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講地藏經第四八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四八卷)
  
  請掀開經本《科注》卷下第七十六面,請看經文: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願。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或諸橫事,多來忤身。睡夢之間,多有驚怖。如是等人,聞地藏名,見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滿萬遍。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即得安樂,衣食豐益。乃至於睡夢中,悉皆安樂。】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段是講轉惡業報,乃至於達到所求滿願。佛在經上告訴這樣我們,是不是真正能夠滿所求願?有沒有效果?這個問題端在我們自己的存心,如果對於佛法能有相當的契入,佛講的話我們就能相信,道理在哪裡?原理是在“境隨心轉”,心能轉境界,不是境界轉心,還是這個原則,如果我們真正能做到心轉境界,哪有不如願的事情?我們看經文,‘復次觀世音菩薩’,再叫著觀世音菩薩,是另外一個段落的開始。‘若未來世’,我們在這一品經裡面所看到,佛都是對末法眾生所說,救度苦難之事不但是付囑給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也有分。‘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願’,在現代這個世間災難頻繁,這些事可以說是天天都能夠見到,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們要知道,這是無始劫來極其惡業之所感招。可是這個說法雖然是真實,現在世間人不能接受,他不能相信。在古時候由於世代相傳的教誨,能接受的人還有。現在將古德的教誨完全捨棄掉,以現代人自己的創意,自己的想法作法以為是正確的,反而認為古聖先賢的教誨那是過去,不適合時代,應當完全捨棄;他的新的思潮、新的想法、新的作法,結果如何?這是值得我們深深去思考。現在人不相信六道輪回,不相信因果報應,可是這些報應的事實擺在面前,他不能不受,他還是要受。

  “衣食不足”這是世間最痛苦的事。這一次我們發起在東北赈災,現在已經進入冬季,北方天氣很冷,尤其是今年。我聽說台灣有一個旅行團,也是我們佛教同修們組織,到大陸去觀光旅游,走到上海就覺得太冷,受不了就回去了;北方的天氣比上海要冷多少倍,這些人都受不了,居住在東北的這些同胞他們怎麼辦?我們送了十萬套寒衣,那邊有電話告訴我,現在已經分發出去有一萬多套,我是叫他們一面做趕快就送,不要等統統做好再送,做多少立刻就送多少;他們得到的人都很歡喜,我們做的是全新的,不是買舊衣服去赈濟。但是送到災區這些同修們,回來之後都痛哭流涕,什麼原因?看到災民太苦,現在沒得吃,在饑餓的邊緣,這怎麼辦?衣服有了,沒有糧食。我問問糧食能不能買得到?可以買得到,現在中國北方的糧食禁止出口,可以內銷,而且價格也不貴;他告訴我,現在災區是以包谷米為主食,現在的價格一斤只有四毛錢,人民幣四毛錢。舊歷年快到了,我們還送了些面粉,我叫他救災要緊,他們跟我商量,能不能把棉衣減少一些買糧食?我告訴他棉衣還照做,加緊照做,糧食照買,不足的錢我們想辦法,救災要緊。

  災難的根源我們知道、我們了解,但是說出去人家不相信,人家不能接受。所以讀這段經文,以為念念地藏菩薩名號就得度、就得救,哪有這個事情?誰相信?我們今天發心來救災,這是治標不是治本,佛在此地教訓這是治本,根本的救濟。前面這一段是講災難,這些災難就在我們現前,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疾病凶衰,家宅不安,眷屬分散’,災區有不少人逃難到他方;‘橫事’是意外的災害;‘睡夢之間,多有驚怖’,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青蓮法師在注解裡面,也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他在這裡頭說這些災難是由於“宿世之悭貪,致有今生之禍患”,在注解倒數第四行,末後一句,“此由宿世之悭貪,致有今生之禍患”。所以佛告訴我們,我們在六道這一生能夠得人身,得人身這叫引業,過去生中曾經修過五戒十善,因為這個因緣,引導我們到人道來投生得人身。可是雖得人身,每個人富貴貧賤不相同,這一生所遇到禍福不一樣,這是什麼原因?這叫滿業。法相唯識裡面講得很清楚、很詳細,滿業是過去生中所造的善業跟惡業,宿世造作善業,你這一生得福報,衣食豐足,所求如願;如果宿世造作的是惡業,你就會感受衣食不足,願求不遂,遭遇這些艱難困苦。

