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講地藏經第三六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三六卷)
  
  請掀開經本《科注》卷下第三面,請看經文: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吾今於忉利天宮,一切眾會,說閻浮提布施,較量功德輕重。汝當谛聽,吾為汝說。】
  地藏菩薩在前面向世尊請教,六道眾生修福,修福不一樣,果報也不相同,請教世尊把這個事實真相為我們說出,這一段經文是世尊敘說。經文‘爾時’,就是地藏菩薩請教這一樁事情的時候。世尊告訴地藏菩薩,‘吾’是世尊自稱,今天在忉利天宮,在一切眾會之中,‘一切眾會’包括十法界的大眾,這一會無比的殊勝希有。我們在序品裡面看過,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諸大菩薩,當然這裡面也包括九法界的眾生,所以這一會實際上跟華嚴海會無二無別,只不過這一會是假忉利天宮而開的,其實已經突破了時空。我們看到盡虛空、遍法界六道眾生參與這個法會,也跟《華嚴經》上情況是相同,都是諸佛菩薩應化在六道、應化在惡道,以這些鬼王的身分出現在大會當中,所以一切會眾無比的希有。‘說閻浮提布施,較量功德輕重’,這就是允許地藏菩薩的請求,說說“閻浮提”就是我們地球,地球上這些人修福得報的輕重。末後這兩句特別囑咐地藏菩薩,實際上是囑咐我們大眾,‘汝當谛聽’,“谛聽”是仔細的聽,‘吾為汝說’,下面這是世尊要為我們說法。請看經文: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願樂欲聞。】
  實在講地藏菩薩完全是代表我們,“我對這個事情很疑惑,非常歡喜希求世尊,為我們說這個事實真相”。青蓮法師在注解裡面給我們說了幾句話,這幾句話都是現實生活的狀況,我們把注子念一遍,“閻浮提人能行布施者,必報生天上”。真正修布施,如理如法的布施,布施是福、修福,福報大他到天上去享福。所以世尊在天宮說布施功德輕重,為什麼不在人間說,在天上說?這是把這個意思給我們點出來。說“當谛聽者,夫布施之業,乃眾行之源”,這兩句話是綱,總說。“且財物無常,五家爭奪。凡愚吝惜,靡有捨心”,這是講世間人的狀況,現前社會更是如是,不擇一切手段奪取財物,這造罪業。“遂使妻兒角目”,這是家庭不和,“兄弟阋牆。眷屬乖離,親朋隔絕”,這都是說出我們現實社會的狀況。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現在這個狀況太平常、太多了,在中國、在外國,幾乎我們六根接觸的全是這個境界,我們要了解這個業因果報,那就要仔細聽世尊在下面的開示。請看經文:

  【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
  這些人都是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能布施的人。

  【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瘖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
  這是所布施的對象。佛法裡面稱之福田,福田有三類,這一類是“悲田”,是世間最可憐的。這些人過去生中沒有修福,雖得人身,生活非常困苦,我們有力量的人看到這些眾生,應當以大慈悲心,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們。業因果報,青蓮法師在注解裡面也略略的提了一些,他末後的一句引經所說,“要觀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你們看看注解裡頭是不是後世果,把它改過來,要觀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這裡是一個錯字,把它改過來。)福報如影響,不可不知也”。種福得福是如影隨行,應當要明白這個道理。下面是世尊教給我們,應當用什麼樣的心態去修布施。

  【是大國王等。】
  ‘等’,前面所說的宰輔大臣、長者、剎利、婆羅門等,就是說在社會有地位、有財富、有能力,應當要修布施。佛在經裡面常說,有福報應當與一切眾生共享,這個福報就大了,這種福報永遠享受不盡。如果貪財悭吝只供給個人享受,縱然你的福報很大,你這一生受用完了之後,來生就沒福了。沒有福報那他到哪裡去?這我們很清楚、很明白,如果不是到惡道去,在人間也是貧窮、諸根不完具者,也會墮落在這一個階層。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應當要修福。富貴人能夠修福,貧賤人也能修福,而且將來得的果報也是平等的,只要盡心盡力修福都是圓滿的。這說是大國王等,

  【欲布施時。】
  行布施的時候。實在講布施是一切時、一切處,不可以間斷,要緊的是你用什麼樣的心去幫助別人。

  【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
  這個布施是最殊勝的,真正慈悲心。‘大慈悲’是平等心、清淨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對一切眾生同樣的一個愛心,這叫大慈悲。‘下心’是謙虛,對人尊重,沒有一絲毫傲慢的習氣,更不可能有傲慢的態度。‘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這個事情親手去做。如果在因緣不足的時候,自己沒有辦法親自到那個地方行布施,那就得要派人、派代表,派人去也要教他布施的心態,‘軟言慰喻’,和顏愛語,安慰接受布施的這些人。他們都生活在困難當中,要對他有安慰。

