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遍能老法師
唐仲容
遍能老法師,四川樂山人,童年人烏尤寺出家作僧,學文於名瀚林趙熙帳下,工書法,精詩文,飽儒術,是一位才德俱美之比丘。壯年赴北京與太虛等高僧游,專精《俱捨論》,兼通唯識學,內典外論,廣覽博究,具有典型僧寶的莊嚴像。感末法時代道風日下,大教日衰,決心弘法辦學,育材化眾為己任。初在漢藏教理院作教務長,次在峨眉山為僧尼二眾建佛學院,晚年作寶光寺方丈,辦寶光佛學院;繼而在此基礎上擴大規模,創辦四川省佛學院,循循善誘,僧材輩出;夙夜匪懈,院風丕顯。九六年冬,師年逾九旬,寒冬回烏尤,因病住院,病情日劇,群醫束手,遂於交春之際,與世長辭,火化之後,捨利滿身。嗟嗟:高山既頹,瞻仰何從?大德既逝,僧教誰荷?每念及此,痛徹五中!哀思之余,隨賦五古一首以悼念之。
其詞曰:
遍能老法師, 世稱僧品高,
垂髫人烏尤, 童年著僧袍。
學文趙瑤老, 下筆閃金豪!
勤讀聖賢書, 言行非俗曹。
壯年游北京, 俱捨論專精,
兼精唯識教, 列足太虛門,
不但通內典, 而且究五明。
勤發菩提心, 弘法度眾生:
漢藏教理院, 教務長有名;
繼在峨眉山, 兩所佛院興,
晚主寶光寺, 省佛學院成。
中級高級班, 培育青年僧,
夙夜常關照, 院風遐爾聞!
總結遍能老, 兩點最殊勝:
一是有正見, 破非常顯真,
唯識般若學, 常列入課程。
二是有慧眼, 舉賢恆認能。
仲容與思鵬, 巴中農村人,
敦聘為教師, 始終尊而親。
末法萬年中, 眾生少上根,
遍老才德美, 真算一高僧。
可惜天無情, 晚年病纏身,
樂山住醫院, 群醫無奇能,
與世竟長辭, 圓寂九七春。
如法火化後。 捨利堆滿身,
但願佛加被, 乘願再來臨。
重擂正法鼓, 高懸般若燈,
佛*輪常轉, 度群出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