  可是這個事情宿世造的,現在後悔也來不及,如果不是佛陀教導我們,我們怎麼知道這些事情的業因果報?不明瞭業因果報,於是產生了怨天尤人,認為老天爺不公平,這些世間人對不起我,起怨恨心又造惡業,惡業怎麼能改變這苦報?這不可能。所以世尊在此地教我們,‘如是人等’,遭遇災難的人應當要覺悟,‘聞地藏名,見地藏形’,我們在這個經裡面講得很多,地藏是表什麼?表孝敬,聽到地藏菩薩名號,見到地藏菩薩形像,就要生起孝親尊師的心,這就能夠轉業報,改心理就轉業報。孝敬是一切善法的根源,佛家講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癡,還是以孝敬為基礎。《觀無量壽佛經》,佛教給我們修學第一句就是說:“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頭所教的,這一部經典實在講就是講這四句話,我們聽到地藏菩薩名號,見到地藏菩薩形像,佛陀的教誨在我們心中油然而生。念頭轉了,境界就能漸漸轉,這個要緊。大家遇到災難,我們全心全力來救助這一時,可是世人對我們這個作法生起感激之心,對於佛陀教誨把它淡忘。我們這個救助一時,算不了什麼,佛陀的教誨是根本,永遠解決,這個恩德多大,幾個人能體會到?幾個人知道這個恩德?

  這一次在災區,我們也響應災區同胞們的呼喚,告訴我們許多學校在這次洪水裡面被沖毀了,我們要發起建十個中學、二十個小學,使學生們能夠恢復上課。我們建的中學都叫“慈光”,他們答應我們給學校命名,我們飲水思源,自己能夠明白這個道理,這是老師的教誨,我們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我老師一生的事業是在“慈光圖書館”,他辦了一個圖書館,這名字叫“慈光”,我們今天在大陸上建學校,用“慈光”紀念李老師。小學的名稱我們用“孝廉”,這是發揚地藏菩薩的本願,地藏菩薩表孝道,《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家的孝經,佛法是從這個地方建立。小學教育是教育的根基,在中國古時候“孝廉”是對於秀才的稱呼,這個意思很深,希望從小培養他孝心、培養他廉潔;廉潔是不貪,不貪是三善根。人能做到不貪,自然就連帶有不瞋、不癡,貪不到才瞋恚,貪得他怎麼會有瞋恚心?所以中國廉潔的意思,就含著有佛法的三善根,我們用這個意思來給小學命名。

  我們希望有能力的同修們大家來贊助,這是第一批我們建十個中學、二十個小學,第一批建在北方。我們修學這幾十年來,得力於韓館長的護持,她是大連人,所以這三十所學校建在北方,也是報答她護法之恩。佛教導我們知恩報恩,我們希望將這個精神發揚光大,不但將來能夠幫助中國各個地區,我們也要幫助全世界苦難的人民。我們的能力很有限,只要有真誠心去做,必定能得佛菩薩的幫助,人的力量做不到,佛菩薩有這個力量,這正是李木源居士常講,“我們沒有福報,阿彌陀佛有福報,我們沒有能力,阿彌陀佛有能力”,我們以真誠心、清淨心、大慈悲心來修學,自然能得感應。

  在這一段教導我們修學,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至心恭敬’,青蓮法師注解注得好,我把他注解念一念,“至心恭敬,徹到源底也”,可見得這四個字含義的深廣,“徹到源底”,源底是什麼?是真心、是自性。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虛空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所以心是虛空法界一切萬法的根源,“至心恭敬”就達到這個根源。至心是真誠到極處,為什麼要用這一句?這一句是能感,感應道交,消除一切災難,這是所應,我們能感就有應,我們說佛菩薩有應。佛菩薩有什麼能力來應?還是稱性的感應,這才如理,在理上才講得通。沒有這個理論,我們聽了之後依舊還是會疑惑,不太容易接受。