  【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
  大家都曉得布施供養佛的功德最大,人人都喜歡供養佛,而疏忽了對這些貧窮之人,下面所說的今天所講的社會殘障之人,對他們的布施你所獲得的福報,跟布施諸佛如來沒有兩樣。我們對諸佛如來布施是極其虔誠恭敬,要以這種心態來對這些貧賤人布施,那個福報就一樣。為什麼?因為你是平等心,你得的福是平等福,真的是境隨心轉。所以諸位要想真正學佛,要想在這一生當中真正作佛,不是做不到,佛在經上教給我們是真話不是假的,決定要把一切眾生看作是自己的過去父母、未來諸佛。眾生明明有富貴的,我們知道他前生修福,是我們過去父母,眾生當中有貧賤的,我們也明白過去生中沒修福,也是我們過去父母,我們以同樣真誠、清淨、平等心來孝順,布施供養是孝養父母、是奉事諸佛。所以佛給我們講,一切眾生跟我們是什麼關系?過去生中父母,未來諸佛如來。如果我們用這樣的心,去看一切人、看一切眾生,你成佛的時間縮短,大幅度的縮短。你要是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換句話說,你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作佛?是你看輕了眾生,自己一副貢高我慢的態度,把自己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的機會錯過,不是諸佛菩薩不幫助你,是你當面把機會錯過,這是值得我們反省,值得我們檢點。如果在這些事情真正覺悟、明白了,我們菩薩道真的是一帆風順,哪裡會有障礙?

  任何一個人只要具備這樣的態度,不是說把一切眾生當作,自己過去父母,未來諸佛,“當作”你的心地還不清淨;換句話說,你仔細去想想,你還有一分傲慢心沒斷掉。必須要了解這事實真相,他確確實實是過去父母,不是當作,確確實實是未來諸佛。佛講的話哪裡會有錯誤,我們沒有看到,佛看到事實真相,我們過去生中,過去還有過去世,過去無始,無量無邊劫來跟這個眾生有親屬關系。親屬關系何以處不好?多半是吝財,造作許許多多的罪業,心裡面看到這些財物起貪瞋癡慢,造作許許多多的惡業,受眼前這些果報。今天我們有幸遇到佛法、遇到大乘,佛將這些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清楚、說明白,我們覺悟;覺悟之後,我們心裡產生極大的變化。我們今天提倡建彌陀村,歡迎同修到這地方來共修,彌陀村從上到下所有服務的人員,看待這些同修就是父母、就是尊長、就是諸佛如來,我們以真誠孝順的心來供養大眾,福報正如此地經上所說,‘如布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機緣難得,希有難逢。我們這一生當中,居然能在新加坡這個地方遇到,多麼幸運!愈想這個事情愈難得,愈想愈不可思議。真正明瞭、真正覺悟,自然就全心全力奉獻這一樁大業,這個大業就是供養父母、供養諸佛。請看下面經文:

  【何以故。】
  世尊為我們解釋這個道理。

  【緣是國王等,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
  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因為修布施的人他發的是大慈悲心,大慈悲心跟佛的心相同。佛家講慈悲略說有四種,世間人只有“愛緣慈悲”,他愛你對你就慈悲,不愛你他對你就沒有慈悲心;慈悲是關懷愛護,全心全力的幫助你,他不愛你這就沒有了。世間有智慧的人、有大福德的人,他有“眾生緣慈悲”,他懂得愛自己也愛家人,愛家人他也愛國家、也愛民族,乃至於愛護世界一切眾生,這個人心量就大了。有大心量的人,大多數在社會都是屬於領導階層的人物,他有大的愛心,他布施供養服務的層面廣。到菩薩,菩薩覺悟了,菩薩的慈悲心稱為“法緣慈悲”,像我們剛才說,我們把一切眾生當作是自己過去父母、未來諸佛,這個樣子修孝敬、修供養屬於法緣慈悲,法緣還是有條件的。如來果地上大慈悲心沒有條件的,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完全是自自然然的,佛法裡面講“法爾如是”,這才叫做大慈悲,那個福報無量無邊,絕對不是眾生緣、法緣能夠比較的。

