的,他們的翻譯給他們在介紹。我也是拉著旁邊,那是浴佛寺的一位知客,我跟他講解,天王殿四大天王是什麼意思?表什麼法?我跟他一講,那兩個團體都不說話,都圍過來聽,機會教育,我們就給這些觀光客上一堂課。所以一定要懂得機會教育,一切時、一切處,我們要有這個心、有這個願。就像普廣菩薩在地藏法會,這一問一答,哪有不知道的?都知道,明知故問,唱戲表演,給那些人看,讓那些人看到之後覺悟明白。所以要曉得大陸上這一些寺院,如果能利用機會教育教導全世界的眾生,他們到這個地方來觀光旅游,真正得到利益回去。回去之後他又會宣揚,自己聽到明白這些佛法,介紹給他的親戚朋友。他那些親戚朋友聽了之後,又會到中國來觀光旅游,來想學一點東西回去。他到這個地方來觀光,花了一筆錢那是學費,還真學到東西回去,我們沒有辜負他,好事情。

  所以我不在中國沒法子,我在中國一定建議中國佛教協會,把所有出家人要集合起來辦培訓班,培訓他們機會教育,每一個人都會說。不必多,只要把這些表法的東西搞清楚、搞明白,天天為這些觀光團體來講解、來說明,讓這些外國人到中國來走這一趟,知道中國不但是歷史悠久,藝術水平那是世界希有的,中國學術之精湛更讓他佩服,這是宣揚固有文化,宣揚大乘佛法。佛法確確實實在中國,已經不在印度,印度沒有了。佛法也移民移到中國來,印度沒有了,所以全世界要想學佛,一定要到中國來。我們讀這一段經文很有感慨,一定要知道自己怎麼樣去做,都是為了利益眾生。這不是找麻煩,所以不要怕老法師很辛苦,老法師很累,不在乎這些!如何能令眾生得利益,明知故問。‘故問如來,唯然頂受’,“唯然頂受”四個字非常恭敬,決定依教奉行,有這個意思在裡頭。下面他就正問:

  【世尊,當何名此經。使我雲何流布。】
  你講的這些怎樣把它定個題目,好讓我們輾轉流通,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一切大眾,推薦給一切大眾,‘流布’的意思,流通宣布。流布的方式很多,無量無邊,決定不是一種形式。我們要看環境、看形式,怎樣做最有利益,我們用這個方法去做。我們在講堂裡面講經,講堂很小,聽眾不多,如何把講經的效果擴大,當然最理想的就是電視,電視這個緣我們不成熟,沒有這個關系。尤其電視是由國家政策限制住,緣不具足。我們也沒有財力,做不到。做不到怎麼辦?我們自己每一次講經,把錄音帶保留住,我們可以做到;有緣的道場、有緣的同修,沒有緣到現場來聽,我們可以將這些錄音帶拷貝送給他們。佛法這是布施供養,決定沒有買賣的,所以我們印的經書、錄音帶、錄像帶、CD,從來沒有買賣的行為,都是贈送。

  這兩年來因緣逐漸成熟,台灣自從第四台開放之後,有許多人問我要錄像帶。有人要,好事情,我們很歡喜,我們提供,他們拿去播放。所以現在在台灣,幾乎每一天有三、四個小時,播放這些錄像帶。在美國,每天有一個小時,最近夏威夷電視台也開始播放,每一個星期兩次,好像是兩個小時,一個星期兩個小時。風氣逐漸開了,我們的錄像帶派上用場。只要他們向我們要,我們儲存的東西很多,我相信兩、三年他都播不完。我們儲存這麼多東西在,我們早早想到要利用科技的方式。現在電腦的網路開放,這對我們來講也是最好流布的方法,許許多多這些資料都在網路上。我們看科技的趨勢,在我想像當中十年之後電腦的時代,可能這些電視都會被淘汰掉,每一個人帶一個小電腦,電腦就像一本書那麼大;十年之後的電腦,可能變成一個很小的小盒子,可以裝在口袋裡,愈做愈進步。每一個人打開電腦的時候,你隨時都可以看到,只要有空閒的時間,你想聽經的時候,你都能夠收到,太方便了。

  所以將來對全世界弘法利生,需要多大地方?我們現在這麼大地方足夠了,地方小省事,開銷小不求人,所有這些力量統統做弘法的工作,做幫助一些苦難眾生的工作。我們自己衣食足就很快樂、就很自在,有志同道合的,有七個、八個足夠了,人不要太多。我們專攻大乘,每一天在講台上鍛煉,利用科技的方法把它普及到全世界,我們用這種方法來流布,把心定下來專門干這一樁事情。我們不必掛個什麼招牌,那是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實質。真正有幾個志同道合的人,我們生活在一起、學習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希望把如來的事業做好,這一生就過得很充實,很有價值、很有意義。