  下面跟我們說怎樣才能做到至心,“聞名不惑於名,見相不著於相,冥契真實中基,方曰至心”,這幾句話好。由此可知,世間一般人遇到災難,縱然讀到這個經,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苦苦的哀求佛菩薩保佑他,也未必能濟事,未必能真的有效果,什麼道理?沒有做到至心。聞名惑於名,見相著於相,這把感應的道阻塞,不通了,所以苦難的境界依舊轉不過來。可是人要做到這一點,實在講用現在的話來說,得相當的修養,佛法的術語是“不是凡夫”,為什麼?他智慧開了,唯有真實智慧才聞名不惑於名,不但是佛菩薩的名號你不迷惑,世間所有一切的名相你都不會迷惑;一個名不迷,一切名都不迷,一個相不著,一切相都不著。諸位要知道,要到這個境界業就消了,境就轉了,幾個人能做到?所以許多人讀這個經覺得經不靈,覺得《地藏菩薩本願經》講得是不錯,但是事實上不管用,見不到效果,道理在此地。不是佛說的沒有效果,是我們沒有懂得佛的意思,經過祖師大德這一解釋,我們明白了一些。

  是不是真的透徹的明白?還有問題,所以下面才叫你‘念滿萬遍’。“念滿萬遍”是什麼意思?多次的薰修,希望你能夠悟入這個境界,給你講一遍、兩遍有什麼用處,你還是迷、還是惑。所以經要常常讀、要常常講,最好要常常講,講比讀的效果還殊勝。我自己是個凡夫,是個中等根性的人,不是上根利智,今天能在佛法得這麼一點利益,沒有別的就是靠天天在講經,每講一遍我對自己來講是薰修一遍,我講了四十年,四十年天天不斷的在薰修才有這麼一點效果,所以我感覺得講比讀效果還要殊勝,深深體會到教學相長,明瞭菩薩為什麼那麼樣熱心去教化眾生?原來是為了利益自己。你沒有一個熱誠教化眾生;換句話說,你就沒有辦法自利,自利決定是建立在利他的身上。不但解門如是,行證亦復如是,我們看到人家有苦難,不能全心全力去幫助別人,我們自己的災難也轉不過來。換句話說,你熱心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你自己的災難消除,所以真正消災免難,是熱心全心全力幫助人。你不肯真正去做,你解悟得再圓滿,你的災難還是免不了,這個道理你們仔細去想想。所以“至心恭敬,念滿萬遍”的意思很深很廣,佛所說的話真實不虛。

  下面是講果報,‘是諸不如意事’,“不如意事”就是像上面所舉的例子,衣食不足,所求不能如願,疾病凶衰不安,眷屬分離,這些等等不如意事,‘漸漸消滅’了。佛用“漸漸”這一句話的意思很深長,看你自己用心的程度,看你自己薰修時間的長短,這個災難有很短時間就消除,有很長時間才能消除,完全看我們自己。自己如果能夠頓悟,如果能夠勇猛精進的修學,在短時間之內就能看到效果,這個災難就消除了。‘即得安樂,衣食豐益’,“豐”是豐足,“益”是增加,不但自己足用,還可以有多余的幫助別人。“乃至於睡夢中,悉皆安樂”,夢中一些惡夢也就沒有,身心安穩,轉禍為福。科題裡講“修善消滅安樂”,這個字對現代人來講還得加幾個字才行,否則的話修善把安樂消滅,這就產生誤會;修善消滅諸不如意事,即得安樂,這個意思就很圓滿,大家就不至於誤會。這一段經訓對我們現在人來說迫切的需求,我們一定要很認真努力去做,我們今天看到別人有災難,說不定明天我們自己就遇到災難。我們自己不能關心別人,到我們自己有災難,誰關心我們?我們不肯幫助別人,我們自己有災難的時候,誰來幫助我們?要懂得因緣果報,絲毫不爽。我們希望自己有難的時候,有人來幫助我們,來安慰我們,我們看到別人有難就要去安慰別人、幫助別人,你才能收到這個果報。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過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經險道。】