  這個人發的心是大慈悲心,跟佛是一樣。我們今天要學佛、要修大福報,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你要明白這個事實,我們能做。有錢、有財富的人布施,他們布施得多,我們沒有財富、沒有能力,我一個月只賺兩千塊錢,我能把兩千塊錢統統布施掉,我的功德是圓滿的。人家一個月賺幾十萬、賺幾百萬,他布施個幾萬,他的功德不圓滿,為什麼?是他力量裡面的幾分之幾。我福報小的全部都拿出來,這個比例我的布施供養是百分之百,心是百分之百,事也是百分之百,得的果報就是百分之百,佛法這才叫平等法。絕對不是有勢力、有財富的人才能修布施,貧窮人就不能修布施,那這樣一來貧窮不是生生世世都貧窮,富貴不是生生世世都富貴,哪有這種道理?因此,我們真正明瞭佛在經上講,往往貧賤之人來生是大富大貴,這一生大富大貴的人,到來生他的富貴降等降低了,為什麼?享受富貴的時候布施很難做到圓滿,道理在此地,這才叫天道公平,貧賤之人能夠修大福報。

  佛在經上也曾經給我們舉例說,好像他這個地方,沒有舉這個故事,在小乘經上講過。一個要飯的人,這是貧賤到極處,人家給他一文錢,這很少。這個要飯的正好遇到佛在托缽,想到自己身世非常淒慘,過去生中沒修福報,看到佛在托缽,就把這一文錢恭恭敬敬供養佛陀。這個要飯的是個女人,七天之後她死了,因為種的這個福,她投生在大富長者之家就享福,長大成人之後她做了皇後。一文錢布施佛的供養得這麼大的福報,這是在一般人講很難相信,為什麼得這麼大的福報?她發的是大慈心、真誠恭敬心,福是從這裡生的;不是在一文錢,一文錢值什麼,在她的心。

  國王財富多,布施人民、養育人民、教導人民,如果要不是以大慈悲心謙虛卑下,他的福報就修得不完全,這一生作國王,來生就作大臣,再過一生官就愈做愈小,愈往下去了。雖然在財富上布施得是多,心不清淨、心不夠慈悲,所以從大慈悲降到法緣慈悲、眾生緣慈悲、愛緣慈悲,那就是一世不如一世。佛在經論裡頭把這個道理跟我們說得很多、說得很詳細,我們要細心去體會,要記住一切時、一切處,處事待人接物,記住佛給我們講的話是真的,所以要以謙虛恭敬對待一切人,全心全力幫助一切人。幫助一切人,幫助自己的父母,幫助諸佛如來,你說我們這個心多歡喜、多快樂!果報得福利的大小全在你的用心,不在乎你布施之物有多少,在乎你的心。下面這是講果報。

  【是故福利。】
  他所得的福,他所得的利益。

  【有如此報。】
  這就是前面的比喻,他的果報等於布施一百個恆河沙數那麼多的諸佛如來。由此可知,我們要想布施一百恆河沙諸佛如來,哪有這種機會,你怎麼可能修這個福?可是有等同的,你能夠以大慈悲心,就是佛講,確確實實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貧窮下賤你以這種真誠恭敬心去布施供養,你就得福,等同布施;恆河沙很細像面粉一樣,恆河比我們中國長江還要長,你想想那個裡頭沙多少?佛講到數量多通常都用恆河沙數來比喻,一條恆河沙數就不得了,一百條恆河沙數沒法子說了。前面佛在故事裡頭跟我們講,一個貧女要飯的,一文錢真誠恭敬供養佛,來生得皇後的果報。你能夠供養布施一百恆河沙數諸佛如來,那你這個果報,你的福報多大,沒法子說。佛說這些話,實在講絕對不是一個善巧方便,叫我們去照顧貧賤之人,照顧貧苦的老人,不是這個意思。佛講的是真話、實話,一點都不假,事實確實是這個樣子。我們凡夫迷失了自性,看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在我們周邊到處都是福田,我們不知道種福反而去造罪業,這就是佛經裡面常講“可憐憫者”;福田就在你周邊,你不曉得種福,你還在造業,你說多可憐!

  什麼叫菩薩行?懂得修福的人都是菩薩,懂得布施供養的人,這個人就是菩薩。我們在生活是布施供養,我們的工作也是布施供養,無論你從事哪一個行業,我這個行業、我這一個工作,是為社會大眾服務,是為一切眾生服務,你只要有這麼一個心態,是布施供養。我這個行業是為了我賺錢,是為我家庭,為我兒孫著想,你把這個福田就當面錯過。同樣做一樁事情,就是一念之差,一念自私就是凡夫就造業,一念為眾生、為社會,那就是菩薩、那就是佛,一念之間。念頭轉過來超凡入聖,你所得的福利無量無邊,如同諸佛如來果地上一樣。我們在《華嚴》裡面看到毗盧遮那佛,在《無量壽經》裡面看到阿彌陀佛,他們所得到的福利我們也能得到,他們會修,我們如果知道這些事實真相,我們也會修,福利等同諸佛如來。

