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1.
李向平教授:功德與慈善不能混同為一件事情 (663)
2.
李向平教授:信仰共同體與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234)
3.
李向平教授:信仰如無法律 精神必定走私 (271)
4.
李向平教授:生活即是信仰 (409)
5.
李向平教授:宗教信仰不等於科學——從佛法與科學的關系談起 (333)
6.
李向平教授:別讓佛教淪為私人化的功德信仰 (352)
7.
李向平教授:生態佛學論——佛教信仰的環保理念 (166)
8.
李向平教授:中國當代佛教的社會建設功能——佛教信仰及其認同模式 (78)
9.
李向平教授:人間佛教實踐與中國公民社會 (84)
10.
李向平教授:佛教社會”如何可能?——中國佛教公共形象的社會建構 (143)
11.
李向平教授:中國當代佛教經濟的“社會性”刍議 (102)
12.
李向平教授:法脈——教派:法相唯識宗之中國命運 (95)
13.
李向平教授:禅宗信仰及其實踐模式——以民間禅宗為對象 (114)
14.
李向平教授:信仰轉形:從大師型到儀式化——永明延壽的禅淨合一思想及其歷史影響 (84)
15.
賴永海教授:因果圓融與即本即始 (325)
16.
龔隽教授:禅宗歷史上的“方便通經” (124)
17.
沈海燕教授:觀心 (227)
18.
沈海燕教授:煩惱即菩提——天台善惡相即的理論 (218)
19.
沈海燕教授:論一心包容宇宙萬法 (165)
20.
沈海燕教授:論智者大師的時空觀 (102)
21.
沈海燕教授:“人間佛教”的實踐者——論真禅法師的思想及其對當代佛教的影響 (71)
22.
沈海燕教授:論天台“一即一切”符號诠釋的承繼和發揚 (51)
23.
沈海燕教授:《妙法蓮華經玄義》管窺 (113)
24.
沈海燕教授:圓滿的成佛之境 (109)
25.
沈海燕教授:《法華玄義》的成就 (73)
26.
沈海燕教授:天台智顗對法華妙理的開展 (69)
27.
沈海燕教授:境妙究竟——從《妙法蓮華經玄義》中看天台智顗對真理的論述 (111)
28.
沈海燕教授:論天台判教的三條標准 (94)
29.
陳兵教授:中國佛教的圓融精神及其當代意義 (105)
30.
嚴耀中教授:綜說中國佛教斷肉食蔬之意義 (151)
31.
嚴耀中教授:關於《法顯傳》中的婆羅門教 (82)
32.
嚴耀中教授:佛教的現實關懷與僧侶使命 (69)
33.
嚴耀中教授:試說世俗文獻中的佛教內容 (75)
34.
嚴耀中教授:唐以後唯識學的南下 (59)
35.
嚴耀中教授:論占卜與隋唐佛教的結合 (111)
36.
嚴耀中教授:試論佛教史學 (74)
37.
嚴耀中教授:試論宗教文獻學 (71)
38.
嚴耀中教授:墓志祭文中的唐代婦女佛教信仰 (98)
39.
嚴耀中教授:會昌滅佛後的湖州唐陀羅尼經幢——兼論武宗滅法對佛教的影響 (97)
40.
嚴耀中教授:中國佛教世俗化的一個標識――關於唐宋文獻中“肉身菩薩”的若干分析 (89)
41.
嚴耀中教授:禅密二宗關系述論 (86)
42.
嚴耀中教授:戒律在雲南佛教中的實施 (79)
43.
嚴耀中教授:試論中國佛教戒律的特點 (73)
44.
嚴耀中教授:對《禅門清規》背景與影響的幾點認識 (68)
45.
嚴耀中教授:他人在先——儒、佛兩家共同的人文情懷 (85)
46.
嚴耀中教授:以圓融姿態面向新挑戰的佛教 (80)
47.
嚴耀中教授:突現佛教思想的基本點——評業露華《中國佛教倫理思想》 (91)
48.
嚴耀中教授:酒肉和尚現象試釋 (210)
49.
嚴耀中教授:佛教戒律與唐代婦女家庭生活 (164)
50.
嚴耀中教授:從阿賴耶識之染、熏說生命現象——對中土唯識學的一點體會 (159)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