  這段經文所說就是現在講旅游的平安,現代人出門旅游交通工具跟古時候不一樣,但是可能遇到的災難實在講是沒有兩樣。科題是“安水陸險道”,就是在水陸險道旅游的時候能夠得到平安。在經文裡面諸位要留意看看,你就能看得出來,前面一段佛叫著觀音菩薩,“若未來世,有諸人等”,這一段‘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每一段經文你仔細去注意一下。如果是“善男子、善女人”,遇到災難可能性少;沒有加“善”,“有諸人等,衣食不足”,如果真正是行善的人,這個遭遇會很少;所以我們在經文上,一字一句都要留意。

  這個地方是講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字前面跟諸位講過,最低限度要做到淨業三福的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佛才稱他作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的果報,諸位要細讀《了凡四訓》就明白,了凡先生確確實實把這四句做到,這是我們的好榜樣。這是說他要出遠門,出遠門當然是有事情;‘或因治生’,“治生”是為了他生活,為了自己的生活,為了家庭的生活,外出謀生;‘或因公私’,公家的差遣,或者是私人的事情,私事,探望親屬,訪問朋友,私事;你或者在朝廷裡面作官,現在是公司行號的職員派你出差,公事;‘或因生死’,“死”是奔喪,“生”是家裡面生小孩,這是喜事,回去探望;‘或因急事’,臨時有急事情;這是說明外出的原因。現在還有觀光旅游,這裡頭所舉的不在之內,觀光旅游。‘入山林中’,就是你旅行的時候經過這些山林;或者要渡過江河或者是大海,‘大水’,像湖泊一類;‘或經險道’,險道裡面包括地區有猛獸毒蛇,或者是有強盜搶劫,這屬於險道。險道在過去陸地有,河海裡頭也有,有海盜,你要是遇到的話也很麻煩。現代交通比過去便捷,旅游比以前人實在講要舒適太多,可是交通的事故,交通這些災難,我們也常常聽到,如何能夠在旅游裡面保平安,可以說是所有出外旅游的人都期望。此地世尊教給我們修學的方法,請看經文:

  【是人先當念地藏菩薩名萬遍。】
  善男子、善女人,怎麼念法?還是要志心稱念,誠心誠意,念地藏菩薩名號。青蓮法師注解裡面跟我們說,我們把注解念一念,“此顯稱名之益”,世尊教導我們;“是人通指九界”,不單單是指我們人道,九法界就包括菩薩在其中;他底下說,“以初地菩薩,尚不免虎狼之難”,何況菩薩以下?這個我們要知道。你為什麼會遇到這些災難?世法、佛法都告訴我們,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虎狼獅子你過去世跟它沒有結怨,它看到你理都不理,它不會傷害你,它傷害你過去總是跟它結了怨。你是初地菩薩,你遇到冤家他也不會饒過你,這個要知道,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結。我們在《高僧傳》裡面看到安世高,實在講也是示現,他究竟是何等人物,我們不得而知,他到中國來還兩次命債,這在他《傳記》裡面記得很清楚。所謂是欠命一定要還人命,欠錢一定要還財,沒辦法的,因果通三世,說誰占誰的便宜,誰吃虧,沒這個事情。說占便宜、說吃虧,那是世間人只看到現前這一段,沒有看到前後的因果,如果看到前後因果才知道事實真相。

  所以我們要是遇到這些事情,別人占了我們便宜,我們笑笑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我們吃虧上當也無所謂,一切都做還債想,我這個債消了,一筆勾消。無論蒙受什麼樣的冤屈都要做還債想,絕不怨天尤人,自己修得再好,做再多的好事,被人冤枉,被人誣陷,甚至於被人陷害,都沒關系,知道都有業因果報。初地菩薩尚且不免這些惡果報,我們是什麼人?所以遇到這些惡劣的果報現前要安然受之,不怨天、不尤人,這個災難過去之後就沒有了,所謂雨過天晴;災禍過去,福報就現前。如果在這個時候懷疑,我一生做好事還要遇這種果報,你心裡面有怨恨,你災難不會消除,福報不會現前,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知道、要明瞭。決定相信佛菩薩的教誨,依教奉行,認真的反省檢點,不可以以為樣樣都是別人的不是,這是修行人最大的過失。真正修行人時時刻刻認真檢點,一切是自己的不是,別人沒有不是處,過失都在自己。這個樣子認真努力去忏悔,改過自新,菩提道才一帆風順,才減少障難。