  【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
  這個福報不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永遠享不盡,就看你那個念頭能不能轉過來。人有福報智慧也開了,所謂是“福至心靈”,福報現前,心思也靈敏了,智慧就現前。佛教給我們福慧雙修,實在講慧就是覺悟、就是明白,福是行事,這一下明白了,了解事實真相,慧就開了。知道為一切眾生是對的,是應當要做的,為自己是錯的,是不應當做的,你智慧開了。從今而後起心動念,念念為眾生、為社會、為人民,不會再有一絲毫的私心,這是你智慧開了。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從年一到三十,無一不是奉獻,無一不是布施供養,你這個福報多大。青蓮法師注解諸位自己去看,他注得很好,引經據典。請看下面經文: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
  這也是先說能布施的人。

  【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躬自營辦,供養布施。】
  前面這是講布施貧困,這是悲田。第二段講布施塔寺、聖像,這是淨田。先說能布施的人,舉個例子,實在講做這些,修這些福,也是人人都有分,只要有真誠恭敬的心來修布施,果報也如經中所說。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了解事實真相,今天我們造塔、我們建寺、我們塑造佛的形像,將來得的果報會不會跟經上所講的一樣?當然是一樣,但是布施的緣要統統具足才一樣,如果緣不具足,經上所講的福報你得不到。前面所講的那麼大的福報,是以佛的慈悲心來修,容易得到。今天布施佛的塔寺、布施佛的道場,你首先要去觀察,這個地方是不是真的有道?建道場我曾經跟諸位同修說過,自古以來不是說建了道場,到處去找修行人,不是的,那是攀緣,不能得福。應當怎麼修?看到有真正修道的人,你才給他建道場,這個福報就大了。以你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他、去成就他,這是真實的福報。

  在今天我們確實看到,有一些道場並不如法,不如法的道場幾乎處處都有,道場建得富麗堂皇,裡面不是辦道,是幾個人住在裡面享福、住在裡面造業,那我們這樣布施供養是幫助他造業,你還會有福嗎?他造業是你幫助他造業,他墮落你也受牽連要受累,到那個時候你再毀謗三寶,《地藏經》上明明講,布施塔寺、塑造形像得福,我今天得惡報,佛講的話不靈,你於是謗佛、謗法、謗僧,加重罪業,墮阿鼻地獄。佛沒講錯,你錯會了意思,這是我們必須要搞清楚的,前面布施貧窮沒有問題,這個地方布施塔寺有問題,要有真正的修道人。怎樣去布施供養?如理如法。這個地方兩、三個人修行,給他蓋個小茅篷就可以,人少不需要那麼大的場地;換句話說,道場的大小、形式,要適合他現前辦道之用,這就如法,如理如法。如果超過,他這個地方只有幾個人修行,建個很大的道場,那就有罪過。為什麼?那麼大道場,如果裡面只住五、六個人,天天打掃環境的時間都不夠,你不就把人累死了,他還有什麼時間修行?我們見過很大的道場,莊嚴的道場,問他裡面住多少人?五、六個人。整理環境怎麼辦法?許多殿堂門封起來,沒有時間打掃,只有一年做個幾次法會的時候打開,找一些信徒幫忙,平常沒用處。這就是很不如法。

  所以在現前這個時代、這個階段,佛門裡面修福,哪一樁事情最重要?培養弘法人才。過去能夠布施塔寺、供養佛像有大福報,是因為社會大眾對佛法都認識、都明瞭、都有恭敬心,福報才大。在佛門裡面修福,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古時候佛法普遍的能夠宣揚、能夠推廣,社會大眾對佛法都有認識,都知道尊敬,這種尊敬超過對世間一切人。實在講信徒們對佛菩薩的尊敬超過父母、超過尊長,原因是因為古代帝王提倡,帝王認真的學習,佛菩薩是帝王師,人民對帝王尊敬,帝王的老師那當然是更尊敬,能有這分敬心這就得福。把尊敬佛菩薩的心轉變為尊敬社會大眾,尊敬一切眾生,這就是向佛菩薩學習,所以修這個福福報就大了。現代佛法衰了,特別是最近兩百年來,佛陀教育已經淪墮到宗教,社會大眾對佛法的看法是迷信,看到寺廟是迷宮,看到佛菩薩形像是偶像;換句話說,毫無恭敬心,不但沒有恭敬心,還幫助他造業。由此可知,今天建塔寺、造佛像,社會大眾認為你提倡迷信,哪裡能修福?必須社會大眾都明白佛法是什麼,都能夠體會到佛法對於我們是有好處的,然後你布施塔寺、塑造佛像,那就有功德了。這一樁事情你能不能得福,看社會大眾的反應,看社會大眾的認知,大家想想有沒有道理?所以真正要能夠修福,必須要喚醒社會大眾。