  我也是幾十年以來,從學佛以來就有這個願望,希望有幾個真正志同道合的同修,我們共同來做這個事業。同心同願的人難找,古人所謂“三人同心,其利斷金”,那是一種比喻,你這個鋒利能夠切斷鋼鐵,有這麼大的力量。同心的人找不到,為什麼找不到?大家把名利看得太重,這就沒法子。如何能把名聞利養、人我是非捨得乾乾淨淨,只有一個念頭:弘揚佛法、利益眾生,這樣的人難找,太難了!我深深相信能有五個人,就能把佛法再興旺起來,跟釋迦牟尼佛時代無二無別。世尊當年在鹿野苑五比丘能起家,今天能夠有五比丘,決定能夠把佛法興旺起來。這五個人真正有道心,跟此地所講真正能把觀念、言行轉過來,與佛同心同願、同解同行,這個事業才能做得圓滿。請看下面經文:

  【佛告普廣,此經有三名。一名地藏本願。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經。】

  普廣請示經名,世尊說了三個名字,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是三個名字其中之一。這是過去譯經的大師,從世尊所說的這三個名選一個,選了‘地藏本願’,所以這個經叫《地藏菩薩本願經》。“願”一定有行,所以‘本行’包括在“本願”裡面,“行”一定有‘誓力’。“誓”大家知道,地藏菩薩的誓願宏深,真正是捨己為人。我們今天所講的犧牲奉獻,捨己為人,地藏菩薩是第一個模范,“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度盡眾生,方成佛道”。我們要問:地藏菩薩有這個大願,值得一切諸佛如來贊歎、一切眾生景仰,觀音菩薩有沒有這個願?文殊菩薩有沒有這個願?此地看普廣菩薩有沒有這個願?有。從這個願來說都叫地藏菩薩,普廣也叫地藏菩薩,觀音也叫地藏菩薩,文殊、普賢都叫地藏菩薩,從這個願說。如果從大慈大悲上說,地藏菩薩也叫觀音菩薩,統統都是觀音菩薩。千萬不要把一個菩薩看作一個人,那麼死呆板,你就糟了!所有一切菩薩都是表法的。

  所以你成就什麼?集一切菩薩之大成,所有一切菩薩就是我一個人,這就對了,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從我們自己孝親尊師,從這個願行那就是地藏菩薩;從慈悲濟世,你就是觀世音菩薩;從用理智不用感情,你就是文殊菩薩;說到做到,言行一致,那就是普賢菩薩。所有一切菩薩是一個人,不是很多人,要懂得這個道理。我們今天學佛,學到老都不能入門,錯在哪裡?錯在我們把所有菩薩分了家,這個不是那個,那個不是這個,這糟了!所以你不得其門而入。你真正懂得,一切諸佛是一尊佛,一切菩薩是一尊菩薩,《華嚴》上一再給我們提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都是說明這個道理,都是講這個事實,哪裡可以分家?這一分家就落在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不斷,你就不得其門而入,說老實話經你也看不懂,你怎麼能得到這個經教的殊勝利益?這是說到地藏菩薩本誓,從誓願產生的力。這個力就是我們今天講動力,勇猛精進,永不退轉。什麼力量在推動他?我們今天看世間人,世間人拼命在工作,什麼力量在推動他工作?名利。如果他得不到名、得不到利,他就懈怠了,什麼都不想干。

  昨天報紙上登了一個小東西,我看了很有趣味。講加州矽谷,那是我在加州住的那個地方,我住在南灣,就是說那個地區。那個地區很多科學家,多半是做電腦、電子的。我在舊金山講經,他們這些人都來聽,這裡頭博士學位的人很多。我記得我第一次在舊金山講經,聽眾大概有八十多個人,三分之二是博士學位,所以那個同修告訴我,他說:法師,你到此地來開博士班。這些人工作都非常努力,每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為什麼?賺錢。錢賺了之後沒地方花,不曉得怎麼花法,真的是如此,拼命努力在那裡賺錢,是為這個他才那麼樣的工作。如果沒有錢賺,沒有利益的話,他一定就不干了。