  惠能大師教給我們的話非常有道理,“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兩句話不是普通人能夠說得出來。換句話說,還見到世間有過失,自己沒有過失,別人有過失,你修學就有困難,你就有障礙。什麼時候真正能做到不見世間過,只見自己過,你才算真正有進步,真正消業障,轉禍為福。縱然不幸生命失掉,遭人陷害或者被人殺,也是轉禍為福,為什麼?你決定生到好處,你捨這個身,再受這個身,比現前環境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即使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必定生天道享天福去。假如遇到災難,一念怨恨心,災難不能避免,而且墮落三途,這個地方差別多大?理跟事我們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擺在我們前面是十法界,十法界是十條道路,有智慧的人這十條道路是自己選擇,選擇好道,只有一些愚昧無知自以為是,他不懂得選擇,墮落在惡道。我們能夠明白這些事理,這是佛菩薩、祖師大德的教誨,這個恩德太大太大了。如果我們沒有遇到佛法,哪裡會知道?遇到這些災難,我們怎麼會心能平得下來?今天能夠平心靜氣觀察世間,都是得力於佛陀的教誨,所以佛菩薩、三寶的恩德實在講超過父母。下面這是你所得的利益:

  【所過土地,鬼神衛護,行住坐臥,永保安樂。乃至逢於虎狼師子,一切毒害,不能損之。】
  你平常就能夠斷惡修善,你是善男子、善女人,在你旅行的時候,又能夠念地藏菩薩名號萬遍,加修地藏菩薩法門。加修是怎麼個加法?加強孝親尊師,斷惡修善,加強對一切眾生憐憫慈悲救助,這就是加修地藏菩薩法門。你在旅行當中,你能夠得到天地鬼神的保佑,所在之處你都能得安穩,即使遇到災難,災難也不會讓你受到損害。世尊在此地教導我們,這都是舉例說,實在講依照經典教訓方法修學,利益無量無邊,哪裡說得盡?講到這個地方這是總共舉了八個例子,後面佛做了一個總結,“總說利益無盡”。

  【佛告觀世音菩薩,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
  ‘閻浮提’是指我們地球。實在講這句話是世尊特別為我們強調,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對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都有大行願,不僅是我們這個地方;因為佛對我們說話,特別強調。

  【若說於諸眾生見聞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說不能盡。】
  這是真話,決不是像前面舉的幾個例子,真的利益說不盡。‘見聞利益’,見地藏菩薩像,聞地藏菩薩名,利益太多太多了,說一百劫、說一千劫都說不盡。小注裡頭舉《地藏十輪經》,地藏菩薩有三部經,除這部經之外,還有《十輪經》,他舉《十輪經》上幾句話來說,我們把小注念一念,“此結”,結是總結,“地藏偏向閻浮之意”,這是世尊說法特別的強調,《十輪經》上說,“歸敬地藏者,所求皆滿足,具足施功德,悲愍諸眾生。假使百劫中,贊說其功德,猶尚不能盡,故皆當供養。”這是說地藏菩薩布施功德,悲憫一切眾生。歸敬地藏的人一定要效法地藏行,如果不能夠盡心盡力效法地藏菩薩,不叫做真正歸敬。真正歸敬一定要做到,這一點特別要緊,不能說是我口裡恭敬,天天禮拜地藏菩薩,見到一些眾生苦難,不予置聞,那就錯了。即使自己沒有力量、沒有能力去幫助別人,也要讀經、執持名號,以這個功德至心回向,至少你要做到這一點,那是真正沒有能力幫助。如果有能力一定要盡到你的力量,你有十分的力量,但是你只盡到九分,你並不圓滿,怎樣把它做到圓滿,才是真正修學地藏法門,才是真正歸敬地藏菩薩。請看下面經文:

  【是故觀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經。令娑婆世界眾生,百千萬劫,永受安樂。】
  這是世尊勸觀世音菩薩,要流通宣布這個經典。‘流布’就是演說,流通這一部經典,你要流通你自己一定要修學,你自己一定要做到,如果你自己做不到,你流通也有功德,但是轉禍為福比較上困難,沒有那麼快速;你自己果然依教奉行,轉境界來得快速。現在流通印經是最好的方法,古時候流通很困難,古時候就寫經,沒有印刷。我們看看古時候文字的記載,有一些大富長者寫經,請一些讀書人,請人來寫經,寫一部、寫十部,再有力量的人能寫一百部就很少;多半寫的經送到寺廟裡面供養,寺廟裡有藏經樓,供奉在那裡給人家讀誦,也有人到那裡去抄寫抄經,這是古時候印刷不發達,非常困難。實在寫經在民國初年還有寫經,到現在寫經少了,印刷術發達,所以我們做流通的功德愈來愈方便。像這個注解,青蓮法師是康熙年間的人,在那個時候已經有可以刻木版,木刻版的印刷,刻版則一個字一個字刻,印刷你們如果到南京“金陵刻經處”,你去看線裝書還是一張一張在刷,完全是人工,用毛邊紙來印刷。一個人做一天的工作,我去看過,我說:你能夠印多少本?他差不多印八本,那個八本沒這個本子厚。線裝書,諸位曉得,一天可以做八本的樣子,哪有現在機器這麼方便?我們現在流通冊數都是以一萬冊做標准,每一次印至少是一萬冊,比過去方便太多。現在講演可以留下錄像帶、錄音帶,可以做成CD,都是流布世間。

  佛囑咐觀世音菩薩流通,我們聽了之後更應當努力,這部經典所說,確確實實能夠挽救末法九千年的劫運,非常重要。末法九千年,我們在這個經上讀到,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把弘法利生的使命委托給地藏菩薩,這個意思就是說明,末法時期能夠挽救劫運度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不至於墮落在惡道,就是這個方法,就要靠這部經典;‘令娑婆世界眾生,百千劫,永受安樂’,流布這個經的效果。弘法利生最重要是契機契理,這部經是從世尊真如自性當中流露出來的教誨,不但是大乘,我們仔細去觀察,它的確是大乘當中的大乘,與《華嚴》、《無量壽經》,無二無別,實在是一體,這是契理。而經中所說境界、修學的方法,更是契合末法時期眾生的根機,所以在末法時期我們修學以哪一部經為主修,我們一生專弘,這自己就清楚、就明瞭。

  這一段是長行文,這品經裡面後面有重頌。重頌的意思有兩種,一種是佛講經說法的時候聽眾有先來後到,不像學校上課到時間同學都到齊,佛講經不是上課,有先來、有後到;先來的前面都聽到,後來的前面沒聽到,如果是很重要的開示,佛一定不辜負後來的這些聽眾,要把前面所說的意思,簡單扼要的再說一遍,這是照顧後來的人。另外一個意思,偈頌便於記憶,前面說得很多,怕聽眾記不得,所以用偈頌的方式再說一遍,方便大家記住,如果記不住你就沒有辦法做到。所以對於佛的教誨,我們常常讀誦就是要把它記住,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就會想到佛的教訓,我這個念頭,我這句話,我這樁事情,該不該做?一切都以經教為標准,這叫做如法修行,依教奉行。偈頌的用意在此地。請看經文: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吾觀地藏威神力,恆河沙劫說難盡,見聞瞻禮一念間,利益人天無量事。】
  這是第一首,第一首這是總贊,贊歎地藏菩薩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吾觀’,“吾”是世尊自稱,這是以佛眼來看,不是普通人。佛所看到的,看到地藏菩薩的威神力,他的威德、他的神通,幫助虛空法界一切苦難眾生。現在這個世間眾生災難很多,地藏菩薩有沒有幫忙?地藏菩薩的威神力又如何來展現?我們要曉得地藏菩薩威神力,確確實實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自己沒看到。我們不解,我們不信,我們不能奉行,地藏菩薩對我們來說空過。他的威神力是什麼?就是“地藏三經”,經典裡面所說的道理,所講的方法,所說的效果,這是地藏威神力,一切眾生,前面青蓮法師講九法界眾生,你能夠讀誦,你能夠憶念,能夠依教奉行,沒有不得利益。‘恆河沙劫說難盡’,這是佛講的佛說都說不盡,前面講百千萬劫恆河沙劫說難盡。