  建塔,塔裡面是藏佛捨利,這是紀念,念念不忘佛祖的恩德,教人知恩報恩,是這個意思。建寺,寺是什麼?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寺是辦事的機構,辦事的場所。辦什麼事?辦佛陀教學,佛陀教育,這個場所。如果這個場所不是辦佛陀教育,不是辦佛陀教學,那就不能稱為佛寺。塑造佛菩薩的形像兩個意思:一個是返本報始,一個是見賢思齊。見到菩薩像,見到觀音菩薩,立刻就想到我對於一切眾生要大慈大悲,我要學觀音、要效法觀音,凡是見到觀音菩薩像,能不能生起這個念頭?能生起這個念頭,你造像福報就大,不能生起這個念頭,你造像的福報就小。見到地藏菩薩的形像,立刻就要想到孝順父母、奉事師長,就要想到這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的教訓,用這個形像提醒我們。如果不曉得這個意思,見到地藏菩薩神像,到那裡去燒香、去布施供養,求佛菩薩保佑升官發財,錯了,迷信,完全錯了,你怎麼會得福?由此可知,佛門裡面修福一定對佛法真正了解、真正明白。誰為社會大眾去做解釋的工作?這就要一些真正明白的出家、在家這些大德,在社會上講經說法,把這些道理、事實真相,講清楚、講明白,讓社會大眾不至於誤解,不至於曲解,而後你布施供養才有福,這是在現前我們必須要說清楚、說明白,不可以誤會。佛法裡頭決定沒有迷信,但是現在這個形象確實是充滿了迷信。

  由此可知,真正覺悟明白人,他的想法看法跟一般人就不一樣,他所作所為對社會、對人民、對大眾,決定是真實的利益。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學,教人斷惡修善,教人破迷開悟,佛法教學的結果是幫助人離苦得樂,這是世間最好的教育。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跟中國固有的傳統結合成一起,變成中國的文化,我們今天講大乘佛法已經不是印度的,跟中國傳統文化已經融合成一體,已經不能夠分割,真正是水乳交融。今天在全世界講佛法是中國的佛法,不是印度的佛法,印度佛法早就沒有,佛法完全移居到中國。釋迦牟尼佛他的後人,他這一個族在公元十四紀的時候,回教徒征服印度,他們逃難移民移到西藏,以後定居在後藏,沒有再回去了。十一世紀移民到中國來,在中國已經住了一千年,一千年當然算是中國人,怎麼能再算是印度人?我們現在在外國住上一、二十年,外國人承認是他們的公民,釋迦族到中國來已經住了一千年,我們還不把他看作中國人嗎?所以說全部移民到中國來。今天講佛法,中國的佛法,中國的大乘,現在印度佛法慢慢才開始復興,從中國再傳回去;印度人將來學佛法是中國的佛法,我們要明白這一個事實。

  大乘佛法可以拯救這個世界,可以幫助二十一世紀全人類得到幸福和平、繁榮興旺。所以我們要拓開心量,照顧自己,也要照顧別人,自他不二,才能夠得到整個世界永久的和平安定;如果我們有私心、有偏見,那就沒有辦法做到。真正要做到愛人如己,愛這個世界如同自己的家一樣,才能真正達到全世界的和平、繁榮興旺。底下講這是布施,特別要注意到,決定不能夠迷信。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是國王等,當得三劫為帝釋身,受勝妙樂。】
  這是講他布施所得的果報。‘三劫’是三小劫,也就難得,這福報就太大了。“三劫為帝釋身”,我們中國人講玉皇大帝,他到忉利天去作天王。所以有許多人讀了這段經文懵懵懂懂,到處去建塔、建寺,去建佛像,求著來生到忉利天去作天王,能不能做到?那要打很多問號。大家細細想想我剛才說的這一段話,今天在佛法裡面修福,提倡佛陀教育,這才是真正修福,真正有這些熱心的人士從事於這個工作,我們幫助他建立弘揚佛法的道場。我們要真正認識,從釋迦牟尼佛本身以及他的弟子,包括我們現在出家、在家的這些佛門弟子,尤其是出家人,他到底是個什麼身分,我們要給他定位、要給他肯定,他們所做是社會教育的工作者,這是他們的身分,他們從事的是社會教育。而且更難得的他們是一個義務教育,講經說法就是授課,一般學校裡面上課還有鐘點費,有工資可拿,佛弟子這些出家人,在外面講經說法為大家授課,沒有工資、沒有鐘點費,一無所求,所以是個社會教育,義務社會教育工作者。我們如果用這種眼光來看待,你就會對於這一些從事於教育工作的人,真正生起尊敬之心,為什麼?別人辦不到,這在一般講他們是真正犧牲奉獻。學的時候很辛苦,自己學成之後對社會服務也很辛苦,一生當中永遠過著清苦的生活,為社會大眾做個榜樣,做個好樣子,幫助人覺悟。