  世間人動力,工作勞動動力是名利,佛法名利捨棄掉,什麼力量在推動他?本誓,他誓願在推動,四弘誓願。四弘誓願其實就是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一個願力在推動他。他要真正有這個願,他一定要斷煩惱,一定要學法門,一定要成佛道。為什麼?他不斷煩惱、不學法門,他就沒有能力度眾生。由此可知,因為這個願力成就了自己。自己成就之後,他的願力才能兌現,才能普度眾生。所以諸佛成佛,成了佛之後,決定不住在佛位上,再退到菩薩位子上來,行菩薩道。菩薩是學生的地位,佛是老師的地位,因為在老師的地位上就麻煩了。佛道是師道,提倡的是尊師重道,只有學生來求老師,老師不能任意去教學生,老師要隨隨便便去教學生,學生對老師就不尊敬了。所以師道只聞來學,未聞往教,中國跟印度古時候都是這樣的。求學,你來求學,沒有老師到你家去教你的,沒有這個道理。誰可以到你家去教你?菩薩。菩薩是同學,同學就沒有這樣尊嚴,同學可以隨便。所以經上講“作不請之友”,你不來找我,我可以去找你,那是菩薩,菩薩方便了。我們關系是同學關系,我們不是老師的關系,你要懂得。表演做老師的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表演做同學的許許多多諸佛如來,示現成菩薩的身分,來跟我們做同學,來幫助我們。

  實在講這些人早就成佛,這是真正的慈悲,幫助佛來教化眾生,不是內行人幫不上忙,不是內行人不能觀機,不是內行人不能問,問不出來。所以我常說,學佛就是唱戲、就是表演,經典就是劇本。諸佛菩薩在此地表演,表演得多活潑。特別是在《華嚴經》上看到,那個法會多少人,如果從經開始到整個經的結束參與的團體,不能算個人,參與的團體總共就有兩百二十八類,有這麼多。我們講從團體,這麼多的團體,每一個團體裡面的人數都是無數無量,無數無量不就讓我們立刻就體會到,這個大舞台是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大舞台,所以他的人數才無量無邊。哪些人在導演?哪些人在當演員?全是諸佛如來。我們在經上看到,種種不同身分全是諸佛如來變現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隨類化身,隨機說法。

  我們要在經典裡面學會這一套本領,要建立這麼樣的理念,我們也就參與這個法會。這個法會是華嚴法會,華嚴法會無時不在,沒有中斷的,所以經上講“塵說剎說,無間說”,沒有間斷的。華嚴法會是個總法會,所有法會那是小會,大會裡頭分小會,華嚴是總會。能夠體會到這個意思,契入這個境界,我們就入華嚴法會。星期六我們遇到一段經文,正好講到“華嚴三昧”,多少跟諸位報告一些。明白之後,確實把我們的觀念轉變,我們的生活隨之也轉變了,轉變我們自己的業力變成願力,這是學佛真正得力。方東美先生所講,“人生最高的享受”,你轉不過來你就得不到,轉過來之後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是說到《地藏本誓力經》。後面經文還有兩行,我們把它念下去:

  【緣此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利益眾生,是故汝等,依願流布。】
  這是世尊的囑咐。‘緣此菩薩’,“緣”是這麼一個緣分,“此菩薩”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重”有兩個讀音,念重也行、念重也行。重他的願很重,重是重復,他生生世世都發,所以說兩個音,兩個意思統統具足;你念重、念重都不錯,都講得通,它有兩個意思在裡頭,他的願望完全是利益眾生。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明瞭,這是菩薩的本願;換句話說,也是我們學佛的大根大本。所以大乘佛法從哪裡修學?一定從地藏菩薩修學,你要沒有地藏的心願,你決定不是大乘人。在大乘法裡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都要以這個為基礎,那就是一定要普度眾生,真正是眾生未得度,我自己不能成佛。這時候不能成佛是不居佛位,地藏菩薩真的久遠劫都成佛,他的學生都成佛,他哪有不成佛的道理?不居佛位。也就是說不以老師的身分出現在世間,永遠是以同學的身分幫助一切眾生,就是這個意思。不作師,跟一切眾生作同學,是一切大眾的學長,以學長的姿態出現,不以老師的身分出現,真正的意思在此地。足夠資格作老師,不以老師身分出現,這個我們一定要學習。就是主動的幫助一切眾生,幫助大家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普廣聞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而退’,“退”一定要照做,不是退了之後就算了,退了之後一定是依教奉行,要認真去做。好,這一品就介紹到此地。
 

上一篇:淨空法師講地藏經第二四卷
下一篇:淨空法師講地藏經第二六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