  ‘見聞瞻禮一念間,利益人天無量事’,這是舉一個例子,你見地藏菩薩的像,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哪怕只在一念之間,這一念之間有沒有利益?有,阿賴耶識落了種子。可是這個利益現在不能現行,不能兌現,金剛種子種下去,不定在來生後世遇到緣能信、能解、能行,那個利益事情就兌現。就像《法華經》裡面佛講的一個故事,久遠劫前有一個樵夫,在山上砍柴遇到一頭老虎要吃他,他爬到樹上叫了一聲“南無佛”,久遠劫前的事。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候,這個人也正在這個時候得人身、遇佛法,想跟釋迦牟尼佛出家,釋迦牟尼佛叫他這些大弟子來看,這個人能不能出家?出家要有善根。佛的弟子都是阿羅漢都有神通,能夠觀察過去五百世,大家都說這個人不能出家,過去五百世都沒有種過善根,與佛沒有緣。佛才說無量劫前他念了一聲“南無佛”,就這一句南無佛,這一生可以在我這裡出家,後來他證阿羅漢果,這就是“利益人天無量事”。所以這個世間人,雖然現在還要遭受大災大難,佛菩薩真正有慈悲心讓他見到佛像,聽到佛菩薩名號,給他種善根,往後必定得度。如果他有善根,像前面講善男子、善女人,那就很容易得度,很可能在這一生當中,他就能消災免難,就能念佛往生淨土。往生淨土就是去作佛,這比什麼都殊勝,他去作佛。再看第二首,第二首是“轉衰相”:

  【若男若女若龍神,報盡應當墮惡道,至心歸依大士身,壽命轉增除罪障。】
  第一句說明九法界眾生,包括的范圍非常之廣,男女人間天上龍神,這是指六道,通指六道,六道一切眾生。‘報盡應當墮惡道’,這一生壽命盡了,造作一些惡業,他要墮惡道。‘至心歸依大士身’,要緊是“至心歸依”這四個字,以真誠的心,歸是回頭,斷一切惡是歸,修一切善是依,依照菩薩的教誨去修一切善。歸依決定不是請一個法師,在佛菩薩形像面前磕幾個頭,給你念個歸依偈子,給你一張歸依證,你就歸依了,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這個理要懂。歸依實在講就是回頭是岸,你真回頭,依教修行。你心的念頭轉了,境界也就轉,境隨心轉,壽命可以延長,罪業消除,轉禍為福。這一首轉衰相。再看下面有三首,這是“頌示生界”:

  【少失父母恩愛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諸親,生長以來皆不識。】
  這一首說明你所想念的這些事,你的家親眷屬是在你很小的時候就過世,長大之後常常想念他們,不知道他們的容貌,但是這總是有親情,使你常常憶念;可見得人心的厚道。現在人比較少,只貪圖眼前的享受,這一些恩情都忘得乾乾淨淨,所謂是“忘恩負義”,造作忘恩負義的罪業,果報也在三途,多半在畜生道。這是知恩報恩,恩情深厚這一類的眾生。底下一首這是教導他修學的方法:

  【或塑或畫大士身。】
  (科注卷下八十二頁第二行,我這本子是“晝”,你們的本子有沒有改過來?這是“畫”。或者是‘塑’地藏菩薩像,或者是‘畫’地藏菩薩像,這個字是“畫”字,你們把它改過來。塑是塑像,像我們這個是塑像。)或者是塑地藏菩薩形像,或者是畫地藏菩薩形像。