  當然佛門裡面也是龍蛇混雜,有真正發心好的出家人,佛的好學生,也有一些假借著佛門招搖撞騙,欺騙信徒,貪圖供養,有,不是沒有。我們修福的人要有慧眼,要看得清楚,如果遇到貪圖供養、欺騙眾生這一些不肖的出家人,我們也不必去責備,我們不供養他就是,不幫助他造業,這就很好。希望他能夠回頭是岸,人哪有沒有過失的,古人常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我們供養人要勸導他、提醒他,希望他回頭。他能回頭,能夠修福,能夠以自己的智慧身體,真正從事義務的社會教學工作,這就是大布施,整個身心奉獻給社會、奉獻給人民、奉獻給眾生。我在北京看到有很大的招牌,上面是毛主席寫的“為人民服務”,佛教就是為人民服務,為一切眾生服務,決定沒有一絲毫私心,決定沒有一絲毫求報酬的這種心願,這叫佛菩薩;如果在服務裡面有占有、貪圖享受,那就是凡夫,那就不叫佛菩薩。希望我們學佛的人,對於佛經的義趣,經上常講“深解義趣”,你解得淺還不夠,深解。佛經上講的果報正是一點都不假,得的果報,譬如說你三劫作天王,就以天王的身再行布施,佛家講“捨得”,你得的果報也要把它捨掉。怎麼捨法?福報與一切眾生共享,不是自己獨享,與一切眾生共享,這個福報生生世世永遠享不盡。再看底下這一段經文:

  【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國王等,於十劫中,常為大梵天王。】
  布施的事同樣,並沒有增加,還是布施這麼多,心要不一樣福報就不一樣,布施的福隨著自己心量在產生變化,能把這一些布施的福,自己不要、自己不享受,願意把自己布施的福報、修行的福報,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去享受,自己完全捨棄掉,是不是你的福報真的就沒有?不是的,更大。前面是三小劫,這是十大劫,‘常為大梵天王’,你這個福報怎麼會捨掉?捨不掉,愈捨愈多,愈施福愈大。這要真正懂得這個道理,真正明瞭事實真相,他才願意做、歡喜做,決定沒有吝啬,全心全力在做,一絲毫保留都沒有;他懂得道理,了解事實真相,知道這個作法才是應當的、才是該做的。在這一節裡面,青蓮法師的注解注得很多、注得很詳細,說明為什麼要回向,諸位自己能看得懂,我們就不多說了。再接著看下面的經文: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
  這一句都是講能布施的人。‘等’,包括我們大家都在裡面。

  【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
  這段是教給我們修補舊的寺廟、塔像,功德超過新建。這個道理在哪裡?理甚深甚廣,在我們現在講,舊道場有它歷史的根源,有它文化的背景。他這裡面說了三個意思,第一個“人勝”,過去有很多人在這裡修行證果,我們走進這個道場,真的自自然然就起見賢思齊念頭,生起這個心,這個力量很大很大。像我們今天如果到廬山看東林寺,立刻就想到當年慧遠大師在這裡念佛、在這裡成就,尊敬的心、效法的心立刻就生起來,新建道場沒有這個能力,所以這是修舊的功德超過新建。第二個“令他起信”,這個道場源源流長,自古至今代代不絕,因為新道場建立,別人到那個地方去參訪,信心總不如舊道場的信心堅固。第三個“報恩”,報祖師大德之恩,祖師大德的道場要維護,我們今天到蘇州看到靈巖山的道場,就會緬懷印光大師的德行,這一定的道理。在海外這些弟子們,只要有機緣出錢出力,把祖師的道場恢復,報祖庭之恩。這就說明修舊的比建新的功德還要大。

  ‘遇先佛塔廟’,祖師的道場。‘或至經像’,經書,舊的經書,那個價值高,舊的經書已經傳了多少代,你想一想前面多少人讀過,今天傳到我們手上,我們讀了之後還要傳給後人,這一份的恩情,你知道有多深?這是故舊超過新印。它這裡面有一份恩德感情存在其中,這是新印的經書裡頭沒有,舊的本子有這份恩情在裡頭,所以舊的東西要修補。但是我們現在印刷這些紙張修補不容易,這的確是西洋人的觀念,舊的就不要、就丟棄。中國過去這些古書可以修補,線裝書紙質非常柔軟,在中國大陸印書最普通的毛邊紙。我們今天諸位看到這個書道林紙,這種紙張能保持多久?大概能保一百多年,一百多年之後這個書就變成灰、變成粉,你看到這個紙張很好看、很漂亮,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中國的毛邊紙,你看到土土的、黃黃的、軟軟的,沒有外國紙張好看,毛邊紙可以保存五百年。比較考究一點的用連史紙,現在不曉得大陸線裝書有沒有連史紙,連史紙非常軟,過去民國初年上海哈同印的《頻伽藏》是連史紙,過去比較好一點的書都用連史紙來印,連史紙非常軟,可以保存一千年,如果有損壞可以裱褙,所以確確實實能夠保存幾千年沒有問題。這是中國文化跟外國東西不一樣的地方,外國東西好看不耐久,中國東西不好看很耐久。修補舊的經、舊的佛像,舊的佛像多少人拜過,多少人供養過,所以是‘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我們一定要有一個觀念,這正確的觀念,不要以為修補舊的佛像功德不大,建新的功德大,新的建築得富麗堂皇,非常美輪美奂,不曉得修補舊的比新建的功德要大很多倍,實在講沒辦法說。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緣。】
  這就講遇到這些舊的寺廟道場、舊的佛菩薩形像、舊的經典,你要是遇到之後,你發心來給它修復修補,你一個人有能力自己做好,你的功德圓滿,自己沒有力量,或者勸你的親朋好友大家一起來做,乃至於勸百人、千人,集合群眾的力量,你來提倡,跟大家說明這個事實真相,它的好處。但是舊的道場修復,那一定要禮請法師來住持,如果裡面已經有法師,也要請法師弘法利生。這一樁事情我在過去,在此地早年常常勸勉我們的聽眾,聽眾們常常講沒有法師到這邊來講經說法,佛法難聞。我告訴他大家,我說:不是沒有法師來講經說法,是你們不喜歡聽佛法;他聽了,聽不懂。我在這裡講經說法聽眾這麼多,為什麼說他不喜歡聽佛法?我再跟他做解釋:你們聽我講,我講了多少年?講佛法,在講台上千錘百煉才有今天這個成績,你們來享受果報,你們來享受現成的。我在初學的那時候,也講得結結巴巴的,你們會聽嗎?你不喜歡聽,那不喜歡聽,講經的法師就打退堂鼓,下台了,不再講經。

  你要懂得培養法師,好像種樹一樣,你要肯種樹,將來才有果實,才有收成。這個意思因為講得很多遍,這一邊同修大家漸漸懂得,初學哪有能講得好?講不好也要天天去聽,講好了不聽沒有關系,無所謂。剛剛初學講經的人需要人捧場,需要人鼓勵,你們大家都不去聽,他的信心完全喪失掉。所以我說喜歡聽經是什麼?喜歡聽初學的人講經,決定不缺課,讓這些初學講經的這些法師有信心,“大概我還講得不錯,聽眾不少”,同時這些聽眾,逼著他天天講經,他才能學得出來,他才會認真努力去修學。為什麼?他要不認真,他下不了台,一定要做充分准備,縱然講得不好,這一堂也能應付得過去。所以聽眾是監學,聽眾是老師,聽眾是督促他們,這個樣子經過三年五載,他在講台上才能講得像樣,才能講得如法;真正講得好,至少要有十年的經驗,十年不能間斷。縱然不能每天講,一個星期決定不能少過三次,這樣要能支持十年不間斷,你才有講台的經驗,所謂是展開經本得心應手,左右逢源。要沒有這個場所來練習,縱然你學會了也沒有用處,三個月、半年不講經,生疏忘掉了。

  所以我們培訓班,培訓班的特色,每一個學生每一個星期至少要上台講一次,這是初學。你一部經講過之後,再講第二遍就希望一個星期能講兩次,因為你講過一遍,你有了基礎,要加倍努力一個星期講兩次;到第三遍的時候,就希望你一個星期能講三次;換句話說,到講四遍的時候,你一個星期最好能講四次,你才能學成,否則的話你就不能成就。所以我們建新道場也好,修復舊道場也好,一定要請法師講經,當然他講不好,講不好我來聽,我天天都來聽,我還邀一些人都來聽;逼著你非講不可,逼著你用功,逼著你修學,不但逼著你去研教,而且逼著你還要做我們的好樣子,要逼著你修行,那你的功德就大了。這些法師將來成就,在這個世界各地方講經說法普度眾生,都是你的功德,他怎麼成就的?你幫助他成就的。