  【悲戀瞻禮不暫捨。】
  就是塑畫菩薩形像之後,你供養菩薩形像,每天禮拜瞻仰相續不斷。

  【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薩當現無邊體。】
  真誠之感佛菩薩就有應,這是說明三七日中二十一天,至誠來修一定得到菩薩的感應;如果在三七日中菩薩不現身,是你的誠意不夠。我們在古書裡面常常看到,古代的祭祀,諸位在《論語》裡面就讀到,“祭神如神在”,神也稱之為鬼神,鬼神是指什麼?指自己的祖先。祭祖先的時候,主祭的人古時候叫齋公,主祭叫齋公,因為他要修齋戒,齋戒三天。三天,齋公他住的房子,就像我們佛門裡面的關房一樣,等於閉關,閉關三天,齋戒沐浴。這三天不與任何人接觸,飲食家人送給他,他這三天做什麼?三天專門想祖先在世的時候一舉一動,一言一笑,專想,當祭祀的時候就把祖先想來了。祭祀的時候,真的有的時候好像看到祖先的身形,聽到祖先咳嗽的聲音,這感應,你沒有至誠,他怎麼會有感應?古禮裡面祭祀齋戒是三天,此地是三七。這麼長的時間至心在瞻禮,哪有不感動的道理?所以菩薩一定現身。眾生有感,佛菩薩決定有應。他現身的時候他就會告訴你:

  【示其眷屬所生界。】
  指示你、告訴你,你所憶念的家親眷屬現在在哪裡?在十法界,他現在在哪一個法界?

  【縱墮惡趣尋出離。】
  縱然他墮在惡道,家親眷屬能夠這樣給他修學,修行的功德回向給他,感應地藏菩薩現身,他就能夠脫離惡道。這是什麼道理,諸位能不能想得到?我們范圍不要說大,人與人間的真情。一個人要過世了,世間還有人想念你,長時間在想念你,你這一生沒白過;如果你走了之後沒人記得你,你空過了這一生。你能夠叫人家想念你,總有是值得叫人想念之處,你要不是真心對人家,人家怎麼會紀念你?不可能。積功累德就很重要。家親眷屬,你對於自己的兒女、兄弟姊妹,不是很愛護、很照顧,他也不會想念你。我們現在在報紙上看到,有很多青少年,要問他的爸爸,“我不愛我爸爸,我討厭我爸爸”,小孩這成什麼話?社會大問題,我們在報紙上常常看到。為什麼讓兒女對父母起反感?作父母沒有照顧兒女,大概是忙到自己的事業,有很多把兒女交給傭人去照顧,他感激他傭人,他討厭他的父母,不喜歡他的父母,傭人照顧他。這是值得我們深深反省。所以人在世間,對人、對一切眾生要施恩德,佛菩薩為什麼能令人尊敬?布施功德,布施恩德。所以有孝順兒女,思念父母,為父母修福,依教奉行,像前面所講的婆羅門女、光目女,親人縱然墮到地獄也能出離,前頭有例子,‘縱墮惡趣尋出離’。

  【若能不退是初心,即獲摩頂受聖記。】
  這好!你的三七日中,悲戀瞻禮不捨,如果能夠永遠保持下去,那你這一生就能成佛。這是什麼?真誠恭敬到極處,這個心可貴,這個心感動諸佛菩薩。這種心要是永遠不退,依教修行,哪有不證果的道理?所以這一句是講“現報受記”,真的是存亡兩利。菩薩來給你摩頂受記。受記就像現在的預言一樣,告訴你你在什麼時候你能夠證果,你得到什麼樣的成就,這在佛法修學裡面是一樁大事因緣。所以這部經我們也希望同修,真正發心專修專弘,但是一定要記住,末後一定要導歸極樂才是大圓滿,否則的話都是得人天福報。當然以得人天福報為第一步,初步讓他得人天福報,再更進一步勸他念佛求生淨土,這才真正的大圓滿。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上一篇:淨空法師講地藏經第四七卷
下一篇:淨空法師講地藏經第四九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