  我在過去年輕的時候,我二十六歲學佛,這期間曾經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在講台上沒有中斷過,幾乎天天都在講,這個機會是韓繃居士幫助我造成的,她懂得,她知道這是一樁好事情,她沒有財力,沒有辦法給我建個道場。那個時候,因為你發心講經,可憐沒地方住,到寺院裡去掛單,你要給他做經忏佛事,哪個道場都歡迎,你要是到道場講經,沒有一個道場歡迎你,走投無路。她幫助我叫我住她家,我住她家裡面十七年,她家裡樓上給我一個小房間。到哪裡去講經?租房子,借地方。她朋友很多,借朋友的辦公室,辦公室晚上下班,就在他辦公室裡面講,所以講經場所常常搬家,一個地方大概講兩、三個月,就另外換個地方;聽眾有五、六十個人,多的時候有一百多人,這個樣子幾十年不中斷。這裡面還有一段時間,大概有三、四年的時間,一天講三次,上午講一場,下午講一場,晚上講一場,我那個時候記得,一個星期講三十多個小時,我肯干,歡喜在台上講,我有機會練習。到以後聽眾逐漸多,集合大眾的力量,在台北公寓買了一層,買了一個單位,就是現在台北景美華藏圖書館。

  最初買的單位很小,台灣講坪數,五十坪,此地講尺,一千五百尺,這麼大的一個小道場,大概跟我們這個房子再大三分之一,就這麼大的地方。以後慢慢的再擴充,把隔壁再買來,所以現在這個道場差不多將近有三百坪,將近一萬尺,現在有這麼樣的規模,還是在公寓房子裡頭,幾十年如一日。在海外講經這個路也是她打開的,幫助我在世界各地她去結緣,她去找聽眾,她去找場所,所以我們今天能有這個成就,韓館長三十年護持功德不可沒。我們今天在講堂裡面,講台對面為什麼要供養她的照片?感恩,事死如事生,如同她在場聽經一樣,她看到歡喜。我們存報恩心說法,存報恩心來教學,我們如果不認真、不努力,不好好的修持,不好好的弘法利生,對不起他們,所以我們在道場裡、講堂裡、念佛堂裡,只要是我自己的道場,我的老師、護法的照片統統掛著。居士林道場不是我自己道場,所以我們只有每一次講經,我都回向給她,你們念你們的回向偈,我念我的回向偈,跟你們不一樣,我回向老師、回向護法,佛教導我們知恩報恩。下面經文說福報,布施的福報:

  【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
  這個福報就大,‘轉輪王’有四種,經上都有。

  【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
  帶頭修布施的福報最大,跟隨一起修布施的,同樣結這個緣分,將來果報還在一起。小國王身是古時候的諸侯,大國王好像現在國家的總統,小國王就好像是部長、省長、縣市長,這些是古時候講小國王。由此可知,一個國家、一個政體,從上到下過去生中都有緣分,不是偶然的,同樣在一樁事情修這麼大的福報。注解裡面說得好,都是經典裡面的意思,我們把注子念一遍,“國王等行施”,行施的意思是廣義的,為群眾服務就是布施,真正是以慈悲心、清淨心、恭敬心為社會大眾服務,為人民服務,這個福報很大。“自合上升”,上升,他應該要生天,“何復報為人王”,為什麼他的果報是個轉輪聖王?為什麼他沒有生天?

  下面引用,“如《五道罪福經》雲,人而豪貴,國王長者,從禮事三寶中來”,這就說明全世界都不例外,不但是政治上的領袖,任何行業當中的領袖,都是從禮事三寶中來的,這說明他的業因。“為人大富,財物無限,從布施中來”,我們在今天社會上能看到,世界上確實有很多富貴人家,財富以美金,都是幾十億、幾百億來計算的,他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財富?過去生中修大布施得來的。可是這些人大概過去生中修福不修慧,今生得的大富不知道再修福,縱然有修福,做一點社會福利事業,回饋社會很少,在他整個財富裡面占的比例很小,微不足道,這是他沒有智慧,他修福不修慧。如果他有智慧,那就完全不一樣,他可以拿他的財富幫助一個國家,幫助一個地區,將來他一定是這個國家的國王,一定是這個地區的首領,他修的福報大。“故知若不於佛法中修行布施,終不能獲斯勝報”,得不到這麼大的福報,這樣大的福報決定是從布施上修得。只要你能夠如理如法的修學,殊勝的果報一定得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上一篇:淨空法師講地藏經第三五卷
下一篇:淨空法師講地藏經第三七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